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刘基兴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步骘、卫旌、征崇三人如约前来郡守府衙,刘基与郡府众官吏早已在府中等候。
待众人相互寒暄完毕,刘基开口道:“自黄巾之乱以来,天下纷争,百姓流离失所,北方士子多入江东避居,如今太学在在洛阳,即使是曾在天子脚下,也受战乱影响,一度衰败中断。郡国学更不必说,因在地方,更是首当其冲,如今教育不兴,百姓多不受王化,我打算由郡县出资,在郡中兴办官学,聘请儒学博士,传授经义。诸位有何意见?”
“府君仁心爱士,实乃会稽之福。雍尝闻荆州牧刘景升开立学官,博求儒士,命綦毋闿、宋忠等学者撰写《五经章句》,由是荆襄之地学风浓厚,南来士子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有余人,可谓是一时鼎盛。荆州学校的规模和制度远远逸出郡国学的范畴,不妨说是洛阳太学的南迁,如今避难江东的士子数量并不少于避居荆襄的士子,府君若真能兴此官学,一来可以笼络士子之心,而来可为会稽士子造福。”主簿顾雍出声赞同道。
“我所兴之官学,与刘荆州不同,刘荆州所设之官学主要针对士族、豪强之家的子弟,而寒门、庶民子弟就很难有机会入学。我希望我所办之官学可以不分寒门、士族,只要是有心求学之人皆可来学校读书,哪怕是庶民百姓经过考核之后,都可以获得入学资格。”刘基也知道荆州牧在荆州广立学校,荆州百姓士子归心,并且让许多有名的士人安心避居在荆州求学,最为有名的就是诸葛亮、司马徽等人。
“倘若寒门子弟皆可入学,府君所兴办之官学将会耗资巨大,恐怕会稽府库难以承担啊,望府君三思。”郡丞魏滕担忧的说道。
“周林所言我亦有所考虑,官学兴办之初,可对南来的学者安抚赈赡,使南来士子能够受到资助,同时也能得到保护,然后我们兴办学校,为其提供住所和学习之地。此时即可聘请这些人士为师,为学子讲学。除此之外,如今私学甚重,私学弟子数不胜数,可聘而用之。倘若资金仍然不够,我可请求我父,在吴会两地募集资金。”刘基沉声道。
汉代时期,太学最盛,不过地处洛阳,路途遥远,求学不便,且招生有限,故而边郡子弟只有考试合格,方有机会进入太学。而大多数不能进入太学的士子自然就只能在郡国学中学习,郡国学师资力量远不如京师太学,不过也为汉代郡县选官提供了大量人才。
两汉时期,除了太学和郡国学由朝廷控制的学校之外,还有私学,私学极其繁盛,往往招徒数百人,甚至达万人以上,可与太学相媲美。
私学能够兴起的原因,大体有三点。一是因为汉代文化传播工具有限,基本的纸笔都难以得到,若不从师,连书简都没有。
二是因为官学兴起,以功名利禄相诱,刺激了人们的利欲之心,但因为官学招生人数有限,东汉极其注重门第,无法满足求学者的需求因此广开私学。
三是因为官方选拔人才的方式较多,官学考试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只要成绩优异,都可以荣登仕途,选举、征召、举荐,乃至上书言事,都能得官。
因而汉末有许多经学大儒都开设私学,立精舍,授徒讲学,汉末时期的经学大师马融、郑玄等人都是私学的典型代表。
而私学之风形成,大多数学成子弟能够继续收徒讲学,只要刘基诚心聘请,还是能招募到不少人为之所用的,而这些人的报酬也不高,只需要能够满足其生活开支即可。
魏滕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刘基的想法。
刘基继续说道:“我所设之官学,我意称之为国子学,以区别郡国学。对于正式考入国子学的,... -->>
次日,步骘、卫旌、征崇三人如约前来郡守府衙,刘基与郡府众官吏早已在府中等候。
待众人相互寒暄完毕,刘基开口道:“自黄巾之乱以来,天下纷争,百姓流离失所,北方士子多入江东避居,如今太学在在洛阳,即使是曾在天子脚下,也受战乱影响,一度衰败中断。郡国学更不必说,因在地方,更是首当其冲,如今教育不兴,百姓多不受王化,我打算由郡县出资,在郡中兴办官学,聘请儒学博士,传授经义。诸位有何意见?”
“府君仁心爱士,实乃会稽之福。雍尝闻荆州牧刘景升开立学官,博求儒士,命綦毋闿、宋忠等学者撰写《五经章句》,由是荆襄之地学风浓厚,南来士子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有余人,可谓是一时鼎盛。荆州学校的规模和制度远远逸出郡国学的范畴,不妨说是洛阳太学的南迁,如今避难江东的士子数量并不少于避居荆襄的士子,府君若真能兴此官学,一来可以笼络士子之心,而来可为会稽士子造福。”主簿顾雍出声赞同道。
“我所兴之官学,与刘荆州不同,刘荆州所设之官学主要针对士族、豪强之家的子弟,而寒门、庶民子弟就很难有机会入学。我希望我所办之官学可以不分寒门、士族,只要是有心求学之人皆可来学校读书,哪怕是庶民百姓经过考核之后,都可以获得入学资格。”刘基也知道荆州牧在荆州广立学校,荆州百姓士子归心,并且让许多有名的士人安心避居在荆州求学,最为有名的就是诸葛亮、司马徽等人。
“倘若寒门子弟皆可入学,府君所兴办之官学将会耗资巨大,恐怕会稽府库难以承担啊,望府君三思。”郡丞魏滕担忧的说道。
“周林所言我亦有所考虑,官学兴办之初,可对南来的学者安抚赈赡,使南来士子能够受到资助,同时也能得到保护,然后我们兴办学校,为其提供住所和学习之地。此时即可聘请这些人士为师,为学子讲学。除此之外,如今私学甚重,私学弟子数不胜数,可聘而用之。倘若资金仍然不够,我可请求我父,在吴会两地募集资金。”刘基沉声道。
汉代时期,太学最盛,不过地处洛阳,路途遥远,求学不便,且招生有限,故而边郡子弟只有考试合格,方有机会进入太学。而大多数不能进入太学的士子自然就只能在郡国学中学习,郡国学师资力量远不如京师太学,不过也为汉代郡县选官提供了大量人才。
两汉时期,除了太学和郡国学由朝廷控制的学校之外,还有私学,私学极其繁盛,往往招徒数百人,甚至达万人以上,可与太学相媲美。
私学能够兴起的原因,大体有三点。一是因为汉代文化传播工具有限,基本的纸笔都难以得到,若不从师,连书简都没有。
二是因为官学兴起,以功名利禄相诱,刺激了人们的利欲之心,但因为官学招生人数有限,东汉极其注重门第,无法满足求学者的需求因此广开私学。
三是因为官方选拔人才的方式较多,官学考试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只要成绩优异,都可以荣登仕途,选举、征召、举荐,乃至上书言事,都能得官。
因而汉末有许多经学大儒都开设私学,立精舍,授徒讲学,汉末时期的经学大师马融、郑玄等人都是私学的典型代表。
而私学之风形成,大多数学成子弟能够继续收徒讲学,只要刘基诚心聘请,还是能招募到不少人为之所用的,而这些人的报酬也不高,只需要能够满足其生活开支即可。
魏滕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刘基的想法。
刘基继续说道:“我所设之官学,我意称之为国子学,以区别郡国学。对于正式考入国子学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