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军火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驾驶员飞快地掏出了自己的m1911手枪,董振堂顺手一摸是空夹子,才想起刚才动作太急连枪都掉在外面了。
很快,就有日本人注意到了这辆不得动弹的北方军雷诺坦克,一个装满汽油的燃烧瓶远远地就扔了过来。
刚想从前舱钻出坦克的驾驶员一看那个燃烧瓶旋转着飞了过来,赶紧又躲了回来,总不能用人去撞那个燃烧瓶吧。
劈啪声响起,燃烧瓶非常凑巧地砸中了斜过车身的坦克后部引擎,顿时燃起熊熊大火。
董振堂和驾驶员脸色马上雪白,还要不要让人活了,那里是引擎和油箱呀。没有任何语言,董振堂和驾驶员同时有了动作,一个拼命去开顶部的盖子,一个去开前舱的装甲,第一时间要逃出这个有可能即将爆炸的坦克。
哐当哐当两下,先是董振堂扭不开顶部的盖子,估计前面被甩得太急又掐住了。然后是驾驶员刚开了一半前舱装甲门,结果一串流弹打了过来就是一阵叮当作响,又赶紧关了回去。结果两人,都没能出去。
这回真傻眼了。
现在的每一秒都是度日如年,如同在火炉里煎熬一般。
想象中的爆炸始终没有发生,这个时候董振堂才反应过来,没汽油了怎么爆炸呀?
半响之后,差点喜极而泣的董振堂,被赶到的其他坦克和突击步兵救了下来,除了满身淤青和头上几个大包,显然没有大伤小伤之类的。
日本人对付这种薄装甲的轻型坦克,显然有着足够的手段。有了深刻认识的董振堂,马上放缓了装甲营的坦克突击速度,严格下令各坦克连必须在有突击步兵的掩护下进行攻势作战,尤其是要保持一定的备用油量。
让装甲旅指挥官吃尽苦头的教训,马上被传递给各个进攻单位。只是这个时候,有些骄傲的装甲旅已经砸日本士兵的决死反击下,损失了不少坦克和装甲车辆。
如果是在巴尔喀什湖一带的北部军团装甲部队的话,这种损失绝对是可以大幅度降低的,因为当初在和老毛子的战斗中,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了,北部军团的胡景翼曾经一再提醒新组建的南部军团装甲部队。
可惜从欧战回来的董振堂等人,见惯了西线那种大规模进攻突防的场面,竟然低估了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和适应力,过于骄傲自满了。
如果说单兵战斗力的话,这个时候的亚洲地区,日本军人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无论是体格,士气,技战术水平等方面,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本军人确实是一流的军队。但是日本陆军的装备水平来说,却只有二流水准了,因为太多的资源被消耗在了日本海军方面。
而北方军的单兵战斗力,从军人角度讲依然是略输日本士兵一筹,但是在装备角度来说却是超一流的,毕竟是毫无限制地使用各种最成功的武器,总体上才胜过日本军队。
稳住阵脚的装甲部队,即使损失了一批重装备,也丝毫没有影响包抄堵截任务的完成。日本人最倒霉的一件事情就是至少一半的指挥官没有在现场指挥,缺乏指挥的日军部队很快就被击溃了。
战至下午,失去了所有重武器的日军第六军,根本无法阻挡装甲部队的疯狂突击,失去所有外线阵地。第七师团主力被击溃了,第二十三师团主力和第七师团一部分被北方军成功合围在一个狭小的区域之内。
啃完几口干粮,北方军南部军团指挥官高桂滋下令连夜发起进攻,彻底歼灭包围圈中的敌军。
没有办法,北方军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投入一线进攻的部队居然包围了比他们还要多的敌军部队,如果不马上歼灭掉,等敌人缓过劲来,说不定就要打成消耗战了。
日本人消耗得起几万几十万的士兵,北方军却消耗不起,除非这些飞机坦克都不用人驾驶可以自己去战斗差不多。
日军的顽强在最后一刻也始终让人惊叹。
