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木匠王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否愿意再次披挂上阵?”许德勋说道:“殿下,当年长沙的黄忠黄汉升,年过六旬,依然在定军山杀了曹军大将夏侯渊。许某虽然不敢和古代名将相提并论,但愿意效法他,为殿下再立心功。”
马殷大喜,即任命许德勋为主帅、王环为副帅,以刘彦瑫为先锋,率兵赶到岳州,在洞庭湖迎战吴军。许德勋已经征战沙场四十多年了,从昔日一名蔡州军团的下级军官起步,踏踏实实地打好每一场战争,终于位极人臣,成为楚国的权贵重臣。但许德勋并不打算就此躺在功劳薄上休息,他打算继续在战场之上,展示他的军事才能、发挥余热。
大战前夕,许德勋召集全军,鼓舞士气道:“吴军这次的进攻,本就准备不足,不过想乘我们不备而偷袭。如果我们大军正面迎敌,他们肯定做鸟兽而散。我们必定能让他们大败而逃!”
于是许德勋先下令将正面作战的水军埋伏在角子湖附近,又命令王环率领二千余艘战船埋伏在杨林浦,断绝吴军的后路。
第二天早晨,吴国的军队经过荆江口,朝岳州进军。当吴国的水军行进至道人矶之时,和楚国的水军迎面遭遇。许德勋迅速下令,战棹虞侯刘彦瑫率三百轻舟绕到吴军背后,而自己则率水军主力迎战吴军。
吴国水军遭受两面夹击,大败而逃。但后路又被潜伏在杨林浦的王环堵截,无处可逃。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楚国水军大败吴国水军,斩首、俘获无数。甚至把吴军的主将苗璘、王彦章也一并生擒活拿了,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毫无争议的胜利。
杨氏的吴国和马氏的楚国之间,从最早的淮南军和蔡州土团白条军的淮南、浙西争夺战开始,再到后来淮南同楚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双方大大小小交战数百回合,基本上是平分秋色,谁也没占到多大便宜。
按照吴国的一贯作风,道人矶之战惨败之后,必然会稍作休整,然后报复性地再次发动战争。他们非得在战场上打败楚国一次,找回一些面子才肯罢休。这次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吴国方面在惨败后一个月,主动派遣使者到楚国,要求谈判。
一向以江南头号强国自称的吴国,因为一次战争的失利,便向楚国服软,似乎有些难以想象。这是因为吴国新的掌权者徐知诰,不是狂热的好战之人。他的目标是夺取杨吴的江山社稷,如果因为
和楚国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事而影响了他的目标,实在得不偿失。
既然徐知诰主动抛出了要求和平的橄榄枝,马殷也选择了接受。马殷毕竟岁数大了,也不想整天打来打去,他此刻想得最多的就是安享几年太平日子,他早已厌倦了打打杀杀的日子。
天成三年(928年)五月,楚国和吴国很快达成协议。自岳州道人矶之战以后,两国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既然已经是讲和,那么吴军的两位战俘苗璘、王彦章留着也就没有意义,马殷下令释放他们。
负责释放苗璘和王彦章的,就是俘虏了他们的许德勋。许德勋送别苗璘和王彦章到长沙城外时,对他们说道:“楚国虽小,但旧臣勋将都还在,你们吴国不要再来打我们的主意了。如果你们不甘心,那也要等到以后楚国的小马们内斗时,你们再出兵不迟。”
许德勋当然不是吴国的间谍,而且对楚国和马殷也十分忠心。他之所以说出这番话,是因为他已经察觉出马殷的几个儿子已经在勾心斗角,他对此十分不满。马殷的儿子大多不成器,许德勋的儿子许可琼的人品一样有大问题。因为许可琼后来成了一个可耻的叛徒,大丢了许德勋的脸面。这是后话,略过不提。
虽然马殷不想打仗了,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天成三年(928年)六月,高季兴又得罪了洛阳的后唐皇帝。李嗣源大怒,下诏给马殷,要求马殷配合唐军一起攻打荆南。
在吴军在道人矶和楚军大战的同时,高季兴也没闲着,他以荆、归、峡三州称藩于吴国,正式宣布归附吴国。有人主动来归附自己,吴国皇帝杨溥自然大喜,当即册封高季兴为秦王。
高季兴的这种行为,完全是不把洛阳的唐廷放在眼里,这自然激怒了李嗣源。李嗣源这才下诏给马殷,要他出兵灭掉高季兴。
