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农园似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只剩下两个老将军粗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朱君凡哭笑不得,道:“看来,众爱卿都青睐于唐古庄子上的小麦良种。朕亦然!同样的种子,种出来的粮食却有截然的差别,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群臣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是水土的原因,有的说是气候的因素,有的说是管理者的缘故……刘尚书这时候发挥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魄力,把群臣说的因素都一一驳斥回去。
讨论出的最终原因有点玄幻,和又无法让人反驳——只要余家参与的粮食种植,似乎都与众不同。早春的蔬菜啦、甘甜的西瓜啦、蝗灾之际玉米不欠收啦、种出的小麦高产啦……事实胜于雄辩。那些早先极力反对余家入朝为官的,也偃旗息鼓,不再出头了!
朱君凡笑了笑,道:“这余家的确挺有本事的!尤其是余家小姑娘!朕都听说了,种蔬菜、种西瓜、种玉米和这次种冬小麦,都是余家那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姑娘提议的。看来,余家真正有本事的人,正是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丫头啊!”
“皇上,余家的男人入朝为官臣等不反对。可是……如果皇上抬举一个小丫头,只怕臣民们会有微词……”杨御史又跳出来了。这人也一根筋,不撞南墙心不死。
朱君凡哈哈笑道:“微词?只要天下百姓能够丰衣足食,朕还怕什么微词?想当年朕还只是黎王世子的时候,建船厂,造大船,不也有不少臣子说朕劳民伤财吗?朕亲自出海寻回高产饱腹的番薯时,那些微词不攻自破。如果没有当初朕兴建远洋船舶,现在哪里有高产的番薯、玉米和土豆?”
“皇上圣明!”群臣们躬身应道,对皇上的远见心服口服。玉米和土豆尚未得到推广,番薯的重要性他们是有深切体会的。北方连年大灾,死去灾民的人数却远远小于往年,而且能够很快地恢复生息。除了皇上仁慈减免赋税外,就是因为有高产又不挑地的番薯,灾民们才不至于因没有粮食而饿殍遍地。
“朕登基以来,重视民生,一直在寻找和提拔农事方面的人才,就为了普天之下的百姓,能够吃饱肚子穿暖衣服。现在,有了一位种田的奇才,难道要因为她的性别而放弃吗?”朱君凡很走心地质问道。
群臣忙躬身不语,杨御史还很没眼色地梗着脖子道:“皇上,可以封赏她的父兄……”
“杨爱卿,此女尚幼,这几年还可以辅佐她的父兄从事农事。过几年她长大了,要是出嫁了呢?她的父兄占着职位,却不能给老百姓谋利,难道我们大明封赏的都是一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吗?”朱君凡口气重了,几乎用质问的语气问道。他最恨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蛀虫,他继位以来挖出了不少这样的官员,可尸位素餐的人依然存在,让人防不胜防。
杨御史还想反驳,可被皇上说得一时词穷,拧着眉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其他的大臣见皇上龙颜大怒,更不敢再多说一句。
朱君凡轻轻叹了口气,道:“这件事,等朕召见过余家父女再议。俊阳,你带过来的小麦,给众位大臣每家送一百斤,算朕赏赐大家的!”
“皇上,不可啊!!”群臣心生欢喜,正要叩谢皇恩的时候,户部的刘尚书跳出来,用生命阻止皇上的旨意。
朱君凡心累啊,叹息着道:“刘爱卿,你又有什么‘高见’?!”
“皇上!阳郡王送回来的小麦,粒粒饱满,是不可多得的良种啊!臣以为,这些小麦应该作为种子,在京城及周边试种。皇上,您试想如果这些种子种出了高产的小麦,并且推广到全国,能养活多少百姓啊!臣以为,这些小麦应该作为良种储存起来,而不应该当做粮食吃进肚子里啊!”
群臣还在回味着刚才白胖胖的馒头的滋味,皇上说赏赐给他们粮食的时候,心中不禁心花怒放。一百斤小麦至少能磨出七八十斤面粉吧?那得蒸出多少馒头来?足够他们吃个够了!这刘尚书也真是的,简直损人不利己,要皇上收回成命!皇上,您千万要顶住啊!!
有这么个全心全意替老百姓着想的臣子,朱君凡欣慰的同时也感到心累。其实,刘尚书说得都挺有道理,可是自己手下这些替他分忧的大臣,难道他连一袋小麦都做不得主封赏给他们吗?
