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粤语电影有关 (2/2)
笔趣阁 www.biquge3.cc,阿七seven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话,我想,我们许多人都不知道黄飞鸿是谁,他甚至不比霍元甲更真实、更有名,类似的还有苏乞儿、方世玉等,这些人物基本上都是广东的武林人物,而黄飞鸿(1847—1925)根本就是个跌打医生(做过地方的民团教练),他父亲黄其英是广东十大拳师之一,黄飞鸿的武功大致来源于其父,至于他又师从苏乞儿,则是传说。黄飞鸿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的开馆授徒,至今的香港,仍有他的再传弟子,而据写黄飞鸿小说的“我是山人”称其“仅以威猛,不大以名传”现在看来似乎是个讽刺。而胡鹏之拍黄飞鸿,也是有个小典故的,据说胡鹏有一次和吴一啸(粤曲作家)坐船去香港,在船上翻一份工商日报看,报上刚好有朱愚斋(黄飞鸿的再传弟子),以黄飞鸿为主角的武侠连载小说,小说中提到吴一啸曾师承黄飞鸿,胡鹏笑着问一边的吴一啸,吴一啸便笑笑说都是演义,没有此事。胡鹏灵机一动,于是由吴一啸编剧,他导演的黄飞鸿便出炉了,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一直到了九十年代,我们看到了神乎其神的新版黄飞鸿。黄飞鸿其实仅是个地域性的民间形象,但通过电影,他成了一个民族英雄的符号。
但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也并非尽是粤语片,而且也有许多国语片,那又是为何呢?一方面是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在当时有着共同的市场,像张彻李翰祥就是个台湾香港的两头跑,而另一个方面,则是上海电影薪火相传香港,这又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我们说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电影,其影响便直若后来的香港电影,或者说,后来的香港电影继承了那时的上海电影。还是默片时代,上海便是中国的商业电影中心,甚至对南洋的华语市场有着很多的影响。当时上海的商业电影格局,真的和后来的香港类似,就连香港的黑社会控制电影业,在当时的上海也是有的,比如大导演张石川(火烧红莲寺导演)都是加入了杜月笙的恒社,成为了小杜的八千弟子之一,不过,后来的香港是怎么也没有象杜月笙这样的人物的。
上海电影人大都是在抗战暴发和全国解放两个时期流入香港的。曾拍过工人之妻等影片的任元年在香港避难时拍了怪侠一枝梅(1940)和女镖师,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拍了许多影片,后来,也一径在香港拍片,直到1968年病逝,而他老婆,也正是他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代红星邬丽珠。而王元龙(曾经是默片时代的演员,1976年开始执导)则是1948年入港的,即拍了大侠复仇记(兼主演)。
犹值一提的是曾成立过天一轻业公司的著名电影人的六弟即邵逸夫更是在香港主持了邵氏电影公司,拍了许多国语片,独霸了香港影业几十年,而李翰祥,张彻都曾在其麾下征驰过,而胡金荃,张彻拍的大多电影也都是国语片。
整个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基本上以粤语片为主,那是因为香港特殊的地域独立性以及粤语这种语言的独立性,而国语片虽然少数,但其影响却非常大,拍武侠的胡金荃就曾被誉为当时的世界五大导演之一。其实从那时起,台湾电影就已经在开始跟香港电影的风了。
话,我想,我们许多人都不知道黄飞鸿是谁,他甚至不比霍元甲更真实、更有名,类似的还有苏乞儿、方世玉等,这些人物基本上都是广东的武林人物,而黄飞鸿(1847—1925)根本就是个跌打医生(做过地方的民团教练),他父亲黄其英是广东十大拳师之一,黄飞鸿的武功大致来源于其父,至于他又师从苏乞儿,则是传说。黄飞鸿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的开馆授徒,至今的香港,仍有他的再传弟子,而据写黄飞鸿小说的“我是山人”称其“仅以威猛,不大以名传”现在看来似乎是个讽刺。而胡鹏之拍黄飞鸿,也是有个小典故的,据说胡鹏有一次和吴一啸(粤曲作家)坐船去香港,在船上翻一份工商日报看,报上刚好有朱愚斋(黄飞鸿的再传弟子),以黄飞鸿为主角的武侠连载小说,小说中提到吴一啸曾师承黄飞鸿,胡鹏笑着问一边的吴一啸,吴一啸便笑笑说都是演义,没有此事。胡鹏灵机一动,于是由吴一啸编剧,他导演的黄飞鸿便出炉了,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一直到了九十年代,我们看到了神乎其神的新版黄飞鸿。黄飞鸿其实仅是个地域性的民间形象,但通过电影,他成了一个民族英雄的符号。
但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也并非尽是粤语片,而且也有许多国语片,那又是为何呢?一方面是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在当时有着共同的市场,像张彻李翰祥就是个台湾香港的两头跑,而另一个方面,则是上海电影薪火相传香港,这又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我们说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电影,其影响便直若后来的香港电影,或者说,后来的香港电影继承了那时的上海电影。还是默片时代,上海便是中国的商业电影中心,甚至对南洋的华语市场有着很多的影响。当时上海的商业电影格局,真的和后来的香港类似,就连香港的黑社会控制电影业,在当时的上海也是有的,比如大导演张石川(火烧红莲寺导演)都是加入了杜月笙的恒社,成为了小杜的八千弟子之一,不过,后来的香港是怎么也没有象杜月笙这样的人物的。
上海电影人大都是在抗战暴发和全国解放两个时期流入香港的。曾拍过工人之妻等影片的任元年在香港避难时拍了怪侠一枝梅(1940)和女镖师,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拍了许多影片,后来,也一径在香港拍片,直到1968年病逝,而他老婆,也正是他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代红星邬丽珠。而王元龙(曾经是默片时代的演员,1976年开始执导)则是1948年入港的,即拍了大侠复仇记(兼主演)。
犹值一提的是曾成立过天一轻业公司的著名电影人的六弟即邵逸夫更是在香港主持了邵氏电影公司,拍了许多国语片,独霸了香港影业几十年,而李翰祥,张彻都曾在其麾下征驰过,而胡金荃,张彻拍的大多电影也都是国语片。
整个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基本上以粤语片为主,那是因为香港特殊的地域独立性以及粤语这种语言的独立性,而国语片虽然少数,但其影响却非常大,拍武侠的胡金荃就曾被誉为当时的世界五大导演之一。其实从那时起,台湾电影就已经在开始跟香港电影的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