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朝会风波2 (2/2)
69中文网 biquge3.cc,马蹄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可能坏了规矩。除非……对、一定是这样,叛徒、叛徒,他妈的大魏肯定出了叛徒。还有这该死的魏平,我说为何不直接从中原出兵,原来如此。登州、渔阳给他真是浪费资源,渔阳水师那么好的底子都能被敌人超越,真是废物一个、废物一个。就那还傻乎乎的给敌人供应煤炭。”
“刘兄意思是?”郭严特别疑惑,不知道他叽里呱啦说半天啥意思,又是叛徒、又是燕王府废物,压根听不懂。
喝口茶消消火,重新坐下来,看着郭严跟王老狗疑惑眼神,平平气息解释道“大魏有叛徒,而且还是个了不得的叛徒,燕王府都能被他耍的团团转,真是厉害。此人究竟是谁,目前不清楚,对大魏了解如此之深,手段高明到让魏景贤都像个傻逼,在大魏这么多年不可能默默无名,到底是谁?”
郭严听着他这话貌似有些眉目了,既然刘毅解释一半沉思起来,那后面的就由他来猜测一二。“刘兄意思是说大魏有与你我同等级人杰投降了东夏?”
沉思中的刘毅摇摇头“不是与你我同等级,可能比你我更强。”
“好吧!是我自恋了。此人能有渠道得到大魏最顶级机密,那代表此人曾经可能就是大魏某些势力高层。东夏国力有限,虽然木材资源丰富,但这年头以木炼铁早已淘汰,焦炭、煤炭和高炉炼铁技术崛起后,大陆各国都不在使用木材炼铁。同样,东夏也不可能返祖归宗采用过时技术,可东夏焦炭、煤炭产量普遍偏低,大魏各大势力又都在控制焦炭出口量(主要针对东夏和北辽),所以前期只能从新罗购买,而代价就是以战舰交换。
东夏国力有限是不错,可十几年时间,哪怕再没钱,那也能造出不少巨帆战舰了,毕竟积少成多。前期之所以隐瞒,估计是怕大魏反应过来,可新罗拥有五条战舰后却是憋不住了,为彰显实力跑去登州跟渔阳水师练练手。东夏一开始可能也没想到这么快暴露出来,新罗国实力暴露后也知道想瞒也是瞒不住,只能直接显露实力。
让我疑惑的是,新罗给东夏提供煤炭还不够吗?为何还要与燕王府联手?”
王老狗听完郭严解释后插话道“可能他们的煤炭真不够,与北辽交战军备消耗量非常大,新罗煤炭供应量满足不了他们,所以才会跟燕王府达成协议。”
沉思中的刘毅反驳道“不,你说错了,他们应该是想灭掉新罗才对,双方一旦交战,谁还会给他们供应煤炭?东海只能有一个霸主,只不过这场战争会来的晚些而已,也许等到打败北辽之后,也许等到新罗无利用价值之时。”
“这……,照刘兄这么说,那渔阳水师岂不是……”
“没错,我说魏景贤被人玩的像傻子就是这意思,渔阳、登州两大军港在他手里真是废了。自以为达成协议对方会帮他拖住秦钟,真是笑话,这年头协议值几个钱?皖北产煤,傻乎乎的跑去徐州打皖北,费这么大力气就为了给日后敌人提供炼铁资源,不是傻子又是什么?三十多艘巨帆平浪舰,呵呵!这实力都快超过苏梦然了。郭兄……有信心吗?”
郭严表情同样凝重,南海霸主也才三十多艘巨帆,如今的东夏已有实力与南海水师一战,想搞定东夏怕是有些困难,但他永远都不可能失去信心。看着刘毅肯定道“只要刘兄给钱,这东海新霸主我姓郭的绝不让位。”
“好!无论东夏那位叛徒是谁,想独吞草原我也不允许,待救出耶律神武立刻回安西。老王明日发报回庭州,我要拨五千万资金给夷州水师,不用担心要不来,老杨他心里明白。”
五千万?吓得郭严差点蹦起来,赶忙摆手“刘兄等等,五千万太多,前期只是恢复船厂,用不了这么多。”
刘毅嘿嘿一笑“谁说用不了?我可没说只恢复那三座破船厂。”
额?“刘兄意思?”
