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旧五代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诸臣列传,其有史臣原论者,俱依论中次第排比;若原论已佚,则考其人 之事迹,以类分编。
一、薛史标目,如李茂贞等称世袭传,见于永乐大典原文;其杨 行密等称僭伪传,则见于通鉴考异。今悉依仿编类,以还其旧。
一、薛史诸志,永乐大典内偶有残阙。今俱采太平御览所引薛 史增补,仍节录五代会要诸书分注于下,以备参考。
一、凡纪传中所载辽代人名、官名,今悉从辽史索伦语解改正。
一、永乐大典所载薛史原文,多有字句脱落、音义舛讹者。今据前代 征引薛史之书,如通鉴考异、通鉴注、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册府元龟、玉海、笔谈、容斋五笔、青缃杂记、职官分纪、 锦绣万花谷、艺文类聚、记纂渊海之类,皆为参互校订,庶臻详备。
一、史家所纪事迹,流传互异,彼此各有舛误。今据新旧唐书、东都事 略、宋史、辽史、续通鉴长编、五代春秋、九国志、十 国春秋及宋人说部、文集与五代碑碣尚存者,详为考核,各加案语,以资辨证。
一、陶岳五代史补、王禹偁五代史阙文、本以补薛史之阙,虽事 多琐碎,要为有裨史学,故通鉴、欧阳史亦多所取。今并仿裴松之三国 志注体例,附见于后。
一、薛史与欧史时有不合。如唐闵帝纪,薛史作明宗第三子, 而欧史作第五子,考五代会要、通鉴并同薛史。又,欧史-唐 家人传云:太祖有弟四人,曰克让、克修、克恭、克宁,皆不知其父母名号。据 薛史-宗室传,则克让为仲弟,克宁为季弟,克修为从父弟、父曰德成,克恭 为诸弟,非皆不知其父母名号。又,晋家人传止书出帝立皇后冯氏,考薛史 纪传,冯氏未立之先,追册张氏为皇后,而欧史不载。又,张万进赐名守进, 故薛史本纪先书万进,后书守进,欧史删去赐名一事,故前后遂如两人。 其余年月之先后、官爵之迁授,每多互异。今悉为辨证,详加案语,以示折衷。
一、欧史改修,原据薛史为本,其间有改易薛史之文而涉笔偶误 者。如章如愚山堂考索论欧史载梁遣人至京师,纪以为硃友谦,传以为硃 友谅;杨涉相梁,三仕三已,而岁月所具,纪载实异,至末年为相,但书其罢,而 了不知其所入岁月;唐明宗在位七年余,而论赞以为十年之类是也。有尚沿薛史 之旧而未及刊改者。如吴缜五代史纂误讥欧史-杜晓传幅巾自废不当云十 余年;罗绍威传牙军相继不当云二百年之类是也。今并各加辨订于每卷之后, 庶二吏异同得失之故,读者皆得以考见焉。
旧五代史提要
臣等谨案:旧五代史一百五十卷,并目录二卷,宋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薛居正等撰,考晁公武读书志云:开宝中,诏修梁唐晋汉周书,卢多逊、 扈蒙、张澹、李昉、刘兼、李穆、李九龄同修,宰相薛居正等监修。玉海引 中兴书目云:开宝六年四月戊申,诏修五代史,七年闰十月甲子,书成, 凡百五十卷,目录二卷,为纪六十一,志十二,传七十七,多据累朝实录及范质 五代通录为稿本。其后欧阳修别录五代史记七十五卷藏于家。修殁后,官 为刊印,学者始不专习薛史,然二书犹并行于世。至金章宗泰和七年,诏学官 止用欧阳史,于是薛史遂微。