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靖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太监们,都别想逾越《皇明祖训》。
“……太傅所言甚是,你们不可妄言。”张太后在沉默中终于开了口。
大太监们立刻跪地称罪。
次辅梁储意味深长地看着这场表演。
大戏开锣,杨廷和刚刚提议再斩依附于君权的一支手臂,另一支力量就出手试探了。
太后称杨廷和太子太傅,是提醒他,杨廷和是孝宗皇帝提拔给正德皇帝当老师的,深受两朝君主重恩。
阻止了她垂帘听政可以,但其他的事情不能忽略她的意见。
杨廷和对此没什么反应,继续说道:“当务之急,臣请太后懿旨,先着张公公提督京师九门,武定侯、定边伯、兵部尚书选各营马步官军防守各处,请东厂、锦衣卫缉事衙门及五城巡视御史各督所属!”
打一棒子,再安抚一下:此刻京城军权,内阁无意插手,还是由张永他们主导。
只听杨廷和又说:“威武团练营几乎已成江彬私兵,近来异动频频。臣请懿旨解散威武团练营,遣还边镇!可以陛下山陵事宣江彬、礼部尚书毛澄、工部尚书李鐩入宫祭祀,张公公提督团营守好京师九门,江彬一除,威武团练营群龙无首,则京城安稳大半!此外……”
一个个关系到这场皇位继承之际的重要建议被他提出来,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人,还有与之相关的一些政策、现状。
“……就这么办吧。”张太后很随意地就都点了头,然后声音哽咽着问,“那遗诏又当如何拟?宗庙又当由何人奉祀?”
几句话之间,许多重臣的命运已经被决定。
今天晚上,京城要血流成河了。
而张太后试探了一番关于自己的可能之后,就没再重视这些“小事”。
她现在只关心这紫禁城的主人会是谁。
毕竟她此后还要长居于此,孝宗神主和她百年之后,由何人奉祀?
只听杨廷和缓缓说出他的选择:“大行皇帝未有后,当遵《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奉迎兴献王之子来即皇帝位!”
第3章皇帝好选,功劳难分
殿中再度沉寂下来,静等帘后那人回应。
要是留了遗诏还好,太后、皇后、群臣就都有了名义去“劝谏”。
这事数年前群臣干过,但那时皇帝的身体还很好,又只有二十多岁,劝他先过继一个孩子被挡回来了。
病重之后,张太后和夏皇后倒是主动再度提起这些事,这回却是被阁臣们劝谏住了。
因为仓促过继孩子,朝局更加不稳,以后必定是长达数年甚至十余年的太后监国、阁臣辅政。
哪边对另一方都不放心,还得提防献出幼子的亲王一脉。
“兴献王之子……”张太后终于开口了,语气有点犹豫,“记得是名叫厚熜的,今年十五了,但其母妃蒋氏尚在……”
“太后。”杨廷和继续说了,“宪庙一脉,益王仍在,有四子;衡王荣王,皆有六子。宁王谋逆犹在眼前,太后忘了吗?兴献王只有一子,且伦序在前。”
帘后又没了声音。
宪宗朱见深一脉十四子,现在仍在而且有子嗣的,就只有这些了。
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兴献王排行老四,仅次于排行老三的明孝宗朱佑樘。
而六王、七王、十三王,个个都不像兴献王如今只一脉单传。
张太后愿意叔叔继位侄子,此后做个皇嫂?
还是说,选择亲生父亲仍在、兄弟众多的新君?
朱佑樘可是一代佳话,后宫中只有皇后一个女人,一生一心一意。
现在倒好,绝了血脉。
这帝位,盯着的人何其多?宁王谋反,不就是因为正德皇帝没儿子,朝中大臣很多都心思不定吗?
帘后,明白杨廷和意思的张太后哭出声来,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
“太后,皇后,兴献王一脉谱系单纯,实乃上上之选。”杨廷和眼见如此,语气更加诚恳起来:“《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定,谁都不能忽视!兴献王之子是宪宗之孙,是孝宗亲弟之子,是大行皇帝血脉最近的堂弟!若立兴献王之子,其他诸王也无从指摘!世子年已十五,太后与吾等阁臣选立他,也不致有扶立幼君、揽政擅权之嫌。”
《皇明祖训》又搬出来了,魏彬小心地看了看帘后模糊的人影。
内阁这是以身作则,彻底挡住张太后垂帘的路啊!
揽政擅权都说出来了。
但魏彬听杨廷和这么一说,也确实觉得兴献王之子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真的绕开了兴献王一脉,那么太后和满朝文武就都要背个乱臣贼子的名声。
“……若如此,该以何名分继嗣大统?”张太后终于哽咽着开口问了关键问题,也强调了继嗣二字。
“当然是尊太后为母,以弟继兄,方才合乎礼制、万无一失。”
“这样啊……那孩子品性如何?”张太后的音色顿时亮了几分,关心起别的细节。
杨廷和成竹在胸地说道:“世子人品端重,仁孝异常,晨昏定省,无有或缺。兴献王薨,世子泣至晕厥。守孝一年又九月,礼数周全。终日潜学经典,不耽嬉乐,实乃嗣君不二之选。”
魏彬等人心中古怪。
在杨廷和口中,这个兴献王世子似乎是正德皇帝的反面。
后、太监们,都别想逾越《皇明祖训》。
“……太傅所言甚是,你们不可妄言。”张太后在沉默中终于开了口。
大太监们立刻跪地称罪。
次辅梁储意味深长地看着这场表演。
大戏开锣,杨廷和刚刚提议再斩依附于君权的一支手臂,另一支力量就出手试探了。
太后称杨廷和太子太傅,是提醒他,杨廷和是孝宗皇帝提拔给正德皇帝当老师的,深受两朝君主重恩。
阻止了她垂帘听政可以,但其他的事情不能忽略她的意见。
杨廷和对此没什么反应,继续说道:“当务之急,臣请太后懿旨,先着张公公提督京师九门,武定侯、定边伯、兵部尚书选各营马步官军防守各处,请东厂、锦衣卫缉事衙门及五城巡视御史各督所属!”
