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星际异闻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先遣船已经成功地跳跃离开战场,希望号也紧接着离开了自己原来所在的位置,非常清楚,经过那场让青叶负伤的战斗,希望号不可能再通过环绕着第六行星运行的第三颗探测器,与白天鹅号取得联系的周淮安,很快便下令,让自己的下属前去摧毁了这颗对自己一方不再有任何作用的探测器。
联盟一方,就算探测器不被周淮安它们毁掉,也不会再冒着被反探测出己方太空船所在的位置的风险,再一次使用第三颗探测器,对第六行星上的脱荒大陆展开探查的主和派决策层船员,为了达成“消灭半人型不定虫,将第六行星从不定虫手中夺取过来”的目标,在同主战派的政治斗争结束之后,采取了行动。
想要拟定接下来的战略战术,“获知第六行星以及其周边情况”的前提条件就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由于就算再次发射环绕第六行星运行的探测器,新的探测器也会再一次毁在周淮安它们的手上,因此,在希望号上建造一个全新的望远设备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依据希望号船体现在所拥有的能力,在距离第六行星如此遥远的宇宙空间里,联盟是完全没有办法直接通过观测,获知第六行星上的、能够派得上用处的情报的。于是,为了能够在不向着第六行星靠近的情况下,得到对脱荒大陆进行细致观测的能力,伴船望远镜的建设便摆上了联盟的日程。
按照联盟的计划,完成建设随后投入使用的伴船望远镜,顾名思义,能够在被安装在船体次外层的情况下,随时跟随希望号进行坐标跳跃或者惯性飞行。
使用的时候开启船体最外层的防护装甲板,不使用的时候将装甲板进行闭合的伴船望远镜,能够保证联盟在完全不被周淮安等人察觉到的情况下,实现对敌人的侦查与探测。
而等到人类与不定虫的战争结束之后,被搬上第六行星的伴船望远镜,则将在人类再复制建造出另外四个同类型望远镜之后,以“三架均匀分布在行星赤道上,另外两架各自位于行星南北极”的方式,在人类定居之后,完成对第六行星周围全三百六十度宇宙空间的监测,以此保证一旦有任何新的危险来袭,相应的消息都能在危险抵达第六行星之前许久,就被即刻传送到联盟的作战部门。
在过去五百年时间里,因为不能满足联盟对转换物质的寻找以及对不定虫的探测的需求,而根本没有被任何人提议进行建造,但是现如今却将充当起人造卫星的作用,拍摄无数脱荒大陆上的清晰影像与照片的伴船探测器,在正式开始动工建造以前,还需要联盟再筹集一些珍贵的原材料才行。
而正是联盟第二开拓局的子舰为了完成资源开采的任务,而再次出航的行为,为接下来希望号一方与先遣船一方的握手言和,提供了契机。
远观是一颗巨大的橙红色星球,走近一看,才发现这是一颗没有固体内核,绝大部分构成物质都是气体的类木星星球的资源开采目标星体,不但拥有着弥漫有各式固体粉尘的橙黄色天空,其大气层中更悬浮着无数或大或小的固体浮岛。
大气层不断跟随着星球的自转而旋转运动的气体星球,不但拥有着很强的磁场,从星体两极发送出来的各种电磁波,更在遍布大气层的金属粉尘作用下,覆盖了星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区域。
第二开拓局的子舰抵达星体的表层大气层时,黄烟滚滚、“仙山飘浮”的星体,局部地区正在下着由无数金刚石构成的钻石雨。没有去理会这种对曾经的人类来说非常宝贵,但是对现在能够大量合成人工金刚石的人类来说,就和玻璃没什么区别的非金属物质,在指战员的驾驶下穿“雨”而过的子舰,继续有条不紊地向前航行着。
需要开采的矿石资源就位于这些数量众多的浮岛中的某一些上的第二开拓局,需要在这样视物条件不佳的环境下,一边向前飞行,一边寻找能够进行开采的浮岛。而等到寻找到目标固体之后,船上的操纵士们就会按照需要,携带各种工具去往预定浮岛,并且将开采出来的矿石,搬运回子舰。
星球体积异常巨大、富含资源的浮岛基本上都彼此间拉开了距离,分布在赤道线左右的气体星球,使得第二开拓局放弃了将子舰固定停留在某一处,随后朝着四面八方派出操纵士和小型资源运输船,分头进行开采,随后再一船一船地将物资运送回来的开采方式。
而这种全船一起进行移动,子舰直接飞到目标浮岛附近悬停下来的形式,更是不但能够避免运输船的无意义折返,更能更好地应对气体星球的环境。
电磁干扰严重到了可怕的程度,一旦操纵士或者运输船离开子舰一定距离以上,它们与子舰之间的联络就会在受干扰的情况下完全中断的气体星球,对联盟而言是一个绝对不适合进行分散行动的星球。
同样的,也正是因为这颗星球的电磁干扰太过严重的原因,因此这颗星球上有没有不定虫这件事,也完全没有办法通过常用的“特殊磁场探测”方式,让人类一方在肉眼不可视的区域外,加以确定。
因为密集的浮岛的遮挡以及橙黄色的大气层造成的视物障碍,沿着赤道线向前飞行的船员们总是会忍不住地想,下一个浮岛背后,会不会就有着大批量的不定虫?
