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网上,跟这个IT从业者的年轻人探讨了很久,我理解他今天的焦灼与不安,以及他那迫切要求进阶的心情。我先从大势和理想来破灭他不切实际的期待,降低期望值是心理安慰的法宝。但我又不得不给他指出前进和方向,让一个年轻人失去奋斗的动力,是最大的罪过。
我在网络上当人生导师,不是因为我的人生有多么成功。其实,我的人生,按我自己的期待,是比较失败的。我想得的没得到,而我拥有的,不是我期待的。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怪。
我想起了那个关于二娃的梦,我本来可以做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人,谁知道,这个无法作主的命运,把我推到了,今天这个孤独的境地。我没有方向,但我有见识,我有教训,我见过很多成功的人。
比如班长,比如李茅小苏以及思远,他们幸福地活在各种不同的生活里,这是我指导年轻人的底气。
我们谈到工作的意义,他在痛苦中不得不坚持的尴尬,我深有体会。但是,工作既然痛苦,如同生活本来就是苦一样,你是避免不了的,这是人生的真相。那么,就尝试接受它。并且,努力适应它。最后,用心改变它。
当下,他只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就可以获得很好的体验。起码,让一个苦苦奋斗的人,心理舒服些,也是功德。
我觉得,这次对他的劝告,是真心的。我对他说到:恕我直言,现代的大多数工作——划一个地方美其名曰单位,让大家按时集中扎堆,各自有个狭窄的工位,牺牲白天八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噼里啪啦做事——是违背人天性的。
人的自然天性,就是没有任何压力时表现出来的那些:好逸恶劳、贪生怕死、爱吃爱喝、喜欢漂亮的可交配伴侣。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磨炼出来的,包括但不限于:忍耐、自律、理智、合群、自控能力、延迟满足。
所以现代的工作是:一个人,在庞大而发达的社会体系里,找一个岗位;付出劳动力和时间,发挥自己的社会技能,压抑自己的天然本性,换取满足自己身体或精神需求的物质资料。
这不意味着工作本身有多神圣。工作本身应该是你养活自己、顺便愉悦自己的工具。其他附加意义,是其他的事。
当然,人类是会自我调节的动物。有的人就会不断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一边挣钱,一边也很开心。可惜,让自己精神愉悦的工作,报酬普遍不高;报酬高的工作,自己普遍不会太高兴。又高兴又高报酬的工作,凤毛麟角。
也有些人自我调整:哪怕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要自己跟自己说:“我这份工作是有意义的,特别有成就感”。以此来自我压抑,压抑过度了,就崩溃。不要这样子。对自己好一点。
很残忍的事实是:你的大多数勤苦与牺牲,别人是看不到的;主流舆论上谈勤奋的多是成功者;大多数普通人,像你我父母长辈兢兢业业的勤奋,很少人多看一眼。
因为勤奋牺牲往往只能感动自己、感动亲友以及在意你的善良的人;对大多数弱肉强食的看客和绝大多数老板而言,他们不在意你勤苦与牺牲(甚至还会嘲笑你笨),只会看你的成就。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里,说过一个情节:一对厨子,饭馆打烊后,他们在后厨,自己给自己炒了盘菜,找点小酒,很惬意地饮食一番,舒服那一两个时辰。
有一个电视纪录节目,好像是香港的。里面有一段很有意思,说一个富豪为体验生活,混入贫民之中,以打短工为生。他发现,有许多短工挣的钱太少,工作太辛苦。但还要拿出有限的几块钱去抽烟喝酒。
他不太理解,他认为,这点钱如果能够节约下来,不也算是收入吗?但人家短工告诉他,支撑他活下去的理由,就是这一支烟和这一杯酒。节约那点钱,也不能给他带来什么,而这片刻的享受,却让他觉得人生有些许意义。
