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艾戈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走出家门出来闯荡的人来说,犹如醍醐灌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践行曹操箴言者当不计其数,一直到了桓温那里,曹操的八字箴言才真正得到了发扬光大,堪为极致。
桓温乃东晋权臣,素有不臣之志,某日,他抚枕叹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遗臭万载耶?”这句蜚声中国历史的名言,对中国人影响甚大,当为中国人处世之道标志性的格言,深刻的反映了中国人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希望出人头地的迫切愿望,是许多人扬名立万的基本动力。
千百年来,无数出来闯荡者,莫不秉承桓温的这句名言,不择手段、不惜名节,为了一己之私利,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投敌者有之、叛国者有之,远一点的有刘豫、稍近点的有吴三桂、再近点的如汪精卫之流。这几位仁兄的所作所为,实实在在的践行了桓温的那句名言。尤其这个刘豫,此公世代务农,后来中了进士,成为宋朝的官员,北宋末年官至河北提刑。金人南侵时,刘豫弃官来到真仪避乱。建炎二年,经人举荐担任济南知府,但他却嫌济南处在战乱之中,离金人太近,希望到一个靠东南边一点的地方去做官,却没有得到南宋朝廷的同意,为此刘豫感到很不满意,带着情绪上任去了。他上任不到一年,面对金兵围攻济南,在金人的劝诱下杀死了作战勇猛、力主死守的守将关胜,投降了金朝。那时,金军南下没有抓到赵构,就让刘豫知东平府,充任东西、淮南等路的安抚使,还任命刘豫的儿子刘麟知济南府,让刘豫父子给他们管理黄河以南地区。刘豫看出金人现在需要他,是个绝佳的机会,就派儿子刘麟带着珍宝去金朝活动,向金朝左监军挞懒行贿,希望立刘豫为帝。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金朝同意挞懒的奏请,册立刘豫为帝,国号大齐,以大名府为国都,史称“伪齐”
刘豫中过进士,圣贤书肯定读过不少,但是他竟然毫不犹豫与异族共谋。通过刘豫叛变的过程,我们几乎看见此公的所作所为处处显露出投机钻营的急切心理,甚至不需要对方威逼,完全是自己寻求机会,刘豫作为一个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识应该是有的,他难道不知道卖主求荣、认贼为父是很不齿的事情吗?我想他一定很明白。但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对他同样影响至深,尤其是桓温的“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的警句恐怕在他做伪皇帝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的鼓励作用。
围绕着桓温的名言,更派生出了更多的词汇: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笑贫不笑娼、英雄不问出处、成者英雄败者寇等等。尤其是这个“笑贫不笑娼”颇似混世之道的点睛之笔,为出来混世界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找到了更充足的理由。日前,浏览新闻,说有一对浙江泰顺的毛姓夫妻,带着他们16岁的女儿和两个不满二十的外甥女在常州卖淫,被抓后夫妇俩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却声称:“在我们老家,是笑贫不笑娼的。”有论者闻此,大骂其不要颜面。笔者认为,此乃处世之道也。
我们发现,中国文化里的处世之道,无不强烈的暗示人们为了成功,可以采用各种手段。于是,投机钻营、买生投靠、唯利是图、卖主求荣充斥在中国人的个人奋斗过程中,尤其是“英雄不问出处”这样一个命题,更加坚定了中国人铤而走险、破釜沉舟的个性,只要你成功了,你以前所有的龌龊事情都可以不追究,你就是个大英雄了。在这样一种处世哲学的主导下,人们带强烈的投机意识寻觅着出人头地的机会。
用拾荒者比喻中国人是否恰当,值得商榷,但是,中国人出来混天下,睁着一双滴溜溜的小眼睛,不辨是非的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当日本人打进中国的时候,许多人就以为机会来了,纷纷举着白旗夹道欢迎皇军了,我想,这些所谓的举白旗者也不是真的想去效忠日本人,他们只是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赶紧出来捞上一把而已。所以后人总结道:打一个小小的倭寇为何用了八年时间?答曰:汉奸实在太多了。
值此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我们拿出这个宁人羞愧的话题,实在有点大煞风景,但每每静思,当年竟有数百万不肖之子认贼做父,常有如芒在背之感,以至汗颜不止了,我们何以向历史交待?何以面对我们的儿孙?
顺便说一句,堂堂中华不乏血性男儿,倭寇犯下的种种罪孽,华夏子孙没齿不忘!日本弹丸之地,中国一人一口吐沫也能叫它沉没海底!
