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黄河镇鬼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再仔细看,相框中有好几张类似的照片,这个长相和古董李几乎一模一样的人和他亲密的站在一起。
“杨馆长,古董李是不是有个孪生兄弟?”
张凯龙问杨国山。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杨国山说,古董李名叫李国华,是五年前,从省博物馆调来的,按国家规定他已经过了退休年龄,是本人主动申请的,这事虽然多少让人有些不理解,领导自然高兴,旁人也只是议论过几天。
古董李为人随和,也十分能干,在文化馆这样悠闲的单位里,竟然主动忙的不亦乐乎。
表面看着他和所有人都很熟,其实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门卫老孙倒是和他接触较多,但一问起过去的事和他的家庭情况,古董李总是打哈哈。
时间久了,大家也懒得再问他了。
……
听杨国山这么一说,我和张凯龙更觉得这老头有问题。
事业单位职工的档案都放在人事局档案馆,杨国山开了个“查看本馆职工申请书”,盖好公章,领着我们去了档案馆。
工作人员找出了古董李的档案,令我们疑惑的是那只是不算厚的一个牛皮纸袋子。
不会有遗漏吧?杨国山问档案管理员,一般情况下,这样的老职工会有一摞厚厚的档案。
管理员说,这类调动人员的档案来的时候什么样,现在应该还是什么样,特别是像古董李这样老职工的档案,基本是从始至终都不会有人看。
带着满脑子疑惑,我们打开了档案袋。
档案袋里放着十来页纸,已经泛黄,可见有些年岁了。
第一页是一份手写户籍材料,只看了一眼,杨国山就是一声惊叹。
上面写着:李国华,男,一九三六年九月八日出生,某某省某某市河口区义和镇李家屯子村。
这李家屯子也是当地的一个小村,距离老庙不过三十几里路。
古董李竟然是本地人?这让所有人都没想到,既然是本地人,老家总该有几个亲朋吧?
可这五年多,他没有回过一次李家屯子,也没有联系过村里人。
更令我们倒吸一口凉气的是一份谠员政审材料。
古董李在五十年代中旬,就已经入了谠,可七十年代却被开除了谠籍。
那两份手写材料写的内容比较含糊,说是古董李“家属关系不干净”。
杨国山和张凯龙又重新看了一遍,这次看的更仔细,果然又发现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人口数,五!
张凯龙说这信息很重要,需要到古董李的老家,打问一下古董李的家庭情况。
说走就走,我们开车来到了李家屯子,那是一个十分封闭的小村,紧靠黄河。
警车开道,自然事半功倍,这是我国特色嘛!
李家屯子的书记是的姓刘的老汉,十分热情地招待了我们。
“几位警官,有啥能帮上忙的,你们就说啊!”
刘老汉又是倒茶,又是端水果,脸上还堆积着厚厚的老皮,不停地嘿嘿谄笑。
“刘书记,我们来打问点事——你们村原来可有个叫李国华的?”
“李……国华?没有这人啊!”
刘老头想了想,回道。
“你再想想?他七十出头……应该很早就搬出去了……”
“这样啊!那我问问村里的一个老头,他应该知道!”
李老汉看似有五六十岁,他所说的老头是一个银发白须的老者。
老头笑呵呵地走进村支部,一看就十分健谈。
“你说的李国华可是有兄妹三人?”
老头听了我们介绍,反问道。
“是啊!”
张凯龙回道。
我一想,可不是嘛!一家五口,不就是三个孩子!
听我们说“是”,老头的脸色瞬间变了。
“你们走吧!我们村没有叫李国华的!”
一看老头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刘老汉很尴尬,拉了一下老头,低声说道:
“这是咱区里公安局的……”
谁知道老头直接不买账,怒目相视:
“公安厅的也不行!没有就是没有……赶紧让他们离开……”
刘老汉浑身一怔,他也没想到一直心慈面善的老者会莫名发这么大脾气。
老头扫视了一下我们几个人,脸色一沉,叹了口气,甩袖夺门而出。
临出门,他突然一回头,死死地瞪了我一眼,声音极其低沉地说了句:
“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你不会明白的,好奇会害死猫啊!”
