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宇宙电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六十年前的信号?原来父亲电脑里的只是其中之一。”
他继续往下看,“第一次记录方向:赤经7时45分18.94秒,赤纬+28°01′34.31″;第一次记录时间,一九八零年十月二号,凌晨三点一十分;距离位置:大约二百三十亿光年类星体。”
看着记录的数字,张明阳打开星图将经纬输入,一条直线出现了,它沿着地球一直往外延伸,直到星图边界。
打开线列分析,直线上的星恒、行星以及宇宙物质都进行标记,张明阳沿线观察,他发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北河三。”
“什么?”
“这是巧合么?”
他在心里问着自己,六十年的射电波,又与北河三相关,这类星体又是什么?他打开天文查询查找。
类星体,天文学名词,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又称为似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长期以来,它总是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不解。
类星体是人类观测到的非常遥远的天体,高红移的类星体距离地球可达到100亿光年以上。类星体是一种在极其遥远距离外观测到的高光度天体,80%以上的类星体是射电宁静的。类星体比星系小很多,但是释放的能量却是星系的千倍以上,类星体的超常亮度使其光能在100亿光年以外的距离处被观测到。
据推测,在100亿年前,类星体数量更多。类星体是一类离地球最远、能量最高的活动星系核。类星体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度被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又是一个新词汇“类星体”,同样充满着神秘。
20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家在茫茫星海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天体,从照片看来如恒星但肯定不是恒星,光谱似行星状星云但又不是星云,发出的射电如星系又不是星系,因此称它为“类星体”。
类星体是1963年被发现的一类特殊天体。它们因看起来是“类似恒星的天体”而得名,而实际上却是银河系外能量巨大的遥远天体,其中心是猛烈吞噬周围物质的、在千万太阳质量以上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虽然自身不发光,但由于其强大的引力,周围物质在快速落向黑洞的过程中以类似“摩擦生热”的方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得类星体成为宇宙中最耀眼的天体。天文学家通过大型巡天已经发现了20多万颗类星体,然而其中距离超过127亿光年的类星体只有40个左右。
类星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大的红移,表示它正以飞快的速度在向地球远离。类星体离地球很远,大约在100亿光年以外,可能是目前所发现最遥远的天体,天文学家能看到类星体,是因为它们以光、无线电波或x射线的形式发射出巨大的能量。
一类星体在照相底片上具有类似恒星的像,这意味着它们的角直径小于1″。极少数类星体有微弱的星云状包层。还有些类星体有喷流状结构。
二类星体光谱中有许多强而宽的发射线,包括容许谱线和禁线。最经常出现的是氢、氧、碳、镁等元素的谱线,氦线非常弱或者不出现,这只能用氦的低丰度来解释。普遍认为,类星体的发射线产生于一个气体包层,产生的过程与一般的气体星云类似。类星体的发射线很宽,说明气体包层中一定存在猛烈的湍流运动。有些类星体的光谱中有很锐的吸收线,说明产生吸收线的区域里湍流运动的速度很小。
三类星体发出很强的紫外辐射,因此,颜色显得很蓝。光学波段连续光谱的能量分布呈幂律谱形式,为辐射强度,v为频率,α为谱指数,常大于零。光学辐射是偏振的,具有非热辐射性质。另外,类星体的红外辐射也非常强。
四类星射电源发出强烈的非热射电辐射。射电结构多数呈双源型,少数呈复杂结构,还有少数是致密的单源,角直径小于0″.001,至今都未能分辨开。致密源的位置通常都与光学源重合。射电辐射的频谱指数α平均为0.75。
一般,α>0.4的称陡谱;α<0.4的称平谱。陡谱射电源多数是双源;平谱射电源多数是致密单源,它们的厘米波段辐射特别强。
五类星体一般都有光变,时标为几年。少数类星体光变很剧烈,时标为几个月或几天。从光变时标可以估计出类星体发出光学辐射的区域的大小几光日至几光年。
类星射电源的射电辐射也经常变化。观测还发现有几个双源型类星射电源的两子源,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分离。光学辐射和射电辐射的变化没有周期性。
六类星体的发射线都有很大红移。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大红移为3.53。对于有吸收线的类星体来说,吸收线红移z吸一般小于发射线红移z发。有些类星体有好几组吸收线,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红移,称为多重红移。例如,类星体PHL957的发射线红移为2.69,吸收线红移有五组:2.67、2.55、2.54、2.31、2.23。
张明阳一边学习,一边将后面的一百七十六条观测信息整理出去,准备在星图上进行标记,中途老奶奶让他吃饭,他都没的时间吃。
一直整理到晚上七点,老奶奶见他还沉迷其中,问他要不要在这里休息?