对于李嗣源的诏令,马殷也只能听从。当然没必要完全遵循他的旨意,可以做做样子,有个交代就行。因为马殷接受了王环上次的建议,高季兴和荆南的存在,对于楚国来说,并非坏事。马殷在李嗣源使者的催促下,只得再次出兵。
马殷早已决定让自己的几个儿子上上战场,加以历练。之前安是马希瞻,接着是马希声。这次马殷决定安排来次子马希范,充当了监军,以便积累一些行军作战的经验。
大将许德勋再次受命,率军征战荆南。荆南军和楚军在沙头遭遇。以荆南的军力,当然不是楚军的对手。此次的荆南军主将是高从嗣。他是荆南的云猛指挥使,高季兴的侄子。高从嗣骁勇有力,经常单枪匹马、冲杀于阵前,屡立战功,是荆南军中的猛将,因此深得高季兴的喜爱。
高从嗣知道野战或是混战,荆南军不是楚军的对手。于是他突发奇想,打算仿效古代名将,要单打独斗战胜楚军大将,以鼓舞士气,震慑楚军。高从嗣狂妄自大,单枪匹马直到阵前挑战,指名道姓要马希范出战。
马希范平时爱舞文弄墨,吟诗作对才是他的强项,舞刀弄枪却不是他的所爱,再说他一直过着安逸的生活,也没上过战场,自然不会接受和高从嗣的挑战。但是如果楚军就此服软,没人敢出来应对高从嗣的挑战,士气肯定会受到打击。
此时决胜指挥使廖匡齐挺身而出,迎接高从嗣的挑战。廖匡齐拍马舞刀,冲到了高从嗣面前,举刀就砍。高从嗣挥枪相迎。两人马打盘旋,在战场上大战了数十回合。廖匡齐终究技高一筹,卖个破绽,一刀斩杀了高从嗣。
廖匡齐,就是韶州刺史廖爽之子,楚国天策府学士廖匡图之弟。当年高郁对马殷曾说过“马得料而肥”的话,马殷才接受了廖爽一家的投降,楚国也因此增添了一文一武两位人才。廖匡图学文,以善文辞而被封江南观察判官,后来进入天策府,是十八个学士之一。廖匡齐则学武,屡立战功而升为了决胜指挥使。廖匡齐能当上楚国的决胜指挥使,自然是武艺超群的将领。高从嗣最终为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高从嗣是荆南的猛将,居然被楚军中没有什么名气的廖匡齐在阵前斩杀,整个荆南军队士气顿时低落。荆南军无心应战,慌忙撤了回去。高季兴很快得知侄子高从嗣被杀而亡的消息,吓得大惊失色,立即派遣使者来到长沙,请求和谈。
马殷本就不打算彻底消灭高季兴,所以也就顺水推舟接受了高季兴的和谈要求。马殷下令许德勋见好就收,停止对荆南的进攻。
楚国撤兵后,高季兴趁着楚军不备,派兵偷袭了岳州,俘虏岳州刺史李廷规而去。马殷得报,勃然大怒,准备再次发兵攻打江陵。大军正要出发,却见到李廷规从江陵回到长沙。
是否愿意再次披挂上阵?”许德勋说道:“殿下,当年长沙的黄忠黄汉升,年过六旬,依然在定军山杀了曹军大将夏侯渊。许某虽然不敢和古代名将相提并论,但愿意效法他,为殿下再立心功。”
马殷大喜,即任命许德勋为主帅、王环为副帅,以刘彦瑫为先锋,率兵赶到岳州,在洞庭湖迎战吴军。许德勋已经征战沙场四十多年了,从昔日一名蔡州军团的下级军官起步,踏踏实实地打好每一场战争,终于位极人臣,成为楚国的权贵重臣。但许德勋并不打算就此躺在功劳薄上休息,他打算继续在战场之上,展示他的军事才能、发挥余热。
大战前夕,许德勋召集全军,鼓舞士气道:“吴军这次的进攻,本就准备不足,不过想乘我们不备而偷袭。如果我们大军正面迎敌,他们肯定做鸟兽而散。我们必定能让他们大败而逃!”
于是许德勋先下令将正面作战的水军埋伏在角子湖附近,又命令王环率领二千余艘战船埋伏在杨林浦,断绝吴军的后路。
第二天早晨,吴国的军队经过荆江口,朝岳州进军。当吴国的水军行进至道人矶之时,和楚国的水军迎面遭遇。许德勋迅速下令,战棹虞侯刘彦瑫率三百轻舟绕到吴军背后,而自己则率水军主力迎战吴军。
吴国水军遭受两面夹击,大败而逃。但后路又被潜伏在杨林浦的王环堵截,无处可逃。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楚国水军大败吴国水军,斩首、俘获无数。甚至把吴军的主将苗璘、王彦章也一并生擒活拿了,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毫无争议的胜利。
杨氏的吴国和马氏的楚国之间,从最早的淮南军和蔡州土团白条军的淮南、浙西争夺战开始,再到后来淮南同楚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双方大大小小交战数百回合,基本上是平分秋色,谁也没占到多大便宜。
按照吴国的一贯作风,道人矶之战惨败之后,必然会稍作休整,然后报复性地再次发动战争。他们非得在战场上打败楚国一次,找回一些面子才肯罢休。这次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吴国方面在惨败后一个月,主动派遣使者到楚国,要求谈判。