走出家门出来闯荡的人来说,犹如醍醐灌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践行曹操箴言者当不计其数,一直到了桓温那里,曹操的八字箴言才真正得到了发扬光大,堪为极致。
桓温乃东晋权臣,素有不臣之志,某日,他抚枕叹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遗臭万载耶?”这句蜚声中国历史的名言,对中国人影响甚大,当为中国人处世之道标志性的格言,深刻的反映了中国人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希望出人头地的迫切愿望,是许多人扬名立万的基本动力。
千百年来,无数出来闯荡者,莫不秉承桓温的这句名言,不择手段、不惜名节,为了一己之私利,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投敌者有之、叛国者有之,远一点的有刘豫、稍近点的有吴三桂、再近点的如汪精卫之流。这几位仁兄的所作所为,实实在在的践行了桓温的那句名言。尤其这个刘豫,此公世代务农,后来中了进士,成为宋朝的官员,北宋末年官至河北提刑。金人南侵时,刘豫弃官来到真仪避乱。建炎二年,经人举荐担任济南知府,但他却嫌济南处在战乱之中,离金人太近,希望到一个靠东南边一点的地方去做官,却没有得到南宋朝廷的同意,为此刘豫感到很不满意,带着情绪上任去了。他上任不到一年,面对金兵围攻济南,在金人的劝诱下杀死了作战勇猛、力主死守的守将关胜,投降了金朝。那时,金军南下没有抓到赵构,就让刘豫知东平府,充任东西、淮南等路的安抚使,还任命刘豫的儿子刘麟知济南府,让刘豫父子给他们管理黄河以南地区。刘豫看出金人现在需要他,是个绝佳的机会,就派儿子刘麟带着珍宝去金朝活动,向金朝左监军挞懒行贿,希望立刘豫为帝。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金朝同意挞懒的奏请,册立刘豫为帝,国号大齐,以大名府为国都,史称“伪齐”
刘豫中过进士,圣贤书肯定读过不少,但是他竟然毫不犹豫与异族共谋。通过刘豫叛变的过程,我们几乎看见此公的所作所为处处显露出投机钻营的急切心理,甚至不需要对方威逼,完全是自己寻求机会,刘豫作为一个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识应该是有的,他难道不知道卖主求荣、认贼为父是很不齿的事情吗?我想他一定很明白。但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对他同样影响至深,尤其是桓温的“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的警句恐怕在他做伪皇帝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的鼓励作用。
围绕着桓温的名言,更派生出了更多的词汇: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笑贫不笑娼、英雄不问出处、成者英雄败者寇等等。尤其是这个“笑贫不笑娼”颇似混世之道的点睛之笔,为出来混世界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找到了更充足的理由。日前,浏览新闻,说有一对浙江泰顺的毛姓夫妻,带着他们16岁的女儿和两个不满二十的外甥女在常州卖淫,被抓后夫妇俩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却声称:“在我们老家,是笑贫不笑娼的。”有论者闻此,大骂其不要颜面。笔者认为,此乃处世之道也。
我们发现,中国文化里的处世之道,无不强烈的暗示人们为了成功,可以采用各种手段。于是,投机钻营、买生投靠、唯利是图、卖主求荣充斥在中国人的个人奋斗过程中,尤其是“英雄不问出处”这样一个命题,更加坚定了中国人铤而走险、破釜沉舟的个性,只要你成功了,你以前所有的龌龊事情都可以不追究,你就是个大英雄了。在这样一种处世哲学的主导下,人们带强烈的投机意识寻觅着出人头地的机会。
用拾荒者比喻中国人是否恰当,值得商榷,但是,中国人出来混天下,睁着一双滴溜溜的小眼睛,不辨是非的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当日本人打进中国的时候,许多人就以为机会来了,纷纷举着白旗夹道欢迎皇军了,我想,这些所谓的举白旗者也不是真的想去效忠日本人,他们只是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赶紧出来捞上一把而已。所以后人总结道:打一个小小的倭寇为何用了八年时间?答曰:汉奸实在太多了。
值此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我们拿出这个宁人羞愧的话题,实在有点大煞风景,但每每静思,当年竟有数百万不肖之子认贼做父,常有如芒在背之感,以至汗颜不止了,我们何以向历史交待?何以面对我们的儿孙?
顺便说一句,堂堂中华不乏血性男儿,倭寇犯下的种种罪孽,华夏子孙没齿不忘!日本弹丸之地,中国一人一口吐沫也能叫它沉没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