“奶奶,您能不能帮我找一张床,我想在您这里寄宿一天。”
“当然可以,你就在这房间里睡吧,想住几天就住几天,我太婆一个人,也正好有找人陪我聊聊天。”
说完,老奶奶从隔壁房间里拿来几张被子,“这里晚上冷,晚上多穿点。”
“谢谢奶奶。”
简单吃完晚饭,张明阳继续开始整理,后面的数据有点多,他要一边学专业词汇,一边计算数据。
通过这短短的一天,张明阳对前几条数据也有些基本了解,他发现自一九八零年开始,越往后的数据都在变化。
结合类星体的知识,他了解到类星体的绝对星等Mv在-25---33等之间,这可推论出其光度在1012--1014L⊙之间,这代表类星体是宇宙最亮的天体;它们是遥远活跃星系的极亮核及塞佛特星系、N星系及电波星系强烈活动的延续。
这些的星系的轮廓只有在最近的类星体3C273的光学影像中被辨认出,呈现模糊、扩张、云雾状的斑点;通常星系被比它亮很多的核的光芒所掩过,而呈现类星体的现象。
只有以极灵敏的CCD侦测器及现代影像扩大技术,这才比较有可能测出那些z≦0.5的类星体及和它有关的星系。
减去类星体光度后的星系绝对星等在-21---23等之间,是直径40--150kpc的椭圆星系或漩涡星系。观测结果认为有强电波辐射的类星体可能属于椭圆星系,而无电波类星体则属于漩涡星系。
通过文件里记录的数据,后面有了一个大体推测,最早的数据分析接受到的射电波是来自椭圆星系。
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数据里有一点很奇怪,随着时间的推移,射电波的位置正沿着赤经纬线快速移动。
按照他学到的知识,某些类星体中,其分立的子电波源间出现分离的相对速度快过光速的超光速运动现象。例如3C273;由巨大天线阵从1977年到1980年,以波长2.8cm的无线电波波段观测结果显示,其分立两子电波源间分离速度高达11倍光速。
虽然,光速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也是能量传递速度的极限;认为是由类星体中心母体喷出两股相反方向的粒子流,它照在星际介质上,从而激起电波辐射;因此,只要中心母体有小小的摆动,粒子流照射所激起的辐射区就会迅速的移动;如此看来,这两辐射区相离速度超过光速就大有可能了。
虽然这种超光速现象大有可能,可按照文件里记载的数据,计算比对后发现,这已经不是十几倍光速了,而是亿倍速度。
其中从一九八零到一九八三年,这三年间地心射电望远镜一共接收到了十七次,距离从一开始的两百三十亿光年缩减到了二百二十三光年,三年间前进了七亿光年,这速度让文件的记录者都惊呼神奇。
而且,发出射电波的类星体还在提速,它就像一台汽车,前三年只是加速前的预热。
“这也太神奇了?”
在整理文件期间,张明阳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类星体有趣的假设。
关于它的建造原理,在宇宙中超高速运行具有星系核的星系,当它追及到另一个具有星系核的星系时,如果两者的运行速度相近,就会相互吞噬,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星系。倘若这两个星系的星系核相遇,就会相互绕转而形成一个质量更大的高速旋转的星系核。这个高速旋转的星系核就像一个巨大的发电机,从它的两极爆发出能量强大的粒子流向远方喷射。
星系核的能量越大,喷射粒子流的流量也就越大,喷射得也就越遥远。类星体在喷射高能粒子流的时候,会消耗其自身的能量,然而,当它俘获了其它星团或者星系以后,就会增添能量。类星体在宇宙里超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吞噬了它所遇到的所有天体。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
除了建造假设,还有一些对类星体能源的假说。
黑洞假说:类星体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它不断地吞噬周围的物质,并且辐射出能量。
白洞假说:与黑洞一样,白洞同样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类天体。与黑洞不断吞噬物质相反,白洞源源不断的辐射出能量和物质。
反物质假说:认为类星体的能量来源于宇宙中的正反物质的湮灭。
巨型脉冲星假说:认为类星体是巨型的脉冲星,磁力线的扭结造成能量的喷发。
近距离天体假说:认... -->>
“六十年前的信号?原来父亲电脑里的只是其中之一。”
他继续往下看,“第一次记录方向:赤经7时45分18.94秒,赤纬+28°01′34.31″;第一次记录时间,一九八零年十月二号,凌晨三点一十分;距离位置:大约二百三十亿光年类星体。”
看着记录的数字,张明阳打开星图将经纬输入,一条直线出现了,它沿着地球一直往外延伸,直到星图边界。
打开线列分析,直线上的星恒、行星以及宇宙物质都进行标记,张明阳沿线观察,他发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北河三。”
“什么?”
