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诗意的情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文化疲劳张宝同2017.10.4
在现社会,还有什么东西能打动人心,振奋精神?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人们争先恐后,趋之若鹜?恐怕也只有钱了。钱能买来食物、衣服、住房、轿车和一切东西,但是,也有钱买不来的东西,比如文化,至少不能买到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全民的文化素质。
历史上中国曾出现过许多文化复兴与文化发展的朝代和时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民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文化也曾两度繁荣,一是文革之前,一是文革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开始到金融危急之前,那时,也是中国文化复兴与重大发展时期。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和音乐空前地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中国当代的经典作品。那时,人们腰包里的钱虽然并不多,但是人们除过挣钱,还渴望着读书看报,看电影,听音乐。我记得许多同事都订了一些报纸和刊物,有文学的,有专业的,也有纯消遣性的。所以,人们读书看报的氛围很浓。
可是,金融危急之后,由于经济不再宽余,许多人取消的订刊订报,由于纸张、房租的价格飞涨,印刷的成本提高,许多报纸和杂志难以为继,纷纷停办,电影也开始出现萧条,电视虽然还在活跃,可是没有高质量的文学与文化支持,节目的内容和质量也在大幅下滑。到了金融危急之后,只有少数的报纸和杂志还在继续生存。这些报纸和杂志不是因为发行量大,就是因为依靠国家的补贴和资助。
文化是一种消费品,需要大量和持久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才能长期见效,持续发展。如果整个社会都想急功近利,或是只想索取而不想投入,那么,就会出现文化的疲劳或是文化的萎缩。而中国的文化疲劳也许就是从这时开始。
人在疲惫时会感到疲乏乏力,无趣无味,心情烦躁,昏昏沉沉,甚至会感到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心情抑郁。处于这种状态中,除了休息,别的什么事也干不好。如果你非逼着他坚持工作,他只能给你敷衍应对,得过且过,不可能给你尽情地投入,更不会为你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文化疲劳的现象也如同人的疲劳一样,在它疲劳的过程中,它不可能出现大批的文化精英,也不可能创造出大批的文化经典和文化效益。所以,从90年代末起,我们的文学、电影、电视、音乐和春晚,几乎很少再能看到和听到非常经典的作品。文学杂志几乎没有人看了,有些文学杂志几乎成了一些编辑和作家的自留地,成了他们互惠互利的礼尚往来。电影因为缺少深刻而精美的题材和剧本,许多电影导演只好依靠先进的光电技术和宏大的场面来吸引观众,而故事情节单调枯燥,很难能见到精品。音乐除过那些反复播放的老歌,新歌几乎没有多少人爱听,有时整个春晚都听不到一支好听的新歌。电视的数量很多,可是,古装戏和抗日神剧铺天盖地,而有质量有品味的现实题材的作品却是寥寥无几。
有人说文化艺术的衰落是因为网络文化的冲击,有人说文化素养的倒退是大众文化品味的降低。可是,文学界、影视界、音乐界和各种文化艺术界的人士和精英们,难道你们就问心无愧,没有责任吗?你们是国家文化艺术的栋梁和引领,你们是不是尽职尽责地一直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难道你们就不反思一下,你们阵地的失守和大众文化的降低是因为你们首先感到了疲劳,感到了浮躁,受到了金钱与名利的诱惑?
不是人们不喜欢读书看报,不是人们不喜欢文化艺术,而是当今有多少值得人们爱读的书?有多少能让人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过去雷振邦为写一首歌,坐着几天几夜的绿皮车去新疆,到了新疆,又要坐很长时间的汽车,到了不通汽车的地方,又要骑马和走路,才到达要采风的地方。可是,现在的一些作曲家,往钢琴旁一坐,摇头晃脑,振振有词地熬上大半夜,一支曲子就写出来了。有很多的电视剧本居然是几个编剧坐在一起,吸着烟,喝着茶,吹着牛聊着天写出来的。完全不是人们想像的那种含辛茹苦和绞尽脑汁。许多的文学作品已不是十年磨一剑了,而是一天更新八千字,上万字,甚至有人雇用写手,分工到人,分章节到人,进行流水作业。这些“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文化作品能流传千古,成为经典吗?这样快餐式的文化作品,人民大众能喜欢吗?
