笔趣阁 www.biquge3.cc,甲午之军工霸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与装甲巡洋舰一样成为风尚的,还有历史上昙花一现的法式主炮菱形布局,由于采用这一布局的海天级装甲巡洋舰一次又一次地大出风头,就连英国的军舰设计师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而更多地选用了这种适合单挑却不利于大舰队作战的“平衡布局”,至于本就经常采用这种布局的法国人和设计水平低下(最没效率的六边形布局都能设计出来)的德国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李晖注意到这一变化后登时就笑喷了,想不到自己只是一时起念,竟然真的将这个时空世界海军的发展路线给带歪了......
不过,如果要说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的,那还是全面防护的装甲布局,由于实战中充分暴露出了穿甲(爆破)弹对付新型的表面硬化装甲时效率地无比低下,世界各国的军舰设计师们都意识到了一个“盾比矛强的”特殊时代已经来临。
装甲不再需要搞得那么厚,自然就可以扩大装甲面积,不但可以覆盖整条水线,而且装甲带的宽度也大幅增加,不再会有诸如军舰载重过大导致主装甲带完全没入水下的尴尬情况出现,这样的军舰几乎是不可能被击沉的。
而且还不仅仅是难以击沉,装甲炮塔的普及不但明显提升了舰炮、特别是大口径舰炮的实战射速,更让炮手们的安全有了足够的保障,在炮塔装甲足以抵挡一切炮弹的情况下,依靠侧舷的大量速射炮洗甲板瘫痪军舰战斗力的战术才刚出现就已经提前过时了,不过这倒也让各国的军舰设计少走了一段弯路。
除非是炮弹刚好打在炮塔与底座之间的夹缝处、或者炮塔本身质量不佳、或者炮弹的口径超出炮塔一个大级别,才有一定概率造成炮塔卡死无法转动、从而威胁大减;否则无论怎么炮击,采用了全面防护装甲布局和装甲炮塔的新式装甲舰不但打不沉、就连战斗力也不会有明显的下降,这不可避免地令海战模式一度变得极其无聊,还出现了很多让人无语的悖论......
新式主力舰不可能被炮弹打沉,只能依靠鱼雷和撞角,可是鱼雷发射管却会给主力舰带来安全隐患,导致本来不可能被炮火击沉的主力舰有可能被炮火击沉,这根本就是得不偿失,因此最终各国的主力舰还是全都拆掉了鱼雷发射管。
因此就只能依靠辅助舰来进行雷击,可问题是,除非己方实力上有压倒性优势,否则带着辅助舰上阵只会被对方主力舰优先干掉,以目前鱼雷不过几百米的最大射程和辅助舰在“大口径速射炮+爆破弹”面前无比脆弱的生存能力,根本就没机会在敌方主力舰火力正常的情况下成功对其射出鱼雷。
因此以前辅助舰的任务是补刀,之后辅助舰还是只能补刀,虐菜的时候还有些用,对方不弱的时候就鸡肋了。对方只有战列舰的时候,打不过还可以先躲远一点,如果敌方有装甲巡洋舰或者战列巡洋舰,那它们简直就是送人头的,而系统所造的装巡战巡因为做工优势、速度可以更快一点,几乎与同时期的轻型巡洋舰相差无几,那就更要命了......
