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历三孔说仲尼
笔趣阁 www.biquge3.cc,赤非6666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有文章说“山东曲阜孔家是除了历代帝王以外的中国最大的地主”这次赴山东旅游,参观了孔庙、孔府及孔林,深感此话说的不无道理。
孔府,旧称衍圣公府,在曲阜市内孔庙东邻。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中路为主体建筑,西路为客厅院。中路又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为官衙,后为住宅,是一个集官衙、家庙、住室三位一体的古典建筑。其中,官衙内设三堂、六厅、辖四衙门。内宅则包括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等,是衍圣公全家活动的地方。时至今日仍有七十六代衍圣公和目前在台湾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当年的豪华摆设以及生活用品。孔府各代衍圣公及其家人的生活极为奢华,府中自酿孔府家酒,所食菜肴也自成体系,做为家宴或者招待官员、客人。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死后的第二年,由鲁国国君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经历代帝王对孔子的不断加封,对孔庙的不断扩建,到清代,雍正皇帝下令大修,形成现代的建筑格局。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的碑碣石刻,数量之多仅次西安碑林。其中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明诏旨碑。有明世宗朱厚的“敬一箴”碑,有明宪宗朱见深御制重修孔子庙碑,有大清皇帝康熙祭孔朱见深等十三座御碑。这些御碑的建立充分说明了历代帝王敬孔尊儒的原由。
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县城北二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据相关资料记载,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经过自宋以来的历代帝王特别是明清两朝的加修、扩建,逐步形成规模现在的规模。孔林长达7。3公里,占地3000亩,墙中古木参天,茂林幽深,相传孔子的弟子,各以其故乡的树木种植于孔林之内,因而树种极多。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蚁成群,除孔子、孔鲤、孔伋这祖孙三代墓葬和建筑外,还有孔令贻、孔毓圻、孔闻韶、孔尚任墓等。
孔子是殷商后裔,其太祖孔父嘉曾为宋国大司马,后闭乱迁居鲁国。曾做过鲁国的司寇,就是掌管刑狱、纠察等事的官员。后弃官从教,号称从徒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在春秋时期,周礼崩溃,新型地主阶级兴起,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春秋诸国是行不通的。所以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才发生了“绝粮陈蔡”的尴尬境地和“孔子西行不第秦”的说法。只是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得以发展弘扬。因为孔子思想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维护“上上下下”、“君君臣臣”、“尊尊卑卑”等级观念的,所以,历代统治者都是尊孔的。孔子不仅为历代统治阶级所仰敬,被誉为“文圣尼父”、“先圣”、“先师”、“隆道公”、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其光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子孙也是靠着大树得乘凉,历代的“衍圣公”们也享受着统治阶级的优厚待遇。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批林批孔中,才有了“山东曲阜孔家是除了历代帝王以外的中国最大的地主”的说法吧。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有文章说“山东曲阜孔家是除了历代帝王以外的中国最大的地主”这次赴山东旅游,参观了孔庙、孔府及孔林,深感此话说的不无道理。
孔府,旧称衍圣公府,在曲阜市内孔庙东邻。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中路为主体建筑,西路为客厅院。中路又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为官衙,后为住宅,是一个集官衙、家庙、住室三位一体的古典建筑。其中,官衙内设三堂、六厅、辖四衙门。内宅则包括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等,是衍圣公全家活动的地方。时至今日仍有七十六代衍圣公和目前在台湾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当年的豪华摆设以及生活用品。孔府各代衍圣公及其家人的生活极为奢华,府中自酿孔府家酒,所食菜肴也自成体系,做为家宴或者招待官员、客人。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死后的第二年,由鲁国国君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经历代帝王对孔子的不断加封,对孔庙的不断扩建,到清代,雍正皇帝下令大修,形成现代的建筑格局。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的碑碣石刻,数量之多仅次西安碑林。其中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明诏旨碑。有明世宗朱厚的“敬一箴”碑,有明宪宗朱见深御制重修孔子庙碑,有大清皇帝康熙祭孔朱见深等十三座御碑。这些御碑的建立充分说明了历代帝王敬孔尊儒的原由。
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县城北二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据相关资料记载,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经过自宋以来的历代帝王特别是明清两朝的加修、扩建,逐步形成规模现在的规模。孔林长达7。3公里,占地3000亩,墙中古木参天,茂林幽深,相传孔子的弟子,各以其故乡的树木种植于孔林之内,因而树种极多。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蚁成群,除孔子、孔鲤、孔伋这祖孙三代墓葬和建筑外,还有孔令贻、孔毓圻、孔闻韶、孔尚任墓等。
孔子是殷商后裔,其太祖孔父嘉曾为宋国大司马,后闭乱迁居鲁国。曾做过鲁国的司寇,就是掌管刑狱、纠察等事的官员。后弃官从教,号称从徒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在春秋时期,周礼崩溃,新型地主阶级兴起,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春秋诸国是行不通的。所以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才发生了“绝粮陈蔡”的尴尬境地和“孔子西行不第秦”的说法。只是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得以发展弘扬。因为孔子思想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维护“上上下下”、“君君臣臣”、“尊尊卑卑”等级观念的,所以,历代统治者都是尊孔的。孔子不仅为历代统治阶级所仰敬,被誉为“文圣尼父”、“先圣”、“先师”、“隆道公”、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其光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子孙也是靠着大树得乘凉,历代的“衍圣公”们也享受着统治阶级的优厚待遇。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批林批孔中,才有了“山东曲阜孔家是除了历代帝王以外的中国最大的地主”的说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