。只剩下两个老将军粗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朱君凡哭笑不得,道:“看来,众爱卿都青睐于唐古庄子上的小麦良种。朕亦然!同样的种子,种出来的粮食却有截然的差别,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群臣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是水土的原因,有的说是气候的因素,有的说是管理者的缘故……刘尚书这时候发挥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魄力,把群臣说的因素都一一驳斥回去。
讨论出的最终原因有点玄幻,和又无法让人反驳——只要余家参与的粮食种植,似乎都与众不同。早春的蔬菜啦、甘甜的西瓜啦、蝗灾之际玉米不欠收啦、种出的小麦高产啦……事实胜于雄辩。那些早先极力反对余家入朝为官的,也偃旗息鼓,不再出头了!
朱君凡笑了笑,道:“这余家的确挺有本事的!尤其是余家小姑娘!朕都听说了,种蔬菜、种西瓜、种玉米和这次种冬小麦,都是余家那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姑娘提议的。看来,余家真正有本事的人,正是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丫头啊!”
“皇上,余家的男人入朝为官臣等不反对。可是……如果皇上抬举一个小丫头,只怕臣民们会有微词……”杨御史又跳出来了。这人也一根筋,不撞南墙心不死。
朱君凡哈哈笑道:“微词?只要天下百姓能够丰衣足食,朕还怕什么微词?想当年朕还只是黎王世子的时候,建船厂,造大船,不也有不少臣子说朕劳民伤财吗?朕亲自出海寻回高产饱腹的番薯时,那些微词不攻自破。如果没有当初朕兴建远洋船舶,现在哪里有高产的番薯、玉米和土豆?”
“皇上圣明!”群臣们躬身应道,对皇上的远见心服口服。玉米和土豆尚未得到推广,番薯的重要性他们是有深切体会的。北方连年大灾,死去灾民的人数却远远小于往年,而且能够很快地恢复生息。除了皇上仁慈减免赋税外,就是因为有高产又不挑地的番薯,灾民们才不至于因没有粮食而饿殍遍地。
“朕登基以来,重视民生,一直在寻找和提拔农事方面的人才,就为了普天之下的百姓,能够吃饱肚子穿暖衣服。现在,有了一位种田的奇才,难道要因为她的性别而放弃吗?”朱君凡很走心地质问道。
群臣忙躬身不语,杨御史还很没眼色地梗着脖子道:“皇上,可以封赏她的父兄……”
“杨爱卿,此女尚幼,这几年还可以辅佐她的父兄从事农事。过几年她长大了,要是出嫁了呢?她的父兄占着职位,却不能给老百姓谋利,难道我们大明封赏的都是一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吗?”朱君凡口气重了,几乎用质问的语气问道。他最恨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蛀虫,他继位以来挖出了不少这样的官员,可尸位素餐的人依然存在,让人防不胜防。
杨御史还想反驳,可被皇上说得一时词穷,拧着眉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其他的大臣见皇上龙颜大怒,更不敢再多说一句。
朱君凡轻轻叹了口气,道:“这件事,等朕召见过余家父女再议。俊阳,你带过来的小麦,给众位大臣每家送一百斤,算朕赏赐大家的!”
“皇上,不可啊!!”群臣心生欢喜,正要叩谢皇恩的时候,户部的刘尚书跳出来,用生命阻止皇上的旨意。
朱君凡心累啊,叹息着道:“刘爱卿,你又有什么‘高见’?!”
“皇上!阳郡王送回来的小麦,粒粒饱满,是不可多得的良种啊!臣以为,这些小麦应该作为种子,在京城及周边试种。皇上,您试想如果这些种子种出了高产的小麦,并且推广到全国,能养活多少百姓啊!臣以为,这些小麦应该作为良种储存起来,而不应该当做粮食吃进肚子里啊!”
群臣还在回味着刚才白胖胖的馒头的滋味,皇上说赏赐给他们粮食的时候,心中不禁心花怒放。一百斤小麦至少能磨出七八十斤面粉吧?那得蒸出多少馒头来?足够他们吃个够了!这刘尚书也真是的,简直损人不利己,要皇上收回成命!皇上,您千万要顶住啊!!
有这么个全心全意替老百姓着想的臣子,朱君凡欣慰的同时也感到心累。其实,刘尚书说得都挺有道理,可是自己手下这些替他分忧的大臣,难道他连一袋小麦都做不得主封赏给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