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重生第一女状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起参加。
小宝这次也考中了,只是名次挂在末尾,不过这也够他兴奋的,听说丁老爷接到信儿就马不停蹄的赶到济南,带来一大堆礼物挨家送,还塞给小宝一千两银票,叫他“松快松快”。
小宝请大家吃了一顿海鲜烧烤——还是潘二娘主厨,海鲜和酒都是小宝出的。
今日晴岚穿了一身大襟袍,上头绣的不是寻常的“五蝠捧寿”,而是莲花缠枝,意取“联捷”的好彩头。
离衙署大门还有不到一里地的距离,马车就堵的过不去了,三人只好下车步行。
一路上瞧见不少举子打扮的人,其中竟有耄耋之人,当举人的年岁比他们父辈还大,唬的晴岚拽着十三离他们远远的。
十三和小宝不解其意,别人看到这些老先生都上前问好,偏他们躲着走,只是场合不对,二人也不敢深问。
进了署衙,到处张灯结彩,乐工们聚在门口奏着迎宾曲,一番布置的好不热闹。晴岚一心想着待会儿的鹿鸣诗和魁星舞,没啥心思搞外交。
她没有心思不代表着旁人也同她一般想,史文像个花蝴蝶,来来回回穿梭于诸考官、大人之间,新举子中就他最活跃,搞得跟个“援外(交)郎“似的。
小宝跟十三也对此事不甚积极,坐在离晴岚最近的位置上边吃瓜果边小声聊天。
一会儿,藩台高大人到了。
领导发言,唱诗,跳晴岚练了很多遍的魁星舞,开席,吃酒。
一切都很正常的进行,可不知是谁提了一句,引起了藩台大人的兴趣,只听有人高声呼道:“舒晴岚舒举子呢?”
十三最先反应过来,他瞥了一眼吃的正欢的女子,打算扔根鸡骨头提醒她。
谁知还来不及动手,晴岚直接迎上了一双探究的眼睛,原是高大人道:“听说你是《易》首,小小的年纪便有如此学识甚为难得,来来来,跟本官谈谈你是如何解《易》的。”
“(⊙o⊙)啊?”晴岚一脸懵逼,不情愿的放下手中的肥蟹。
******
潍县城
马车还没靠进油坊胡同就走不动了,外头聚拢了一堆人,一见是舒老二,这群人呼呼啦啦的围了上来。
不等舒老二有所反应,人群当街爬下,嘭咚嘭咚磕起头来。
这一跪可非同小可,唬的舒老二连滚带爬的下了车,扶起离自己最近的几位老人。
这人不是别个,竟是舒三老爷子和舒老姑等人。
潘二娘催促着孩子们整理衣容,快速从车里钻下来,不等晴岚站定,那一帮人又作势下跪,口里喊着“孝廉公”或“举人老爷”。
晴岚从未见过这种架势,一时间像是失去了嗓音,好半天才找回来。
拉扯之间颇费了些功夫,一帮人簇拥着晴岚往舒家老宅走,嘴里还叨念着振振有词,什么“什么文曲星下凡”,“福运吉昌”之类的,中间夹杂着攀关系的,什么“堂二大爷的三表姑”,听着就像是出了五服。
舒老大开道,舒三老爷子等人在前边打头,秦氏领着小辈儿们在大门口迎舒老二一家人进门,晴岚甚至连不及回给明冉一个笑脸,就被人拥着进了院子。
只见院中各处洒扫的干干净净,树枝子上还绑着大红绸花,显得格外喜庆。
舒三老爷子和舒老大簇着晴岚走在最前头,舒老二几次要劝,都被人拦下。
晴岚被人捧的周身不得劲儿,这种待遇在舒家连赵秉生都不曾得过,偏她还说不出。
等进了堂屋,不管众人如何再让,晴岚说什么也不肯坐在主位上。
“三叔坐吧,”舒老二上前给闺女解围,但晴岚还是被拱到了副座上。
望着堂前屋后的一大堆人,晴岚憋得喘不上起来,不就回来上个坟,怎么来了这么些人?关键是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啊,自己也不认识几个。
这事儿还得从晴岚中举后说起。
舒老二写信给潍县舒家和潘家报了喜,顺便定下了祭祖的日期。
老宅这边只剩下舒老大和舒大姑两家亲的,赵秉生嫌人少寡淡凑不起热闹,便叫舒老大带信儿回老家,叫诸人来迎。
舒老姑和舒三老爷子一商量,不如把地投在晴岚名下,一来免了赋税;二来背靠大树好乘凉,以后说是举人老爷家的,世人还高看你一筹。
本家、姻亲、邻里街坊,一听说晴岚中举,自然都将主意打到她头上。
听到是这样的原因,晴岚顿时哭笑不得,凭啥你们求了我就得接啊,咱们很熟吗!
