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 (1/2)
笔趣阁 www.biquge3.cc,大唐农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然而,让孙享福意想不到的是,随着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文臣和以尉迟恭为首的武将带头站出来了以后,各大世家系的官员居然也全部都站出来,对他所提出来的融合政策表示支持,这就让人不得不多想了。
于孙享福而言,这种现象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方面,朝堂上在这次达成共识之后,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不会反对他所提倡的文化融合政策,当然,孙享现在也明白了那些世家系跳出来支持自己的另一层意思,原因还是他们想要利益。
从孙享福这里透出风的新作物,可是能够创造出巨大利益的东西,而一个秘密,一旦被三四个不同势力的人知道了,就不再是什么秘密了,顶级山珍猴菇加上柞树的经济价值,可是比香料还高的多的好东西,世家系官员如果敢反对孙享福的话,这一块利益,就注定与他们无缘了。
坏的方面,则是所有文武百官都跳出来支持一个人的提议的话,这个人肯定会被皇帝所忌,就算李世民自己也很认同孙享福的做法,但你一个做臣子的,不能把风头出尽了,这将皇帝置于何地?更不能携裹所有人向皇帝进谏,这样的局面,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逼宫,皇帝李世民,则有点像是被迫做出决定的样子。
要不怎么说,孙享福这样的人不会玩政治呢!可以说,朝堂上任何一个人,拿着孙享福这一手牌,都不会这么打,所有要打出来的牌,造出来的事,都是事先预演商量好的,不会像他一样,一时兴起,就把自己想到的说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空子,就被世家子们抓住了机会,他们突然出来拥护孙享福,即是为了自己谋取利益,同时,还在无形中疏间了皇帝跟他之间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所有的恩,都应该出于上,所有的锅,都得由臣子来背,这一点,连经常跳出来呛皇帝的魏征都比孙享福明白。
所以,继崔世勋之后,孙享福也出了一头汗,心里暗暗发誓,往后在朝堂上,可不能想到什么说什么了,他的脑子,吵下嘴,呛呛人或许还可以,真要办事,是没有那些集众人智慧于一体的团体考虑的周全的,指不定那一下,就跳进别人设计的坑里了还不自知。
不过好在李世民是个明君,他知道孙享福这个人的不足,甚至,喜欢他的这种不足,在他看来,像孙享福这种一心做事的人,就不应该被朝堂这个大染缸给带坏了。即便,是遇上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李世民也没有生气,只是觉得孙享福心机少,人单纯而已。
人往往就是这样,当初李世民对孙享福感官不太好的时候,他做什么好事,李世民都能找到一堆贬义词来形容他,现在,通过种种实例,孙享福改变了李世民对自己的看法,那么,不管孙享福做什么不好的事,李世民都能找到一套褒义词来形容他。
“孙正明言之有理,朕平生之愿,便是威伏四海,然而,如何威伏四海?其实咱们以史为鉴,便可知兴替。
以前汉之强可当得威伏四海否?当得,亦当不得。
汉武帝确实征服了四方诸夷,却也只是徒耗国力,获得了一时的强盛,以他当时的条件之好,完全可以通过文教和一些制度的改革,将一些蛮夷容纳到汉人中来,使其永不生叛,这样,就不会出现后来诸胡乱我中原的惨事了。
而我大唐立国不过十余载,人口,国力储备,比之文景之治后的汉朝,弱了不知几倍,所以,朕要威伏四海,不能像汉武帝那样四方征伐,因为咱们大唐没有那样的底子。
所以,朕,只能另辟蹊径,走一条新的道路出来。
这条道路,就是孙正明所说的融合,将四夷的人口,融合进我大唐,我大唐就有人口了,将四夷的土地,并入我大唐,我大唐的疆域,便辽阔了。在朕看来,征伐屠杀,只能强盛一时,融合一体,却是能太平万世。
是以,朕决定,将融合,同化诸胡的政策,定为朝廷施政的主要方略,即日起,对于宣扬我汉家文化,促进融合政策的有功之人,重赏,无论贵贱。
对于士,农,工,商,乃至没有户籍的本族和外族奴隶,也要从新定义,以‘公民’为统称,设等级划分,至于具体怎么分,稍后再议。
至于,薛延陀部向往大唐上表称臣的事,一概由安北大都督孙正明主持,礼部协从之。”
难得所有人的思想出现了一次统一的机会,李世民自然是要塞点自己的私货了,他早就有意改动大唐的户籍政策,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掩盖不了他想重用各个阶层的才能之士,解除世家子对朝堂的把持。
而想要用其它阶层的才能之士为官,首先要打破的就是那些陈条旧规,比如,商人,就是识字率很高的一个群体,农,工,则是有较为专业的人才,当这些人全部都有了做官的权利,那么,数量定然庞大,这样,世家想要通过自己培育的读书人来垄断朝堂权利,就很难了。
现在,突利和颉利相继败于大唐之手,回纥,薛延陀上表臣服,大唐兵威之胜,当世无人匹敌,正是李世民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时候,他当然不会手软。
