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督抚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这里出去,走过三个路口左拐,有一间大房子就是。不过明日卯初,我们便要启程去圆明园了,你要想看,还得早点起来。”阮元态度似乎有所缓和。
“这么快话就变了?有事,你一定有事。”
“不是我的事。”阮元神情渐渐恢复,言语也自然从容起来。
“伯元,你那二叔,我那兄弟,过得挺好的。前天还带他去牛街玩去了,那边饽饽不错,要不你也尝尝?”
“我没说我二叔,我想说的是文如。”这个回答倒是让杨吉始料未及。
“文如啊……这几天还不错,也都按时吃饭呢。小恩公回去之前,也和她商量过,说江家眼下也挺难办的,文如以后就留在咱家,咱们哪,以后就都是一家人了……伯元,你笑什么?”
“杨吉啊,你今年算起来也三十六了,怎么?没想过娶亲的事吗?”阮元渐渐切入主题。
“娶亲嘛……有个亲事也好,没有,也无所谓。家里管事的是我大哥,他早有孩子了,传宗接代轮不着我……伯元,你不会想把文如嫁给我吧?”
“杨吉,当日彩儿过世,我……我心里也不好受,文如她就麻烦你照顾了。想来这件事,也是要谢谢你的。若没有你,只怕文如她……”阮元想着说“要寻短见”,想了半天也没说出口。
“可是话说回来,你当日和她,终是有肌肤之亲的。正所谓男女授受不亲,但你若娶了她,也就不必在意这些……”
杨吉道:“伯元,当日我问过你的,你说虽然圣人早有此言,但也有句话,叫‘事急从权’不是?眼看文如妹妹哭成那样,我要不抱着她,或者不按着她点,她万一真想不开怎么办?”
“杨吉,你平日出门听人说书,《警世通言》听过没有?”
“好像听过一点,反正记不住,怎么了?”
阮元对这个故事颇为清楚,道:“这《警世通言》里,有个故事,叫宋太祖千里送京娘,说的是当年宋太祖皇帝少年之时,在路上偶遇一女子被强人所劫,宋太祖过去解了劫难,知道那女子名叫赵京娘,家人远在千里之外,便把她送回去了。”
“这不挺好的嘛?后来呢?”
“后来京娘眼看宋太祖仗义,便想着以身相许,可宋太祖觉得,此番只为成人之美,不愿多受眷顾,便离去了。可不曾想京娘把这故事告诉家人之后,家人却都以为她和宋太祖千里同行,已有了苟且之事,纷纷刁难于她。京娘后来不堪如此非议,竟自尽了……”
“伯元,你是觉得文如也会那样脆弱,竟然把事情想得那么偏执?”杨吉似乎还有一层关联未能理解。
“不是偏执,是人言可畏。”阮元道:“其实宋太祖故事,正史上并无此节,但人言可畏这个道理,却是真的无疑。若是此事真的发生了,却又如何?道义和性命,哪个又是更重要的?”
“我明白了,你是怕……文如心里日后会有负担。”杨吉道。
“是啊,这件事,你可以不在意,我也可以不在意,可文如呢?她父母早已不知所终,彩儿是她最亲的亲人,却也走了,日后若是再有个流言蜚语,她能承受得了吗?”
“你说得也有道理。”这次杨吉倒是没有反驳。
“是啊,所谓父母之命……不如这样,我去问问崇如大人,求他和文如认个远亲。爹爹那边,就算你的长辈了,我再找裴山兄,请他做个媒,你们不就成了?”阮元考虑起这个问题,倒是没花太多工夫,想着江彩的遗愿终于可以完成,心里倒也轻松了不少。
“伯元,婚事不是这样想定就定的吧?”杨吉忽然问道。
“那你却待怎样?”