老头的话像一个谜,惹得我和张凯龙更加迫切的想找到出谜底。
随后刘老汉又找来村里几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可一听到我们问的是李国华,对方都是立刻翻脸。
没办法,我们... -->>
再仔细看,相框中有好几张类似的照片,这个长相和古董李几乎一模一样的人和他亲密的站在一起。
“杨馆长,古董李是不是有个孪生兄弟?”
张凯龙问杨国山。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杨国山说,古董李名叫李国华,是五年前,从省博物馆调来的,按国家规定他已经过了退休年龄,是本人主动申请的,这事虽然多少让人有些不理解,领导自然高兴,旁人也只是议论过几天。
古董李为人随和,也十分能干,在文化馆这样悠闲的单位里,竟然主动忙的不亦乐乎。
表面看着他和所有人都很熟,其实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门卫老孙倒是和他接触较多,但一问起过去的事和他的家庭情况,古董李总是打哈哈。
时间久了,大家也懒得再问他了。
……
听杨国山这么一说,我和张凯龙更觉得这老头有问题。
事业单位职工的档案都放在人事局档案馆,杨国山开了个“查看本馆职工申请书”,盖好公章,领着我们去了档案馆。
工作人员找出了古董李的档案,令我们疑惑的是那只是不算厚的一个牛皮纸袋子。
不会有遗漏吧?杨国山问档案管理员,一般情况下,这样的老职工会有一摞厚厚的档案。
管理员说,这类调动人员的档案来的时候什么样,现在应该还是什么样,特别是像古董李这样老职工的档案,基本是从始至终都不会有人看。
带着满脑子疑惑,我们打开了档案袋。
档案袋里放着十来页纸,已经泛黄,可见有些年岁了。
第一页是一份手写户籍材料,只看了一眼,杨国山就是一声惊叹。
上面写着:李国华,男,一九三六年九月八日出生,某某省某某市河口区义和镇李家屯子村。
这李家屯子也是当地的一个小村,距离老庙不过三十几里路。
古董李竟然是本地人?这让所有人都没想到,既然是本地人,老家总该有几个亲朋吧?
可这五年多,他没有回过一次李家屯子,也没有联系过村里人。
更令我们倒吸一口凉气的是一份谠员政审材料。
古董李在五十年代中旬,就已经入了谠,可七十年代却被开除了谠籍。
那两份手写材料写的内容比较含糊,说是古董李“家属关系不干净”。
杨国山和张凯龙又重新看了一遍,这次看的更仔细,果然又发现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人口数,五!
张凯龙说这信息很重要,需要到古董李的老家,打问一下古董李的家庭情况。
说走就走,我们开车来到了李家屯子,那是一个十分封闭的小村,紧靠黄河。
警车开道,自然事半功倍,这是我国特色嘛!
李家屯子的书记是的姓刘的老汉,十分热情地招待了我们。
“几位警官,有啥能帮上忙的,你们就说啊!”
刘老汉又是倒茶,又是端水果,脸上还堆积着厚厚的老皮,不停地嘿嘿谄笑。
“刘书记,我们来打问点事——你们村原来可有个叫李国华的?”
“李……国华?没有这人啊!”
刘老头想了想,回道。
“你再想想?他七十出头……应该很早就搬出去了……”
“这样啊!那我问问村里的一个老头,他应该知道!”
李老汉看似有五六十岁,他所说的老头是一个银发白须的老者。
老头笑呵呵地走进村支部,一看就十分健谈。
“你说的李国华可是有兄妹三人?”
老头听了我们介绍,反问道。
“是啊!”
张凯龙回道。
我一想,可不是嘛!一家五口,不就是三个孩子!
听我们说“是”,老头的脸色瞬间变了。
“你们走吧!我们村没有叫李国华的!”
一看老头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刘老汉很尴尬,拉了一下老头,低声说道:
“这是咱区里公安局的……”
谁知道老头直接不买账,怒目相视:
“公安厅的也不行!没有就是没有……赶紧让他们离开……”
刘老汉浑身一怔,他也没想到一直心慈面善的老者会莫名发这么大脾气。
老头扫视了一下我们几个人,脸色一沉,叹了口气,甩袖夺门而出。
临出门,他突然一回头,死死地瞪了我一眼,声音极其低沉地说了句:
“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你不会明白的,好奇会害死猫啊!”
老头的话像一个谜,惹得我和张凯龙更加迫切的想找到出谜底。
随后刘老汉又找来村里几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可一听到我们问的是李国华,对方都是立刻翻脸。
没办法,我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