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此时,我明白了,班长想通过这种方式,更进一步绑定我和妍子的关系。从称呼到孩子,从炒菜到敬酒。班长总是在我与妍子的事情上,尽量做到捆绑。他帮我,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也许,他不知道我与妍子今天的状态,但是,前次妍子离家出走的经历,让他对我本人家庭的危险程度,有了更多的担心。
班长是一个以家为中心的人,当他发现我的家庭有危机的时候,他总觉得我的人生也产生了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对的,前段时间,我的人生,如同漂萍。
如果在社会中,我的道德感、成就感、羞耻心、自尊心是需要培养的话,班长就是我最好的领路人。他以他质朴的方式和行为,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他也见证了我人生从最低谷向上爬升的全过程,他作为兄长保护着我,有时如同一个镜子,让我看到,应该怎样做一个男人。
人的一生能够有这样的兄长,是非常难得的。在我漂泊的这些年,战友和同学不少,但能够影响并关怀我一生的人,当然就是班长了。
下午坐了一会,他们离开了。妍子安顿好妈后,上来,对我说到:“哥,你先睡一会儿吧,我在外面念经。”
其实对于我来说,睡与不睡有什么影响呢?与妍子没有故事的话,我就是一个彻底没故事的人。
她在外面念经,我也睡不着。当然,还有一层考虑,就是我要尽力与她的生物钟调整一致起来。她睡得早起来得早,我也应该这样,要不然,作息不一致,迟早让爸妈看出来,让他们担心。
我抽了本书,一个人走到阳台上,还是那个躺椅,还是那杯茶,还是那个阳光,但我身边的椅子上,已经没有妍子的注视,只是偶尔听到她念佛的声音。
当我看看手中的书时,发现巧了,这是一本与佛教有关的书籍,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这正是我要了解的东西,妍子整天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书中是不是有答案呢?我认真地看了起来。
真正认真看书的时候,是不需要喝茶之类的闲事的。当妍子过来叫我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她已经做完功课了。
她就坐在我身边的椅子上,位置没变。但她的姿势变了,她腰板是直的,人的表情是淡定的,跟我说话的口音也比较平缓:“哥,这大半年,你很苦吧?”
这话问得,好多委屈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是自己的妻子问的,重聚后最为亲切的话了。她关心我的,她没有把我当外人,从这句话中,我体味到复杂的感情。
“没事,妍子,你一个人在外,才最苦,哥是男人,不苦。”
“哥,实话实说吧,你也不需要瞒我,你找我找得苦,我知道,你等我等得苦,我也知道。不管你到哪里做什么,心里丢不下我,这就是苦了。”
这是好理解人的话啊,是的,我始终丢不下她。即使与小池在一起时,也有她的身影,这就是苦。她是多么理解我的啊,但是,既然知道我苦,为什么要抛弃我们,离家出走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赎罪?难道是命运迷信中的自我惩罚?难道佛教中有孟婆汤,可以让人忘掉旧情,而不在乎?
“哥,其实,人生就是苦的。刚才我所说的,你的苦,就是苦的一种:求不得苦。这是佛家最重要的理论:观受是苦。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感受,都是痛苦的原因。”
她说了一大通理论,让我一时还理解不过来。现在的状况是,她能够理解我,而我不能理解她。从学生到老师,她与我的角色转变,仅仅用了大半年。难道,我这么多年学的东西,比不上她大半年吗?
我第一次对自己所学的知道,产生了怀疑。莫非,我学的,书房书架上的,全是假的知识?