“呵呵!我要东岛扩建更多船厂,更要全岛遍布军港,这五千万不只不多,估计连零头都顶不上。而且你东岛那几百万两财政也太少了些,得要给兄弟们加加餐,涨涨饷银。后期我还要继续增加夷州军费投入,争取三到五年让夷州水师所有战舰、战船全部更换。”说这话时眼睛眨都不眨,好像钱不是钱一样。
郭严越想越疑惑,不都说安西是全大魏最弱吗?五千万两银子哎!眼睛都不眨就拿出来了,这还叫最弱?东岛财政每年还不到三百万两,跟大陆最弱的比,差距都有十多倍,啥情况?
他当然不了解大陆目前情况,其实在四十多年之前大魏全国收总入还不到两亿,大概处在一亿五千万两左右。看看现在,三藩加两大执政和中央朝廷,每年财政总收入都快有五亿了估计,若在加上安西,不论投入绝对能突破五亿大关。当然,刘毅是个例外,安西正值发展期,每年总收入还不够发展期投入的,能这么大方还不是因为得到北沙一笔不义之财嘛!省点花最少也能顶个好几年,不过后几年顶过去可能安西也已经发展起来了。
大魏能有如今财力,说到底还是成宗帝功劳,对于帝王评价不可片面,指出错误的情况下同样不能抹掉他的功劳。大旱三年,百姓刚从地狱中爬出来,生产都还没有恢复,他又强征民夫开河引水,等到河开好,他又逼着梁王造反挑起内战。这一切可以说有错,但同样有功。为何?开渠在他看来可能是为了预防下一次旱灾来临,三年时间确实把他吓得不轻,不惜劳民伤财也要开挖水渠、修建水库。挑起内战也是怕他死后儿子斗不过梁王,有生之年肯定是要摆平国内所有隐患,以便儿子能够顺利登基。
功是功、过是过,开挖那么多水渠、运河,直接把整个帝国串联起来。物资流通、运输便利,所以国内商业崛起非常迅猛,短短三十多年就把帝国总财政从不到两亿,顶到如今五亿还多。同样因为水利、运河,农业崛起也是势不可挡,三十多年除了边州地带偶尔有些旱灾险情外,全国范围内基本没有灾荒之地。至于挑起内战灭掉梁王,当时看来是他自私自利不顾百姓死活,可反过来想想,若不灭梁王,待他死后那绝对会有一场旷日持久战。这仗由他来打只需几年就可结束,要是让儿子来打,估计最少也得十年以上,而且还不一定能赢,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拼掉仅剩不多的国力一举剿灭梁王。元帝上位后虽说任然挡不住各大势力割据,但帝国内部却迎来了几十年和平发展期,各大势力无不为自身壮大拼尽全力发展经济。奈何,他们是壮大了,而中央朝廷却被他们拖得越来越虚弱,如今仅剩下三十万皇城军,一旦柳絮战败,那帝国中央朝廷基本上算是名存实亡了。
郭严感觉内地最弱势力都比他强大十几倍,这就是主要原因。四十多年前的大旱灾难东岛可没受半点影响,成宗帝也自然不会考虑到东岛,没有经历过大落又如何能够享受到大起呢?三十多年过去内地稍微有点实力的大州、大府都把东岛甩出几条街。
还有东夏,刘毅说凭东夏国力造不出三十条巨帆,其实他这眼光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现在的东夏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世人皆知,东方各国都有些中原帝国影子存在,就拿冶金来说,炼铁起源于北汉,前期各国都还处于青铜阶段呢。当北汉以铁器称霸天下时,东方各国才又放低身段附庸北汉,引进铁器制具,以及炼铁、锻铁技术和各种武器装备打造(初步的夹钢产品,或者熟铁)。
到大晋时代,由于草原皮制装甲骑兵的崛起,逐渐拥有与大晋对抗的实力。为对付装甲骑兵,大晋再次改进炼铁技术和铁器装备打造,大玄甲胄也是那时候出现的,防御力确实强劲,于是东方各国又一次效仿中原,改进炼铁技术。