即使无力对抗装甲部队的突击,眼看覆亡在即,第二十三师团残部居然还一边组织力量据壕死守,一边集合残余力量趁着夜色,利用手榴弹开路的办法,亡命突破了包围圈。
海拉尔城里的第六军军部当天夜里就整合了被击溃的第七师团主力,他们现在拥有足够的日军指挥官。
第二天上午,重整后的第七师团接应到了突围的第二十三师团残部二千余人,撤退到了海拉尔。
几天之后,已经势弱的第六军,放弃了海拉尔孤城,收拢了满洲里的日军部队,连夜南撤到哈尔滨一带进行修整。
看到战事已经告一段落,喜欢放马后炮的英国人终于出面了,强烈要求北方军和日本人停止交战的行为,因为最大的敌人苏俄正威胁着整个自由世界。
第二十九章掺沙子
北方军和日本人之间的交战,牵扯了很多方面的利益纠葛。就西方列强而言,内部意见也是不一致的。
英法两国从苏俄浓厚的革命色彩出发,认为自由世界最大的敌人应该是苏俄,而不应该在同为盟友的北方军和日本之间消耗力量。
但是美国却不这么看,虽然更倾向于没有海军的北方军,日本人和北方军相互之间消耗力量有利于保持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势力优势,因此在某些方面还鼓励和支持略为劣势的北方军政府。
在这种扯皮下,北方军和日本人在海拉尔以东爆发的交战,被当做了一块宣泄各方压力的试金石。
只不过出乎意料的,东亚列强日本人居然战败了。
虽然日本国内立刻引发轩然大波,东京军部马上提议全国动员,调集至少三个师团的力量,加强第六军,重新进攻北方军,报仇雪恨,洗刷耻辱。当然,这只是对外宣传的提议而已,事实上无论是军部,还是国会,亦或是天皇,都对第六军的战败大吃一惊,甚至根本没有准备应对措施,更别提什么重新进攻了。
既然只是一块试金石,西方列强在战役结束后,马上就强横地介入了,强烈要求北方军政府和日本政府停止扩大战争规模。美国人眼见双方已经埋下了一根哽在喉咙的硬刺,也就乐得停止鼓动下一轮冲突了。
哈尔哈河流域一战,按照日军第六军自己的内部报告,前后伤亡失踪共一万八千多人,其中阵亡和失踪的几乎占了一半。除了最后一次反击作战,日本人来不及焚烧战死士兵尸体之外,前几次的交战,北方军并不掌握对方损失的具体人数,因此只好采用了日本人自己报告的数据。
但是从第一次遭遇战的情况看,日本人损失应该大于这个数字。日本人欺上瞒下的汇报,是举世闻名的。第六军总共接近五万多人的部队,不可能只损失这么一点人手,就主动选择撤退的。
北方军南部军团在反击作战中,也有近七千人的伤亡,虽然有三分之二是受伤,但是也严重影响了南部军团下一步的作战实力。因为在火力上取得绝对优势,按照第一次遭遇战的一比三的伤亡比例来推断,光是反击作战日本人损失人数就已经达到他们对外宣布的伤亡人数了。
因此,北方军大本营判断,日军在战役中总的损失估计是二万五千多人,毕竟南部军团前前后后也损失了大约八千人左右。
也只有这种损失程度,才能让依然还有不少兵力更是失去了所有重武器的第六军,被迫停止再次发起反扑的计划,选择退守哈尔滨。
不仅是兵力兵器上的大量损失,在北方军合围之后,在一线指挥作战的被围歼军队中指挥官几乎损失殆尽,这才是最大的损失。虽然还有近一半的指挥官是海拉尔城里,而不是在部队指挥岗位。
也许是因为这近半一线指挥官的大量损失,剩下的指挥官没有接触到那种如山如潮般的装甲攻势,导致第六军没有能好好总结被北方军装甲部队围歼的事实,或者干脆是第六军为了掩饰指挥官不在岗的愚蠢故意糊涂了,日本军部始终没有做出任何加强装甲部队建设的决定。
世界陆军新一轮的发展潮流,就这么和日本陆军岔开了。但也许这个无奈的选择,也是日本小国发展大军国主义必须以海军为主的必然吧。
北方军南部军团大举推进,毫不客气地直接抢占了海拉尔以及满洲里,然后才停下进军的步伐,转入守势。满洲里和赤塔的联系一打通,高桂滋的南部军团与李夑和的东部军团就打通了互相援助的通道,更有利北方军的战略布局。
抢占海拉尔的行径,再次引起奉军张雨亭的强烈抗议,但是也只是抗议而已。把海拉尔交给北方军,显然比交给日本人更让奉军放心一点,至少不会背上卖国的罪名。奉军的高层,张辅臣秘密绕过日本人的监视,赶到海拉尔,和高桂滋等南部军团高层进行了密晤。