“这是巧合么?”
他在心里问着自己,六十年的射电波,又与北河三相关,这类星体又是什么?他打开天文查询查找。
类星体,天文学名词,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又称为似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长期以来,它总是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不解。
类星体是人类观测到的非常遥远的天体,高红移的类星体距离地球可达到100亿光年以上。类星体是一种在极其遥远距离外观测到的高光度天体,80%以上的类星体是射电宁静的。类星体比星系小很多,但是释放的能量却是星系的千倍以上,类星体的超常亮度使其光能在100亿光年以外的距离处被观测到。
据推测,在100亿年前,类星体数量更多。类星体是一类离地球最远、能量最高的活动星系核。类星体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度被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又是一个新词汇“类星体”,同样充满着神秘。
20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家在茫茫星海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天体,从照片看来如恒星但肯定不是恒星,光谱似行星状星云但又不是星云,发出的射电如星系又不是星系,因此称它为“类星体”。
类星体是1963年被发现的一类特殊天体。它们因看起来是“类似恒星的天体”而得名,而实际上却是银河系外能量巨大的遥远天体,其中心是猛烈吞噬周围物质的、在千万太阳质量以上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虽然自身不发光,但由于其强大的引力,周围物质在快速落向黑洞的过程中以类似“摩擦生热”的方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得类星体成为宇宙中最耀眼的天体。天文学家通过大型巡天已经发现了20多万颗类星体,然而其中距离超过127亿光年的类星体只有40个左右。
类星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大的红移,表示它正以飞快的速度在向地球远离。类星体离地球很远,大约在100亿光年以外,可能是目前所发现最遥远的天体,天文学家能看到类星体,是因为它们以光、无线电波或x射线的形式发射出巨大的能量。
一类星体在照相底片上具有类似恒星的像,这意味着它们的角直径小于1″。极少数类星体有微弱的星云状包层。还有些类星体有喷流状结构。
二类星体光谱中有许多强而宽的发射线,包括容许谱线和禁线。最经常出现的是氢、氧、碳、镁等元素的谱线,氦线非常弱或者不出现,这只能用氦的低丰度来解释。普遍认为,类星体的发射线产生于一个气体包层,产生的过程与一般的气体星云类似。类星体的发射线很宽,说明气体包层中一定存在猛烈的湍流运动。有些类星体的光谱中有很锐的吸收线,说明产生吸收线的区域里湍流运动的速度很小。
三类星体发出很强的紫外辐射,因此,颜色显得很蓝。光学波段连续光谱的能量分布呈幂律谱形式,为辐射强度,v为频率,α为谱指数,常大于零。光学辐射是偏振的,具有非热辐射性质。另外,类星体的红外辐射也非常强。
四类星射电源发出强烈的非热射电辐射。射电结构多数呈双源型,少数呈复杂结构,还有少数是致密的单源,角直径小于0″.001,至今都未能分辨开。致密源的位置通常都与光学源重合。射电辐射的频谱指数α平均为0.75。
一般,α>0.4的称陡谱;α<0.4的称平谱。陡谱射电源多数是双源;平谱射电源多数是致密单源,它们的厘米波段辐射特别强。
五类星体一般都有光变,时标为几年。少数类星体光变很剧烈,时标为几个月或几天。从光变时标可以估计出类星体发出光学辐射的区域的大小几光日至几光年。
类星射电源的射电辐射也经常变化。观测还发现有几个双源型类星射电源的两子源,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分离。光学辐射和射电辐射的变化没有周期性。
六类星体的发射线都有很大红移。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大红移为3.53。对于有吸收线的类星体来说,吸收线红移z吸一般小于发射线红移z发。有些类星体有好几组吸收线,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红移,称为多重红移。例如,类星体PHL957的发射线红移为2.69,吸收线红移有五组:2.67、2.55、2.54、2.31、2.23。
张明阳一边学习,一边将后面的一百七十六条观测信息整理出去,准备在星图上进行标记,中途老奶奶让他吃饭,他都没的时间吃。
一直整理到晚上七点,老奶奶见他还沉迷其中,问他要不要在这里休息?