打一棒子,再安抚一下:此刻京城军权,内阁无意插手,还是由张永他们主导。
只听杨廷和又说:“威武团练营几乎已成江彬私兵,近来异动频频。臣请懿旨解散威武团练营,遣还边镇!可以陛下山陵事宣江彬、礼部尚书毛澄、工部尚书李鐩入宫祭祀,张公公提督团营守好京师九门,江彬一除,威武团练营群龙无首,则京城安稳大半!此外……”
一个个关系到这场皇位继承之际的重要建议被他提出来,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人,还有与之相关的一些政策、现状。
“……就这么办吧。”张太后很随意地就都点了头,然后声音哽咽着问,“那遗诏又当如何拟?宗庙又当由何人奉祀?”
几句话之间,许多重臣的命运已经被决定。
今天晚上,京城要血流成河了。
而张太后试探了一番关于自己的可能之后,就没再重视这些“小事”。
她现在只关心这紫禁城的主人会是谁。
毕竟她此后还要长居于此,孝宗神主和她百年之后,由何人奉祀?
只听杨廷和缓缓说出他的选择:“大行皇帝未有后,当遵《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奉迎兴献王之子来即皇帝位!”
第3章皇帝好选,功劳难分
殿中再度沉寂下来,静等帘后那人回应。
要是留了遗诏还好,太后、皇后、群臣就都有了名义去“劝谏”。
这事数年前群臣干过,但那时皇帝的身体还很好,又只有二十多岁,劝他先过继一个孩子被挡回来了。
病重之后,张太后和夏皇后倒是主动再度提起这些事,这回却是被阁臣们劝谏住了。
因为仓促过继孩子,朝局更加不稳,以后必定是长达数年甚至十余年的太后监国、阁臣辅政。
哪边对另一方都不放心,还得提防献出幼子的亲王一脉。
“兴献王之子……”张太后终于开口了,语气有点犹豫,“记得是名叫厚熜的,今年十五了,但其母妃蒋氏尚在……”
“太后。”杨廷和继续说了,“宪庙一脉,益王仍在,有四子;衡王荣王,皆有六子。宁王谋逆犹在眼前,太后忘了吗?兴献王只有一子,且伦序在前。”
帘后又没了声音。
宪宗朱见深一脉十四子,现在仍在而且有子嗣的,就只有这些了。
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兴献王排行老四,仅次于排行老三的明孝宗朱佑樘。
而六王、七王、十三王,个个都不像兴献王如今只一脉单传。
张太后愿意叔叔继位侄子,此后做个皇嫂?
还是说,选择亲生父亲仍在、兄弟众多的新君?
朱佑樘可是一代佳话,后宫中只有皇后一个女人,一生一心一意。
现在倒好,绝了血脉。
这帝位,盯着的人何其多?宁王谋反,不就是因为正德皇帝没儿子,朝中大臣很多都心思不定吗?
帘后,明白杨廷和意思的张太后哭出声来,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
“太后,皇后,兴献王一脉谱系单纯,实乃上上之选。”杨廷和眼见如此,语气更加诚恳起来:“《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定,谁都不能忽视!兴献王之子是宪宗之孙,是孝宗亲弟之子,是大行皇帝血脉最近的堂弟!若立兴献王之子,其他诸王也无从指摘!世子年已十五,太后与吾等阁臣选立他,也不致有扶立幼君、揽政擅权之嫌。”
《皇明祖训》又搬出来了,魏彬小心地看了看帘后模糊的人影。
内阁这是以身作则,彻底挡住张太后垂帘的路啊!
揽政擅权都说出来了。
但魏彬听杨廷和这么一说,也确实觉得兴献王之子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真的绕开了兴献王一脉,那么太后和满朝文武就都要背个乱臣贼子的名声。
“……若如此,该以何名分继嗣大统?”张太后终于哽咽着开口问了关键问题,也强调了继嗣二字。
“当然是尊太后为母,以弟继兄,方才合乎礼制、万无一失。”
“这样啊……那孩子品性如何?”张太后的音色顿时亮了几分,关心起别的细节。
杨廷和成竹在胸地说道:“世子人品端重,仁孝异常,晨昏定省,无有或缺。兴献王薨,世子泣至晕厥。守孝一年又九月,礼数周全。终日潜学经典,不耽嬉乐,实乃嗣君不二之选。”
魏彬等人心中古怪。
在杨廷和口中,这个兴献王世子似乎是正德皇帝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