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大国崛起164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难怪郭胜会有如此表情。
好在清军入关后,强行颁布剃发令,不少老百姓被迫剃发留辫,对于蓄发的传统,已经没有之前那么严厉了。
毕竟人是群居动物,那些被强令剃发的老百姓,在重回大明统治之后,也不想被人当成“怪物”看待,如今有明军主动剃发,在舆论方面,反而能得到不少老百姓支持。
部分老百姓甚至会觉得,这些剃发的军人,是在为他们着想,短时间内蓄发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与这些军人,与李大人一样留平头,却是很容易的事情。
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些平头将在被满清占领过的区域,逐渐成为主流发型。
这也是为何郭胜只是吃惊,而并非训斥的原因。
“我们这也算不上是为了那些老百姓考虑,毕竟我们是军人,应该以提升战斗力为重要准则。”杨秀实事求事道。
长头发对于军人来说,确实是个累赘,整理起来十分麻烦不说,还无形之中增加了负重。
自从明军施行全火器部队以来,钢盔就成了明军唯一的单兵防护装备,以前的钢盔,需要防护的面积太大,从而导致负重量增加。
享受过敏捷带来的好处后,作为全军唯一的超级王牌,特种部队更喜欢的,就是想尽办法减少自身负重量,虽然大号的钢盔,也没有增加太多负重,但有更轻便实用的装备,谁愿意去顶着那样一件累赘?
在李鸿飞的调教下,大明军人的行事作风,远非那些儒酸秀才能比拟的。
“得得得,随你什么原因,总之别想改变我的观念。”郭胜说道。
李鸿飞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强,他怕自己一个不小心,也将头发给剪了。
“其实这些年,你也被改变了不少,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杨秀若有所指道。
郭胜这些年确实受到李鸿飞不小的影响,从之前打仗,总喜欢带头猛冲,到现在懂得运筹帷幄,掌控全局,从最初的迷恋重甲步兵,到后来主动要求全军换装新式军装..........这些可都是受到了李鸿飞的影响。
“对了,这次过来怎么只有一百五十人,还有,你们传信说的新式武器,真有那么厉害吗?”郭胜准备转移话题。
这新式武器,最近才刚刚出来没多久,郭胜也只是通过来往信件,知道了它的性能参数,具体的样式,他也没见过,这会儿开始朝船舱中东张西望起来,想要一睹庐山真面目。
“李大人要巡视江南,我留了一个中队保护他的安全。至于新式武器嘛.........喏!就在那堆箱子里。”杨秀指着船舱中的一堆箱子,对郭胜说道。
特种部队由于开销很大,甚至完全超出了国防部的预算,所以国防部根本不愿意出钱养这群兵,按照朱由检一贯节俭的作风便是:花这么多钱养两百人,还不如用这些军费,练出一支四千人的常规部队。
由此可见,杨秀等人的军费开支,是常规部队的二十倍左右,这还不算苏州重工,专门为特种部队成立的那个装备研究所。
养特种兵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
也只有李鸿飞对此比较执着,宁愿私人掏钱,也要将这支部队给组建起来。
当然了,他不是在养私军,而是给国防部报备过的,只是这支部队的使用权归李鸿飞,一旦在战场上立功,或者朝廷需要让这支部队出手时,那就得支付相应的报酬了,毕竟李鸿飞也不会傻到白养这支军队。
由于特种部队的规模只有两百人,朱由检也不会小气到,一个一品大员,连两百人的“家丁护卫”也不能拥有。
所以这支带有雇佣军性质的部队,最大的老板是李鸿飞,自然得分出一部分力量,保证李鸿飞的安全了。
看着一个个长度不到一米,宽度不到半米的木箱子,郭胜傻眼了,愣了半响,终于忍不住爆粗口道:“杨秀,你特么耍我呢!这么小的箱子也能装大炮?连燧发枪都装不下吧!”