溶矿需要温度很高,对于木材选用也是需要高温木材,不然烧出来的木炭温度太低,炼铁很容易失败。大晋晚期由于战乱太多,北方能炼铁木材消耗太过严重,为寻找替代品,首次以焦煤作为炼铁原料。因前期所炼生铁杂质太多,打出来的铁器柔韧性不够,所以北魏为提高出铁质量,首先提炼焦煤为焦炭,并改进炼铁炉,铁矿也不在选取含铁量低的赤矿,普遍以含铁量高的青矿(磁铁矿)作为炼铁主原料。
北魏此次改进属跨越式大改,焦炭的出现直接把木材淘汰出局,中原也正式步入纯钢时代。焦炭温度很高,所出生铁二次炼可直接融为铁水,鼓风箱配上大高炉,熟铁产量也远远高于之前(炒炼技术)。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起现在的炼钢术来源,门阀战争时期大势力特别多,早期不只有北魏,还有个东魏,只过不东魏被高氏打败建立了北齐国。为何要提到这高家?因为北魏的炼铁技术把木材淘汰出局,而北齐却是把百炼成钢法给淘汰了。这种淘汰不是说全部,只是把北魏的技术再次改进,以焦炭高温性能把所出熟铁和生铁混炼,产物就是直接成钢,只需锻型无需百炼(灌钢术)。此技术更是一种跨越式进步,炼钢速度快,打造装备更快,直到现在大魏都是还采用这种炼钢法。
因魏武帝对外族普遍没好感,后期对于技术控制和装备出口比较严格,所以至今东方各国的炼钢技术都还停留在锻钢层次,与大魏民间锻铁无异。
……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大魏都能炼出熟铁,为何软钢产量特别低呢?应该不会低才对啊?呵呵,其实这问题很好回答,因为技术不够。世人皆知生铁杂质太多,硬度很强,但太脆无法锻型,铁锅之类那是直接用模具塑型出来的。生铁需要继续提炼才可锻造武器,木炭只能使其软化无法融化,所以才会有百炼术反复高温锻打折叠去除杂质,最后淬火成型。焦炭投入使用后可把生铁直接融化成铁水,但融化后生铁还是生铁啊!灰石也只是让其去杂,成钢后都是含碳成份问题(这里所说熟铁可不是纯熟铁,真正熟铁比软钢还软)。成钢容易,想成软钢实在太难了,加热、融化、锻打、在加热、融化、锻打,到了一定程度连高炉都融化不了,只能通过人工不间断锻打才能产出软钢,产量高不高可想而知咯。不然为何只有大魏能产出些软钢?其它国家想都别想,根本没有那么大财力支撑软钢的产出。(扯远了,马上回来)
东夏能够造出三十多条巨帆平浪舰,期间少不了大魏那位叛徒的策划。东夏与东方各国没啥区别,国内所有政策方略都是跟着中原帝国走,可得到大魏造船技术又能如何?资源在那卡着呢!北辽为何不敢为难大魏商人?敢开先例,大魏随时随地都能玩死他。这可不是吹牛逼,北辽都是草原,没有炼铁木材,所有炼铁资源全来自大魏,可以说没有大魏资源做依靠那分分钟就得完蛋。但东夏不同,此国最善于学习,中原出啥政策他们就出啥政策,大魏修水利提高农业,他们也同样修水利提高农业。后期与大魏开战导致学习中断,在那位大魏叛徒政改下以海运通商,经过十几年发展,经济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能造出三十多艘巨帆平浪舰也就不奇怪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可能坏了规矩。除非……对、一定是这样,叛徒、叛徒,他妈的大魏肯定出了叛徒。还有这该死的魏平,我说为何不直接从中原出兵,原来如此。登州、渔阳给他真是浪费资源,渔阳水师那么好的底子都能被敌人超越,真是废物一个、废物一个。就那还傻乎乎的给敌人供应煤炭。”
“刘兄意思是?”郭严特别疑惑,不知道他叽里呱啦说半天啥意思,又是叛徒、又是燕王府废物,压根听不懂。
喝口茶消消火,重新坐下来,看着郭严跟王老狗疑惑眼神,平平气息解释道“大魏有叛徒,而且还是个了不得的叛徒,燕王府都能被他耍的团团转,真是厉害。此人究竟是谁,目前不清楚,对大魏了解如此之深,手段高明到让魏景贤都像个傻逼,在大魏这么多年不可能默默无名,到底是谁?”
