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初雪飘零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学时老师说,文似看山喜不平,那么看史呢?看史总要受点启迪吧!读亳州报连载的明朝那些事儿后,我对朱元璋有了几分敬重和钦佩,他能从一名讨饭的和尚成长为大明开国皇帝,人生之路可谓精彩绝伦。想到大明朝,我突然想起双沟镇纪楼村的那棵大黄连树来,据传此树栽植于明朝。我的文友纪君也在该村生活,他曾经约我几次去赏观黄连树,因工作忙均未成行,这次正好了却相见的心愿。
亳州以南乡间的古树不少,唯一能走进亳州市志的是十河镇西关郁郁葱葱的大榆树,好像其它古树被遗忘,被锁深闺似的;双沟最多的古树是黄连树,在全镇有数十株:王寨村西地有一棵大黄连,树龄300多年,可惜经人烧香许愿被烟熏火燎而死;我老家前有一小村宋庄,庄里满园翠竹,竹园环抱一棵黄连树,少年时我和同伴曾手挽手进行合抱丈量,不知何时,被树贩子们买走了,自此,我对古树有一种眷恋之情。去年秋,在广西北海广场游玩,见广场中央的巨大榕树,竟有十人之合围,心想把这古树移到亳州多好;每到一地,我大多去寻找这些挺拔、健壮的古树来,因为一座城市的文明沉淀在古树的年轮里。
周日,邀好友去纪楼村观赏黄连树。
因工作上的缘故到村里检查工作,数十次从纪楼黄连树下经过,因为树就站在路边,像一座小小的站台,迎来送往走路的人们;我每次都驻足细看几眼,站在树下的阴影里,虽是暑天树下依然凉意习习,干农活、赶集上店的人们,大多在此一歇,把这当作摒弃疲劳和养精蓄瑞的快乐之地,看村头白云悠悠,芳草青青,听几声鸡鸣狗吠,瞟一眼野兔串飞,听几部乡情故事,倒是使人心旷神怡,忘却了多愁善感,把灵魂根置在清风里,伴随油河水面吹起的薄雾,洗去烦忧和伤悲;当年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时,也许有这样的惬意场景:一株沧桑古树、一壶香醇老酒,成就了他和鬼仙狐精的恩爱缠绵。
飞车从105国道拐上双李公路,两旁的麦田多么象绿色的河流,路上歌咏的少女,村庄上空漂浮的风筝,娇嫩的柳芽间盘旋的炊烟,使我想起诸多幸福的词汇和感激的语言。离纪楼尚有数里,便遥望古黄连巍然壮观的树冠,虽不明晰枝杈的盘延,倒也有几分肃穆,像突兀而起的一个小小的山尖。虽然有数月不见,但渴望见它的心情如此的迫切。
终于到黄连树下。
眼前的一切让我目瞪口呆,黄连树四周被砌上高高的砖墙,朝西是两间小庙,门口挂着“纪家祠堂”的牌子,热心乡亲们飞奔着找来看庙的老汉,老汉叫纪建信,自称是纪姓庙堂协会副会长,专职看庙,业余当大总,给同村人家红白喜事支事,老纪引我们入院内,很热情介绍古树的情况:该树有400多年历史,栽于明朝末年,由于几代人保护树木意识强,该树木一直没被毁坏。直到现在,树干五个大人才能合抱一圈,虽然不少碗口粗的枝干大多枯死,嫩青的细牙仍欣喜地冲破枯树的阻隔和压抑,生长在属于自己的天空,绿茸茸的似乎迫切地张开绿叶,在树根处被香火燃烧着一个大洞,这似乎阻止不了根的坚固,在树的右边,新建了一座坟头,坟前是香台,左边是碑记,上面写着纪姓祖籍的排辈之类这棵古黄连树已成为纪姓人的祖坟和纪姓人心灵的朝拜圣土了。
我总感到有一丝的失落,一堵厚墙隔阂了古树和路道的亲密。阻止了古树和行人的欢笑,一堵墙把古树孤立在一个沉寂的院落,使古树独自遥望天际的孤鹜和云霞,抑或在人们的香火中,孤单的自赏忧伤,也许谁人无从了解古树的心境,无从了解它对宽广世界的向往,对飘雨季节的追随。在它的心中也许独自流淌着向上生长的溪流,对人间世俗沉默的抗争。
我正要出院时,突然进来一个已渐苍老的青年男子,陈旧的衣着飘落着生活的不如意。他朝古树跪下去,像是恳求古树对他一家的恩赐和保佑。我突然发现:这不是双沟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纪君么?我市知名作家超凡先生曾为他的落魄和冤怨写下著名的一篇文章伤鬃,纪君文思如泉、勤于笔耕,只可惜出生在偏僻乡村,又受农耕的拖累。虽然诗歌、散文、杂文常见于报刊,但终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嫌。随着家丁的增补,生活的窘迫促使他外出漂泊以打工济日,这几年似乎因忙碌而歇笔了,我看他痴情地沉醉于叩首和祈求里,也没有打扰他的勇气了,飞快地跑出院子。
古树是一种风景,纪君也成了一道风景,生活中的风景会随时改变的。但愿古树能庇护躬耕于这片土地之上的芸芸苍生,但愿纪君新的生命季节有一幅等待着他自己开启的幸福美景。
