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biquge3.cc,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到以后把心安住下来。观察到以后明白这个道理不被他所迷,你再做事情的时候,工作做了但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你被清净无事弄得好象体现不了人生价值的时候、空虚的时候,你再想想自我的问题;明白自我真相是什么的时候,你会享受那种空虚和寂寞,你会很开心。无论是工作的压力还是工作的繁忙,还是空虚寂寞,你都会很开心,没有不开心的,因为你把产生烦恼负面情绪的根除掉了,无论怎样的环境中你都能坦然处之。”

    随后,他举了个例子。

    “前几天,我在北京给一些居士开示时,我说:佛弟子要有节俭过日子的习惯,但有的时候你还要突破自我,还可以不吝金钱而挥霍。你只懂得节俭过日子不懂得挥霍也是束缚;只懂得挥霍不懂得节俭也是束缚,二者都错!同样,你只懂得远离社会呆在一个所谓的寂静的地方,而不懂得自己打破这个寂静到闹市当中让心清静下来的话,你已经被寂静束缚了,这不是佛法。寂静也会产生束缚,闲着无事也是一种束缚。可是,很多所谓的修行人害怕各种很杂乱的事情,认为很寂静的时候那是最好的;事实上只要你打破不了固有的模式,你堕入到固有的模式当中你就已经偏了,已经错了!那么,到底是寂静好呢,还是每天有事做好呢?这二者没有好坏,好坏的是你在二者面前是如何用心的。这就好象说,到底是花钱大手大脚的挥霍好呢?还是节俭好呢?同样,二者没有对错,对错是你在二者背后的用心。很多人认为,佛教徒就应该节俭、佛教徒就应该到一个寂静的地方、佛教徒就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这些想法都错了。”

    果然,他也在北京有弟子。但看他对佛法的理解程度,估计不是那些假活佛吧。况且,这种佛教中破除二边见的做法,是逻辑与哲学上很深的课题,没点本事,还真无法这样讲,估计,万师兄晚上要跟我交流的。

    “我在东北有某些弟子,上班的时候认为工作太繁乱了,不是他所要的;然后呆在家里,呆在家里懒惰着;道也没修、心中的障碍也没去除。这种人活在哪儿都是错误,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佛弟子不是你所处的任何外境怎么样,而是你能不能在任何外境当中找到适合你的心态,或者说能不能用你的正见心态面对一切事物。”

    没有正见,一切都错。但借假修真,正见,是从错误中对比出来的。怎么会自动产生呢?

    “人们从来没考虑过寂静也会产生束缚,好多人认为寂静就是对的,其实寂静也会产生束缚,之所以产生束缚,不是寂静本身的问题,是你迷在寂静当中出不去了,已经耽著了。维摩诘所说经里舍利弗在禅修的时候为维摩诘居士所呵斥,因为其为寂静相所迷。当为寂静相所迷时实际上你没有获得寂静,或者说你不可能真正的寂静下来。为寂静相所迷,和为溃闹相所迷二者的本质是完全一样的。”

    普通人所谓的寂静,是很少被打扰的状况,可以活在自我的世界。但真正寂静的圣者,应该是打扰不了的状态,因为他没有自我吗?

    “再有,有的汉族佛弟子见到上师就想献哈达。我们是汉族人,我们不需要象藏族人一样用哈达去表达。有些人就认为:自己的师父是学藏传佛教,我也学藏传佛教,那么是不是就得献哈达呢!这是被哈达的外相所迷了。汉族人难道就没有汉族人能表达的方式吗?我认为学藏传佛教可以,但不要把自己变成藏族人。因为汉族人、藏族人本身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现在好多佛弟子学了藏传佛教以后生活习惯模仿藏族人的习惯,这样已经是学迷了、学偏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说法,但很符合道理。礼节是基本感情的体现,不需要硬去模仿形式。

    “我今天都在想,是不是如何的磕大头就是绝对正确的呢?所以,如果落入到善的误区当中被善所迷也成就不了佛法。吃素如果变成一种执著的时候,吃素也背离了佛法之道。当慈悲成为一种你固有的执著和束缚的时候慈悲,也已经远离了佛教的根本理趣。当我们来见师父的时候,你认为必须用哈达来表达的时候,你已经被迷惑了。我也曾经走过这样的路,在2000年法王如意宝灌顶的时候,人家说五色哈达代表圆满的意思,那我就必须要用五色哈达。这实际上是很荒谬的,当你认为是必须的时候就已经错了,因为你已经迷了。哈达只不过是表达礼节及表法的一个东西而已,自己知道就好了,把他当成一种固有的概念那就完全错了。所以,当磕头变成固有的模式的时候磕头也不是修行,也已经背离了修行。所以,无论磕头,念经、念咒,若变成了固有的执著、固有的模式的时候都不是佛法。”