郭严听着他这话貌似有些眉目了,既然刘毅解释一半沉思起来,那后面的就由他来猜测一二。“刘兄意思是说大魏有与你我同等级人杰投降了东夏?”
沉思中的刘毅摇摇头“不是与你我同等级,可能比你我更强。”
“好吧!是我自恋了。此人能有渠道得到大魏最顶级机密,那代表此人曾经可能就是大魏某些势力高层。东夏国力有限,虽然木材资源丰富,但这年头以木炼铁早已淘汰,焦炭、煤炭和高炉炼铁技术崛起后,大陆各国都不在使用木材炼铁。同样,东夏也不可能返祖归宗采用过时技术,可东夏焦炭、煤炭产量普遍偏低,大魏各大势力又都在控制焦炭出口量(主要针对东夏和北辽),所以前期只能从新罗购买,而代价就是以战舰交换。
东夏国力有限是不错,可十几年时间,哪怕再没钱,那也能造出不少巨帆战舰了,毕竟积少成多。前期之所以隐瞒,估计是怕大魏反应过来,可新罗拥有五条战舰后却是憋不住了,为彰显实力跑去登州跟渔阳水师练练手。东夏一开始可能也没想到这么快暴露出来,新罗国实力暴露后也知道想瞒也是瞒不住,只能直接显露实力。
让我疑惑的是,新罗给东夏提供煤炭还不够吗?为何还要与燕王府联手?”
王老狗听完郭严解释后插话道“可能他们的煤炭真不够,与北辽交战军备消耗量非常大,新罗煤炭供应量满足不了他们,所以才会跟燕王府达成协议。”
沉思中的刘毅反驳道“不,你说错了,他们应该是想灭掉新罗才对,双方一旦交战,谁还会给他们供应煤炭?东海只能有一个霸主,只不过这场战争会来的晚些而已,也许等到打败北辽之后,也许等到新罗无利用价值之时。”
“这……,照刘兄这么说,那渔阳水师岂不是……”
“没错,我说魏景贤被人玩的像傻子就是这意思,渔阳、登州两大军港在他手里真是废了。自以为达成协议对方会帮他拖住秦钟,真是笑话,这年头协议值几个钱?皖北产煤,傻乎乎的跑去徐州打皖北,费这么大力气就为了给日后敌人提供炼铁资源,不是傻子又是什么?三十多艘巨帆平浪舰,呵呵!这实力都快超过苏梦然了。郭兄……有信心吗?”
郭严表情同样凝重,南海霸主也才三十多艘巨帆,如今的东夏已有实力与南海水师一战,想搞定东夏怕是有些困难,但他永远都不可能失去信心。看着刘毅肯定道“只要刘兄给钱,这东海新霸主我姓郭的绝不让位。”
“好!无论东夏那位叛徒是谁,想独吞草原我也不允许,待救出耶律神武立刻回安西。老王明日发报回庭州,我要拨五千万资金给夷州水师,不用担心要不来,老杨他心里明白。”
五千万?吓得郭严差点蹦起来,赶忙摆手“刘兄等等,五千万太多,前期只是恢复船厂,用不了这么多。”
刘毅嘿嘿一笑“谁说用不了?我可没说只恢复那三座破船厂。”
额?“刘兄意思?”