古龙说,他们还活着,就是因为一天还有那么一两个时辰。我觉得,我们世上大多数普通人,该明白这一点:如果我们喜欢做一件事,那么即便不挣钱,也会喜欢做。
但凡不挣钱我们就不会做的,就是工作。
工作这事一点都不神圣,现代的许多工作甚至有点反人类。工作是我们与社会的交换:我们付出时间与劳动力,获得可以养活并愉悦自己的物质资料。
人可以自我催眠,将不喜欢的工作夸大到很神圣的地步,来弥补自己的痛苦。但不能因此本末倒置:如果工作痛苦到要让自己崩溃的地步,就不要再轻易接受了,甚至该考虑放弃。
“人就该是生来工作挣钱的,不努力压榨自己的人都可耻,没有工作的人都可耻”——这种论调都是忽悠之词。
工作是我们获得愉悦的工具。一切工具,是为了人类自己方便存在的,不要被工作倒推着走。人生来不是为了受苦的,也不是为了满足周围的人(尤其是老板)对自己的索需而一路奔走不息的。
人活着不一定有意义,如果有,那也是好好活下去,并多少享受一点做自己想做的事愉悦。
永远不要听信任何忽悠,把工作置于自己的健康与快乐之上,放弃那每天一两个时辰的舒服。那每个人还活着的,最后一点理由。
也不要相信忘我工作、挣取报酬、大肆消费才是人生的意义。
如果老板或他人非要忽悠说,工作才是一切,可以表面假装附和他一下,但心里得时刻意识到:我们是在现有世界体系下,不得不去工作换点报酬养活自己:但工作这玩意以及类似的社会压力,本身并不神圣,也并不是我们生而具有、必须去牺牲自己来满足之的义务。
承认工作的被迫性和痛苦性,用力地找那些不太痛苦的工作方式,是你主动的办法。但如果找不到,或者暂时必须要这份工作,不妨从接受这种痛苦开始。
承认现实的苦难面对它,这是舒缓自己的开始。生活的真相,是这个世界从来不会按你的意愿运转。当你接受这种被动时,你就成熟了。但是,你不要放弃希望,或者说改变工作状态的努力,或者说在职场进阶的企图。
职场进阶的意义在于,你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当你有一天,因为工作成就,财务自由了,你也选择,不工作。
那么如何进阶呢?
对方这个问题,不好具体回答。我只是给他希望:今天的中国,自由度和发展空间巨大,有点类似于盛唐时期,这个时期,机会很多,你一生中能够抓住一两次机会,你就上岸了。在开创的年代,守成的思路是要不得的。
真的吗?他有点不太相信。
我告诉他,我见过大量的如你一样的人,或者如我一样的人,仅用十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初步的财务自由。他们不断试错不断适应,最终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路,或者说,痛苦度最小的工作。
为保守自己的隐私,也为了用他熟悉的人举例,我以唐代两个著名人物来加以论证。
盛唐那个时代,诗坛无非是“李杜”和“王孟”的主场。盛唐少不了李白和杜甫,也少不了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两大元老。
这四位大咖,关系还比较有趣。杜甫崇拜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仰慕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盛赞王维:“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王维却和李白老死不相往来。
这个例子看样子,很对对方的路子。他兴奋的说到,我知道,李白跟孟浩然的关系太好了,不是那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证明吗?他居然一字不漏地在网上迅速给我打出了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反问到:你说对了一半,李白跟孟浩然关系好,但孟浩然跟王维关系也不错,怎么就可以推出,李白跟王维关系不好的结论呢?