正由于辅助舰如此鸡肋,而主力舰的性价比本就更高,因此除了英国法国这种有着广大殖民地的为了保护航线不得不维持大量辅助舰之外,其他列强纷纷在未来的造舰计划中增大了主力舰所占的比重,这一风气直到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新式鱼雷(热动力+陀螺仪)发明之后才逐渐得到纠正,但其影响还是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力舰不宜装鱼雷发射管、而辅助舰又不宜带到主力决战,那么唯一比较可靠的、能够弄沉敌方主力舰的武器,就只有舰首的撞角了。虽然它的存在会稍稍拖累一点航速、还容易造成意外事故,但西方的军舰设计师大多还是忍痛做出了取舍,结果撞角居然比历史上还多苟延残喘了几年。而战列舰之间的交战方式直接退回铁甲舰时代早期的“碰碰船”模式,则让一手引导出这种尴尬局面的李晖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西方设计师这么做是实在没办法,而李晖有系统的金大腿可抱,对历史上海军的发展路线也了若指掌,自然不必重回老路,他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选择。
好吧,现在的海天级装巡其实已经完全够用,但是李晖想到留言板上周春雨反馈的信息,还是希望能有一款更加强力的战舰作为杀手锏来以防万一,尤其青岛海军基地应该能在一年内建成,再加上收复香港后获得的维多利亚港也是深水良港,军舰的吃水不必再限制得那么小,在这个前提下,即使没有研究出什么关键性的新技术,李晖也有信心设计出远比海天级装巡更加强大的战舰。
何况自设计出海天级装巡之后,李晖也不是一项有关的科技都没研究出来,“前无畏战列舰”这项科技看似有些功能重叠,却令优化舰体的吨位上限增加到了15000吨标排,尺寸上限也随之增加,这就使得先前用不了的法国1898式40倍径274mm加纳速射炮有了登场的机会,光是口径的暴增就能让穿甲能力增强不少,何况这款火炮还有着高达815米/秒的可怕初速,根据系统的分析,她在5000米距离内的穿深甚至超过了英国威严级战列舰的40倍径12英寸(305mm)主炮!
不过由于法国材料工艺较差、设计上却喜欢追求超高性能,可靠性与身管寿命都有问题,这款火炮肯定得要优化一下才能用,顺便将口径也小改一下,这274mm的口径怎么看怎么别扭......
既然现在已经有了足够大的舰体,那么为了尽可能增大主炮穿深,口径自然是越大越好,可惜受限于系统科技的研究进度,系统能够生产的速射炮最大口径不能超过279mm,考虑到其他数字都不好看,李晖最后只将原版口径加大了1mm,心里多少有点遗憾......(未完待续。)
与装甲巡洋舰一样成为风尚的,还有历史上昙花一现的法式主炮菱形布局,由于采用这一布局的海天级装甲巡洋舰一次又一次地大出风头,就连英国的军舰设计师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而更多地选用了这种适合单挑却不利于大舰队作战的“平衡布局”,至于本就经常采用这种布局的法国人和设计水平低下(最没效率的六边形布局都能设计出来)的德国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李晖注意到这一变化后登时就笑喷了,想不到自己只是一时起念,竟然真的将这个时空世界海军的发展路线给带歪了......
不过,如果要说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的,那还是全面防护的装甲布局,由于实战中充分暴露出了穿甲(爆破)弹对付新型的表面硬化装甲时效率地无比低下,世界各国的军舰设计师们都意识到了一个“盾比矛强的”特殊时代已经来临。
装甲不再需要搞得那么厚,自然就可以扩大装甲面积,不但可以覆盖整条水线,而且装甲带的宽度也大幅增加,不再会有诸如军舰载重过大导致主装甲带完全没入水下的尴尬情况出现,这样的军舰几乎是不可能被击沉的。
而且还不仅仅是难以击沉,装甲炮塔的普及不但明显提升了舰炮、特别是大口径舰炮的实战射速,更让炮手们的安全有了足够的保障,在炮塔装甲足以抵挡一切炮弹的情况下,依靠侧舷的大量速射炮洗甲板瘫痪军舰战斗力的战术才刚出现就已经提前过时了,不过这倒也让各国的军舰设计少走了一段弯路。
除非是炮弹刚好打在炮塔与底座之间的夹缝处、或者炮塔本身质量不佳、或者炮弹的口径超出炮塔一个大级别,才有一定概率造成炮塔卡死无法转动、从而威胁大减;否则无论怎么炮击,采用了全面防护装甲布局和装甲炮塔的新式装甲舰不但打不沉、就连战斗力也不会有明显的下降,这不可避免地令海战模式一度变得极其无聊,还出现了很多让人无语的悖论......
