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经过好多天的学习,以及坐禅的实践,我体会到,几乎所有法门,入手处都是差不多的。
首先,这些法门,都以制心一处为基础。然后,通过观察自己身心的变化来了解自我的真相。佛法几乎可以遍及我们一切做的事情,只要利用这两种特点,都可以称为法。
寺庙里,大师在讲课时,主要对七支坐法进行了讲解和纠正,也说了各门派的法门。有念佛的、参话头的、经行的,不一而足。
但是,法露师让我们学习了一种观香的法门,看起来也比较简单,以前很少接触过。
所谓观香,就是一种色法,通过视角,看那柱香的明点,这种办法,在《愣严经》上已经有过介绍。过去刘大哥在介绍藏传佛教的密教法门时,也提到过此类修法。但因为是密法,他没有传法资格,我也没有皈依,所以,他没给我详细解释。
我只知道,在密教中,气脉明点的修习,是重要的手段。而法露师却说了一个内地显教的观察香头的办法。当你全神贯注地观察那个明点时,你会不自觉地产生幻觉,把自己的思维融入到那团光之中,于是,整个世界就变成了这个光点。
这只是幻觉,只是借假修真的手段。但是,我却想起了《圣经》上的一句话: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界便有了光。
甚至,这个幻觉的光,会让你有发热的感觉明亮的感觉。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在观察香头时,整个屋子是黑暗的,根本不明亮。
但,当你制心一处之时,光就成了你全部,你甚至忘掉了自己的存在。这也许,是对世界虚幻的模拟,其中的意味,我不太明白。
借假修真的道理我明白,但,他说,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修道。甚至拉屎拉尿都可以办道,这我就不太好接受了。毕竟,道是个高大上的东西,从词语上说,是自净其意的意思。净,怎么可以与污秽联系在一起呢?
他当时没有过多解释,但我猜测,是不是,道是事物根本的属性,所以处于所有行为之中。如同儒家经典对道的定义: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是从道的功能作用所说的。或者如同古德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出世觅菩提,恰是觅兔角。
世间的一切,无不是道的反映。但非要把这东西往屎尿上扯,就不怕别人反感吗?
下课后,跟万、钱两师兄扯这个事的时候,万师兄先发言的。我知道,他的理解能力比我高,有资格教训我。
其实,学习这个事,不仅仅要跟知识比自己高的人学,跟知识范围比自己的低的人,也可以学到东西。人总有长处,不要傲慢。从到这里以来,我这个观点算是树立起来了。许多貌不惊人的人,却有很好的修养和佛法基础。比以前我见过的好多道貌岸然的人,强多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对的。他不仅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他能够对任何教导过他的人作揖,包括七岁的孩子,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跟比自己高明的人学习,固然可以学到更深刻的东西,但对你,不一定能够理解,也不一定用得上。比如让原始人学原子能技术,他学不懂,也不会用。比如,法露师所讲的观点,我虽然听得懂一些,但在实践上,我的层次还差得远,所以,用起来不得力。
其实古代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孔子问道于老子。按我的看法,老子是得道的人,比孔子高明,这一点,孔子当着他学生的面,都承认了的。
老子教导孔子,不要推销他那一套周朝的制度了,因为制订和执行那种制度的人都已经腐朽了。这其实是正确的观点。因为,当时的春秋时代,正是中国从传统的封建制向秦朝的郡县制过渡的阶段,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已经衰落,这是社会的大趋势。孔子要逆历史潮流而动,肯定是要失败的。
他所讲的礼,只不过是封建等级制的民间化;他所讲的乐,只不过是封建等级制的艺术化。当封建制不存在时,所谓礼乐,根本就失去了根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种明智的教导,连孔子如此聪明好学谦虚的人,都听不进去,那么,向聪明的人学习,就真的那么有效吗?
