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凝视深渊之深海迷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凌浩操纵着“皮皮虾号”的机械臂抓住缆绳,将两个“钢铁圆筒”拖到了潜艇的尾部,然后解开缆绳,这两个东西便落在了海床之上,砸起了一片泥沙。
这玩意儿不是别的,正是袁冰刚刚根据潜艇鱼雷管的尺寸焊接好的隔水舱。失事潜艇中的气压是和海面上相同的,鱼雷管在闭合的时候也是如此。减压舱虽然与鱼雷管相通,却是没有办法给鱼雷管加压的。一般潜艇在放出潜水员前给鱼雷管加压,只要打开鱼雷管的外盖,让海水流入鱼雷管就可以使管中的水压与海里一致了。
可这是一艘失事损坏了的潜艇,天知道鱼雷管的外盖打不打得开,如果外盖打不开,艇员在减压舱加压到37倍大气压的情况下,毫不知情的进入未与外界连通,仍然保持着一个大气压的鱼雷管,那就真要了命了。
而且,出艇之后还有一件很危险的事情,那就是所有艇员要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暴露在海水中一小段时间,被凌浩他们拖着从鱼雷管到“石头蟹号”。虽然后者可以开到离潜艇最近相隔5米左右的距离,但这段路也要花费至少一分半钟时间。别看时间很短,可这里是375米水深的海底,水温奇低,而且船员们在环境恶劣的失事潜艇中熬了好几天了,身体状态肯定不佳,如果有受伤的那就更虚弱了,这短短90秒可能就会要了他们的性命。
所以稳妥起见,便有了潜艇营救的通行做法,那就是用“隔水舱”,也就是那两个厚重的半截钢质管子。这管子的开口边缘与潜艇外壁的弧度一致,直径比鱼雷管要大一些,另一端有一个圆形密封门,底部还有一个充气口与“皮皮虾号”上的气泵相连,还有一个用于排水的单向阀门。
凌浩他们会将两个“隔水舱”套在鱼雷管外牢牢的焊接在潜艇外壳上,然后钻进隔水舱中将鱼雷管外盖拆掉,等鱼雷管和隔水舱里都注满了水,压强与海里一致后,潜水员再爬出“隔水舱”关上密封门,让“皮皮虾号”给里面充入高压氦氧。
这样一来,就给艇员们制造了一个5米多长,既具备高压环境,又能提前用氦氧替换掉他们肺部的氮氧,而且还隔离了冰冷海水的空间,无形中把他们在危险海水中浸泡的距离缩短了一半,就这么点区别,虽然很费工夫,但是却可能是艇员全部活命或死掉一大半的区别。
凌浩出了“皮皮虾号”,穿着臃肿的热水服,拎着潜水焊枪,缓缓的向751号潜艇走去,速度慢得就如同是看电视上的慢动作似的,不是他不想快,而是在如此大的水压和阻力下根本就快不起来。
左鹏飞则是操纵着“皮皮虾号”的机械臂,费力的举起一个“隔水舱”,找准一个鱼雷管,用力的摁了上去。
一道明亮的蓝光亮起,凌浩开始焊接了,这可是个高技术活,绝对不只是将隔水舱与潜艇之间焊结实这么简单,而是得保证密闭不漏水才行。
田勇和杨雪婷并没有休息,他们小心翼翼的驾驶着“石头蟹号”尽可能的靠近751号潜艇。因为海床一般都很松软,而且有些海床是沙壳性质的,底下会有空洞,或许沉船没能将其压塌或陷落,但再多上一座沉重的生活舱,可能就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外,海中乱流无法预测,螺旋桨的尾流,甚至是大型鱼类经过产生的水流紊乱都可能造成潜水器的晃动和摇摆,因此避免碰撞危险的最小距离,业内公认的是5米,若非每一米的距离都可能关系到潜艇艇员的生死,他们也不会冒险将“石头蟹号”靠得这么近。
田勇他们将“石头蟹号”轻轻地坐沉在海床上,探照灯照在正在焊接的凌浩身边为其照亮,他已经焊了一个小时了,一个隔水舱也才焊了一半而已。然而四人都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险正在向他们接近。
一阵莫名其妙的水流让“皮皮虾号”晃动了一下,左鹏飞连忙死死抱住操纵杆,如果机械臂晃动,很可能焊了一半的“隔水舱”就会掉下来,一个多小时的辛苦将前功尽弃。
一个足有5米长的巨大黑影如一枚鱼雷一般在众人头顶一闪即逝,被眼尖的杨雪婷看个正着,她对着通讯器大喊道:“大家小心,是锤头鲨,5米长的大家伙!”