奉军高层对北方军的越境动作分歧还是非常大的。以少帅为首的一批少壮派,始终认为北方军在和日本人... -->>
驾驶员飞快地掏出了自己的m1911手枪,董振堂顺手一摸是空夹子,才想起刚才动作太急连枪都掉在外面了。
很快,就有日本人注意到了这辆不得动弹的北方军雷诺坦克,一个装满汽油的燃烧瓶远远地就扔了过来。
刚想从前舱钻出坦克的驾驶员一看那个燃烧瓶旋转着飞了过来,赶紧又躲了回来,总不能用人去撞那个燃烧瓶吧。
劈啪声响起,燃烧瓶非常凑巧地砸中了斜过车身的坦克后部引擎,顿时燃起熊熊大火。
董振堂和驾驶员脸色马上雪白,还要不要让人活了,那里是引擎和油箱呀。没有任何语言,董振堂和驾驶员同时有了动作,一个拼命去开顶部的盖子,一个去开前舱的装甲,第一时间要逃出这个有可能即将爆炸的坦克。
哐当哐当两下,先是董振堂扭不开顶部的盖子,估计前面被甩得太急又掐住了。然后是驾驶员刚开了一半前舱装甲门,结果一串流弹打了过来就是一阵叮当作响,又赶紧关了回去。结果两人,都没能出去。
这回真傻眼了。
现在的每一秒都是度日如年,如同在火炉里煎熬一般。
想象中的爆炸始终没有发生,这个时候董振堂才反应过来,没汽油了怎么爆炸呀?
半响之后,差点喜极而泣的董振堂,被赶到的其他坦克和突击步兵救了下来,除了满身淤青和头上几个大包,显然没有大伤小伤之类的。
日本人对付这种薄装甲的轻型坦克,显然有着足够的手段。有了深刻认识的董振堂,马上放缓了装甲营的坦克突击速度,严格下令各坦克连必须在有突击步兵的掩护下进行攻势作战,尤其是要保持一定的备用油量。
让装甲旅指挥官吃尽苦头的教训,马上被传递给各个进攻单位。只是这个时候,有些骄傲的装甲旅已经砸日本士兵的决死反击下,损失了不少坦克和装甲车辆。
如果是在巴尔喀什湖一带的北部军团装甲部队的话,这种损失绝对是可以大幅度降低的,因为当初在和老毛子的战斗中,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了,北部军团的胡景翼曾经一再提醒新组建的南部军团装甲部队。
可惜从欧战回来的董振堂等人,见惯了西线那种大规模进攻突防的场面,竟然低估了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和适应力,过于骄傲自满了。
如果说单兵战斗力的话,这个时候的亚洲地区,日本军人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无论是体格,士气,技战术水平等方面,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本军人确实是一流的军队。但是日本陆军的装备水平来说,却只有二流水准了,因为太多的资源被消耗在了日本海军方面。
而北方军的单兵战斗力,从军人角度讲依然是略输日本士兵一筹,但是在装备角度来说却是超一流的,毕竟是毫无限制地使用各种最成功的武器,总体上才胜过日本军队。
稳住阵脚的装甲部队,即使损失了一批重装备,也丝毫没有影响包抄堵截任务的完成。日本人最倒霉的一件事情就是至少一半的指挥官没有在现场指挥,缺乏指挥的日军部队很快就被击溃了。
战至下午,失去了所有重武器的日军第六军,根本无法阻挡装甲部队的疯狂突击,失去所有外线阵地。第七师团主力被击溃了,第二十三师团主力和第七师团一部分被北方军成功合围在一个狭小的区域之内。
啃完几口干粮,北方军南部军团指挥官高桂滋下令连夜发起进攻,彻底歼灭包围圈中的敌军。
没有办法,北方军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投入一线进攻的部队居然包围了比他们还要多的敌军部队,如果不马上歼灭掉,等敌人缓过劲来,说不定就要打成消耗战了。
日本人消耗得起几万几十万的士兵,北方军却消耗不起,除非这些飞机坦克都不用人驾驶可以自己去战斗差不多。
日军的顽强在最后一刻也始终让人惊叹。
即使无力对抗装甲部队的突击,眼看覆亡在即,第二十三师团残部居然还一边组织力量据壕死守,一边集合残余力量趁着夜色,利用手榴弹开路的办法,亡命突破了包围圈。
海拉尔城里的第六军军部当天夜里就整合了被击溃的第七师团主力,他们现在拥有足够的日军指挥官。
