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把酒临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华春燕几十天来,眼前生疏面孔的不断变换,她不可能知道亲生父母的生死诀别,也不知道养父心中的酸甜苦辣,更不知道在同一片蓝天下,自己为什么不能给别的孩子一样,去享受阳光,雨露,去享受最本能的父母之爱。她哭也哭了,笑也笑了。哭为谁哭,笑为谁笑,也许谁也说不清楚。仅仅几十天的时间,她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随妈妈千辛万苦从北京到新疆,见到在监狱改造的爸爸,又跟养父从新疆万里奔波来到河南新乡。她从劳改犯的女儿几经周折变成了铁路工人的姑娘。
那年冬天黄河以北连续几十天的大雪,房屋都被大雪埋了一半,一排排低矮的身披厚雪的小屋几乎找不到它们昔日的影子,只有看到那缕缕炊烟,才知道这里有活的生命。
童义赞住在铁路边一排简陋平房的最东头,一间不足16平米的小屋里,门的左边墙角垒一个火炉,靠墙一横一竖两个小木板床,下面铺的麦草,床上各有一条补了几十块补丁的旧棉被。一个小小的擀面板竖在床头边。童义赞一家七口的全部家当一目了然。小春燕的到来,给他们家真的带来不小的困惑。首先要解决的是夜里睡觉的地方,三个大哥哥挤在一个床上,母亲和最小的哥哥姐姐挤一床。这个家里实在找不到这个孩子的栖身之地,实在找不到一条御寒的棉被。
小屋七窟窿八透气的墙壁,无孔不入的贼雪堆满墙角。整个小屋其实就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箱里。
由于家庭困难才16岁的大哥就到造纸厂做工,还是他想出个妙计,到厂里找了一个大纸箱,里面装些碎纸靠近火炉边,这就是小春燕从一岁到四岁寒冷冬夜里的栖身的小窝。
最让她幸运的是每到小春燕蜷伏在纸箱里,难以忍受寒冷的时候,家里的那个小猫咪,总是“喵喵”地依附在她的身边,给她“呜呜呜呜”地唱孩子听不懂歌谣。
两个不同类的小生命相依相陪,相互享受着温暖和幸福,她们在一起没有孤独和凄凉,有一种心的愉悦和生命的和谐。这种极其短暂的美好是她幼时最奢侈的享受。
夏天没了寒冷,可日子更不好过,小春燕被蚊子、虱子和跳蚤叮咬得体无完肤。抓挠的伤痕累累,加上无钱医治,脓疮长满全身。好心的大哥从厂卫生所要来紫药水和红药水给她涂抹伤口,再加上浑身煤灰的黑色,她全身几乎被红的、紫的、灰的、黑的所覆盖。大哥苦中作乐的说:“看来我们家有两只小花猫啦!”
春燕的养母是个善良、淳朴、勤劳的中国传统女性。她因孩子多拉了后腿,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25块的收入,又到一个街道小厂上班。一个加工棉鞋的街道小厂,中午要在工厂吃一顿饭,每天早上不见太阳出去,晚上披着星星回家。在那还不到200平米的潮湿阴暗厂房里,几十台机器排列一起,满屋棉絮的浓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的飘荡。那大口罩上被鼻孔和口呼吸湿的地方沾满灰色的棉絮,形成三个实心的圆,头上没了黑发,眼睫毛粘满了就揉一揉,眼睛周围都是灰褐色的粗粗细细的条条。繁重的劳动,恶劣的环境,叫你不麻木也得麻木,她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孩子们大都东倒西斜的睡着了,有时候累她的进家往孩子跟前一坐就站不起来。一个星期仅仅一天能和孩子在一起,自己本来就高高低低五个孩子,最小的一个女儿还成年有病,她也不能给孩子多一点母爱。生活在那个环境孩子都要惊人的早熟,学会走路就要动物们一样,要学会自理和生存。
孩子们的衣服总是老大穿了老二穿,接着老三老四往下传,等临春燕的时候,衣服绝对找不到一片原来的痕迹,全都是无数破破烂烂的不规则的补丁拼凑的了。
平日里,大哥和妈妈上班,三个哥哥上学,小春燕只能和比她大三岁的姐姐在院子里玩耍,饿了就啃几口母亲给留下的半个窝头,渴了就喝上几口凉水。可还有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那就是恐惧,对她幼小的心灵伤害最深的是:由于她衣衫褴褛、满身脓疮,常常遭到淘气孩子的歧视和打骂,幼稚的孩子谁不想找个伙伴一起玩耍,可春燕一到他们身边,不是集体围攻,就是用石子砸,棍子打,一次他们竟然用棍子把春燕的眼皮打得鲜血直流,至今眼上还留有大大的伤疤。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春燕从四岁起,就和姐姐一块去郊区割草。在那震耳欲聋的车站寻找碎煤,有一次不小心被喷着热浪的机车冲湿了衣服,烫伤了皮肤。
更严酷的生命考验还是1960年以后的三年中,那正是我国三年自然灾难的困难时期,全体中国人民一起陷入饥饿的深渊。
华春燕怎么也不会明白,她小小的生命也不偏不倚地赶上这个时代。