元明以来,罕有援引其书者,传本亦渐就湮 没,惟明内府有之,见于文渊阁书目,故永乐大典多载其文,然割裂淆乱, 已非居正等篇第之旧。恭逢圣朝右文稽古,网罗放佚,零缣断简,皆次第编摩,臣 等谨就永乐大典各韵中所引薛史,甄录条系,排纂先后,检其篇第,尚得 十之八九。又考宋人书之征引薛史者,每条采录,以补其阙,遂得依原书卷数 勒成一编。晦而复彰,散而复聚,殆实有神物呵护,以待时而出者,遭逢之幸,洵 非偶然也。欧阳修文章远出居正等上,其笔削体例亦特谨严,然自宋时论二史者, 即互有所主。司马光作通鉴,胡三省作通鉴注,皆专据薛史而不取 欧史。沈括、洪迈、王应麟辈,为一代博洽之士,其所著述,于薛、欧二史亦 多兼采,而未尝有所轩轾。盖修所作,皆刊削旧史之文,意主断制,不肯以纪载丛 碎自贬其体,故其词极工,而于情事或不能详备。至居正等奉诏撰述,本在宋初, 其时秉笔之臣,尚多逮事五代,见闻较近,纪传皆首尾完具,可以征信,故异同所 在,较核事迹,往往以此书为长。虽其文体卑弱,不免叙次烦冗之病,而遗文琐事, 反藉以获传,实足为考古者参稽之助。又欧史止述天司、职方二考,而诸志俱 阙,凡礼乐职官之制度,选举刑法之沿革,上承唐典下开宋制者,一概无征,亦不 及薛史诸志为有裨于文献。盖二书繁简,各有体裁,学识兼资,难于偏废。昔 修与宋祁所撰新唐书,事增文省,足以括刘晌旧书,而昫书仰荷皇上表章, 今仍得列于正史,况是书文虽不及欧阳而事迹较备,又何可使隐没不彰哉!谨考次 旧文,厘为梁书二十四卷、唐书五十卷、晋书二十四卷、汉书十 一卷、周书二十二卷、世袭列传二卷、僭伪列传三卷、外国列传 二卷、志十二卷,共一百五十卷,别为目录二卷,而搜罗排纂之意,则著于凡 例,具列如左。乾隆四十年七月恭校上。
一、诸臣列传,其有史臣原论者,俱依论中次第排比;若原论已佚,则考其人 之事迹,以类分编。
一、薛史标目,如李茂贞等称世袭传,见于永乐大典原文;其杨 行密等称僭伪传,则见于通鉴考异。今悉依仿编类,以还其旧。
一、薛史诸志,永乐大典内偶有残阙。今俱采太平御览所引薛 史增补,仍节录五代会要诸书分注于下,以备参考。
一、凡纪传中所载辽代人名、官名,今悉从辽史索伦语解改正。
一、永乐大典所载薛史原文,多有字句脱落、音义舛讹者。今据前代 征引薛史之书,如通鉴考异、通鉴注、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册府元龟、玉海、笔谈、容斋五笔、青缃杂记、职官分纪、 锦绣万花谷、艺文类聚、记纂渊海之类,皆为参互校订,庶臻详备。
一、史家所纪事迹,流传互异,彼此各有舛误。今据新旧唐书、东都事 略、宋史、辽史、续通鉴长编、五代春秋、九国志、十 国春秋及宋人说部、文集与五代碑碣尚存者,详为考核,各加案语,以资辨证。
一、陶岳五代史补、王禹偁五代史阙文、本以补薛史之阙,虽事 多琐碎,要为有裨史学,故通鉴、欧阳史亦多所取。今并仿裴松之三国 志注体例,附见于后。
一、薛史与欧史时有不合。如唐闵帝纪,薛史作明宗第三子, 而欧史作第五子,考五代会要、通鉴并同薛史。又,欧史-唐 家人传云:太祖有弟四人,曰克让、克修、克恭、克宁,皆不知其父母名号。据 薛史-宗室传,则克让为仲弟,克宁为季弟,克修为从父弟、父曰德成,克恭 为诸弟,非皆不知其父母名号。又,晋家人传止书出帝立皇后冯氏,考薛史 纪传,冯氏未立之先,追册张氏为皇后,而欧史不载。又,张万进赐名守进, 故薛史本纪先书万进,后书守进,欧史删去赐名一事,故前后遂如两人。 其余年月之先后、官爵之迁授,每多互异。今悉为辨证,详加案语,以示折衷。