妍子敏感地看出了我的迷惑,她转移了话题:“哥,要讲佛法理论,也许我只是个小学生,但要讲真实体验,我这几个月还是有一些的。我只是想告诉你,我在外学佛,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苦,甚至,我还得到了许多快乐,虽然这些快乐跟你形容不出来,但是,那就是快乐,我不苦。”
她看了看我,眼神中有爱和怜悯,以及对我的关怀。“哥,师父告诉我,我尘缘未尽,因为我对你对爸妈对这个社会,还有因缘,还有感情。师父把我带到福建一个寺庙,那里有一个老和尚,他据说是悟了道的,他说我有一个大因缘,在这个世界上,我若完成了这个因缘,比我自己出家念佛,还有意义。我问他有什么因缘,他没回答我。回南京不久,就接到爸的电话,我就知道,我该回来了。”
“我回来要守居士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发过的誓言,我准备一生尊崇它。但是,我知道,哥,这对于你来说,恐怕有点不太适应。哥,这就是我的情况,希望你能够理解。”
这一通话,既让我感动,又让我遗憾。她不放弃她的佛教戒律,我们还能够做夫妻吗?但是,时间,我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在生命的河流中,在社会的河流中,我们如一棵水草,静静地在水底摇摆,看着时光流淌,总有鱼儿游来。
“我理解,妍子,有里是家,按你自己的意愿生活,我意见。我见到你,就是很大的幸福了,其他的,我不奢求什么。按佛教的说法,就是一切随缘,是不是这样说的呢?”
我对佛教理论的理解,只能到这种程度,在妍子面前,不敢信口开河了。
“算是对吧,哥,你有什么要求或者问题,尽管向我提,不要拘束。至少,我们还是夫妻,你对我的好,对我爸妈的好,我都记得。至少,你开心,我也会开心,对不对?”
“没啥要求了。妍子,一切顺其自然,就当我们重新过一回。”我回答到这里,觉得这话风有点严肃,不是很自然。于是想转换一个话题。
我问到:“昨天晚上,你打坐前,念的东西,你说有三个内容,你只回答了一个内容,其它两个呢?”
“你真感兴趣?”妍子认真地看着我,如同老师看着学生,我心有点虚。
但事已至此,不得不发。我点点头:“我想听听。”
“第二个内容,是安心的。我不知道你读没读过《心经》,最后一段话,就是那句谒语,我念的就是那个。”她说到这里,双手在腿前,结了一个定印。这个手势我很熟悉,因为我们最开始在云南打坐的时候,也是这样结印的。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她念完,我问到:“这句是什么意思呢?”
“你不要管它是什么意思,只要按这念就行。你相信这句话不是白来的,相信它有力量,它就有力量。你的心相信,它就对你的心起作用。这就是安心的窍诀。”
我百思不得其解,恨不得现场就拿一本心经来看,想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妍子就这么神,她已经看出来了,说到:“哥,你是不是想看《心经》,找道理?这是你的思维习惯,任何事,非要想通了,明白了,才去实践。但是,没有必要呢。哥,只有开悟了的人,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现在,都是借假修真。我们只要实践就够了,况且,要真理解,我们现在都做不到。譬如修行是要上天安门,你不必想清楚方位,上下,左右,顺直,再来规划路线,确定时间,然后再走。前人已经走过,这条路就在这里,你按着前人摸索出的路,走下去就行了,就会到达目的地。如果按你的思路,一切看清想好,除非你是天上的鸟儿,会先飞一遍天安门,再回到地上走,你我能吗?”
这一通教育,真是让我佩服她了。她说的理论几乎就是实践的理论,一切按有用没用来理解,也是很有道理的。
“就说理解,哥,你看的书比我多,《心经》是所有佛经中最短的,你试着理解看看,有可能吗?”