锤头鲨又叫做“双髻鲨”,是双髻鲨科鲨鱼的统称,最大的“无沟双髻鲨”可以长到6米,体重一吨多,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鲨鱼,有不少攻击人的记录。最可怕的是这种鲨鱼和臭名昭著的大白鲨、公牛鲨、虎鲨和柠檬鲨不同,是一种群居动物,曾经有人在加拉帕格斯群岛的水下见过上千头双髻鲨同游的震撼场景,凌浩他们这次便在下潜的过程中见过不下500条双髻鲨的鱼群。
有些所谓的专家依据身体特征推论,鲨鱼不耐寒,应该只存在于热带、亚热带海洋,黄海、渤海地区基本没有鲨鱼。这完全是一种一厢情愿地臆测。大白鲨便能够在冰冷的海水中保持体温,经常出现在寒冷水域,著名的大块头“格陵兰鲨”出没在北极圈附近的格陵兰。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甚至数亿年外貌都没有多大改变的伟大物种,鲨鱼远远不像人类想象的那么简单。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寒带淡水湖,可湖中却有着鲨鱼生存,公牛鲨也能够顺着河流游到淡水湖泊中觅食。说到鲨鱼怕冷,深海中的温度够冷了吧,可人们在深海中发现过至少15种以上的鲨鱼,双髻鲨便是其中的一种。
双髻鲨是群居动物,有了一条便很可能会出现第二条、第三条,凌浩停下了焊接工作,警惕的看向四周,... -->>
凌浩操纵着“皮皮虾号”的机械臂抓住缆绳,将两个“钢铁圆筒”拖到了潜艇的尾部,然后解开缆绳,这两个东西便落在了海床之上,砸起了一片泥沙。
这玩意儿不是别的,正是袁冰刚刚根据潜艇鱼雷管的尺寸焊接好的隔水舱。失事潜艇中的气压是和海面上相同的,鱼雷管在闭合的时候也是如此。减压舱虽然与鱼雷管相通,却是没有办法给鱼雷管加压的。一般潜艇在放出潜水员前给鱼雷管加压,只要打开鱼雷管的外盖,让海水流入鱼雷管就可以使管中的水压与海里一致了。
可这是一艘失事损坏了的潜艇,天知道鱼雷管的外盖打不打得开,如果外盖打不开,艇员在减压舱加压到37倍大气压的情况下,毫不知情的进入未与外界连通,仍然保持着一个大气压的鱼雷管,那就真要了命了。
而且,出艇之后还有一件很危险的事情,那就是所有艇员要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暴露在海水中一小段时间,被凌浩他们拖着从鱼雷管到“石头蟹号”。虽然后者可以开到离潜艇最近相隔5米左右的距离,但这段路也要花费至少一分半钟时间。别看时间很短,可这里是375米水深的海底,水温奇低,而且船员们在环境恶劣的失事潜艇中熬了好几天了,身体状态肯定不佳,如果有受伤的那就更虚弱了,这短短90秒可能就会要了他们的性命。
所以稳妥起见,便有了潜艇营救的通行做法,那就是用“隔水舱”,也就是那两个厚重的半截钢质管子。这管子的开口边缘与潜艇外壁的弧度一致,直径比鱼雷管要大一些,另一端有一个圆形密封门,底部还有一个充气口与“皮皮虾号”上的气泵相连,还有一个用于排水的单向阀门。
凌浩他们会将两个“隔水舱”套在鱼雷管外牢牢的焊接在潜艇外壳上,然后钻进隔水舱中将鱼雷管外盖拆掉,等鱼雷管和隔水舱里都注满了水,压强与海里一致后,潜水员再爬出“隔水舱”关上密封门,让“皮皮虾号”给里面充入高压氦氧。
这样一来,就给艇员们制造了一个5米多长,既具备高压环境,又能提前用氦氧替换掉他们肺部的氮氧,而且还隔离了冰冷海水的空间,无形中把他们在危险海水中浸泡的距离缩短了一半,就这么点区别,虽然很费工夫,但是却可能是艇员全部活命或死掉一大半的区别。