我们鼓励人们读书,可不能老是让人们去读那几本文学名著。我们老是期待着国人能去拿诺贝尔文学奖,拿世界音乐大奖,拿戛纳...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文化疲劳张宝同2017.10.4
在现社会,还有什么东西能打动人心,振奋精神?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人们争先恐后,趋之若鹜?恐怕也只有钱了。钱能买来食物、衣服、住房、轿车和一切东西,但是,也有钱买不来的东西,比如文化,至少不能买到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全民的文化素质。
历史上中国曾出现过许多文化复兴与文化发展的朝代和时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民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文化也曾两度繁荣,一是文革之前,一是文革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开始到金融危急之前,那时,也是中国文化复兴与重大发展时期。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和音乐空前地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中国当代的经典作品。那时,人们腰包里的钱虽然并不多,但是人们除过挣钱,还渴望着读书看报,看电影,听音乐。我记得许多同事都订了一些报纸和刊物,有文学的,有专业的,也有纯消遣性的。所以,人们读书看报的氛围很浓。
可是,金融危急之后,由于经济不再宽余,许多人取消的订刊订报,由于纸张、房租的价格飞涨,印刷的成本提高,许多报纸和杂志难以为继,纷纷停办,电影也开始出现萧条,电视虽然还在活跃,可是没有高质量的文学与文化支持,节目的内容和质量也在大幅下滑。到了金融危急之后,只有少数的报纸和杂志还在继续生存。这些报纸和杂志不是因为发行量大,就是因为依靠国家的补贴和资助。
文化是一种消费品,需要大量和持久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才能长期见效,持续发展。如果整个社会都想急功近利,或是只想索取而不想投入,那么,就会出现文化的疲劳或是文化的萎缩。而中国的文化疲劳也许就是从这时开始。
人在疲惫时会感到疲乏乏力,无趣无味,心情烦躁,昏昏沉沉,甚至会感到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心情抑郁。处于这种状态中,除了休息,别的什么事也干不好。如果你非逼着他坚持工作,他只能给你敷衍应对,得过且过,不可能给你尽情地投入,更不会为你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文化疲劳的现象也如同人的疲劳一样,在它疲劳的过程中,它不可能出现大批的文化精英,也不可能创造出大批的文化经典和文化效益。所以,从90年代末起,我们的文学、电影、电视、音乐和春晚,几乎很少再能看到和听到非常经典的作品。文学杂志几乎没有人看了,有些文学杂志几乎成了一些编辑和作家的自留地,成了他们互惠互利的礼尚往来。电影因为缺少深刻而精美的题材和剧本,许多电影导演只好依靠先进的光电技术和宏大的场面来吸引观众,而故事情节单调枯燥,很难能见到精品。音乐除过那些反复播放的老歌,新歌几乎没有多少人爱听,有时整个春晚都听不到一支好听的新歌。电视的数量很多,可是,古装戏和抗日神剧铺天盖地,而有质量有品味的现实题材的作品却是寥寥无几。
有人说文化艺术的衰落是因为网络文化的冲击,有人说文化素养的倒退是大众文化品味的降低。可是,文学界、影视界、音乐界和各种文化艺术界的人士和精英们,难道你们就问心无愧,没有责任吗?你们是国家文化艺术的栋梁和引领,你们是不是尽职尽责地一直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难道你们就不反思一下,你们阵地的失守和大众文化的降低是因为你们首先感到了疲劳,感到了浮躁,受到了金钱与名利的诱惑?
不是人们不喜欢读书看报,不是人们不喜欢文化艺术,而是当今有多少值得人们爱读的书?有多少能让人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过去雷振邦为写一首歌,坐着几天几夜的绿皮车去新疆,到了新疆,又要坐很长时间的汽车,到了不通汽车的地方,又要骑马和走路,才到达要采风的地方。可是,现在的一些作曲家,往钢琴旁一坐,摇头晃脑,振振有词地熬上大半夜,一支曲子就写出来了。有很多的电视剧本居然是几个编剧坐在一起,吸着烟,喝着茶,吹着牛聊着天写出来的。完全不是人们想像的那种含辛茹苦和绞尽脑汁。许多的文学作品已不是十年磨一剑了,而是一天更新八千字,上万字,甚至有人雇用写手,分工到人,分章节到人,进行流水作业。这些“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文化作品能流传千古,成为经典吗?这样快餐式的文化作品,人民大众能喜欢吗?
我们鼓励人们读书,可不能老是让人们去读那几本文学名著。我们老是期待着国人能去拿诺贝尔文学奖,拿世界音乐大奖,拿戛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