他一时语塞,我解释到:原因有很多,有关于道与佛的信仰问题,有朝廷政治问题。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王维的职场进阶的方式,是李白所瞧不起的。
终于说到主题了,我松了一口气,他当然继续问究竟了,我于是展开了我的故事演绎。
李大佬狂放不羁是出了名的,王维却对李白丝毫不屑。一个很能说得过去的原因:李白做没职没权的侍奉翰林时,王维已担任右拾遗,兼任监察御史;再往前说,李白还在长安城和市井之徒斗酒寻乐时,王维已高中状元,以青年才俊之姿,独步政坛诗坛。
在考试这块,整个大唐几乎没人比王维更牛,他不仅是考霸,还是面霸。公元720年,20岁出头的王维背着一把琴,提着一支笔,昂首从山西蒲州漂入首都长安。
他会写诗,懂音律,会弹琵琶,精通字画,还... -->>
在网上,跟这个IT从业者的年轻人探讨了很久,我理解他今天的焦灼与不安,以及他那迫切要求进阶的心情。我先从大势和理想来破灭他不切实际的期待,降低期望值是心理安慰的法宝。但我又不得不给他指出前进和方向,让一个年轻人失去奋斗的动力,是最大的罪过。
我在网络上当人生导师,不是因为我的人生有多么成功。其实,我的人生,按我自己的期待,是比较失败的。我想得的没得到,而我拥有的,不是我期待的。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怪。
我想起了那个关于二娃的梦,我本来可以做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人,谁知道,这个无法作主的命运,把我推到了,今天这个孤独的境地。我没有方向,但我有见识,我有教训,我见过很多成功的人。
比如班长,比如李茅小苏以及思远,他们幸福地活在各种不同的生活里,这是我指导年轻人的底气。
我们谈到工作的意义,他在痛苦中不得不坚持的尴尬,我深有体会。但是,工作既然痛苦,如同生活本来就是苦一样,你是避免不了的,这是人生的真相。那么,就尝试接受它。并且,努力适应它。最后,用心改变它。
当下,他只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就可以获得很好的体验。起码,让一个苦苦奋斗的人,心理舒服些,也是功德。
我觉得,这次对他的劝告,是真心的。我对他说到:恕我直言,现代的大多数工作——划一个地方美其名曰单位,让大家按时集中扎堆,各自有个狭窄的工位,牺牲白天八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噼里啪啦做事——是违背人天性的。
人的自然天性,就是没有任何压力时表现出来的那些:好逸恶劳、贪生怕死、爱吃爱喝、喜欢漂亮的可交配伴侣。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磨炼出来的,包括但不限于:忍耐、自律、理智、合群、自控能力、延迟满足。
所以现代的工作是:一个人,在庞大而发达的社会体系里,找一个岗位;付出劳动力和时间,发挥自己的社会技能,压抑自己的天然本性,换取满足自己身体或精神需求的物质资料。
这不意味着工作本身有多神圣。工作本身应该是你养活自己、顺便愉悦自己的工具。其他附加意义,是其他的事。
当然,人类是会自我调节的动物。有的人就会不断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一边挣钱,一边也很开心。可惜,让自己精神愉悦的工作,报酬普遍不高;报酬高的工作,自己普遍不会太高兴。又高兴又高报酬的工作,凤毛麟角。
也有些人自我调整:哪怕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要自己跟自己说:“我这份工作是有意义的,特别有成就感”。以此来自我压抑,压抑过度了,就崩溃。不要这样子。对自己好一点。
很残忍的事实是:你的大多数勤苦与牺牲,别人是看不到的;主流舆论上谈勤奋的多是成功者;大多数普通人,像你我父母长辈兢兢业业的勤奋,很少人多看一眼。
因为勤奋牺牲往往只能感动自己、感动亲友以及在意你的善良的人;对大多数弱肉强食的看客和绝大多数老板而言,他们不在意你勤苦与牺牲(甚至还会嘲笑你笨),只会看你的成就。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里,说过一个情节:一对厨子,饭馆打烊后,他们在后厨,自己给自己炒了盘菜,找点小酒,很惬意地饮食一番,舒服那一两个时辰。
有一个电视纪录节目,好像是香港的。里面有一段很有意思,说一个富豪为体验生活,混入贫民之中,以打短工为生。他发现,有许多短工挣的钱太少,工作太辛苦。但还要拿出有限的几块钱去抽烟喝酒。
他不太理解,他认为,这点钱如果能够节约下来,不也算是收入吗?但人家短工告诉他,支撑他活下去的理由,就是这一支烟和这一杯酒。节约那点钱,也不能给他带来什么,而这片刻的享受,却让他觉得人生有些许意义。