不过这事儿她做不得主(未成年的悲哀啊),舒老二两口子就替她接了,不过只接了舒家本家还有潘家的地。
一连几日不得闲,耳根子也没有一刻清净过,好歹熬完了繁杂的祭祖礼,晴岚躲到潘家歇耳朵。
潘家人对她一如既往的疼爱,每个人都精心准备了礼物贺她高中,晴岚最喜欢的是范氏给她做的几套衣裳,颜色和款式都极中意,花样子绣的也精心。
什么时候自己也这么臭美了?——晴岚将此归为青春期的萌芽。
饭后,潘老爷子将晴岚叫到书房。爷俩说了一会儿话,潘老爷子从抽屉里掏出一个锦盒递给她。
“姥爷,我们不缺钱。”
晴岚打开锦盒一瞧,里面整整齐齐的码了一沓银票。
“姥爷知道你们现在过好了,”不说自行车厂的收益,光这两年食肆和烧烤摊子的生意就够舒家挣得瓢满锅满了。
“这钱是单独给你的。”
给我的?晴岚马上明白过来,姥爷这是...
风险投资。
虽说这么想很薄凉,但客观来讲,这个时代所流行这种做法,大部分商人通过这种方式来参与政治,就如三国的曹刘两家,当年如何起事?还不是靠慧眼识人的富户们资助。
潘老爷子这样做无可厚非。往好了想,他心疼外孙女,知道以后到京城读书不容易,提早给她备下考资;往远了说,他毕竟年纪大了,为子孙计,潘家跟舒家的关系更要好好维持,这样做最合适不过。
晴岚收了礼盒,这几天发生的事让她深刻意识到一个现实:举人,不仅是一个身份,还是一张入场卷,一张正式进入官僚阶层的身份牌。
起参加。
小宝这次也考中了,只是名次挂在末尾,不过这也够他兴奋的,听说丁老爷接到信儿就马不停蹄的赶到济南,带来一大堆礼物挨家送,还塞给小宝一千两银票,叫他“松快松快”。
小宝请大家吃了一顿海鲜烧烤——还是潘二娘主厨,海鲜和酒都是小宝出的。
今日晴岚穿了一身大襟袍,上头绣的不是寻常的“五蝠捧寿”,而是莲花缠枝,意取“联捷”的好彩头。
离衙署大门还有不到一里地的距离,马车就堵的过不去了,三人只好下车步行。
一路上瞧见不少举子打扮的人,其中竟有耄耋之人,当举人的年岁比他们父辈还大,唬的晴岚拽着十三离他们远远的。
十三和小宝不解其意,别人看到这些老先生都上前问好,偏他们躲着走,只是场合不对,二人也不敢深问。
进了署衙,到处张灯结彩,乐工们聚在门口奏着迎宾曲,一番布置的好不热闹。晴岚一心想着待会儿的鹿鸣诗和魁星舞,没啥心思搞外交。
她没有心思不代表着旁人也同她一般想,史文像个花蝴蝶,来来回回穿梭于诸考官、大人之间,新举子中就他最活跃,搞得跟个“援外(交)郎“似的。
小宝跟十三也对此事不甚积极,坐在离晴岚最近的位置上边吃瓜果边小声聊天。
一会儿,藩台高大人到了。
领导发言,唱诗,跳晴岚练了很多遍的魁星舞,开席,吃酒。
一切都很正常的进行,可不知是谁提了一句,引起了藩台大人的兴趣,只听有人高声呼道:“舒晴岚舒举子呢?”
