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大国崛起164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海外,也比现在当个红顶商人,将命运交付在别人手中要强得多。
毕竟家业虽然庞大,但只要他人在海外,还真没人敢动他福建的家业。
当初听闻李鸿飞被撤职,郑芝龙更是对朱由检嗤之以鼻,所以他让郑成功,对荷兰人组织的三国联军,采取围而不攻的态势,就是想看看朱由检会如何应对。
不过现在看来,朱由检没有一点容人之量,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
加上李鸿飞抛过来的橄榄枝,让郑芝龙再次燃起了雄心,或许这大明........该变天了。
好在无论内部之间,如何斗得你死我活,但华夏民族危急时刻一致对外的优良传统,却在此时爆发出来。
朱由检如此,李鸿飞如此,郑芝龙,郑成功也是如此...........
有了李鸿飞的通气,阎应元对于调换装备虽然情绪颇大,但却丝毫没有从中作梗,原本双方武器弹药不匹配,正常交接都得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结果在第一集团军与苏州重工的大力配合下,仅仅二十天,就完成了交接任务。
这样的速度,也让前来接收的施琅为之动容,第一集团军的办事效率果然恐怖..........
接收完全部蒸汽战舰的施琅,也不停留,直接率领战船,连夜赶回福建金门地区,蒸汽战船的性能他们已经熟悉,早一日上战场,就能早一日将这些侵略者赶出大明国境。
1648年10月13(农历九月初七),郑成功率领第二集团军陆军三万五千人(战船一次只能装载这么多士兵)、大小战船六百余艘(大部分用来运兵),自金门料罗湾出发,分两路向澎湖列岛,台湾南部,同时发起进攻。
澎湖列岛虽然有要塞辅助,但其悬孤海外,主要依靠台湾提供各种补给,一旦切断海上通道,就算不发动进攻,要不了几个月时间,就能将其困死。
郑成功让施琅领七十艘蒸汽战船,切断澎湖列岛水路,围而不攻,只等收复了台湾,便转过头来收拾澎湖列岛这只刺猬。
荷兰人也明白澎湖列岛的劣势,所以除了留下一百艘战船(西班牙人率领的舰队),以及五千倭国武士之外,其余主力早已撤回台湾,等待最后的决战。
荷兰早年便在台湾修建了两大防御要塞,一座位于大员的热兰遮城(Fort Zeelandia,今台南市安平古堡)。
第二座则是,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的普罗民遮城。
九月初九(1648年10月15日),施琅的舰队顺利围住澎湖列岛,期间驻守澎湖列岛的西班牙舰队,向施琅的福建水师发起了一次进攻。
在七十艘蒸汽战船的猛烈炮火之下,交战不到两个时辰,西班牙舰队彻底溃败,丢下六十多艘战船,仓皇逃进澎湖列岛的要塞港口内。
西班牙海军以前也与大明水师打过交道,虽然败多胜少,可像这次一般,毫无反抗之力,还是头一回。
双方交战不到半个时辰,西班牙舰队便被对方凶猛的火力给打蒙,舰长果断下达了撤退命令,可蒸汽战船的速度,完败西班牙舰队,与其说是交战两个时辰,倒不如说是被对方单方面屠杀了两个时辰。
如果不是拼命逃回要塞,这支西班牙舰队很可能全军覆没。
经此一役,西班牙舰队彻底认怂,躲在要塞中不敢露头,如今唯一的仰仗,便是期望三国联军的陆军部队,能够抵挡明朝的陆军进攻。
对于三国联合的海军,西班牙人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与此同时,由郑成功率领的第二集团军主力,经由鹿耳门海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攻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a,今台南赤崁楼)。
很快第二集团军便在台江海域,与三国联军舰队展开海战,郑成功亲自指挥战舰,击沉荷军旗舰Hector号,并击伤,击沉三国联军战舰近百艘,使得拥有近四百艘战舰的三国混合舰队,短时间迅速溃败。
至此,福建水师主力,取得了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三国联合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
不久,于九月十三(1648年10月19日)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
在攻下普罗民遮城要塞做为据点之后,第二集团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
由于考虑到将近四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三国联军投降。
在郑成功看来,既然是联军,那就不是铁板一块,而且只要对方投降,就能减少己方战损,如果能保存第二集团军的实力,避免被朱由检吞并,迫降是最佳选择。
但郑成功低估了这群海盗,对台湾这个贸易中转站的垂涎程度。
除了西班牙人因为长官被困澎湖列岛外,荷兰大员长官揆一(Frederik Coyett),倭国浪人首领志田岗下,都出言反对投降。
得知这一情况后,郑成功果断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以及倭国浪人极其顽强的抵抗。
尤其是倭国浪人,居然趁夜出城,向明军发起了自杀式突袭,令第二集团军损失不小。
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由南至北,去往各地征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
至此,第二集团军减缓了对热兰遮城要塞的攻势,改成了长期包围战略。
毕竟台湾长期被荷兰人占据,当地老百姓虽然心向大明,可却不敢过多表露,生怕明军此番战败退兵后,其余三国联军伺机报复。
明军此番进攻,可以说是既没地利,也没有人和,收拢人心,成了第二集团军另一个重要任务........
