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明末有钱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崇祯皇帝打算严惩袁崇焕,这件事情姬庆文早就听到了风声,听说崇祯已开始征集各地王爷、勋贵的意见,顺便在朝野上下吹吹风、打打招呼。
可是这件势必会震惊朝野的大事,无论如何也得要慎重办理,是绝对急躁马虎不得的,更何况还有这么多方面的意见需要收集、汇总。因此,姬庆文同李岩推算,这么大一件案件,再怎么急迫,至少也得拖上半年时间,才能大致拿出一个办理意见来。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到崇祯皇帝居然会这样心急,眼下几个偏远地区王爷的意见恐怕还没有传递到京师,皇帝居然已命令内阁首辅组织三司会审,来审理袁崇焕案件了。
这就相当于将案件推上了正常办理的流程,再怎么拖也拖延不了多少时间了。
可令姬庆文感到奇怪的是,他是从内阁徐光启那边接到这一重大情况的,而更应该通知自己的老督师孙承宗那边则是一点消息都没有。照理说,孙承宗作为姬庆文和袁崇焕的老师,他不应该一点动静都没有。
姬庆文和李岩几番商量,只能猜测大概是孙承宗现在身负重建关宁防线的重任,不想在袁崇焕的事情上更多地耗费精力,因此才始终抱持了沉默。
然而袁崇焕之事实在太过重大,其重要性比起运营关宁防线来丝毫不在以下,孙承宗的表现确实有些反常。
不过不管朝中局势如何,是在远隔千里之外的苏州的姬庆文再怎么猜测也猜测不出来的,只有自己身处京师的政治旋涡之内,才能感同身受地感受水流的变化。
于是姬庆文也不耽搁,立即传令下去,要即刻启程北上进京。
他这命令一下,苏州织造衙门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毕竟姬庆文从浙江回来还没有十天时间,就又要离开了。且不说现在主管织坊事务的宋应星、葛胜,主管码头事务的汤若望等人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向姬庆文汇报请示,就柳如是一个今年才娶进门的“大老婆”晾在家里,就有些太浪费了。
可现在时间紧迫,柳如是又必须留在苏州坐镇记账的,姬庆文就只能忍痛割爱,领着义乌那七八十个矿工及一干亲信,乘坐河道总督衙门的漕船,又带了无数金银绸缎,这才往暗流涌动的京师而去。
漕船从苏州出发,走了没多久就路过了山东。
山东巡抚孙元化同姬庆文交好,又是个醉心于枪械制造的技术狂人,同姬庆文颇有一些共同语
言。特别是孙元化当年曾经协助袁崇焕守过锦州城,同这位当年不可一世的蓟辽督师也是极有渊源,正好可以让姬庆文打探一下朝廷的情况。
孙元化到底是个外放的官员,朝廷内部的情况知道得比姬庆文多不了多少,然而在官场中厮混了十几年练就的敏锐的政治嗅觉,却告诉孙元化袁崇焕是个刺头,也是个烫手的山芋,他的事情已然闹得通天彻地,是绝对不能轻易牵连进去的。
于是孙元化建议道“姬大人,袁督师同大人同拜在孙承宗老督师门下,有这同门之谊,该保奏的时候保奏一下也是应该的。可这件事情应该是皇上亲自在拿主意,恐怕不是那么好掺和的。姬大人,出头可以,但不能强出头,民间不也有句话叫枪打出头鸟不是?”
孙元化这几句话虽然有些犯怂,却是真真切切地站在姬庆文这边说话,替他考虑问题,这已经是很让姬庆文感动的了。
于是姬庆文拱手谢道“孙大人的话,我记下了。袁崇焕……保我还是多少要保一保的。不过在此之前,我总是要征求一下孙承宗老师的意见的,到时候再走一步看一步好了。”
孙元化点头道“老督师老成谋国,听他的话准没错。不过有... -->>
? 崇祯皇帝打算严惩袁崇焕,这件事情姬庆文早就听到了风声,听说崇祯已开始征集各地王爷、勋贵的意见,顺便在朝野上下吹吹风、打打招呼。
可是这件势必会震惊朝野的大事,无论如何也得要慎重办理,是绝对急躁马虎不得的,更何况还有这么多方面的意见需要收集、汇总。因此,姬庆文同李岩推算,这么大一件案件,再怎么急迫,至少也得拖上半年时间,才能大致拿出一个办理意见来。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到崇祯皇帝居然会这样心急,眼下几个偏远地区王爷的意见恐怕还没有传递到京师,皇帝居然已命令内阁首辅组织三司会审,来审理袁崇焕案件了。
这就相当于将案件推上了正常办理的流程,再怎么拖也拖延不了多少时间了。
可令姬庆文感到奇怪的是,他是从内阁徐光启那边接到这一重大情况的,而更应该通知自己的老督师孙承宗那边则是一点消息都没有。照理说,孙承宗作为姬庆文和袁崇焕的老师,他不应该一点动静都没有。
姬庆文和李岩几番商量,只能猜测大概是孙承宗现在身负重建关宁防线的重任,不想在袁崇焕的事情上更多地耗费精力,因此才始终抱持了沉默。
然而袁崇焕之事实在太过重大,其重要性比起运营关宁防线来丝毫不在以下,孙承宗的表现确实有些反常。
不过不管朝中局势如何,是在远隔千里之外的苏州的姬庆文再怎么猜测也猜测不出来的,只有自己身处京师的政治旋涡之内,才能感同身受地感受水流的变化。
于是姬庆文也不耽搁,立即传令下去,要即刻启程北上进京。
他这命令一下,苏州织造衙门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毕竟姬庆文从浙江回来还没有十天时间,就又要离开了。且不说现在主管织坊事务的宋应星、葛胜,主管码头事务的汤若望等人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向姬庆文汇报请示,就柳如是一个今年才娶进门的“大老婆”晾在家里,就有些太浪费了。
可现在时间紧迫,柳如是又必须留在苏州坐镇记账的,姬庆文就只能忍痛割爱,领着义乌那七八十个矿工及一干亲信,乘坐河道总督衙门的漕船,又带了无数金银绸缎,这才往暗流涌动的京师而去。
漕船从苏州出发,走了没多久就路过了山东。
山东巡抚孙元化同姬庆文交好,又是个醉心于枪械制造的技术狂人,同姬庆文颇有一些共同语
言。特别是孙元化当年曾经协助袁崇焕守过锦州城,同这位当年不可一世的蓟辽督师也是极有渊源,正好可以让姬庆文打探一下朝廷的情况。
孙元化到底是个外放的官员,朝廷内部的情况知道得比姬庆文多不了多少,然而在官场中厮混了十几年练就的敏锐的政治嗅觉,却告诉孙元化袁崇焕是个刺头,也是个烫手的山芋,他的事情已然闹得通天彻地,是绝对不能轻易牵连进去的。
于是孙元化建议道“姬大人,袁督师同大人同拜在孙承宗老督师门下,有这同门之谊,该保奏的时候保奏一下也是应该的。可这件事情应该是皇上亲自在拿主意,恐怕不是那么好掺和的。姬大人,出头可以,但不能强出头,民间不也有句话叫枪打出头鸟不是?”
孙元化这几句话虽然有些犯怂,却是真真切切地站在姬庆文这边说话,替他考虑问题,这已经是很让姬庆文感动的了。
于是姬庆文拱手谢道“孙大人的话,我记下了。袁崇焕……保我还是多少要保一保的。不过在此之前,我总是要征求一下孙承宗老师的意见的,到时候再走一步看一步好了。”
孙元化点头道“老督师老成谋国,听他的话准没错。不过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