“奶奶,您能不能帮我找一张床,我想在您这里寄宿一天。”
“当然可以,你就在这房间里睡吧,想住几天就住几天,我太婆一个人,也正好有找人陪我聊聊天。”
说完,老奶奶从隔壁房间里拿来几张被子,“这里晚上冷,晚上多穿点。”
“谢谢奶奶。”
简单吃完晚饭,张明阳继续开始整理,后面的数据有点多,他要一边学专业词汇,一边计算数据。
通过这短短的一天,张明阳对前几条数据也有些基本了解,他发现自一九八零年开始,越往后的数据都在变化。
结合类星体的知识,他了解到类星体的绝对星等Mv在-25---33等之间,这可推论出其光度在1012--1014L⊙之间,这代表类星体是宇宙最亮的天体;它们是遥远活跃星系的极亮核及塞佛特星系、N星系及电波星系强烈活动的延续。
这些的星系的轮廓只有在最近的类星体3C273的光学影像中被辨认出,呈现模糊、扩张、云雾状的斑点;通常星系被比它亮很多的核的光芒所掩过,而呈现类星体的现象。
只有以极灵敏的CCD侦测器及现代影像扩大技术,这才比较有可能测出那些z≦0.5的类星体及和它有关的星系。
减去类星体光度后的星系绝对星等在-21---23等之间,是直径40--150kpc的椭圆星系或漩涡星系。观测结果认为有强电波辐射的类星体可能属于椭圆星系,而无电波类星体则属于漩涡星系。
通过文件里记录的数据,后面有了一个大体推测,最早的数据分析接受到的射电波是来自椭圆星系。
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数据里有一点很奇怪,随着时间的推移,射电波的位置正沿着赤经纬线快速移动。
按照他学到的知识,某些类星体中,其分立的子电波源间出现分离的相对速度快过光速的超光速运动现象。例如3C273;由巨大天线阵从1977年到1980年,以波长2.8cm的无线电波波段观测结果显示,其分立两子电波源间分离速度高达11倍光速。
虽然,光速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也是能量传递速度的极限;认为是由类星体中心母体喷出两股相反方向的粒子流,它照在星际介质上,从而激起电波辐射;因此,只要中心母体有小小的摆动,粒子流照射所激起的辐射区就会迅速的移动;如此看来,这两辐射区相离速度超过光速就大有可能了。
虽然这种超光速现象大有可能,可按照文件里记载的数据,计算比对后发现,这已经不是十几倍光速了,而是亿倍速度。
其中从一九八零到一九八三年,这三年间地心射电望远镜一共接收到了十七次,距离从一开始的两百三十亿光年缩减到了二百二十三光年,三年间前进了七亿光年,这速度让文件的记录者都惊呼神奇。
而且,发出射电波的类星体还在提速,它就像一台汽车,前三年只是加速前的预热。
“这也太神奇了?”
在整理文件期间,张明阳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类星体有趣的假设。
关于它的建造原理,在宇宙中超高速运行具有星系核的星系,当它追及到另一个具有星系核的星系时,如果两者的运行速度相近,就会相互吞噬,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星系。倘若这两个星系的星系核相遇,就会相互绕转而形成一个质量更大的高速旋转的星系核。这个高速旋转的星系核就像一个巨大的发电机,从它的两极爆发出能量强大的粒子流向远方喷射。
星系核的能量越大,喷射粒子流的流量也就越大,喷射得也就越遥远。类星体在喷射高能粒子流的时候,会消耗其自身的能量,然而,当它俘获了其它星团或者星系以后,就会增添能量。类星体在宇宙里超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吞噬了它所遇到的所有天体。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
除了建造假设,还有一些对类星体能源的假说。
黑洞假说:类星体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它不断地吞噬周围的物质,并且辐射出能量。
白洞假说:与黑洞一样,白洞同样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类天体。与黑洞不断吞噬物质相反,白洞源源不断的辐射出能量和物质。
反物质假说:认为类星体的能量来源于宇宙中的正反物质的湮灭。
巨型脉冲星假说:认为类星体是巨型的脉冲星,磁力线的扭结造成能量的喷发。
近距离天体假说: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