十三最先反应过来,他瞥了一眼吃的正欢的女子,打算扔根鸡骨头提醒她。
谁知还来不及动手,晴岚直接迎上了一双探究的眼睛,原是高大人道:“听说你是《易》首,小小的年纪便有如此学识甚为难得,来来来,跟本官谈谈你是如何解《易》的。”
“(⊙o⊙)啊?”晴岚一脸懵逼,不情愿的放下手中的肥蟹。
******
潍县城
马车还没靠进油坊胡同就走不动了,外头聚拢了一堆人,一见是舒老二,这群人呼呼啦啦的围了上来。
不等舒老二有所反应,人群当街爬下,嘭咚嘭咚磕起头来。
这一跪可非同小可,唬的舒老二连滚带爬的下了车,扶起离自己最近的几位老人。
这人不是别个,竟是舒三老爷子和舒老姑等人。
潘二娘催促着孩子们整理衣容,快速从车里钻下来,不等晴岚站定,那一帮人又作势下跪,口里喊着“孝廉公”或“举人老爷”。
晴岚从未见过这种架势,一时间像是失去了嗓音,好半天才找回来。
拉扯之间颇费了些功夫,一帮人簇拥着晴岚往舒家老宅走,嘴里还叨念着振振有词,什么“什么文曲星下凡”,“福运吉昌”之类的,中间夹杂着攀关系的,什么“堂二大爷的三表姑”,听着就像是出了五服。
舒老大开道,舒三老爷子等人在前边打头,秦氏领着小辈儿们在大门口迎舒老二一家人进门,晴岚甚至连不及回给明冉一个笑脸,就被人拥着进了院子。
只见院中各处洒扫的干干净净,树枝子上还绑着大红绸花,显得格外喜庆。
舒三老爷子和舒老大簇着晴岚走在最前头,舒老二几次要劝,都被人拦下。
晴岚被人捧的周身不得劲儿,这种待遇在舒家连赵秉生都不曾得过,偏她还说不出。
等进了堂屋,不管众人如何再让,晴岚说什么也不肯坐在主位上。
“三叔坐吧,”舒老二上前给闺女解围,但晴岚还是被拱到了副座上。
望着堂前屋后的一大堆人,晴岚憋得喘不上起来,不就回来上个坟,怎么来了这么些人?关键是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啊,自己也不认识几个。
这事儿还得从晴岚中举后说起。
舒老二写信给潍县舒家和潘家报了喜,顺便定下了祭祖的日期。
老宅这边只剩下舒老大和舒大姑两家亲的,赵秉生嫌人少寡淡凑不起热闹,便叫舒老大带信儿回老家,叫诸人来迎。
舒老姑和舒三老爷子一商量,不如把地投在晴岚名下,一来免了赋税;二来背靠大树好乘凉,以后说是举人老爷家的,世人还高看你一筹。
本家、姻亲、邻里街坊,一听说晴岚中举,自然都将主意打到她头上。
听到是这样的原因,晴岚顿时哭笑不得,凭啥你们求了我就得接啊,咱们很熟吗!
不过这事儿她做不得主(未成年的悲哀啊),舒老二两口子就替她接了,不过只接了舒家本家还有潘家的地。
一连几日不得闲,耳根子也没有一刻清净过,好歹熬完了繁杂的祭祖礼,晴岚躲到潘家歇耳朵。
潘家人对她一如既往的疼爱,每个人都精心准备了礼物贺她高中,晴岚最喜欢的是范氏给她做的几套衣裳,颜色和款式都极中意,花样子绣的也精心。
什么时候自己也这么臭美了?——晴岚将此归为青春期的萌芽。
饭后,潘老爷子将晴岚叫到书房。爷俩说了一会儿话,潘老爷子从抽屉里掏出一个锦盒递给她。
“姥爷,我们不缺钱。”
晴岚打开锦盒一瞧,里面整整齐齐的码了一沓银票。
“姥爷知道你们现在过好了,”不说自行车厂的收益,光这两年食肆和烧烤摊子的生意就够舒家挣得瓢满锅满了。
“这钱是单独给你的。”
给我的?晴岚马上明白过来,姥爷这是...
风险投资。
虽说这么想很薄凉,但客观来讲,这个时代所流行这种做法,大部分商人通过这种方式来参与政治,就如三国的曹刘两家,当年如何起事?还不是靠慧眼识人的富户们资助。
潘老爷子这样做无可厚非。往好了想,他心疼外孙女,知道以后到京城读书不容易,提早给她备下考资;往远了说,他毕竟年纪大了,为子孙计,潘家跟舒家的关系更要好好维持,这样做最合适不过。
晴岚收了礼盒,这几天发生的事让她深刻意识到一个现实:举人,不仅是一个身份,还是一张入场卷,一张正式进入官僚阶层的身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