    他见过法王如意宝,我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个大人物。可见,这位法师见过世面,有过正规的传承。

    “有时候,我们为了改变恶的习气毛病,我们要断恶向善,在向善的过程当中你有没有打破所谓善的概念这种勇气呢?如果没有,那么你无法修行。虽然行善,在外在的缘起上比不行善要好得多,但是这个善已经和真正的佛法没有关系了。”

    这种说理推导的方式,就是一种破,但我更想听的,是他立在哪里。有破有立,才有建设性。

    “我起初对中国古代的庞居士有点不理解。庞居士是很有钱的,他到处布施,越布施自己家里越有钱,接受他布施的人越来越穷。他就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庞居士遇到一个云游的和尚,这是一位成就者。庞居士以前面所说的事情来问这位成就者这是什么缘故。云游的和尚说:你的慈悲害得别人生起了贪心,以贪心占你的便宜而造业;所以,他们越来越穷,是你害的。”

    庞居士,一家四人均成就,这是居士界的标杆与大人物,可光照中国佛教的历史,举这个例子,反映了密教与内地显教,同属一家,同为大乘。

    “因为贫穷最根本的因是贪。庞居士是已经开悟的大德,当他想到:原来这些人因为自己这样帮他们的原故他们越来越贪、越来越懒惰,这样的人不能致富,业障消除不了,现世勤劳的因缘也没有他们怎么能富呢!所以,他把所有的家产变卖以后全部沉入江底,没有再做布施。把家产卖的就剩几亩地以后,一家人种地而活。要是按我们的想法,那么多钱不作布施是不慈悲吧?但事实上,庞居士的行为是最慈悲的。这是被汉地大德十分赞叹的一种行为,是禅宗的成就者十分赞叹的一种行为。要是你们具足庞居士那么多的钱财,你们肯定要做所谓的好多好多的事情。”

    这个故事,我还没听说过。晚上回去后,找万师兄求证一下。

    “所以,我们没想通,是因为我们被慈悲相所迷了。我起初也是想不通的,认为庞居士的行为有些消极吧,应该把钱布施才对呀。可是有个问题:经常需要别人救济的人,这种人不可能致富;他会越来越贫穷,这种现象特别明显,我观察过好多。如果一个人偶尔遇到打击,你帮了一下这种人没事;如果一直老是需要人帮助,这种人最后能饿死。面对这种人的时候佛弟子到底该怎么做?当他遇到生命违缘的时候我们帮一帮;但我们是不能一直帮下去的,因为一直帮下去就是害了他;你一直帮下去是恶而不是善了。”

    任何固有的束缚,都是自我的执着,包括善。这可是很让人震惊的话。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说做善事容易;但是,行菩提道的做善事难比登天。普通的做善事,不用考虑别的,反正是帮你了,最后你是贪心也好,最后你越来越穷也好反正体现了我做善事的价值了。可是,如果是菩提道里的善行就没那么简单了。”

    从佛理来讲,普通的善行只是前行。而只有智慧开了,悟道的人,他所有作为,无一不自动为善。

    “如果你帮助他人的行为形成固有的模式,并且你认为这个就是对的,你不敢超越不敢打破,那么你修行不了。所以,工作和修行是一样的,清闲未必是正确,忙碌未必是正确。因为工作没有时间修行是不是就不好呢?不见得,因为修行的真正意义不是固有的一个模式,只要你相应到无我的义趣当中,即使你面对工作那也是修行。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工作的时候干扰的因素会多些,但你细观察,干扰的原因绝对不仅仅是外境,是你根本就没有完全确定的认识“无我”的理趣。当面对纷乱复杂的事情时,有一定的禅定功夫会好很多。所以,要坚持禅修,有了禅修的功夫时,面对什么问题的时候都能提起你的正念来,就好办多了。”

    他最后作了总结:“佛法的禅修不是说你必须谢绝了一切的打座就是禅修,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就以无我理趣为根本而安住一会儿,如是就能逐步将禅定功夫锻炼起来。”

    所以,今天听到他的讲法,主要是破,所谓立:就是“无我”。但是,这是不好把握的,至少我现在,做不到。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