古龙说,他们还活着,就是因为一天还有那么一两个时辰。我觉得,我们世上大多数普通人,该明白这一点:如果我们喜欢做一件事,那么即便不挣钱,也会喜欢做。
但凡不挣钱我们就不会做的,就是工作。
工作这事一点都不神圣,现代的许多工作甚至有点反人类。工作是我们与社会的交换:我们付出时间与劳动力,获得可以养活并愉悦自己的物质资料。
人可以自我催眠,将不喜欢的工作夸大到很神圣的地步,来弥补自己的痛苦。但不能因此本末倒置:如果工作痛苦到要让自己崩溃的地步,就不要再轻易接受了,甚至该考虑放弃。
“人就该是生来工作挣钱的,不努力压榨自己的人都可耻,没有工作的人都可耻”——这种论调都是忽悠之词。
工作是我们获得愉悦的工具。一切工具,是为了人类自己方便存在的,不要被工作倒推着走。人生来不是为了受苦的,也不是为了满足周围的人(尤其是老板)对自己的索需而一路奔走不息的。
人活着不一定有意义,如果有,那也是好好活下去,并多少享受一点做自己想做的事愉悦。
永远不要听信任何忽悠,把工作置于自己的健康与快乐之上,放弃那每天一两个时辰的舒服。那每个人还活着的,最后一点理由。
也不要相信忘我工作、挣取报酬、大肆消费才是人生的意义。
如果老板或他人非要忽悠说,工作才是一切,可以表面假装附和他一下,但心里得时刻意识到:我们是在现有世界体系下,不得不去工作换点报酬养活自己:但工作这玩意以及类似的社会压力,本身并不神圣,也并不是我们生而具有、必须去牺牲自己来满足之的义务。
承认工作的被迫性和痛苦性,用力地找那些不太痛苦的工作方式,是你主动的办法。但如果找不到,或者暂时必须要这份工作,不妨从接受这种痛苦开始。
承认现实的苦难面对它,这是舒缓自己的开始。生活的真相,是这个世界从来不会按你的意愿运转。当你接受这种被动时,你就成熟了。但是,你不要放弃希望,或者说改变工作状态的努力,或者说在职场进阶的企图。
职场进阶的意义在于,你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当你有一天,因为工作成就,财务自由了,你也选择,不工作。
那么如何进阶呢?
对方这个问题,不好具体回答。我只是给他希望:今天的中国,自由度和发展空间巨大,有点类似于盛唐时期,这个时期,机会很多,你一生中能够抓住一两次机会,你就上岸了。在开创的年代,守成的思路是要不得的。
真的吗?他有点不太相信。
我告诉他,我见过大量的如你一样的人,或者如我一样的人,仅用十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初步的财务自由。他们不断试错不断适应,最终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路,或者说,痛苦度最小的工作。
为保守自己的隐私,也为了用他熟悉的人举例,我以唐代两个著名人物来加以论证。
盛唐那个时代,诗坛无非是“李杜”和“王孟”的主场。盛唐少不了李白和杜甫,也少不了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两大元老。
这四位大咖,关系还比较有趣。杜甫崇拜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仰慕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盛赞王维:“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王维却和李白老死不相往来。
这个例子看样子,很对对方的路子。他兴奋的说到,我知道,李白跟孟浩然的关系太好了,不是那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证明吗?他居然一字不漏地在网上迅速给我打出了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反问到:你说对了一半,李白跟孟浩然关系好,但孟浩然跟王维关系也不错,怎么就可以推出,李白跟王维关系不好的结论呢?
他一时语塞,我解释到:原因有很多,有关于道与佛的信仰问题,有朝廷政治问题。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王维的职场进阶的方式,是李白所瞧不起的。
终于说到主题了,我松了一口气,他当然继续问究竟了,我于是展开了我的故事演绎。
李大佬狂放不羁是出了名的,王维却对李白丝毫不屑。一个很能说得过去的原因:李白做没职没权的侍奉翰林时,王维已担任右拾遗,兼任监察御史;再往前说,李白还在长安城和市井之徒斗酒寻乐时,王维已高中状元,以青年才俊之姿,独步政坛诗坛。
在考试这块,整个大唐几乎没人比王维更牛,他不仅是考霸,还是面霸。公元720年,20岁出头的王维背着一把琴,提着一支笔,昂首从山西蒲州漂入首都长安。
他会写诗,懂音律,会弹琵琶,精通字画,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