“呵呵!我要东岛扩建更多船厂,更要全岛遍布军港,这五千万不只不多,估计连零头都顶不上。而且你东岛那几百万两财政也太少了些,得要给兄弟们加加餐,涨涨饷银。后期我还要继续增加夷州军费投入,争取三到五年让夷州水师所有战舰、战船全部更换。”说这话时眼睛眨都不眨,好像钱不是钱一样。
郭严越想越疑惑,不都说安西是全大魏最弱吗?五千万两银子哎!眼睛都不眨就拿出来了,这还叫最弱?东岛财政每年还不到三百万两,跟大陆最弱的比,差距都有十多倍,啥情况?
他当然不了解大陆目前情况,其实在四十多年之前大魏全国收总入还不到两亿,大概处在一亿五千万两左右。看看现在,三藩加两大执政和中央朝廷,每年财政总收入都快有五亿了估计,若在加上安西,不论投入绝对能突破五亿大关。当然,刘毅是个例外,安西正值发展期,每年总收入还不够发展期投入的,能这么大方还不是因为得到北沙一笔不义之财嘛!省点花最少也能顶个好几年,不过后几年顶过去可能安西也已经发展起来了。
大魏能有如今财力,说到底还是成宗帝功劳,对于帝王评价不可片面,指出错误的情况下同样不能抹掉他的功劳。大旱三年,百姓刚从地狱中爬出来,生产都还没有恢复,他又强征民夫开河引水,等到河开好,他又逼着梁王造反挑起内战。这一切可以说有错,但同样有功。为何?开渠在他看来可能是为了预防下一次旱灾来临,三年时间确实把他吓得不轻,不惜劳民伤财也要开挖水渠、修建水库。挑起内战也是怕他死后儿子斗不过梁王,有生之年肯定是要摆平国内所有隐患,以便儿子能够顺利登基。
功是功、过是过,开挖那么多水渠、运河,直接把整个帝国串联起来。物资流通、运输便利,所以国内商业崛起非常迅猛,短短三十多年就把帝国总财政从不到两亿,顶到如今五亿还多。同样因为水利、运河,农业崛起也是势不可挡,三十多年除了边州地带偶尔有些旱灾险情外,全国范围内基本没有灾荒之地。至于挑起内战灭掉梁王,当时看来是他自私自利不顾百姓死活,可反过来想想,若不灭梁王,待他死后那绝对会有一场旷日持久战。这仗由他来打只需几年就可结束,要是让儿子来打,估计最少也得十年以上,而且还不一定能赢,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拼掉仅剩不多的国力一举剿灭梁王。元帝上位后虽说任然挡不住各大势力割据,但帝国内部却迎来了几十年和平发展期,各大势力无不为自身壮大拼尽全力发展经济。奈何,他们是壮大了,而中央朝廷却被他们拖得越来越虚弱,如今仅剩下三十万皇城军,一旦柳絮战败,那帝国中央朝廷基本上算是名存实亡了。
郭严感觉内地最弱势力都比他强大十几倍,这就是主要原因。四十多年前的大旱灾难东岛可没受半点影响,成宗帝也自然不会考虑到东岛,没有经历过大落又如何能够享受到大起呢?三十多年过去内地稍微有点实力的大州、大府都把东岛甩出几条街。
还有东夏,刘毅说凭东夏国力造不出三十条巨帆,其实他这眼光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现在的东夏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世人皆知,东方各国都有些中原帝国影子存在,就拿冶金来说,炼铁起源于北汉,前期各国都还处于青铜阶段呢。当北汉以铁器称霸天下时,东方各国才又放低身段附庸北汉,引进铁器制具,以及炼铁、锻铁技术和各种武器装备打造(初步的夹钢产品,或者熟铁)。