一、欧史改修,原据薛史为本,其间有改易薛史之文而涉笔偶误 者。如章如愚山堂考索论欧史载梁遣人至京师,纪以为硃友谦,传以为硃 友谅;杨涉相梁,三仕三已,而岁月所具,纪载实异,至末年为相,但书其罢,而 了不知其所入岁月;唐明宗在位七年余,而论赞以为十年之类是也。有尚沿薛史 之旧而未及刊改者。如吴缜五代史纂误讥欧史-杜晓传幅巾自废不当云十 余年;罗绍威传牙军相继不当云二百年之类是也。今并各加辨订于每卷之后, 庶二吏异同得失之故,读者皆得以考见焉。
旧五代史提要
臣等谨案:旧五代史一百五十卷,并目录二卷,宋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薛居正等撰,考晁公武读书志云:开宝中,诏修梁唐晋汉周书,卢多逊、 扈蒙、张澹、李昉、刘兼、李穆、李九龄同修,宰相薛居正等监修。玉海引 中兴书目云:开宝六年四月戊申,诏修五代史,七年闰十月甲子,书成, 凡百五十卷,目录二卷,为纪六十一,志十二,传七十七,多据累朝实录及范质 五代通录为稿本。其后欧阳修别录五代史记七十五卷藏于家。修殁后,官 为刊印,学者始不专习薛史,然二书犹并行于世。至金章宗泰和七年,诏学官 止用欧阳史,于是薛史遂微。元明以来,罕有援引其书者,传本亦渐就湮 没,惟明内府有之,见于文渊阁书目,故永乐大典多载其文,然割裂淆乱, 已非居正等篇第之旧。恭逢圣朝右文稽古,网罗放佚,零缣断简,皆次第编摩,臣 等谨就永乐大典各韵中所引薛史,甄录条系,排纂先后,检其篇第,尚得 十之八九。又考宋人书之征引薛史者,每条采录,以补其阙,遂得依原书卷数 勒成一编。晦而复彰,散而复聚,殆实有神物呵护,以待时而出者,遭逢之幸,洵 非偶然也。欧阳修文章远出居正等上,其笔削体例亦特谨严,然自宋时论二史者, 即互有所主。司马光作通鉴,胡三省作通鉴注,皆专据薛史而不取 欧史。沈括、洪迈、王应麟辈,为一代博洽之士,其所著述,于薛、欧二史亦 多兼采,而未尝有所轩轾。盖修所作,皆刊削旧史之文,意主断制,不肯以纪载丛 碎自贬其体,故其词极工,而于情事或不能详备。至居正等奉诏撰述,本在宋初, 其时秉笔之臣,尚多逮事五代,见闻较近,纪传皆首尾完具,可以征信,故异同所 在,较核事迹,往往以此书为长。虽其文体卑弱,不免叙次烦冗之病,而遗文琐事, 反藉以获传,实足为考古者参稽之助。又欧史止述天司、职方二考,而诸志俱 阙,凡礼乐职官之制度,选举刑法之沿革,上承唐典下开宋制者,一概无征,亦不 及薛史诸志为有裨于文献。盖二书繁简,各有体裁,学识兼资,难于偏废。昔 修与宋祁所撰新唐书,事增文省,足以括刘晌旧书,而昫书仰荷皇上表章, 今仍得列于正史,况是书文虽不及欧阳而事迹较备,又何可使隐没不彰哉!谨考次 旧文,厘为梁书二十四卷、唐书五十卷、晋书二十四卷、汉书十 一卷、周书二十二卷、世袭列传二卷、僭伪列传三卷、外国列传 二卷、志十二卷,共一百五十卷,别为目录二卷,而搜罗排纂之意,则著于凡 例,具列如左。乾隆四十年七月恭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