没错,杨秀在信中说的新型武器,是一种名叫“迫击炮”的火炮。
迫击炮在后世的名气十分响亮,然而如今在郭胜眼里却什么都不是..........
郭胜眼中的那些所谓的火炮,都是十分粗壮的“铁柱子”,就算射程只有400米的虎蹲炮,那炮管都有一米五左右,而这小小不到一米的箱子,怎么可能装得下大炮?
炮管短,意味着火药装量少,炮弹射程自然不会有多远,如果这箱子里面装的真是火炮,那岂不是说,这些火炮的身管,还没有燧发枪长,那能填装多少发射药,能打多远的距离?
之前郭胜在戚红英面前,信誓旦旦地夸下海口,只要新式武器一到,就能立刻拿下徐州,如今得知“真相”的他,心情能好才怪。
“我的为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就放一百个心,之前汇报的数据,都是经过实弹检验过的,不会有问题。有这二十门迫击炮在,别的不敢说,压制徐州城墙上的守军,一点问题都没有。”杨秀拍胸脯保证道。
说实话杨秀第一次见到这种小火炮的时候,心里也是很失望,然而经过实弹射击后,便对其充满了极大地信心。
要不是研究所产能有限,连续两个月加班加点,也只能拿出二十门,他都恨不得弄个四五十门过来,反正这玩意儿操纵简单(两个人就能操纵),射速快、精准度高,用来当步枪使,甚至可以完爆手上的“大明二式”。
好吧,特种部队有钱就是任性,居然想拿迫击炮当步枪使...........
自从三年前,宋应星解决了火帽以及雷汞问题,苏州重工的武器研究所,便犹如坐火箭般飞速发展起来。
宋应星解决了软件问题,而武器的硬件方面,则交由毕懋康跟李鸿飞等人共同完成。
李鸿飞设计武器不行,但却有金手指,他知道武器的正确发展方向,无论枪械还是火炮,他往往能“突发奇想”出很多点子,而这些点子最终就得辛苦毕懋康的团队去实现。
难怪郭胜会有如此表情。
好在清军入关后,强行颁布剃发令,不少老百姓被迫剃发留辫,对于蓄发的传统,已经没有之前那么严厉了。
毕竟人是群居动物,那些被强令剃发的老百姓,在重回大明统治之后,也不想被人当成“怪物”看待,如今有明军主动剃发,在舆论方面,反而能得到不少老百姓支持。
部分老百姓甚至会觉得,这些剃发的军人,是在为他们着想,短时间内蓄发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与这些军人,与李大人一样留平头,却是很容易的事情。
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些平头将在被满清占领过的区域,逐渐成为主流发型。
这也是为何郭胜只是吃惊,而并非训斥的原因。
“我们这也算不上是为了那些老百姓考虑,毕竟我们是军人,应该以提升战斗力为重要准则。”杨秀实事求事道。
长头发对于军人来说,确实是个累赘,整理起来十分麻烦不说,还无形之中增加了负重。
自从明军施行全火器部队以来,钢盔就成了明军唯一的单兵防护装备,以前的钢盔,需要防护的面积太大,从而导致负重量增加。
享受过敏捷带来的好处后,作为全军唯一的超级王牌,特种部队更喜欢的,就是想尽办法减少自身负重量,虽然大号的钢盔,也没有增加太多负重,但有更轻便实用的装备,谁愿意去顶着那样一件累赘?