凌浩出了“皮皮虾号”,穿着臃肿的热水服,拎着潜水焊枪,缓缓的向751号潜艇走去,速度慢得就如同是看电视上的慢动作似的,不是他不想快,而是在如此大的水压和阻力下根本就快不起来。
左鹏飞则是操纵着“皮皮虾号”的机械臂,费力的举起一个“隔水舱”,找准一个鱼雷管,用力的摁了上去。
一道明亮的蓝光亮起,凌浩开始焊接了,这可是个高技术活,绝对不只是将隔水舱与潜艇之间焊结实这么简单,而是得保证密闭不漏水才行。
田勇和杨雪婷并没有休息,他们小心翼翼的驾驶着“石头蟹号”尽可能的靠近751号潜艇。因为海床一般都很松软,而且有些海床是沙壳性质的,底下会有空洞,或许沉船没能将其压塌或陷落,但再多上一座沉重的生活舱,可能就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外,海中乱流无法预测,螺旋桨的尾流,甚至是大型鱼类经过产生的水流紊乱都可能造成潜水器的晃动和摇摆,因此避免碰撞危险的最小距离,业内公认的是5米,若非每一米的距离都可能关系到潜艇艇员的生死,他们也不会冒险将“石头蟹号”靠得这么近。
田勇他们将“石头蟹号”轻轻地坐沉在海床上,探照灯照在正在焊接的凌浩身边为其照亮,他已经焊了一个小时了,一个隔水舱也才焊了一半而已。然而四人都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险正在向他们接近。
一阵莫名其妙的水流让“皮皮虾号”晃动了一下,左鹏飞连忙死死抱住操纵杆,如果机械臂晃动,很可能焊了一半的“隔水舱”就会掉下来,一个多小时的辛苦将前功尽弃。
一个足有5米长的巨大黑影如一枚鱼雷一般在众人头顶一闪即逝,被眼尖的杨雪婷看个正着,她对着通讯器大喊道:“大家小心,是锤头鲨,5米长的大家伙!”
锤头鲨又叫做“双髻鲨”,是双髻鲨科鲨鱼的统称,最大的“无沟双髻鲨”可以长到6米,体重一吨多,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鲨鱼,有不少攻击人的记录。最可怕的是这种鲨鱼和臭名昭著的大白鲨、公牛鲨、虎鲨和柠檬鲨不同,是一种群居动物,曾经有人在加拉帕格斯群岛的水下见过上千头双髻鲨同游的震撼场景,凌浩他们这次便在下潜的过程中见过不下500条双髻鲨的鱼群。
有些所谓的专家依据身体特征推论,鲨鱼不耐寒,应该只存在于热带、亚热带海洋,黄海、渤海地区基本没有鲨鱼。这完全是一种一厢情愿地臆测。大白鲨便能够在冰冷的海水中保持体温,经常出现在寒冷水域,著名的大块头“格陵兰鲨”出没在北极圈附近的格陵兰。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甚至数亿年外貌都没有多大改变的伟大物种,鲨鱼远远不像人类想象的那么简单。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寒带淡水湖,可湖中却有着鲨鱼生存,公牛鲨也能够顺着河流游到淡水湖泊中觅食。说到鲨鱼怕冷,深海中的温度够冷了吧,可人们在深海中发现过至少15种以上的鲨鱼,双髻鲨便是其中的一种。
双髻鲨是群居动物,有了一条便很可能会出现第二条、第三条,凌浩停下了焊接工作,警惕的看向四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