我看着她,她结着定印,正襟危坐地在身边的椅子上,背诵起了这个最短的经典:观处在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深时,照见五蕴皆空……舍利子,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她很快背诵完,字字句句都那么清晰,但听得我一头雾水。因为,我根本不知道,理解的思路从何想起。
“我还真不懂是什么意思,即使是叙述性语言,我也不太明白。”我老实承认,自己是个门外汉。
“现在不需要你理解,你只记得,这个谒语能够安心就够了。扁担能够挑水,你何必问扁担的木头来自哪个山上?何况,我也只是初学者,也无法正确解释这里面的深意。我只是按师父的教法,感觉到对自己有用,就行了。”
好吧,我不好再问,这佛法这方面,业余的和专业的就是不能比。我看了这多书,只是个业余的门外汉。她只是在庙子学了大半年,就可以在佛学知识上,吊打我这个门外汉了。
也许,如知识丰富的小池,在妍子面前,也无法展开她的辩论了吧。想到小池,我不敢直视妍子的眼睛。
但是,这又有什么可隐瞒的呢?妍子是一直知道的啊。我跟小池,还是妍子积极鼓励的。人就是这样,知道是一回事,说明是另一回事。
p; 此时,我明白了,班长想通过这种方式,更进一步绑定我和妍子的关系。从称呼到孩子,从炒菜到敬酒。班长总是在我与妍子的事情上,尽量做到捆绑。他帮我,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也许,他不知道我与妍子今天的状态,但是,前次妍子离家出走的经历,让他对我本人家庭的危险程度,有了更多的担心。
班长是一个以家为中心的人,当他发现我的家庭有危机的时候,他总觉得我的人生也产生了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对的,前段时间,我的人生,如同漂萍。
如果在社会中,我的道德感、成就感、羞耻心、自尊心是需要培养的话,班长就是我最好的领路人。他以他质朴的方式和行为,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他也见证了我人生从最低谷向上爬升的全过程,他作为兄长保护着我,有时如同一个镜子,让我看到,应该怎样做一个男人。
人的一生能够有这样的兄长,是非常难得的。在我漂泊的这些年,战友和同学不少,但能够影响并关怀我一生的人,当然就是班长了。
下午坐了一会,他们离开了。妍子安顿好妈后,上来,对我说到:“哥,你先睡一会儿吧,我在外面念经。”
其实对于我来说,睡与不睡有什么影响呢?与妍子没有故事的话,我就是一个彻底没故事的人。
她在外面念经,我也睡不着。当然,还有一层考虑,就是我要尽力与她的生物钟调整一致起来。她睡得早起来得早,我也应该这样,要不然,作息不一致,迟早让爸妈看出来,让他们担心。
我抽了本书,一个人走到阳台上,还是那个躺椅,还是那杯茶,还是那个阳光,但我身边的椅子上,已经没有妍子的注视,只是偶尔听到她念佛的声音。
当我看看手中的书时,发现巧了,这是一本与佛教有关的书籍,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这正是我要了解的东西,妍子整天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书中是不是有答案呢?我认真地看了起来。
真正认真看书的时候,是不需要喝茶之类的闲事的。当妍子过来叫我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她已经做完功课了。
她就坐在我身边的椅子上,位置没变。但她的姿势变了,她腰板是直的,人的表情是淡定的,跟我说话的口音也比较平缓:“哥,这大半年,你很苦吧?”
这话问得,好多委屈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是自己的妻子问的,重聚后最为亲切的话了。她关心我的,她没有把我当外人,从这句话中,我体味到复杂的感情。
“没事,妍子,你一个人在外,才最苦,哥是男人,不苦。”
“哥,实话实说吧,你也不需要瞒我,你找我找得苦,我知道,你等我等得苦,我也知道。不管你到哪里做什么,心里丢不下我,这就是苦了。”
这是好理解人的话啊,是的,我始终丢不下她。即使与小池在一起时,也有她的身影,这就是苦。她是多么理解我的啊,但是,既然知道我苦,为什么要抛弃我们,离家出走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赎罪?难道是命运迷信中的自我惩罚?难道佛教中有孟婆汤,可以让人忘掉旧情,而不在乎?
“哥,其实,人生就是苦的。刚才我所说的,你的苦,就是苦的一种:求不得苦。这是佛家最重要的理论:观受是苦。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感受,都是痛苦的原因。”
她说了一大通理论,让我一时还理解不过来。现在的状况是,她能够理解我,而我不能理解她。从学生到老师,她与我的角色转变,仅仅用了大半年。难道,我这么多年学的东西,比不上她大半年吗?
我第一次对自己所学的知道,产生了怀疑。莫非,我学的,书房书架上的,全是假的知识?
