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楚留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昨天下午上课的时候,偶然想起一个成语:数典忘祖。于是,就想就这个词略表我的观点。
数典忘祖,百度百科解释为:“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数典,就是指着里来的各种制度、典籍,忘掉了自己祖宗的职守。
数典忘祖,语出左传昭公十五年,原文是“数典而忘其祖。”本来是周王讽刺晋大夫籍谈忘了自己是晋国司典的后代。
数典忘祖,可看作一个贬义词。但是,我觉得在今天,数典忘祖已经不奇怪了,是否可用做贬义词,有待商榷。
数典忘祖,今天用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对本国历史的无知。哈,这也算贬义词啊?对历史的无知,这算什么贬义?对历史无知的人多了!倒是“有知”的人少。
君不见,多少人将本应该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而实际很多人都不知道)张冠李戴。口说无凭,有网友搜集了一些高考作文中出现的让人哭笑不得的错误。(更多的是心酸和失望)在此,不妨略举几例:
1、“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宋朝时候,何来匈奴?)
2、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吻。(且不说“吻”字写错了,屈原是自刎而死的吗?)
3、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好象是但丁说的吧?!)
4、孔子小时候,它与哥哥分梨子,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他妈妈让他选择,他只拿了一个小的,这就是有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并非孔子吃不完那个大梨子,而是他自小就有着这种正确的选择,以至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启蒙读物三字经里面就有,而且,从来没有听说把孔融称为“孔子”的)
这应该不是笑话,但这确实是笑话!
难道不好笑吗?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常识。然而,却被人闹出了这样的笑话!说是“数典忘祖”一点也不过分。其实不知道这些的人,还有很多“揪出这一个,还有后来人”哪!
传统文化为甚么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局面?归根结底,还是人们的不重视。环顾一下我们的周围,传统文学(近来出现一个新名词,称为“国学”)还有多少人重视?大部分人都在学英语,英语都快成“国语”了!都这种情况了,还有多少人“数典”而不“忘祖”呢?
为什么“数典忘祖”的人那么多,而英语四六级越来越热门?也不全是人民群众的不重视。就拿我校来做个例子吧,我们中文系专业课一周只上一节(有的课是两周上三节),而英语每周两节是雷打不动的。上周劳动实践周,所有的专业课都停了,唯有英语照常上课,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中文系,难道不应该把文学、语言学作为重点吗?文学、语言学才是中文系的重点课程,即所谓根本,所谓“典”了!如此“数典忘祖”的,又不只是我们这些学生了
估计这种情况的学校,不止这一个了。长此以往“数典忘祖”这个词,是否应该改为中性词,或说褒义词?
昨天下午上课的时候,偶然想起一个成语:数典忘祖。于是,就想就这个词略表我的观点。
数典忘祖,百度百科解释为:“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数典,就是指着里来的各种制度、典籍,忘掉了自己祖宗的职守。
数典忘祖,语出左传昭公十五年,原文是“数典而忘其祖。”本来是周王讽刺晋大夫籍谈忘了自己是晋国司典的后代。
数典忘祖,可看作一个贬义词。但是,我觉得在今天,数典忘祖已经不奇怪了,是否可用做贬义词,有待商榷。
数典忘祖,今天用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对本国历史的无知。哈,这也算贬义词啊?对历史的无知,这算什么贬义?对历史无知的人多了!倒是“有知”的人少。
君不见,多少人将本应该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而实际很多人都不知道)张冠李戴。口说无凭,有网友搜集了一些高考作文中出现的让人哭笑不得的错误。(更多的是心酸和失望)在此,不妨略举几例:
1、“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宋朝时候,何来匈奴?)
2、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吻。(且不说“吻”字写错了,屈原是自刎而死的吗?)
3、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好象是但丁说的吧?!)
4、孔子小时候,它与哥哥分梨子,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他妈妈让他选择,他只拿了一个小的,这就是有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并非孔子吃不完那个大梨子,而是他自小就有着这种正确的选择,以至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启蒙读物三字经里面就有,而且,从来没有听说把孔融称为“孔子”的)
这应该不是笑话,但这确实是笑话!
难道不好笑吗?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常识。然而,却被人闹出了这样的笑话!说是“数典忘祖”一点也不过分。其实不知道这些的人,还有很多“揪出这一个,还有后来人”哪!
传统文化为甚么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局面?归根结底,还是人们的不重视。环顾一下我们的周围,传统文学(近来出现一个新名词,称为“国学”)还有多少人重视?大部分人都在学英语,英语都快成“国语”了!都这种情况了,还有多少人“数典”而不“忘祖”呢?
为什么“数典忘祖”的人那么多,而英语四六级越来越热门?也不全是人民群众的不重视。就拿我校来做个例子吧,我们中文系专业课一周只上一节(有的课是两周上三节),而英语每周两节是雷打不动的。上周劳动实践周,所有的专业课都停了,唯有英语照常上课,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中文系,难道不应该把文学、语言学作为重点吗?文学、语言学才是中文系的重点课程,即所谓根本,所谓“典”了!如此“数典忘祖”的,又不只是我们这些学生了
估计这种情况的学校,不止这一个了。长此以往“数典忘祖”这个词,是否应该改为中性词,或说褒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