“伯元。”杨吉忽然笑了出来,道:“其实我这个人,你也应该知道,平日走南闯北,最是闲不得的。当然了,我也想过,若是我真有一门亲事,我该找个什么样的姑娘。我想啊,她也应该是个和我一样,喜欢四处走动的人,白天看着什么地方好玩,就去看看,说书的说得好听,就去听一听,晚上我把我的故事告诉她,她也把她的开心事讲给我。伯元,我偶尔也想过和你一样,去做个官看看,让大家知道做官的不是只有贪官污吏,可我实在不是那块料……想起来啊,还是走南闯北,多看看这世间风景,活得才滋润。”
“伯元,我知道文如是个好姑娘,说实话,我也可怜她,但伯元,可怜和做夫妻不是一回事啊?文如她说起来,和彩儿妹妹一样,都是安静的姑娘,平日读读书,看看画,没事坐下绣个帕子,这些她在行。但跟了我,你让她如何快乐起来?这些我不会,就算去学,也学不好。平日即使有个夫妻之名,却连一句知心话也说不出,这样的日子,真的好吗?或者说,真的能让文如妹妹平安喜乐吗?”说道“平安喜乐”,阮元心中也是一痛,那是他和江彩最后的承诺,可如何才能让刘文如“平安喜乐”?他却也想不出。
杨吉看他心意少转,也笑道:“其实你也想得太简单了,你说,我都三十六了,文如才十七,这看起来,怎么也不舒服,你说是也不是?倒是你这个年龄,还差不多,而且你也不显老。”
“彩儿的三年之约,我可不能忘了。娶妻的事,以后再谈。”对这个问题,阮元也非常坚定。
不过想到这里,阮元也发现了一件之前自己从未想到的事。
“其实想想,也是惭愧,之前只想着杨吉的事了。可文如她究竟怎么想?若是把她许给旁人,她能同意吗?”
至少,刘文如在自己的未来这个问题上,是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的。
只是这一夜,阮元还要暂留海淀,一时不得相问。毕竟第二天的圆明园仪器摆放,会更重要一些。
这一天或许也是圆明园历史上最“亲民”的一天,从卯时起,大宫门便即开放,守卫紧紧盯着外面的数十名寻常百姓样貌之人,这些人都是京城内外的工匠,因西洋仪器演示之故,特来观摩学习。当然,为了表现百姓“赤诚之心”,大兴县和宛平县也各自拉来不少匠人,方成了规模。
即便如此,圆明园也不是说进就能进的,守卫对每人样貌、腰牌都要仔细端详,之后还要搜身,直至确认并无兵器和利器,方才允准入内。当然,阮元是朝廷命官,无需如此繁琐。
到得正大光明殿前,只见十几个英吉利使者正在搬运器械,其中又是圆环,又是圆球。阮元之前听李自标说过,这件仪器名叫“天文地理音乐钟”,可细看起来,似乎这些圆环圆球,既非“天文”,又非“地理”,和“音乐”也不知有何关系。
一行匠人大多带有折椅,这是除了纸笔尺规之外,仅有的可带进园中之物,有些人看着倒是很好奇,在纸上画的一板一眼,有些人似乎只是来看热闹的。只不过其中还有个匠人,一直低着头,随手在纸上画画,也不是是什么人。
仔细端详之下,阮元忽觉得那人有些眼熟,正待他准备上前相问之际,忽然身后一个声音道:“阮大人来这海淀,可还习惯?”
阮元回过头来,见是位一品大员,七十岁年纪,面色倒是和蔼,知道是直隶总督梁肯堂,他之前接到乾隆诏谕,唯恐英吉利使团人数过多,清朝迎见使有所怠慢,故而又带了一批人过来随行。连忙笑道:“回梁大人,下官也来过几次海淀,这里还算熟悉,刚才……”
就在这时,忽听隔壁小园之内,一个英吉利口音的人大声说了几句英语,阮元自然听不懂,可后面的话就没那么简单了,只听金简怒道:“我都说了多少回了?我大清朝会之仪,以元日大礼最为隆重,其次便是万寿庆典。这皇上万寿,三跪九叩是少不了的。我天朝皇帝谅尔等初来天朝,不通礼数,特命三跪九叩之外,一切从简,这般待遇,便是朝鲜琉球使节,也从未得闻,你等现在却是怎样,非要在这三跪九叩上过不去,难不成是有意为难皇上?!”其实金简这一年已经七十有余,可他素来身体壮健,发起怒来,竟犹如三四十岁之人。
阮元和梁肯堂生怕两边闹出乱子,也一起走了过去,只见几名英吉利使团主要成员,都在这里,居中一人正是马戛尔尼伯爵,这时正在听李自标的翻译,金简这段话有几个词颇为繁难,李自标原是学习拉丁语的神父,英语水平有限,只好先说几句英语,再夹杂几个拉丁语单词在里面。马戛尔尼也听得一知半解,只好又问了李自标一些问题。
我们这里出去,走过三个路口左拐,有一间大房子就是。不过明日卯初,我们便要启程去圆明园了,你要想看,还得早点起来。”阮元态度似乎有所缓和。
“这么快话就变了?有事,你一定有事。”
“不是我的事。”阮元神情渐渐恢复,言语也自然从容起来。
“伯元,你那二叔,我那兄弟,过得挺好的。前天还带他去牛街玩去了,那边饽饽不错,要不你也尝尝?”