妍子敏感地看出了我的迷惑,她转移了话题:“哥,要讲佛法理论,也许我只是个小学生,但要讲真实体验,我这几个月还是有一些的。我只是想告诉你,我在外学佛,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苦,甚至,我还得到了许多快乐,虽然这些快乐跟你形容不出来,但是,那就是快乐,我不苦。”
她看了看我,眼神中有爱和怜悯,以及对我的关怀。“哥,师父告诉我,我尘缘未尽,因为我对你对爸妈对这个社会,还有因缘,还有感情。师父把我带到福建一个寺庙,那里有一个老和尚,他据说是悟了道的,他说我有一个大因缘,在这个世界上,我若完成了这个因缘,比我自己出家念佛,还有意义。我问他有什么因缘,他没回答我。回南京不久,就接到爸的电话,我就知道,我该回来了。”
“我回来要守居士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发过的誓言,我准备一生尊崇它。但是,我知道,哥,这对于你来说,恐怕有点不太适应。哥,这就是我的情况,希望你能够理解。”
这一通话,既让我感动,又让我遗憾。她不放弃她的佛教戒律,我们还能够做夫妻吗?但是,时间,我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在生命的河流中,在社会的河流中,我们如一棵水草,静静地在水底摇摆,看着时光流淌,总有鱼儿游来。
“我理解,妍子,有里是家,按你自己的意愿生活,我意见。我见到你,就是很大的幸福了,其他的,我不奢求什么。按佛教的说法,就是一切随缘,是不是这样说的呢?”
我对佛教理论的理解,只能到这种程度,在妍子面前,不敢信口开河了。
“算是对吧,哥,你有什么要求或者问题,尽管向我提,不要拘束。至少,我们还是夫妻,你对我的好,对我爸妈的好,我都记得。至少,你开心,我也会开心,对不对?”
“没啥要求了。妍子,一切顺其自然,就当我们重新过一回。”我回答到这里,觉得这话风有点严肃,不是很自然。于是想转换一个话题。
我问到:“昨天晚上,你打坐前,念的东西,你说有三个内容,你只回答了一个内容,其它两个呢?”
“你真感兴趣?”妍子认真地看着我,如同老师看着学生,我心有点虚。
但事已至此,不得不发。我点点头:“我想听听。”
“第二个内容,是安心的。我不知道你读没读过《心经》,最后一段话,就是那句谒语,我念的就是那个。”她说到这里,双手在腿前,结了一个定印。这个手势我很熟悉,因为我们最开始在云南打坐的时候,也是这样结印的。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她念完,我问到:“这句是什么意思呢?”
“你不要管它是什么意思,只要按这念就行。你相信这句话不是白来的,相信它有力量,它就有力量。你的心相信,它就对你的心起作用。这就是安心的窍诀。”
我百思不得其解,恨不得现场就拿一本心经来看,想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妍子就这么神,她已经看出来了,说到:“哥,你是不是想看《心经》,找道理?这是你的思维习惯,任何事,非要想通了,明白了,才去实践。但是,没有必要呢。哥,只有开悟了的人,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现在,都是借假修真。我们只要实践就够了,况且,要真理解,我们现在都做不到。譬如修行是要上天安门,你不必想清楚方位,上下,左右,顺直,再来规划路线,确定时间,然后再走。前人已经走过,这条路就在这里,你按着前人摸索出的路,走下去就行了,就会到达目的地。如果按你的思路,一切看清想好,除非你是天上的鸟儿,会先飞一遍天安门,再回到地上走,你我能吗?”
这一通教育,真是让我佩服她了。她说的理论几乎就是实践的理论,一切按有用没用来理解,也是很有道理的。
“就说理解,哥,你看的书比我多,《心经》是所有佛经中最短的,你试着理解看看,有可能吗?”
我看着她,她结着定印,正襟危坐地在身边的椅子上,背诵起了这个最短的经典:观处在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深时,照见五蕴皆空……舍利子,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她很快背诵完,字字句句都那么清晰,但听得我一头雾水。因为,我根本不知道,理解的思路从何想起。
“我还真不懂是什么意思,即使是叙述性语言,我也不太明白。”我老实承认,自己是个门外汉。
“现在不需要你理解,你只记得,这个谒语能够安心就够了。扁担能够挑水,你何必问扁担的木头来自哪个山上?何况,我也只是初学者,也无法正确解释这里面的深意。我只是按师父的教法,感觉到对自己有用,就行了。”
好吧,我不好再问,这佛法这方面,业余的和专业的就是不能比。我看了这多书,只是个业余的门外汉。她只是在庙子学了大半年,就可以在佛学知识上,吊打我这个门外汉了。
也许,如知识丰富的小池,在妍子面前,也无法展开她的辩论了吧。想到小池,我不敢直视妍子的眼睛。
但是,这又有什么可隐瞒的呢?妍子是一直知道的啊。我跟小池,还是妍子积极鼓励的。人就是这样,知道是一回事,说明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