皇帝做完总...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然而,让孙享福意想不到的是,随着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文臣和以尉迟恭为首的武将带头站出来了以后,各大世家系的官员居然也全部都站出来,对他所提出来的融合政策表示支持,这就让人不得不多想了。
于孙享福而言,这种现象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方面,朝堂上在这次达成共识之后,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不会反对他所提倡的文化融合政策,当然,孙享现在也明白了那些世家系跳出来支持自己的另一层意思,原因还是他们想要利益。
从孙享福这里透出风的新作物,可是能够创造出巨大利益的东西,而一个秘密,一旦被三四个不同势力的人知道了,就不再是什么秘密了,顶级山珍猴菇加上柞树的经济价值,可是比香料还高的多的好东西,世家系官员如果敢反对孙享福的话,这一块利益,就注定与他们无缘了。
坏的方面,则是所有文武百官都跳出来支持一个人的提议的话,这个人肯定会被皇帝所忌,就算李世民自己也很认同孙享福的做法,但你一个做臣子的,不能把风头出尽了,这将皇帝置于何地?更不能携裹所有人向皇帝进谏,这样的局面,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逼宫,皇帝李世民,则有点像是被迫做出决定的样子。
要不怎么说,孙享福这样的人不会玩政治呢!可以说,朝堂上任何一个人,拿着孙享福这一手牌,都不会这么打,所有要打出来的牌,造出来的事,都是事先预演商量好的,不会像他一样,一时兴起,就把自己想到的说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空子,就被世家子们抓住了机会,他们突然出来拥护孙享福,即是为了自己谋取利益,同时,还在无形中疏间了皇帝跟他之间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所有的恩,都应该出于上,所有的锅,都得由臣子来背,这一点,连经常跳出来呛皇帝的魏征都比孙享福明白。
所以,继崔世勋之后,孙享福也出了一头汗,心里暗暗发誓,往后在朝堂上,可不能想到什么说什么了,他的脑子,吵下嘴,呛呛人或许还可以,真要办事,是没有那些集众人智慧于一体的团体考虑的周全的,指不定那一下,就跳进别人设计的坑里了还不自知。
不过好在李世民是个明君,他知道孙享福这个人的不足,甚至,喜欢他的这种不足,在他看来,像孙享福这种一心做事的人,就不应该被朝堂这个大染缸给带坏了。即便,是遇上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李世民也没有生气,只是觉得孙享福心机少,人单纯而已。
人往往就是这样,当初李世民对孙享福感官不太好的时候,他做什么好事,李世民都能找到一堆贬义词来形容他,现在,通过种种实例,孙享福改变了李世民对自己的看法,那么,不管孙享福做什么不好的事,李世民都能找到一套褒义词来形容他。
“孙正明言之有理,朕平生之愿,便是威伏四海,然而,如何威伏四海?其实咱们以史为鉴,便可知兴替。
以前汉之强可当得威伏四海否?当得,亦当不得。
汉武帝确实征服了四方诸夷,却也只是徒耗国力,获得了一时的强盛,以他当时的条件之好,完全可以通过文教和一些制度的改革,将一些蛮夷容纳到汉人中来,使其永不生叛,这样,就不会出现后来诸胡乱我中原的惨事了。
而我大唐立国不过十余载,人口,国力储备,比之文景之治后的汉朝,弱了不知几倍,所以,朕要威伏四海,不能像汉武帝那样四方征伐,因为咱们大唐没有那样的底子。
所以,朕,只能另辟蹊径,走一条新的道路出来。
这条道路,就是孙正明所说的融合,将四夷的人口,融合进我大唐,我大唐就有人口了,将四夷的土地,并入我大唐,我大唐的疆域,便辽阔了。在朕看来,征伐屠杀,只能强盛一时,融合一体,却是能太平万世。
是以,朕决定,将融合,同化诸胡的政策,定为朝廷施政的主要方略,即日起,对于宣扬我汉家文化,促进融合政策的有功之人,重赏,无论贵贱。
对于士,农,工,商,乃至没有户籍的本族和外族奴隶,也要从新定义,以‘公民’为统称,设等级划分,至于具体怎么分,稍后再议。
至于,薛延陀部向往大唐上表称臣的事,一概由安北大都督孙正明主持,礼部协从之。”
难得所有人的思想出现了一次统一的机会,李世民自然是要塞点自己的私货了,他早就有意改动大唐的户籍政策,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掩盖不了他想重用各个阶层的才能之士,解除世家子对朝堂的把持。
而想要用其它阶层的才能之士为官,首先要打破的就是那些陈条旧规,比如,商人,就是识字率很高的一个群体,农,工,则是有较为专业的人才,当这些人全部都有了做官的权利,那么,数量定然庞大,这样,世家想要通过自己培育的读书人来垄断朝堂权利,就很难了。
现在,突利和颉利相继败于大唐之手,回纥,薛延陀上表臣服,大唐兵威之胜,当世无人匹敌,正是李世民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时候,他当然不会手软。
皇帝做完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