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艾戈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刻,这位伟大的圣人,曾有过对衰老、死亡的恐惧,对青春、生命的眷恋。白石老人有一枚闲章,印文曰:“痴想以绳系日”白石乃一代丹青大师,经历丰富,竟然有如此的感叹,想必步入老年后,深感岁月易失,颇具童趣的想系住太阳,停下岁月的脚步。尽管童心盎然,却也不乏几多酸楚。
人类的早期,曾经有过弃老的风习。弃老也就是抛弃老人,民间又有“花甲葬”、“六十还仓”的俗称。这种风习的大体情形是,老人长到六十花甲的时候,一律都要处死,或活埋、或是垒入墙中、或是送进山洞任其自然冻饿而死,这种弃杀老人的风习,人类学家给予了充分的解释,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低下,食物缺乏,老人丧失了向大自然索取现成食物的健壮体魄后,变成了集体的累赘。而杀死和遗弃到成了老人最好的选择,而杀死非生产的成员对社会来说,是一种合乎道德的行为。这种死于亲近的人的手中,在老人们看来是他们遇到的灾难中最小的灾难了。尽管此种说法颇具说服性,但我们不难看出,人一旦进入老年,他对社会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即使在现在,老人的生存状态已经大大改观,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然而,世界毕竟是年轻人的,一旦老去,就不得不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舞台,他们年轻时设想的诸多目标和追求,只有无奈的放弃。看着别人在他熟悉的舞台跳跃,心中该是何等的悲哀?尽管衣食无忧,他们仍然有一种被社会遗弃的感觉,空落落的心头便过早的死去了,于是,他们只能依着墙根,等着肉体的死亡。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可以傲视天地宇宙,但在面对生命老去的时候,便显得无能为力了。人生有涯,时光短暂,所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于是,就有了对衰老、死亡的恐惧,对青春、生命的眷念。曹孟德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面对短暂的人生,也只能借酒消愁了。虽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只是饮着美酒“歌以咏志”罢了,再也不可能象年轻的英雄那样,上马挥刀、下马舞剑了。
人一旦步入老年,就是慢慢走向死亡的过程,生命的老去、死亡的到来,是人类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于是,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人们陷入了无限的痛苦和忧虑之中,眼睁睁的看着如白驹过隙的短暂人生,只能无奈的感叹和痛苦的悲哀,由此便形成了敏锐的岁月感,在寄托着人类精神的诸多的诗文里,无不流露出生命的无奈。韩愈在幽怀里,有“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的句子,想必这位仁兄即将步入老年,不然何来如此浓烈的岁月身世之感?贾至也说:“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何来之恨?春天的脚步太快了,转眼之间便过去了,大概联想到人生,有了衰老的恐惧。风流皇帝李煜乌夜啼里的句子,更是透露出苍凉之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好端端的花木,又是风又是雨的,很是凄凉,生命大概也是如此吧?杜甫有首可惜,诗曰:“花飞有底意,老去愿春迟。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虽不甚悲切,却也希望春的脚步慢些。也有豪爽大气之人,不在意生命的暮年,吟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毕竟是黄昏了,日头一落山,就是无尽的黑暗,能好到那里去呢?虽然赞美夕阳,也明白来日不多了。无庸置疑,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在死亡来临之前,人的心灵都要经历一番痛苦的折磨,柱着拐杖,看着少年郎无忧无虑;看着青年人意气风发;看着壮年人挥刀拼杀,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能做一个默默无语的看客,任凭无奈和悲哀折磨着枯竭的生命。
2006-7-12
刻,这位伟大的圣人,曾有过对衰老、死亡的恐惧,对青春、生命的眷恋。白石老人有一枚闲章,印文曰:“痴想以绳系日”白石乃一代丹青大师,经历丰富,竟然有如此的感叹,想必步入老年后,深感岁月易失,颇具童趣的想系住太阳,停下岁月的脚步。尽管童心盎然,却也不乏几多酸楚。
人类的早期,曾经有过弃老的风习。弃老也就是抛弃老人,民间又有“花甲葬”、“六十还仓”的俗称。这种风习的大体情形是,老人长到六十花甲的时候,一律都要处死,或活埋、或是垒入墙中、或是送进山洞任其自然冻饿而死,这种弃杀老人的风习,人类学家给予了充分的解释,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低下,食物缺乏,老人丧失了向大自然索取现成食物的健壮体魄后,变成了集体的累赘。而杀死和遗弃到成了老人最好的选择,而杀死非生产的成员对社会来说,是一种合乎道德的行为。这种死于亲近的人的手中,在老人们看来是他们遇到的灾难中最小的灾难了。尽管此种说法颇具说服性,但我们不难看出,人一旦进入老年,他对社会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即使在现在,老人的生存状态已经大大改观,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然而,世界毕竟是年轻人的,一旦老去,就不得不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舞台,他们年轻时设想的诸多目标和追求,只有无奈的放弃。看着别人在他熟悉的舞台跳跃,心中该是何等的悲哀?尽管衣食无忧,他们仍然有一种被社会遗弃的感觉,空落落的心头便过早的死去了,于是,他们只能依着墙根,等着肉体的死亡。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可以傲视天地宇宙,但在面对生命老去的时候,便显得无能为力了。人生有涯,时光短暂,所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于是,就有了对衰老、死亡的恐惧,对青春、生命的眷念。曹孟德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面对短暂的人生,也只能借酒消愁了。虽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只是饮着美酒“歌以咏志”罢了,再也不可能象年轻的英雄那样,上马挥刀、下马舞剑了。
人一旦步入老年,就是慢慢走向死亡的过程,生命的老去、死亡的到来,是人类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于是,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人们陷入了无限的痛苦和忧虑之中,眼睁睁的看着如白驹过隙的短暂人生,只能无奈的感叹和痛苦的悲哀,由此便形成了敏锐的岁月感,在寄托着人类精神的诸多的诗文里,无不流露出生命的无奈。韩愈在幽怀里,有“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的句子,想必这位仁兄即将步入老年,不然何来如此浓烈的岁月身世之感?贾至也说:“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何来之恨?春天的脚步太快了,转眼之间便过去了,大概联想到人生,有了衰老的恐惧。风流皇帝李煜乌夜啼里的句子,更是透露出苍凉之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好端端的花木,又是风又是雨的,很是凄凉,生命大概也是如此吧?杜甫有首可惜,诗曰:“花飞有底意,老去愿春迟。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虽不甚悲切,却也希望春的脚步慢些。也有豪爽大气之人,不在意生命的暮年,吟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毕竟是黄昏了,日头一落山,就是无尽的黑暗,能好到那里去呢?虽然赞美夕阳,也明白来日不多了。无庸置疑,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在死亡来临之前,人的心灵都要经历一番痛苦的折磨,柱着拐杖,看着少年郎无忧无虑;看着青年人意气风发;看着壮年人挥刀拼杀,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能做一个默默无语的看客,任凭无奈和悲哀折磨着枯竭的生命。
200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