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崔长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清照在越中来往奔波、到处避难的过程中,无时不刻在思念故国家乡,而且愈是人到老年,这种乡关之愁思愈发浓厚。从她的菩萨蛮一词中,就能明显看出这一点: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首起二韵,以冬去春来、风柔日薄、夹衫乍著来设置一个色彩煦暖而明丽的意境,以此来衬托她心情轻松而畅快的感觉,基调是暖色的、平和的、上扬的。接下来的两个平韵句:“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因为刚刚睡醒起身,故而有微寒的感觉,这也照应了“春犹早”的铺衬。毕竟是初春时节,即便身在南方,天气也是“西风留旧寒”乍暖还寒、阴晴不定。至此,词的基调略显黯淡,由“心情好”过渡到身寒、花残。并由“身寒”联想到形单影只、无人呵护;从“花残”而联想到春去春来、时光匆匆、人生苦短。女人一生,不过是花开几日,随即就是红颜衰褪、人老珠黄。
过片之处,笔锋陡转,从南国的春色,想到北国的故乡。此时此刻,江南已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了,尽管人在寄篱、身上微寒,但毕竟还能领略到风和日暖、柳暗花明的春天景象啊。北方的家乡呢,在金人的践踏之下是不是仍然冰封雪飘、寒冬未尽?遥望故乡、泪眼迷蒙;难以相见、归思难收,只有酒醉的时候,才能暂时忘却,而“未消之酒”除了让人愁思更浓之外,何醉之有,又何忘之有啊?!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是说睡卧之时点燃的熏香(沉水)已经烟消香断,而朦胧的醉意还没有完全清醒。由此可见,愈感回归无望,愈是思乡心切,愈想借酒浇愁,而思乡的愁绪,没有因酒而淡薄,反而因酒而难消。结句的未尽之意应该是香消酒消而愁难消。也许词人根本没有想到,江南的春色只能让人一时“心情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永远的乡愁。
李清照还有一首与之主题相同的鹧鸪天,同样抒发了思乡之愁,只不过时间不同,具体内容和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萧索而寒凉的秋日,已经照射在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上;庭院里的梧桐,不耐霜欺,望秋先凋,似有无限的幽恨。酒阑之时,更喜欢团茶的苦涩;梦醒时分,更能细品瑞脑的芳香。秋意已近阑珊,而白天的时间似乎还很漫长,此时此刻,我与王粲的怀乡思归情怀完全相同。乡愁难解的日子里,倒不如在东篱下与菊对坐,美酒盈觞、把酒痛饮、以酒遣愁。
对于心情抑郁而苦闷的人而言,萧肃的秋天更容易牵动愁怀。自从战国时期的宋玉在九辩里给秋日涂抹上寂寥萧瑟的色彩开始,秋天被赋予惆怅、忧戚、寥落、清寂一类的特别含义,成为一种格调凄凉的情感符号与文学现象“悲秋”也随之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不断重复的主题。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首起两句,词人就利用“寒日”、“琐窗”、“梧桐”、“夜霜”这类具有秋天特征而又蕴含凄苦之意的物象,营造了一个秋光漠漠、梧桐凋零、愁人迟起、恨意难平的暗淡氛围。以“寒日萧萧”言心情落寞,以“梧桐恨霜”喻词人恨意,可谓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而“上琐窗”则描述了词人日高迟起、心凉意懒、百无聊赖的情状。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两个对句,用“更喜”反衬了孤苦无奈;用“偏宜”暗喻了寂寞冷清。酒醉的时候,喜欢喝苦味重的茶,反而说明饮酒过多,而饮酒过多又是因为愁思太浓。欲梦不成的时刻,闺房里格外岑寂,而宁谧冷清的环境里,就能感觉到瑞脑香格外芬芳。此二句皆用反衬的笔法,从另一个侧面描写了词人的寂寥与悲凉。“团茶”即茶饼。北宋时期,有专为进贡而特制的茶饼,名曰:龙团、凤团,其上印有龙凤纹,格外名贵。“瑞脑”一种熏香名,又名龙脑,易安词中颇为常用。... -->>