新式主力舰不可能被炮弹打沉,只能依靠鱼雷和撞角,可是鱼雷发射管却会给主力舰带来安全隐患,导致本来不可能被炮火击沉的主力舰有可能被炮火击沉,这根本就是得不偿失,因此最终各国的主力舰还是全都拆掉了鱼雷发射管。
因此就只能依靠辅助舰来进行雷击,可问题是,除非己方实力上有压倒性优势,否则带着辅助舰上阵只会被对方主力舰优先干掉,以目前鱼雷不过几百米的最大射程和辅助舰在“大口径速射炮+爆破弹”面前无比脆弱的生存能力,根本就没机会在敌方主力舰火力正常的情况下成功对其射出鱼雷。
因此以前辅助舰的任务是补刀,之后辅助舰还是只能补刀,虐菜的时候还有些用,对方不弱的时候就鸡肋了。对方只有战列舰的时候,打不过还可以先躲远一点,如果敌方有装甲巡洋舰或者战列巡洋舰,那它们简直就是送人头的,而系统所造的装巡战巡因为做工优势、速度可以更快一点,几乎与同时期的轻型巡洋舰相差无几,那就更要命了......
正由于辅助舰如此鸡肋,而主力舰的性价比本就更高,因此除了英国法国这种有着广大殖民地的为了保护航线不得不维持大量辅助舰之外,其他列强纷纷在未来的造舰计划中增大了主力舰所占的比重,这一风气直到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新式鱼雷(热动力+陀螺仪)发明之后才逐渐得到纠正,但其影响还是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力舰不宜装鱼雷发射管、而辅助舰又不宜带到主力决战,那么唯一比较可靠的、能够弄沉敌方主力舰的武器,就只有舰首的撞角了。虽然它的存在会稍稍拖累一点航速、还容易造成意外事故,但西方的军舰设计师大多还是忍痛做出了取舍,结果撞角居然比历史上还多苟延残喘了几年。而战列舰之间的交战方式直接退回铁甲舰时代早期的“碰碰船”模式,则让一手引导出这种尴尬局面的李晖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西方设计师这么做是实在没办法,而李晖有系统的金大腿可抱,对历史上海军的发展路线也了若指掌,自然不必重回老路,他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选择。
好吧,现在的海天级装巡其实已经完全够用,但是李晖想到留言板上周春雨反馈的信息,还是希望能有一款更加强力的战舰作为杀手锏来以防万一,尤其青岛海军基地应该能在一年内建成,再加上收复香港后获得的维多利亚港也是深水良港,军舰的吃水不必再限制得那么小,在这个前提下,即使没有研究出什么关键性的新技术,李晖也有信心设计出远比海天级装巡更加强大的战舰。
何况自设计出海天级装巡之后,李晖也不是一项有关的科技都没研究出来,“前无畏战列舰”这项科技看似有些功能重叠,却令优化舰体的吨位上限增加到了15000吨标排,尺寸上限也随之增加,这就使得先前用不了的法国1898式40倍径274mm加纳速射炮有了登场的机会,光是口径的暴增就能让穿甲能力增强不少,何况这款火炮还有着高达815米/秒的可怕初速,根据系统的分析,她在5000米距离内的穿深甚至超过了英国威严级战列舰的40倍径12英寸(305mm)主炮!
不过由于法国材料工艺较差、设计上却喜欢追求超高性能,可靠性与身管寿命都有问题,这款火炮肯定得要优化一下才能用,顺便将口径也小改一下,这274mm的口径怎么看怎么别扭......
既然现在已经有了足够大的舰体,那么为了尽可能增大主炮穿深,口径自然是越大越好,可惜受限于系统科技的研究进度,系统能够生产的速射炮最大口径不能超过279mm,考虑到其他数字都不好看,李晖最后只将原版口径加大了1mm,心里多少有点遗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