在李鸿飞的调教下,大明军人的行事作风,远非那些儒酸秀才能比拟的。
“得得得,随你什么原因,总之别想改变我的观念。”郭胜说道。
李鸿飞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强,他怕自己一个不小心,也将头发给剪了。
“其实这些年,你也被改变了不少,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杨秀若有所指道。
郭胜这些年确实受到李鸿飞不小的影响,从之前打仗,总喜欢带头猛冲,到现在懂得运筹帷幄,掌控全局,从最初的迷恋重甲步兵,到后来主动要求全军换装新式军装..........这些可都是受到了李鸿飞的影响。
“对了,这次过来怎么只有一百五十人,还有,你们传信说的新式武器,真有那么厉害吗?”郭胜准备转移话题。
这新式武器,最近才刚刚出来没多久,郭胜也只是通过来往信件,知道了它的性能参数,具体的样式,他也没见过,这会儿开始朝船舱中东张西望起来,想要一睹庐山真面目。
“李大人要巡视江南,我留了一个中队保护他的安全。至于新式武器嘛.........喏!就在那堆箱子里。”杨秀指着船舱中的一堆箱子,对郭胜说道。
特种部队由于开销很大,甚至完全超出了国防部的预算,所以国防部根本不愿意出钱养这群兵,按照朱由检一贯节俭的作风便是:花这么多钱养两百人,还不如用这些军费,练出一支四千人的常规部队。
由此可见,杨秀等人的军费开支,是常规部队的二十倍左右,这还不算苏州重工,专门为特种部队成立的那个装备研究所。
养特种兵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
也只有李鸿飞对此比较执着,宁愿私人掏钱,也要将这支部队给组建起来。
当然了,他不是在养私军,而是给国防部报备过的,只是这支部队的使用权归李鸿飞,一旦在战场上立功,或者朝廷需要让这支部队出手时,那就得支付相应的报酬了,毕竟李鸿飞也不会傻到白养这支军队。
由于特种部队的规模只有两百人,朱由检也不会小气到,一个一品大员,连两百人的“家丁护卫”也不能拥有。
所以这支带有雇佣军性质的部队,最大的老板是李鸿飞,自然得分出一部分力量,保证李鸿飞的安全了。
看着一个个长度不到一米,宽度不到半米的木箱子,郭胜傻眼了,愣了半响,终于忍不住爆粗口道:“杨秀,你特么耍我呢!这么小的箱子也能装大炮?连燧发枪都装不下吧!”
没错,杨秀在信中说的新型武器,是一种名叫“迫击炮”的火炮。
迫击炮在后世的名气十分响亮,然而如今在郭胜眼里却什么都不是..........
郭胜眼中的那些所谓的火炮,都是十分粗壮的“铁柱子”,就算射程只有400米的虎蹲炮,那炮管都有一米五左右,而这小小不到一米的箱子,怎么可能装得下大炮?
炮管短,意味着火药装量少,炮弹射程自然不会有多远,如果这箱子里面装的真是火炮,那岂不是说,这些火炮的身管,还没有燧发枪长,那能填装多少发射药,能打多远的距离?
之前郭胜在戚红英面前,信誓旦旦地夸下海口,只要新式武器一到,就能立刻拿下徐州,如今得知“真相”的他,心情能好才怪。
“我的为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就放一百个心,之前汇报的数据,都是经过实弹检验过的,不会有问题。有这二十门迫击炮在,别的不敢说,压制徐州城墙上的守军,一点问题都没有。”杨秀拍胸脯保证道。
说实话杨秀第一次见到这种小火炮的时候,心里也是很失望,然而经过实弹射击后,便对其充满了极大地信心。
要不是研究所产能有限,连续两个月加班加点,也只能拿出二十门,他都恨不得弄个四五十门过来,反正这玩意儿操纵简单(两个人就能操纵),射速快、精准度高,用来当步枪使,甚至可以完爆手上的“大明二式”。
好吧,特种部队有钱就是任性,居然想拿迫击炮当步枪使...........
自从三年前,宋应星解决了火帽以及雷汞问题,苏州重工的武器研究所,便犹如坐火箭般飞速发展起来。
宋应星解决了软件问题,而武器的硬件方面,则交由毕懋康跟李鸿飞等人共同完成。
李鸿飞设计武器不行,但却有金手指,他知道武器的正确发展方向,无论枪械还是火炮,他往往能“突发奇想”出很多点子,而这些点子最终就得辛苦毕懋康的团队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