“我没说我二叔,我想说的是文如。”这个回答倒是让杨吉始料未及。
“文如啊……这几天还不错,也都按时吃饭呢。小恩公回去之前,也和她商量过,说江家眼下也挺难办的,文如以后就留在咱家,咱们哪,以后就都是一家人了……伯元,你笑什么?”
“杨吉啊,你今年算起来也三十六了,怎么?没想过娶亲的事吗?”阮元渐渐切入主题。
“娶亲嘛……有个亲事也好,没有,也无所谓。家里管事的是我大哥,他早有孩子了,传宗接代轮不着我……伯元,你不会想把文如嫁给我吧?”
“杨吉,当日彩儿过世,我……我心里也不好受,文如她就麻烦你照顾了。想来这件事,也是要谢谢你的。若没有你,只怕文如她……”阮元想着说“要寻短见”,想了半天也没说出口。
“可是话说回来,你当日和她,终是有肌肤之亲的。正所谓男女授受不亲,但你若娶了她,也就不必在意这些……”
杨吉道:“伯元,当日我问过你的,你说虽然圣人早有此言,但也有句话,叫‘事急从权’不是?眼看文如妹妹哭成那样,我要不抱着她,或者不按着她点,她万一真想不开怎么办?”
“杨吉,你平日出门听人说书,《警世通言》听过没有?”
“好像听过一点,反正记不住,怎么了?”
阮元对这个故事颇为清楚,道:“这《警世通言》里,有个故事,叫宋太祖千里送京娘,说的是当年宋太祖皇帝少年之时,在路上偶遇一女子被强人所劫,宋太祖过去解了劫难,知道那女子名叫赵京娘,家人远在千里之外,便把她送回去了。”
“这不挺好的嘛?后来呢?”
“后来京娘眼看宋太祖仗义,便想着以身相许,可宋太祖觉得,此番只为成人之美,不愿多受眷顾,便离去了。可不曾想京娘把这故事告诉家人之后,家人却都以为她和宋太祖千里同行,已有了苟且之事,纷纷刁难于她。京娘后来不堪如此非议,竟自尽了……”
“伯元,你是觉得文如也会那样脆弱,竟然把事情想得那么偏执?”杨吉似乎还有一层关联未能理解。
“不是偏执,是人言可畏。”阮元道:“其实宋太祖故事,正史上并无此节,但人言可畏这个道理,却是真的无疑。若是此事真的发生了,却又如何?道义和性命,哪个又是更重要的?”
“我明白了,你是怕……文如心里日后会有负担。”杨吉道。
“是啊,这件事,你可以不在意,我也可以不在意,可文如呢?她父母早已不知所终,彩儿是她最亲的亲人,却也走了,日后若是再有个流言蜚语,她能承受得了吗?”
“你说得也有道理。”这次杨吉倒是没有反驳。
“是啊,所谓父母之命……不如这样,我去问问崇如大人,求他和文如认个远亲。爹爹那边,就算你的长辈了,我再找裴山兄,请他做个媒,你们不就成了?”阮元考虑起这个问题,倒是没花太多工夫,想着江彩的遗愿终于可以完成,心里倒也轻松了不少。
“伯元,婚事不是这样想定就定的吧?”杨吉忽然问道。
“那你却待怎样?”