在不能放下心来的紧张情绪中开采了一个又一个浮岛,慢慢萌生出“这种环境恶劣的星球上,应该没有不定虫吧”的想法的船员们,却不会想到,这颗星球上确实有着不定虫,而且还不是三两只,而是能够集合起来掀翻子舰的,绝大部分都是激光发射型的上千只。
先遣船已经成功地跳跃离开战场,希望号也紧接着离开了自己原来所在的位置,非常清楚,经过那场让青叶负伤的战斗,希望号不可能再通过环绕着第六行星运行的第三颗探测器,与白天鹅号取得联系的周淮安,很快便下令,让自己的下属前去摧毁了这颗对自己一方不再有任何作用的探测器。
联盟一方,就算探测器不被周淮安它们毁掉,也不会再冒着被反探测出己方太空船所在的位置的风险,再一次使用第三颗探测器,对第六行星上的脱荒大陆展开探查的主和派决策层船员,为了达成“消灭半人型不定虫,将第六行星从不定虫手中夺取过来”的目标,在同主战派的政治斗争结束之后,采取了行动。
想要拟定接下来的战略战术,“获知第六行星以及其周边情况”的前提条件就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由于就算再次发射环绕第六行星运行的探测器,新的探测器也会再一次毁在周淮安它们的手上,因此,在希望号上建造一个全新的望远设备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依据希望号船体现在所拥有的能力,在距离第六行星如此遥远的宇宙空间里,联盟是完全没有办法直接通过观测,获知第六行星上的、能够派得上用处的情报的。于是,为了能够在不向着第六行星靠近的情况下,得到对脱荒大陆进行细致观测的能力,伴船望远镜的建设便摆上了联盟的日程。
按照联盟的计划,完成建设随后投入使用的伴船望远镜,顾名思义,能够在被安装在船体次外层的情况下,随时跟随希望号进行坐标跳跃或者惯性飞行。
使用的时候开启船体最外层的防护装甲板,不使用的时候将装甲板进行闭合的伴船望远镜,能够保证联盟在完全不被周淮安等人察觉到的情况下,实现对敌人的侦查与探测。
而等到人类与不定虫的战争结束之后,被搬上第六行星的伴船望远镜,则将在人类再复制建造出另外四个同类型望远镜之后,以“三架均匀分布在行星赤道上,另外两架各自位于行星南北极”的方式,在人类定居之后,完成对第六行星周围全三百六十度宇宙空间的监测,以此保证一旦有任何新的危险来袭,相应的消息都能在危险抵达第六行星之前许久,就被即刻传送到联盟的作战部门。
在过去五百年时间里,因为不能满足联盟对转换物质的寻找以及对不定虫的探测的需求,而根本没有被任何人提议进行建造,但是现如今却将充当起人造卫星的作用,拍摄无数脱荒大陆上的清晰影像与照片的伴船探测器,在正式开始动工建造以前,还需要联盟再筹集一些珍贵的原材料才行。
而正是联盟第二开拓局的子舰为了完成资源开采的任务,而再次出航的行为,为接下来希望号一方与先遣船一方的握手言和,提供了契机。
远观是一颗巨大的橙红色星球,走近一看,才发现这是一颗没有固体内核,绝大部分构成物质都是气体的类木星星球的资源开采目标星体,不但拥有着弥漫有各式固体粉尘的橙黄色天空,其大气层中更悬浮着无数或大或小的固体浮岛。
大气层不断跟随着星球的自转而旋转运动的气体星球,不但拥有着很强的磁场,从星体两极发送出来的各种电磁波,更在遍布大气层的金属粉尘作用下,覆盖了星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区域。
第二开拓局的子舰抵达星体的表层大气层时,黄烟滚滚、“仙山飘浮”的星体,局部地区正在下着由无数金刚石构成的钻石雨。没有去理会这种对曾经的人类来说非常宝贵,但是对现在能够大量合成人工金刚石的人类来说,就和玻璃没什么区别的非金属物质,在指战员的驾驶下穿“雨”而过的子舰,继续有条不紊地向前航行着。
需要开采的矿石资源就位于这些数量众多的浮岛中的某一些上的第二开拓局,需要在这样视物条件不佳的环境下,一边向前飞行,一边寻找能够进行开采的浮岛。而等到寻找到目标固体之后,船上的操纵士们就会按照需要,携带各种工具去往预定浮岛,并且将开采出来的矿石,搬运回子舰。
星球体积异常巨大、富含资源的浮岛基本上都彼此间拉开了距离,分布在赤道线左右的气体星球,使得第二开拓局放弃了将子舰固定停留在某一处,随后朝着四面八方派出操纵士和小型资源运输船,分头进行开采,随后再一船一船地将物资运送回来的开采方式。
而这种全船一起进行移动,子舰直接飞到目标浮岛附近悬停下来的形式,更是不但能够避免运输船的无意义折返,更能更好地应对气体星球的环境。
电磁干扰严重到了可怕的程度,一旦操纵士或者运输船离开子舰一定距离以上,它们与子舰之间的联络就会在受干扰的情况下完全中断的气体星球,对联盟而言是一个绝对不适合进行分散行动的星球。
同样的,也正是因为这颗星球的电磁干扰太过严重的原因,因此这颗星球上有没有不定虫这件事,也完全没有办法通过常用的“特殊磁场探测”方式,让人类一方在肉眼不可视的区域外,加以确定。
因为密集的浮岛的遮挡以及橙黄色的大气层造成的视物障碍,沿着赤道线向前飞行的船员们总是会忍不住地想,下一个浮岛背后,会不会就有着大批量的不定虫?
在不能放下心来的紧张情绪中开采了一个又一个浮岛,慢慢萌生出“这种环境恶劣的星球上,应该没有不定虫吧”的想法的船员们,却不会想到,这颗星球上确实有着不定虫,而且还不是三两只,而是能够集合起来掀翻子舰的,绝大部分都是激光发射型的上千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