还是实践教育了他,当他周游列国,一一失败,徨徨如丧家之犬时,才感叹。回去吧,回去吧。他还是干他的老本行,教书去了。其实,他早听老子的教导,也不至于受困于陈蔡。
我想,老子的结论,他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自己不服输,总想试一试。明知不可为而为知,反映出孔子有勇敢任性的一面。这句话用另一种语气说,就是他有顽固不化的一面。如此看来,他的高足子路,就是继承了他这种愣头青精神,最后死于刀兵之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其中有一个弱点,几乎每个人都有,固执。按道家思想来说,固执是得道最大的障碍。因为,道的形象更像是水,柔顺而适应变化,哪里低就流向哪里。这种看似柔弱的性质让它变得极其强大,它的冲击力积聚之时,就会改开换地。
当然,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多的还是水。老子用水来模拟道,肯定有很深的用意。让我们柔软。
但是柔软,就意味着没有原则,没有自我。这也许就是道家所说:圣人无心。或者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在佛家来说,也有类似的说法,就是无我。最基础的理论四念处,就有一条,观法无我。既然没有我的独立存在,那你还在坚持什么呢?
理论是理论,人的思想转变,仅有理论的教导是不够的。人的精神天生固执,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孔子是这样,只有政治实践失败后才灰心,才转向。他的转向转
得好,他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价值,不是他的政治功绩。尽管他迫切地需要推销,迫切地呐喊:“沽之哉、沽之哉!”。
没有国王用他那些过时的理论,但成就了他在历史上的另一方面的功绩。他成了伟大的教育家,他所作的著作,成为不朽的经典。他原本只想管理国家的,结果失败了。但他的另一个成就更伟大,他管理了后世近两千年的,中国人的思想。
我也一样,希望自己亲身试验一番,才敢相信法师所说的道理。
本来万师兄已经说了很多了:“炒菜就专心炒菜,画图就安心画图,摒弃外缘,就会达到心一境性,这基础不就打牢了吗?”
我看得出来,他说这话时,也不太自信,虽然他总是装出轻描淡写、满不在乎的样子,我知道,这只是一个职业老师的LOGO,他自己也没达到这种程度。
“万师兄说得对。”钱师兄居然肯定了他的说法,这让我比较意外。“万师兄所说的心一境性,也算是一种定境。由定生慧,这是基本路径。但是,坐枯禅是没有慧的,那么慧是什么?就是观察,不带感情的观察,在心一境性中冷静观察,就会生出智慧。”
“你教我们一个方法吧,怎么观察呢?”
“前面不是教过你们吗?走路,就观察五阴变化,把那个练习好了,自然就会有体会。”
“钱师兄,我们只是想证实,法露师所说,所有事情都可以入道。是不是有别的方法,也可以达到如行禅一样的效果,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万师兄把我想说的,也说出来了。
“好吧,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坐禅的方法,堂上有法师亲自教导,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但其他几个看起来很平常的动作,也可以入道。”
我们因为好奇心,所以听得很认真。
“我先介绍睡觉时所用的观察方法。这当然不是你们原来在经典上所学的卧功,但姿势是差不多的。最好用吉祥卧的方式,向右侧睡。当然,随便哪种方式也可以,只是采用你们自己最喜欢最常用的方式睡觉,也可以训练,也可以得到正念。”
这就让我们惊喜了。我总是在睡觉前,用吉祥卧,但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姿势早就改为平躺了。如此自由随意的睡觉,也可以入道,这不是方便法门还是什么?