海外,也比现在当个红顶商人,将命运交付在别人手中要强得多。
毕竟家业虽然庞大,但只要他人在海外,还真没人敢动他福建的家业。
当初听闻李鸿飞被撤职,郑芝龙更是对朱由检嗤之以鼻,所以他让郑成功,对荷兰人组织的三国联军,采取围而不攻的态势,就是想看看朱由检会如何应对。
不过现在看来,朱由检没有一点容人之量,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
加上李鸿飞抛过来的橄榄枝,让郑芝龙再次燃起了雄心,或许这大明........该变天了。
好在无论内部之间,如何斗得你死我活,但华夏民族危急时刻一致对外的优良传统,却在此时爆发出来。
朱由检如此,李鸿飞如此,郑芝龙,郑成功也是如此...........
有了李鸿飞的通气,阎应元对于调换装备虽然情绪颇大,但却丝毫没有从中作梗,原本双方武器弹药不匹配,正常交接都得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结果在第一集团军与苏州重工的大力配合下,仅仅二十天,就完成了交接任务。
这样的速度,也让前来接收的施琅为之动容,第一集团军的办事效率果然恐怖..........
接收完全部蒸汽战舰的施琅,也不停留,直接率领战船,连夜赶回福建金门地区,蒸汽战船的性能他们已经熟悉,早一日上战场,就能早一日将这些侵略者赶出大明国境。
1648年10月13(农历九月初七),郑成功率领第二集团军陆军三万五千人(战船一次只能装载这么多士兵)、大小战船六百余艘(大部分用来运兵),自金门料罗湾出发,分两路向澎湖列岛,台湾南部,同时发起进攻。
澎湖列岛虽然有要塞辅助,但其悬孤海外,主要依靠台湾提供各种补给,一旦切断海上通道,就算不发动进攻,要不了几个月时间,就能将其困死。
郑成功让施琅领七十艘蒸汽战船,切断澎湖列岛水路,围而不攻,只等收复了台湾,便转过头来收拾澎湖列岛这只刺猬。
荷兰人也明白澎湖列岛的劣势,所以除了留下一百艘战船(西班牙人率领的舰队),以及五千倭国武士之外,其余主力早已撤回台湾,等待最后的决战。
荷兰早年便在台湾修建了两大防御要塞,一座位于大员的热兰遮城(Fort Zeelandia,今台南市安平古堡)。
第二座则是,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的普罗民遮城。
九月初九(1648年10月15日),施琅的舰队顺利围住澎湖列岛,期间驻守澎湖列岛的西班牙舰队,向施琅的福建水师发起了一次进攻。
在七十艘蒸汽战船的猛烈炮火之下,交战不到两个时辰,西班牙舰队彻底溃败,丢下六十多艘战船,仓皇逃进澎湖列岛的要塞港口内。
西班牙海军以前也与大明水师打过交道,虽然败多胜少,可像这次一般,毫无反抗之力,还是头一回。
双方交战不到半个时辰,西班牙舰队便被对方凶猛的火力给打蒙,舰长果断下达了撤退命令,可蒸汽战船的速度,完败西班牙舰队,与其说是交战两个时辰,倒不如说是被对方单方面屠杀了两个时辰。
如果不是拼命逃回要塞,这支西班牙舰队很可能全军覆没。
经此一役,西班牙舰队彻底认怂,躲在要塞中不敢露头,如今唯一的仰仗,便是期望三国联军的陆军部队,能够抵挡明朝的陆军进攻。
对于三国联合的海军,西班牙人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与此同时,由郑成功率领的第二集团军主力,经由鹿耳门海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攻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a,今台南赤崁楼)。
很快第二集团军便在台江海域,与三国联军舰队展开海战,郑成功亲自指挥战舰,击沉荷军旗舰Hector号,并击伤,击沉三国联军战舰近百艘,使得拥有近四百艘战舰的三国混合舰队,短时间迅速溃败。
至此,福建水师主力,取得了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三国联合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
不久,于九月十三(1648年10月19日)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
在攻下普罗民遮城要塞做为据点之后,第二集团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
由于考虑到将近四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三国联军投降。
在郑成功看来,既然是联军,那就不是铁板一块,而且只要对方投降,就能减少己方战损,如果能保存第二集团军的实力,避免被朱由检吞并,迫降是最佳选择。
但郑成功低估了这群海盗,对台湾这个贸易中转站的垂涎程度。
除了西班牙人因为长官被困澎湖列岛外,荷兰大员长官揆一(Frederik Coyett),倭国浪人首领志田岗下,都出言反对投降。
得知这一情况后,郑成功果断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以及倭国浪人极其顽强的抵抗。
尤其是倭国浪人,居然趁夜出城,向明军发起了自杀式突袭,令第二集团军损失不小。
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由南至北,去往各地征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
至此,第二集团军减缓了对热兰遮城要塞的攻势,改成了长期包围战略。
毕竟台湾长期被荷兰人占据,当地老百姓虽然心向大明,可却不敢过多表露,生怕明军此番战败退兵后,其余三国联军伺机报复。
明军此番进攻,可以说是既没地利,也没有人和,收拢人心,成了第二集团军另一个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