到大晋时代,由于草原皮制装甲骑兵的崛起,逐渐拥有与大晋对抗的实力。为对付装甲骑兵,大晋再次改进炼铁技术和铁器装备打造,大玄甲胄也是那时候出现的,防御力确实强劲,于是东方各国又一次效仿中原,改进炼铁技术。
溶矿需要温度很高,对于木材选用也是需要高温木材,不然烧出来的木炭温度太低,炼铁很容易失败。大晋晚期由于战乱太多,北方能炼铁木材消耗太过严重,为寻找替代品,首次以焦煤作为炼铁原料。因前期所炼生铁杂质太多,打出来的铁器柔韧性不够,所以北魏为提高出铁质量,首先提炼焦煤为焦炭,并改进炼铁炉,铁矿也不在选取含铁量低的赤矿,普遍以含铁量高的青矿(磁铁矿)作为炼铁主原料。
北魏此次改进属跨越式大改,焦炭的出现直接把木材淘汰出局,中原也正式步入纯钢时代。焦炭温度很高,所出生铁二次炼可直接融为铁水,鼓风箱配上大高炉,熟铁产量也远远高于之前(炒炼技术)。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起现在的炼钢术来源,门阀战争时期大势力特别多,早期不只有北魏,还有个东魏,只过不东魏被高氏打败建立了北齐国。为何要提到这高家?因为北魏的炼铁技术把木材淘汰出局,而北齐却是把百炼成钢法给淘汰了。这种淘汰不是说全部,只是把北魏的技术再次改进,以焦炭高温性能把所出熟铁和生铁混炼,产物就是直接成钢,只需锻型无需百炼(灌钢术)。此技术更是一种跨越式进步,炼钢速度快,打造装备更快,直到现在大魏都是还采用这种炼钢法。
因魏武帝对外族普遍没好感,后期对于技术控制和装备出口比较严格,所以至今东方各国的炼钢技术都还停留在锻钢层次,与大魏民间锻铁无异。
……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大魏都能炼出熟铁,为何软钢产量特别低呢?应该不会低才对啊?呵呵,其实这问题很好回答,因为技术不够。世人皆知生铁杂质太多,硬度很强,但太脆无法锻型,铁锅之类那是直接用模具塑型出来的。生铁需要继续提炼才可锻造武器,木炭只能使其软化无法融化,所以才会有百炼术反复高温锻打折叠去除杂质,最后淬火成型。焦炭投入使用后可把生铁直接融化成铁水,但融化后生铁还是生铁啊!灰石也只是让其去杂,成钢后都是含碳成份问题(这里所说熟铁可不是纯熟铁,真正熟铁比软钢还软)。成钢容易,想成软钢实在太难了,加热、融化、锻打、在加热、融化、锻打,到了一定程度连高炉都融化不了,只能通过人工不间断锻打才能产出软钢,产量高不高可想而知咯。不然为何只有大魏能产出些软钢?其它国家想都别想,根本没有那么大财力支撑软钢的产出。(扯远了,马上回来)
东夏能够造出三十多条巨帆平浪舰,期间少不了大魏那位叛徒的策划。东夏与东方各国没啥区别,国内所有政策方略都是跟着中原帝国走,可得到大魏造船技术又能如何?资源在那卡着呢!北辽为何不敢为难大魏商人?敢开先例,大魏随时随地都能玩死他。这可不是吹牛逼,北辽都是草原,没有炼铁木材,所有炼铁资源全来自大魏,可以说没有大魏资源做依靠那分分钟就得完蛋。但东夏不同,此国最善于学习,中原出啥政策他们就出啥政策,大魏修水利提高农业,他们也同样修水利提高农业。后期与大魏开战导致学习中断,在那位大魏叛徒政改下以海运通商,经过十几年发展,经济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能造出三十多艘巨帆平浪舰也就不奇怪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