此时,房间里没什么人,只有我们三人在院子里闲聊。我们三人老是聊天,估计其他道友嫌我们吵,都跑到其它地方去了。在钱师兄的示意下,我们三个回到床上,借着动作,他讲解了要领。
“在躺下时,要保持正念观照向下的动作,与行走的训练一样,要清楚自己每一个动作。躺下的过程必须要放慢进行,要不然,许多细小的动作,你没有觉察就过去了。从身体接触到床慢慢躺下的动作,头接触到枕头时都要注意动作变化的过程。”
&nbs... -->>
其实,经过好多天的学习,以及坐禅的实践,我体会到,几乎所有法门,入手处都是差不多的。
首先,这些法门,都以制心一处为基础。然后,通过观察自己身心的变化来了解自我的真相。佛法几乎可以遍及我们一切做的事情,只要利用这两种特点,都可以称为法。
寺庙里,大师在讲课时,主要对七支坐法进行了讲解和纠正,也说了各门派的法门。有念佛的、参话头的、经行的,不一而足。
但是,法露师让我们学习了一种观香的法门,看起来也比较简单,以前很少接触过。
所谓观香,就是一种色法,通过视角,看那柱香的明点,这种办法,在《愣严经》上已经有过介绍。过去刘大哥在介绍藏传佛教的密教法门时,也提到过此类修法。但因为是密法,他没有传法资格,我也没有皈依,所以,他没给我详细解释。
我只知道,在密教中,气脉明点的修习,是重要的手段。而法露师却说了一个内地显教的观察香头的办法。当你全神贯注地观察那个明点时,你会不自觉地产生幻觉,把自己的思维融入到那团光之中,于是,整个世界就变成了这个光点。
这只是幻觉,只是借假修真的手段。但是,我却想起了《圣经》上的一句话: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界便有了光。
甚至,这个幻觉的光,会让你有发热的感觉明亮的感觉。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在观察香头时,整个屋子是黑暗的,根本不明亮。
但,当你制心一处之时,光就成了你全部,你甚至忘掉了自己的存在。这也许,是对世界虚幻的模拟,其中的意味,我不太明白。
借假修真的道理我明白,但,他说,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修道。甚至拉屎拉尿都可以办道,这我就不太好接受了。毕竟,道是个高大上的东西,从词语上说,是自净其意的意思。净,怎么可以与污秽联系在一起呢?
他当时没有过多解释,但我猜测,是不是,道是事物根本的属性,所以处于所有行为之中。如同儒家经典对道的定义: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是从道的功能作用所说的。或者如同古德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出世觅菩提,恰是觅兔角。
世间的一切,无不是道的反映。但非要把这东西往屎尿上扯,就不怕别人反感吗?
下课后,跟万、钱两师兄扯这个事的时候,万师兄先发言的。我知道,他的理解能力比我高,有资格教训我。
其实,学习这个事,不仅仅要跟知识比自己高的人学,跟知识范围比自己的低的人,也可以学到东西。人总有长处,不要傲慢。从到这里以来,我这个观点算是树立起来了。许多貌不惊人的人,却有很好的修养和佛法基础。比以前我见过的好多道貌岸然的人,强多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对的。他不仅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他能够对任何教导过他的人作揖,包括七岁的孩子,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跟比自己高明的人学习,固然可以学到更深刻的东西,但对你,不一定能够理解,也不一定用得上。比如让原始人学原子能技术,他学不懂,也不会用。比如,法露师所讲的观点,我虽然听得懂一些,但在实践上,我的层次还差得远,所以,用起来不得力。
其实古代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孔子问道于老子。按我的看法,老子是得道的人,比孔子高明,这一点,孔子当着他学生的面,都承认了的。
老子教导孔子,不要推销他那一套周朝的制度了,因为制订和执行那种制度的人都已经腐朽了。这其实是正确的观点。因为,当时的春秋时代,正是中国从传统的封建制向秦朝的郡县制过渡的阶段,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已经衰落,这是社会的大趋势。孔子要逆历史潮流而动,肯定是要失败的。
他所讲的礼,只不过是封建等级制的民间化;他所讲的乐,只不过是封建等级制的艺术化。当封建制不存在时,所谓礼乐,根本就失去了根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种明智的教导,连孔子如此聪明好学谦虚的人,都听不进去,那么,向聪明的人学习,就真的那么有效吗?