上学时老师说,文似看山喜不平,那么看史呢?看史总要受点启迪吧!读亳州报连载的明朝那些事儿后,我对朱元璋有了几分敬重和钦佩,他能从一名讨饭的和尚成长为大明开国皇帝,人生之路可谓精彩绝伦。想到大明朝,我突然想起双沟镇纪楼村的那棵大黄连树来,据传此树栽植于明朝。我的文友纪君也在该村生活,他曾经约我几次去赏观黄连树,因工作忙均未成行,这次正好了却相见的心愿。
亳州以南乡间的古树不少,唯一能走进亳州市志的是十河镇西关郁郁葱葱的大榆树,好像其它古树被遗忘,被锁深闺似的;双沟最多的古树是黄连树,在全镇有数十株:王寨村西地有一棵大黄连,树龄300多年,可惜经人烧香许愿被烟熏火燎而死;我老家前有一小村宋庄,庄里满园翠竹,竹园环抱一棵黄连树,少年时我和同伴曾手挽手进行合抱丈量,不知何时,被树贩子们买走了,自此,我对古树有一种眷恋之情。去年秋,在广西北海广场游玩,见广场中央的巨大榕树,竟有十人之合围,心想把这古树移到亳州多好;每到一地,我大多去寻找这些挺拔、健壮的古树来,因为一座城市的文明沉淀在古树的年轮里。
周日,邀好友去纪楼村观赏黄连树。
因工作上的缘故到村里检查工作,数十次从纪楼黄连树下经过,因为树就站在路边,像一座小小的站台,迎来送往走路的人们;我每次都驻足细看几眼,站在树下的阴影里,虽是暑天树下依然凉意习习,干农活、赶集上店的人们,大多在此一歇,把这当作摒弃疲劳和养精蓄瑞的快乐之地,看村头白云悠悠,芳草青青,听几声鸡鸣狗吠,瞟一眼野兔串飞,听几部乡情故事,倒是使人心旷神怡,忘却了多愁善感,把灵魂根置在清风里,伴随油河水面吹起的薄雾,洗去烦忧和伤悲;当年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时,也许有这样的惬意场景:一株沧桑古树、一壶香醇老酒,成就了他和鬼仙狐精的恩爱缠绵。
飞车从105国道拐上双李公路,两旁的麦田多么象绿色的河流,路上歌咏的少女,村庄上空漂浮的风筝,娇嫩的柳芽间盘旋的炊烟,使我想起诸多幸福的词汇和感激的语言。离纪楼尚有数里,便遥望古黄连巍然壮观的树冠,虽不明晰枝杈的盘延,倒也有几分肃穆,像突兀而起的一个小小的山尖。虽然有数月不见,但渴望见它的心情如此的迫切。
终于到黄连树下。
眼前的一切让我目瞪口呆,黄连树四周被砌上高高的砖墙,朝西是两间小庙,门口挂着“纪家祠堂”的牌子,热心乡亲们飞奔着找来看庙的老汉,老汉叫纪建信,自称是纪姓庙堂协会副会长,专职看庙,业余当大总,给同村人家红白喜事支事,老纪引我们入院内,很热情介绍古树的情况:该树有400多年历史,栽于明朝末年,由于几代人保护树木意识强,该树木一直没被毁坏。直到现在,树干五个大人才能合抱一圈,虽然不少碗口粗的枝干大多枯死,嫩青的细牙仍欣喜地冲破枯树的阻隔和压抑,生长在属于自己的天空,绿茸茸的似乎迫切地张开绿叶,在树根处被香火燃烧着一个大洞,这似乎阻止不了根的坚固,在树的右边,新建了一座坟头,坟前是香台,左边是碑记,上面写着纪姓祖籍的排辈之类这棵古黄连树已成为纪姓人的祖坟和纪姓人心灵的朝拜圣土了。
我总感到有一丝的失落,一堵厚墙隔阂了古树和路道的亲密。阻止了古树和行人的欢笑,一堵墙把古树孤立在一个沉寂的院落,使古树独自遥望天际的孤鹜和云霞,抑或在人们的香火中,孤单的自赏忧伤,也许谁人无从了解古树的心境,无从了解它对宽广世界的向往,对飘雨季节的追随。在它的心中也许独自流淌着向上生长的溪流,对人间世俗沉默的抗争。
我正要出院时,突然进来一个已渐苍老的青年男子,陈旧的衣着飘落着生活的不如意。他朝古树跪下去,像是恳求古树对他一家的恩赐和保佑。我突然发现:这不是双沟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纪君么?我市知名作家超凡先生曾为他的落魄和冤怨写下著名的一篇文章伤鬃,纪君文思如泉、勤于笔耕,只可惜出生在偏僻乡村,又受农耕的拖累。虽然诗歌、散文、杂文常见于报刊,但终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嫌。随着家丁的增补,生活的窘迫促使他外出漂泊以打工济日,这几年似乎因忙碌而歇笔了,我看他痴情地沉醉于叩首和祈求里,也没有打扰他的勇气了,飞快地跑出院子。
古树是一种风景,纪君也成了一道风景,生活中的风景会随时改变的。但愿古树能庇护躬耕于这片土地之上的芸芸苍生,但愿纪君新的生命季节有一幅等待着他自己开启的幸福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