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明朝当官那些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要不是知道沈炎是个为善之人,”陈温还在喋喋不休:“为父我也不会将三十亩祖田托寄在他名下……”
陈惇一惊:“什么,家里还有三十亩田地?”
祖田就是祖上传下来的田产,这种田产一般打死不动,要是动了就差不多是个不孝的人了,要是听说一户人家要变卖祖产,那差不多真是要败落了。陈温这三十亩祖田,说起来还是上好的水田,原本吴氏还在的时候,佃户们从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后来吴氏去世,那一年佃户找到陈温,说年景不好,请主家宽贷,陈温见他们说得实在可怜,也就答应了,收下了只有往年三分之二的租子,结果第二年就只有三分之一了。陈温一咬牙去催逼了一次,但这些佃户更是哭天喊地,说实在交不出粮食了。
每年夏税秋粮上交两次粮食,民田每亩交三升三合五勺,陈温的田地交不出这么多粮食,反而还倒贴进去,用银钞代输折色。等到陈惇生病的时候,陈温已经捉襟见肘负担不起沉重的田赋了,干脆在人介绍下,把三十亩水田托寄在了沈府名下,这样就可以不用交税了。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藩王不纳税,官绅阶级不纳税,商人也不纳税。为了逃避赋税,小民便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田地投献给这些人,巨室占着天下近六成左右的田地,而剩下的拥有四成土地的百姓,却要纳天下之税。
“你收多少租子?”陈惇问道。
“七成。”陈温道:“都是七成。”
这么高的租子,却仍然在佃户们的承受范围内,可见朝廷的赋税全压在小民身上,赋税太重,他们将田产卖给官绅,自己成为佃户种地,要交的租子虽然高,但却永远不如要交给国家的高……
吃饱喝足之后,陈温却忽然拿出两本书来,咳咳了两声,坐在了陈惇的床边:“惇哥儿啊,你这病了几个月了,是不是把经书都荒废了?没关系,你现在躺着,爹给你读一读书,你灌灌耳音,等你彻底病好了,温习起来就不会吃力。”
陈惇瞪大了眼睛,听着陈温操着一口正宗的官话,为他念起了《孟子》:“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明朝在定都北平之前,以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江淮官话作为标准国语,但定都北平之后,渐渐转向北平官话,不过二者并存,互相之间要听懂不难,陈惇因为这具身体的记忆,对吴侬软语听得明白,对很大程度类似普通话的北平官话更是倍感熟悉。
不过现在让陈惇头疼的是,他爹陈温自己走了半辈子科举之路不通,却好像是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对陈温也是自小就教授功课,陈惇发现自己的底子似乎不弱,《蒙童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早就烂熟于心了,《论语》、《大学》他也学得很深入,《中庸》、《孟子》也在研读中,这都是陈温孜孜不倦的教诲,相比于同龄人,他算是学在了中等偏上的位置,只不过陈温对他的要求更高,希望他终有一日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完成陈温自己未竟的夙愿。
陈惇知道科举这条路是如何艰难百倍,这真的是... -->>
“要不是知道沈炎是个为善之人,”陈温还在喋喋不休:“为父我也不会将三十亩祖田托寄在他名下……”
陈惇一惊:“什么,家里还有三十亩田地?”
祖田就是祖上传下来的田产,这种田产一般打死不动,要是动了就差不多是个不孝的人了,要是听说一户人家要变卖祖产,那差不多真是要败落了。陈温这三十亩祖田,说起来还是上好的水田,原本吴氏还在的时候,佃户们从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后来吴氏去世,那一年佃户找到陈温,说年景不好,请主家宽贷,陈温见他们说得实在可怜,也就答应了,收下了只有往年三分之二的租子,结果第二年就只有三分之一了。陈温一咬牙去催逼了一次,但这些佃户更是哭天喊地,说实在交不出粮食了。
每年夏税秋粮上交两次粮食,民田每亩交三升三合五勺,陈温的田地交不出这么多粮食,反而还倒贴进去,用银钞代输折色。等到陈惇生病的时候,陈温已经捉襟见肘负担不起沉重的田赋了,干脆在人介绍下,把三十亩水田托寄在了沈府名下,这样就可以不用交税了。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藩王不纳税,官绅阶级不纳税,商人也不纳税。为了逃避赋税,小民便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田地投献给这些人,巨室占着天下近六成左右的田地,而剩下的拥有四成土地的百姓,却要纳天下之税。
“你收多少租子?”陈惇问道。
“七成。”陈温道:“都是七成。”
这么高的租子,却仍然在佃户们的承受范围内,可见朝廷的赋税全压在小民身上,赋税太重,他们将田产卖给官绅,自己成为佃户种地,要交的租子虽然高,但却永远不如要交给国家的高……
吃饱喝足之后,陈温却忽然拿出两本书来,咳咳了两声,坐在了陈惇的床边:“惇哥儿啊,你这病了几个月了,是不是把经书都荒废了?没关系,你现在躺着,爹给你读一读书,你灌灌耳音,等你彻底病好了,温习起来就不会吃力。”
陈惇瞪大了眼睛,听着陈温操着一口正宗的官话,为他念起了《孟子》:“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明朝在定都北平之前,以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江淮官话作为标准国语,但定都北平之后,渐渐转向北平官话,不过二者并存,互相之间要听懂不难,陈惇因为这具身体的记忆,对吴侬软语听得明白,对很大程度类似普通话的北平官话更是倍感熟悉。
不过现在让陈惇头疼的是,他爹陈温自己走了半辈子科举之路不通,却好像是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对陈温也是自小就教授功课,陈惇发现自己的底子似乎不弱,《蒙童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早就烂熟于心了,《论语》、《大学》他也学得很深入,《中庸》、《孟子》也在研读中,这都是陈温孜孜不倦的教诲,相比于同龄人,他算是学在了中等偏上的位置,只不过陈温对他的要求更高,希望他终有一日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完成陈温自己未竟的夙愿。
陈惇知道科举这条路是如何艰难百倍,这真的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