李清照在越中来往奔波、到处避难的过程中,无时不刻在思念故国家乡,而且愈是人到老年,这种乡关之愁思愈发浓厚。从她的菩萨蛮一词中,就能明显看出这一点: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首起二韵,以冬去春来、风柔日薄、夹衫乍著来设置一个色彩煦暖而明丽的意境,以此来衬托她心情轻松而畅快的感觉,基调是暖色的、平和的、上扬的。接下来的两个平韵句:“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因为刚刚睡醒起身,故而有微寒的感觉,这也照应了“春犹早”的铺衬。毕竟是初春时节,即便身在南方,天气也是“西风留旧寒”乍暖还寒、阴晴不定。至此,词的基调略显黯淡,由“心情好”过渡到身寒、花残。并由“身寒”联想到形单影只、无人呵护;从“花残”而联想到春去春来、时光匆匆、人生苦短。女人一生,不过是花开几日,随即就是红颜衰褪、人老珠黄。
过片之处,笔锋陡转,从南国的春色,想到北国的故乡。此时此刻,江南已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了,尽管人在寄篱、身上微寒,但毕竟还能领略到风和日暖、柳暗花明的春天景象啊。北方的家乡呢,在金人的践踏之下是不是仍然冰封雪飘、寒冬未尽?遥望故乡、泪眼迷蒙;难以相见、归思难收,只有酒醉的时候,才能暂时忘却,而“未消之酒”除了让人愁思更浓之外,何醉之有,又何忘之有啊?!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是说睡卧之时点燃的熏香(沉水)已经烟消香断,而朦胧的醉意还没有完全清醒。由此可见,愈感回归无望,愈是思乡心切,愈想借酒浇愁,而思乡的愁绪,没有因酒而淡薄,反而因酒而难消。结句的未尽之意应该是香消酒消而愁难消。也许词人根本没有想到,江南的春色只能让人一时“心情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永远的乡愁。
李清照还有一首与之主题相同的鹧鸪天,同样抒发了思乡之愁,只不过时间不同,具体内容和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萧索而寒凉的秋日,已经照射在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上;庭院里的梧桐,不耐霜欺,望秋先凋,似有无限的幽恨。酒阑之时,更喜欢团茶的苦涩;梦醒时分,更能细品瑞脑的芳香。秋意已近阑珊,而白天的时间似乎还很漫长,此时此刻,我与王粲的怀乡思归情怀完全相同。乡愁难解的日子里,倒不如在东篱下与菊对坐,美酒盈觞、把酒痛饮、以酒遣愁。
对于心情抑郁而苦闷的人而言,萧肃的秋天更容易牵动愁怀。自从战国时期的宋玉在九辩里给秋日涂抹上寂寥萧瑟的色彩开始,秋天被赋予惆怅、忧戚、寥落、清寂一类的特别含义,成为一种格调凄凉的情感符号与文学现象“悲秋”也随之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不断重复的主题。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首起两句,词人就利用“寒日”、“琐窗”、“梧桐”、“夜霜”这类具有秋天特征而又蕴含凄苦之意的物象,营造了一个秋光漠漠、梧桐凋零、愁人迟起、恨意难平的暗淡氛围。以“寒日萧萧”言心情落寞,以“梧桐恨霜”喻词人恨意,可谓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而“上琐窗”则描述了词人日高迟起、心凉意懒、百无聊赖的情状。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两个对句,用“更喜”反衬了孤苦无奈;用“偏宜”暗喻了寂寞冷清。酒醉的时候,喜欢喝苦味重的茶,反而说明饮酒过多,而饮酒过多又是因为愁思太浓。欲梦不成的时刻,闺房里格外岑寂,而宁谧冷清的环境里,就能感觉到瑞脑香格外芬芳。此二句皆用反衬的笔法,从另一个侧面描写了词人的寂寥与悲凉。“团茶”即茶饼。北宋时期,有专为进贡而特制的茶饼,名曰:龙团、凤团,其上印有龙凤纹,格外名贵。“瑞脑”一种熏香名,又名龙脑,易安词中颇为常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