每到大伙开饭时,哥哥们一起去领按人头标准分发的稀菜汤,饥饿的孩子不到家都抢的差不多了。有时候连一口... -->>
华春燕几十天来,眼前生疏面孔的不断变换,她不可能知道亲生父母的生死诀别,也不知道养父心中的酸甜苦辣,更不知道在同一片蓝天下,自己为什么不能给别的孩子一样,去享受阳光,雨露,去享受最本能的父母之爱。她哭也哭了,笑也笑了。哭为谁哭,笑为谁笑,也许谁也说不清楚。仅仅几十天的时间,她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随妈妈千辛万苦从北京到新疆,见到在监狱改造的爸爸,又跟养父从新疆万里奔波来到河南新乡。她从劳改犯的女儿几经周折变成了铁路工人的姑娘。
那年冬天黄河以北连续几十天的大雪,房屋都被大雪埋了一半,一排排低矮的身披厚雪的小屋几乎找不到它们昔日的影子,只有看到那缕缕炊烟,才知道这里有活的生命。
童义赞住在铁路边一排简陋平房的最东头,一间不足16平米的小屋里,门的左边墙角垒一个火炉,靠墙一横一竖两个小木板床,下面铺的麦草,床上各有一条补了几十块补丁的旧棉被。一个小小的擀面板竖在床头边。童义赞一家七口的全部家当一目了然。小春燕的到来,给他们家真的带来不小的困惑。首先要解决的是夜里睡觉的地方,三个大哥哥挤在一个床上,母亲和最小的哥哥姐姐挤一床。这个家里实在找不到这个孩子的栖身之地,实在找不到一条御寒的棉被。
小屋七窟窿八透气的墙壁,无孔不入的贼雪堆满墙角。整个小屋其实就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箱里。
由于家庭困难才16岁的大哥就到造纸厂做工,还是他想出个妙计,到厂里找了一个大纸箱,里面装些碎纸靠近火炉边,这就是小春燕从一岁到四岁寒冷冬夜里的栖身的小窝。
最让她幸运的是每到小春燕蜷伏在纸箱里,难以忍受寒冷的时候,家里的那个小猫咪,总是“喵喵”地依附在她的身边,给她“呜呜呜呜”地唱孩子听不懂歌谣。
两个不同类的小生命相依相陪,相互享受着温暖和幸福,她们在一起没有孤独和凄凉,有一种心的愉悦和生命的和谐。这种极其短暂的美好是她幼时最奢侈的享受。
夏天没了寒冷,可日子更不好过,小春燕被蚊子、虱子和跳蚤叮咬得体无完肤。抓挠的伤痕累累,加上无钱医治,脓疮长满全身。好心的大哥从厂卫生所要来紫药水和红药水给她涂抹伤口,再加上浑身煤灰的黑色,她全身几乎被红的、紫的、灰的、黑的所覆盖。大哥苦中作乐的说:“看来我们家有两只小花猫啦!”
春燕的养母是个善良、淳朴、勤劳的中国传统女性。她因孩子多拉了后腿,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25块的收入,又到一个街道小厂上班。一个加工棉鞋的街道小厂,中午要在工厂吃一顿饭,每天早上不见太阳出去,晚上披着星星回家。在那还不到200平米的潮湿阴暗厂房里,几十台机器排列一起,满屋棉絮的浓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的飘荡。那大口罩上被鼻孔和口呼吸湿的地方沾满灰色的棉絮,形成三个实心的圆,头上没了黑发,眼睫毛粘满了就揉一揉,眼睛周围都是灰褐色的粗粗细细的条条。繁重的劳动,恶劣的环境,叫你不麻木也得麻木,她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孩子们大都东倒西斜的睡着了,有时候累她的进家往孩子跟前一坐就站不起来。一个星期仅仅一天能和孩子在一起,自己本来就高高低低五个孩子,最小的一个女儿还成年有病,她也不能给孩子多一点母爱。生活在那个环境孩子都要惊人的早熟,学会走路就要动物们一样,要学会自理和生存。
孩子们的衣服总是老大穿了老二穿,接着老三老四往下传,等临春燕的时候,衣服绝对找不到一片原来的痕迹,全都是无数破破烂烂的不规则的补丁拼凑的了。
平日里,大哥和妈妈上班,三个哥哥上学,小春燕只能和比她大三岁的姐姐在院子里玩耍,饿了就啃几口母亲给留下的半个窝头,渴了就喝上几口凉水。可还有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那就是恐惧,对她幼小的心灵伤害最深的是:由于她衣衫褴褛、满身脓疮,常常遭到淘气孩子的歧视和打骂,幼稚的孩子谁不想找个伙伴一起玩耍,可春燕一到他们身边,不是集体围攻,就是用石子砸,棍子打,一次他们竟然用棍子把春燕的眼皮打得鲜血直流,至今眼上还留有大大的伤疤。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春燕从四岁起,就和姐姐一块去郊区割草。在那震耳欲聋的车站寻找碎煤,有一次不小心被喷着热浪的机车冲湿了衣服,烫伤了皮肤。
更严酷的生命考验还是1960年以后的三年中,那正是我国三年自然灾难的困难时期,全体中国人民一起陷入饥饿的深渊。
华春燕怎么也不会明白,她小小的生命也不偏不倚地赶上这个时代。
每到大伙开饭时,哥哥们一起去领按人头标准分发的稀菜汤,饥饿的孩子不到家都抢的差不多了。有时候连一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