第二天上午,重整后的第七师团接应到了突围的第二十三师团残部二千余人,撤退到了海拉尔。
几天之后,已经势弱的第六军,放弃了海拉尔孤城,收拢了满洲里的日军部队,连夜南撤到哈尔滨一带进行修整。
看到战事已经告一段落,喜欢放马后炮的英国人终于出面了,强烈要求北方军和日本人停止交战的行为,因为最大的敌人苏俄正威胁着整个自由世界。
第二十九章掺沙子
北方军和日本人之间的交战,牵扯了很多方面的利益纠葛。就西方列强而言,内部意见也是不一致的。
英法两国从苏俄浓厚的革命色彩出发,认为自由世界最大的敌人应该是苏俄,而不应该在同为盟友的北方军和日本之间消耗力量。
但是美国却不这么看,虽然更倾向于没有海军的北方军,日本人和北方军相互之间消耗力量有利于保持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势力优势,因此在某些方面还鼓励和支持略为劣势的北方军政府。
在这种扯皮下,北方军和日本人在海拉尔以东爆发的交战,被当做了一块宣泄各方压力的试金石。
只不过出乎意料的,东亚列强日本人居然战败了。
虽然日本国内立刻引发轩然大波,东京军部马上提议全国动员,调集至少三个师团的力量,加强第六军,重新进攻北方军,报仇雪恨,洗刷耻辱。当然,这只是对外宣传的提议而已,事实上无论是军部,还是国会,亦或是天皇,都对第六军的战败大吃一惊,甚至根本没有准备应对措施,更别提什么重新进攻了。
既然只是一块试金石,西方列强在战役结束后,马上就强横地介入了,强烈要求北方军政府和日本政府停止扩大战争规模。美国人眼见双方已经埋下了一根哽在喉咙的硬刺,也就乐得停止鼓动下一轮冲突了。
哈尔哈河流域一战,按照日军第六军自己的内部报告,前后伤亡失踪共一万八千多人,其中阵亡和失踪的几乎占了一半。除了最后一次反击作战,日本人来不及焚烧战死士兵尸体之外,前几次的交战,北方军并不掌握对方损失的具体人数,因此只好采用了日本人自己报告的数据。
但是从第一次遭遇战的情况看,日本人损失应该大于这个数字。日本人欺上瞒下的汇报,是举世闻名的。第六军总共接近五万多人的部队,不可能只损失这么一点人手,就主动选择撤退的。
北方军南部军团在反击作战中,也有近七千人的伤亡,虽然有三分之二是受伤,但是也严重影响了南部军团下一步的作战实力。因为在火力上取得绝对优势,按照第一次遭遇战的一比三的伤亡比例来推断,光是反击作战日本人损失人数就已经达到他们对外宣布的伤亡人数了。
因此,北方军大本营判断,日军在战役中总的损失估计是二万五千多人,毕竟南部军团前前后后也损失了大约八千人左右。
也只有这种损失程度,才能让依然还有不少兵力更是失去了所有重武器的第六军,被迫停止再次发起反扑的计划,选择退守哈尔滨。
不仅是兵力兵器上的大量损失,在北方军合围之后,在一线指挥作战的被围歼军队中指挥官几乎损失殆尽,这才是最大的损失。虽然还有近一半的指挥官是海拉尔城里,而不是在部队指挥岗位。
也许是因为这近半一线指挥官的大量损失,剩下的指挥官没有接触到那种如山如潮般的装甲攻势,导致第六军没有能好好总结被北方军装甲部队围歼的事实,或者干脆是第六军为了掩饰指挥官不在岗的愚蠢故意糊涂了,日本军部始终没有做出任何加强装甲部队建设的决定。
世界陆军新一轮的发展潮流,就这么和日本陆军岔开了。但也许这个无奈的选择,也是日本小国发展大军国主义必须以海军为主的必然吧。
北方军南部军团大举推进,毫不客气地直接抢占了海拉尔以及满洲里,然后才停下进军的步伐,转入守势。满洲里和赤塔的联系一打通,高桂滋的南部军团与李夑和的东部军团就打通了互相援助的通道,更有利北方军的战略布局。
抢占海拉尔的行径,再次引起奉军张雨亭的强烈抗议,但是也只是抗议而已。把海拉尔交给北方军,显然比交给日本人更让奉军放心一点,至少不会背上卖国的罪名。奉军的高层,张辅臣秘密绕过日本人的监视,赶到海拉尔,和高桂滋等南部军团高层进行了密晤。
奉军高层对北方军的越境动作分歧还是非常大的。以少帅为首的一批少壮派,始终认为北方军在和日本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