还是实践教育了他,当他周游列国,一一失败,徨徨如丧家之犬时,才感叹。回去吧,回去吧。他还是干他的老本行,教书去了。其实,他早听老子的教导,也不至于受困于陈蔡。
我想,老子的结论,他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自己不服输,总想试一试。明知不可为而为知,反映出孔子有勇敢任性的一面。这句话用另一种语气说,就是他有顽固不化的一面。如此看来,他的高足子路,就是继承了他这种愣头青精神,最后死于刀兵之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其中有一个弱点,几乎每个人都有,固执。按道家思想来说,固执是得道最大的障碍。因为,道的形象更像是水,柔顺而适应变化,哪里低就流向哪里。这种看似柔弱的性质让它变得极其强大,它的冲击力积聚之时,就会改开换地。
当然,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多的还是水。老子用水来模拟道,肯定有很深的用意。让我们柔软。
但是柔软,就意味着没有原则,没有自我。这也许就是道家所说:圣人无心。或者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在佛家来说,也有类似的说法,就是无我。最基础的理论四念处,就有一条,观法无我。既然没有我的独立存在,那你还在坚持什么呢?
理论是理论,人的思想转变,仅有理论的教导是不够的。人的精神天生固执,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孔子是这样,只有政治实践失败后才灰心,才转向。他的转向转
得好,他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价值,不是他的政治功绩。尽管他迫切地需要推销,迫切地呐喊:“沽之哉、沽之哉!”。
没有国王用他那些过时的理论,但成就了他在历史上的另一方面的功绩。他成了伟大的教育家,他所作的著作,成为不朽的经典。他原本只想管理国家的,结果失败了。但他的另一个成就更伟大,他管理了后世近两千年的,中国人的思想。
我也一样,希望自己亲身试验一番,才敢相信法师所说的道理。
本来万师兄已经说了很多了:“炒菜就专心炒菜,画图就安心画图,摒弃外缘,就会达到心一境性,这基础不就打牢了吗?”
我看得出来,他说这话时,也不太自信,虽然他总是装出轻描淡写、满不在乎的样子,我知道,这只是一个职业老师的LOGO,他自己也没达到这种程度。
“万师兄说得对。”钱师兄居然肯定了他的说法,这让我比较意外。“万师兄所说的心一境性,也算是一种定境。由定生慧,这是基本路径。但是,坐枯禅是没有慧的,那么慧是什么?就是观察,不带感情的观察,在心一境性中冷静观察,就会生出智慧。”
“你教我们一个方法吧,怎么观察呢?”
“前面不是教过你们吗?走路,就观察五阴变化,把那个练习好了,自然就会有体会。”
“钱师兄,我们只是想证实,法露师所说,所有事情都可以入道。是不是有别的方法,也可以达到如行禅一样的效果,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万师兄把我想说的,也说出来了。
“好吧,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坐禅的方法,堂上有法师亲自教导,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但其他几个看起来很平常的动作,也可以入道。”
我们因为好奇心,所以听得很认真。
“我先介绍睡觉时所用的观察方法。这当然不是你们原来在经典上所学的卧功,但姿势是差不多的。最好用吉祥卧的方式,向右侧睡。当然,随便哪种方式也可以,只是采用你们自己最喜欢最常用的方式睡觉,也可以训练,也可以得到正念。”
这就让我们惊喜了。我总是在睡觉前,用吉祥卧,但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姿势早就改为平躺了。如此自由随意的睡觉,也可以入道,这不是方便法门还是什么?
此时,房间里没什么人,只有我们三人在院子里闲聊。我们三人老是聊天,估计其他道友嫌我们吵,都跑到其它地方去了。在钱师兄的示意下,我们三个回到床上,借着动作,他讲解了要领。
“在躺下时,要保持正念观照向下的动作,与行走的训练一样,要清楚自己每一个动作。躺下的过程必须要放慢进行,要不然,许多细小的动作,你没有觉察就过去了。从身体接触到床慢慢躺下的动作,头接触到枕头时都要注意动作变化的过程。”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