“伯元。”杨吉忽然笑了出来,道:“其实我这个人,你也应该知道,平日走南闯北,最是闲不得的。当然了,我也想过,若是我真有一门亲事,我该找个什么样的姑娘。我想啊,她也应该是个和我一样,喜欢四处走动的人,白天看着什么地方好玩,就去看看,说书的说得好听,就去听一听,晚上我把我的故事告诉她,她也把她的开心事讲给我。伯元,我偶尔也想过和你一样,去做个官看看,让大家知道做官的不是只有贪官污吏,可我实在不是那块料……想起来啊,还是走南闯北,多看看这世间风景,活得才滋润。”
“伯元,我知道文如是个好姑娘,说实话,我也可怜她,但伯元,可怜和做夫妻不是一回事啊?文如她说起来,和彩儿妹妹一样,都是安静的姑娘,平日读读书,看看画,没事坐下绣个帕子,这些她在行。但跟了我,你让她如何快乐起来?这些我不会,就算去学,也学不好。平日即使有个夫妻之名,却连一句知心话也说不出,这样的日子,真的好吗?或者说,真的能让文如妹妹平安喜乐吗?”说道“平安喜乐”,阮元心中也是一痛,那是他和江彩最后的承诺,可如何才能让刘文如“平安喜乐”?他却也想不出。
杨吉看他心意少转,也笑道:“其实你也想得太简单了,你说,我都三十六了,文如才十七,这看起来,怎么也不舒服,你说是也不是?倒是你这个年龄,还差不多,而且你也不显老。”
“彩儿的三年之约,我可不能忘了。娶妻的事,以后再谈。”对这个问题,阮元也非常坚定。
不过想到这里,阮元也发现了一件之前自己从未想到的事。
“其实想想,也是惭愧,之前只想着杨吉的事了。可文如她究竟怎么想?若是把她许给旁人,她能同意吗?”
至少,刘文如在自己的未来这个问题上,是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的。
只是这一夜,阮元还要暂留海淀,一时不得相问。毕竟第二天的圆明园仪器摆放,会更重要一些。
这一天或许也是圆明园历史上最“亲民”的一天,从卯时起,大宫门便即开放,守卫紧紧盯着外面的数十名寻常百姓样貌之人,这些人都是京城内外的工匠,因西洋仪器演示之故,特来观摩学习。当然,为了表现百姓“赤诚之心”,大兴县和宛平县也各自拉来不少匠人,方成了规模。
即便如此,圆明园也不是说进就能进的,守卫对每人样貌、腰牌都要仔细端详,之后还要搜身,直至确认并无兵器和利器,方才允准入内。当然,阮元是朝廷命官,无需如此繁琐。
到得正大光明殿前,只见十几个英吉利使者正在搬运器械,其中又是圆环,又是圆球。阮元之前听李自标说过,这件仪器名叫“天文地理音乐钟”,可细看起来,似乎这些圆环圆球,既非“天文”,又非“地理”,和“音乐”也不知有何关系。
一行匠人大多带有折椅,这是除了纸笔尺规之外,仅有的可带进园中之物,有些人看着倒是很好奇,在纸上画的一板一眼,有些人似乎只是来看热闹的。只不过其中还有个匠人,一直低着头,随手在纸上画画,也不是是什么人。
仔细端详之下,阮元忽觉得那人有些眼熟,正待他准备上前相问之际,忽然身后一个声音道:“阮大人来这海淀,可还习惯?”
阮元回过头来,见是位一品大员,七十岁年纪,面色倒是和蔼,知道是直隶总督梁肯堂,他之前接到乾隆诏谕,唯恐英吉利使团人数过多,清朝迎见使有所怠慢,故而又带了一批人过来随行。连忙笑道:“回梁大人,下官也来过几次海淀,这里还算熟悉,刚才……”
就在这时,忽听隔壁小园之内,一个英吉利口音的人大声说了几句英语,阮元自然听不懂,可后面的话就没那么简单了,只听金简怒道:“我都说了多少回了?我大清朝会之仪,以元日大礼最为隆重,其次便是万寿庆典。这皇上万寿,三跪九叩是少不了的。我天朝皇帝谅尔等初来天朝,不通礼数,特命三跪九叩之外,一切从简,这般待遇,便是朝鲜琉球使节,也从未得闻,你等现在却是怎样,非要在这三跪九叩上过不去,难不成是有意为难皇上?!”其实金简这一年已经七十有余,可他素来身体壮健,发起怒来,竟犹如三四十岁之人。
阮元和梁肯堂生怕两边闹出乱子,也一起走了过去,只见几名英吉利使团主要成员,都在这里,居中一人正是马戛尔尼伯爵,这时正在听李自标的翻译,金简这段话有几个词颇为繁难,李自标原是学习拉丁语的神父,英语水平有限,只好先说几句英语,再夹杂几个拉丁语单词在里面。马戛尔尼也听得一知半解,只好又问了李自标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