一向以江南头号强国自称的吴国,因为一次战争的失利,便向楚国服软,似乎有些难以想象。这是因为吴国新的掌权者徐知诰,不是狂热的好战之人。他的目标是夺取杨吴的江山社稷,如果因为
和楚国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事而影响了他的目标,实在得不偿失。
既然徐知诰主动抛出了要求和平的橄榄枝,马殷也选择了接受。马殷毕竟岁数大了,也不想整天打来打去,他此刻想得最多的就是安享几年太平日子,他早已厌倦了打打杀杀的日子。
天成三年(928年)五月,楚国和吴国很快达成协议。自岳州道人矶之战以后,两国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既然已经是讲和,那么吴军的两位战俘苗璘、王彦章留着也就没有意义,马殷下令释放他们。
负责释放苗璘和王彦章的,就是俘虏了他们的许德勋。许德勋送别苗璘和王彦章到长沙城外时,对他们说道:“楚国虽小,但旧臣勋将都还在,你们吴国不要再来打我们的主意了。如果你们不甘心,那也要等到以后楚国的小马们内斗时,你们再出兵不迟。”
许德勋当然不是吴国的间谍,而且对楚国和马殷也十分忠心。他之所以说出这番话,是因为他已经察觉出马殷的几个儿子已经在勾心斗角,他对此十分不满。马殷的儿子大多不成器,许德勋的儿子许可琼的人品一样有大问题。因为许可琼后来成了一个可耻的叛徒,大丢了许德勋的脸面。这是后话,略过不提。
虽然马殷不想打仗了,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天成三年(928年)六月,高季兴又得罪了洛阳的后唐皇帝。李嗣源大怒,下诏给马殷,要求马殷配合唐军一起攻打荆南。
在吴军在道人矶和楚军大战的同时,高季兴也没闲着,他以荆、归、峡三州称藩于吴国,正式宣布归附吴国。有人主动来归附自己,吴国皇帝杨溥自然大喜,当即册封高季兴为秦王。
高季兴的这种行为,完全是不把洛阳的唐廷放在眼里,这自然激怒了李嗣源。李嗣源这才下诏给马殷,要他出兵灭掉高季兴。
对于李嗣源的诏令,马殷也只能听从。当然没必要完全遵循他的旨意,可以做做样子,有个交代就行。因为马殷接受了王环上次的建议,高季兴和荆南的存在,对于楚国来说,并非坏事。马殷在李嗣源使者的催促下,只得再次出兵。
马殷早已决定让自己的几个儿子上上战场,加以历练。之前安是马希瞻,接着是马希声。这次马殷决定安排来次子马希范,充当了监军,以便积累一些行军作战的经验。
大将许德勋再次受命,率军征战荆南。荆南军和楚军在沙头遭遇。以荆南的军力,当然不是楚军的对手。此次的荆南军主将是高从嗣。他是荆南的云猛指挥使,高季兴的侄子。高从嗣骁勇有力,经常单枪匹马、冲杀于阵前,屡立战功,是荆南军中的猛将,因此深得高季兴的喜爱。
高从嗣知道野战或是混战,荆南军不是楚军的对手。于是他突发奇想,打算仿效古代名将,要单打独斗战胜楚军大将,以鼓舞士气,震慑楚军。高从嗣狂妄自大,单枪匹马直到阵前挑战,指名道姓要马希范出战。
马希范平时爱舞文弄墨,吟诗作对才是他的强项,舞刀弄枪却不是他的所爱,再说他一直过着安逸的生活,也没上过战场,自然不会接受和高从嗣的挑战。但是如果楚军就此服软,没人敢出来应对高从嗣的挑战,士气肯定会受到打击。
此时决胜指挥使廖匡齐挺身而出,迎接高从嗣的挑战。廖匡齐拍马舞刀,冲到了高从嗣面前,举刀就砍。高从嗣挥枪相迎。两人马打盘旋,在战场上大战了数十回合。廖匡齐终究技高一筹,卖个破绽,一刀斩杀了高从嗣。
廖匡齐,就是韶州刺史廖爽之子,楚国天策府学士廖匡图之弟。当年高郁对马殷曾说过“马得料而肥”的话,马殷才接受了廖爽一家的投降,楚国也因此增添了一文一武两位人才。廖匡图学文,以善文辞而被封江南观察判官,后来进入天策府,是十八个学士之一。廖匡齐则学武,屡立战功而升为了决胜指挥使。廖匡齐能当上楚国的决胜指挥使,自然是武艺超群的将领。高从嗣最终为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高从嗣是荆南的猛将,居然被楚军中没有什么名气的廖匡齐在阵前斩杀,整个荆南军队士气顿时低落。荆南军无心应战,慌忙撤了回去。高季兴很快得知侄子高从嗣被杀而亡的消息,吓得大惊失色,立即派遣使者来到长沙,请求和谈。
马殷本就不打算彻底消灭高季兴,所以也就顺水推舟接受了高季兴的和谈要求。马殷下令许德勋见好就收,停止对荆南的进攻。
楚国撤兵后,高季兴趁着楚军不备,派兵偷袭了岳州,俘虏岳州刺史李廷规而去。马殷得报,勃然大怒,准备再次发兵攻打江陵。大军正要出发,却见到李廷规从江陵回到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