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钟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政走了, 钟意站在山门前, 目送那一行人远去,久久没有言语。
玉夏拿不准她的心思,顿了顿, 方才道:“居士, 起风了,仔细受凉。”
钟意垂下眼睫,道:“我们也回去吧。”
……
上天十分赏脸,初一这日虽冷些,却不曾下雪,仆从们将下山路径上的积雪清了,初二这日,越国公便同崔氏一道往青檀观里去探望女儿。
“阿娘怎么也来了?”钟意又惊又喜, 温声责备道:“阿爹也不劝她。”
越国公笑道:“她早就打算来见你,我怎么劝得了?”
“你大哥二哥原也要一起来的, 被我拉住了,叫他们过几日再一起来,”崔氏握着女儿的手, 柔和道:“他们先前都是初二往岳家去, 骤然改了, 你两位嫂嫂面上不好看。”
钟意笑道:“我都明白。”
这个女儿懂事的叫人心疼,崔氏既欣慰, 又有些伤怀, 问道:“我听说, 过了十五,你便要往绥州去看澜娘?”
“表姐有两年不曾回京了,”钟意心中早有计划,道:“我心中挂念,想去见见她。”
崔氏有些不舍,又怕女儿路上吃苦,想要劝阻,话还未出口,越国公便止住她话头,豁达道:“想去就去吧,你还年轻,四处走走也好,只是阿爹派一队卫护跟着,你不许推脱。”
钟意虽有远行的计划,却不打算冒险,一个弱质女郎孤身上路,不知会出现多少波折,自然不会拒绝,笑道:“都依阿爹便是。”
越国公夫妇留在观中用了午膳,又同益阳长公主辞别,方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玉秋则道:“居士真打算往绥州去吗?若是十五后走,有些东西便该开始收拾了。”
“当然要去,”钟意笑道:“你当我只是嘴上说说么。”
表姐澜娘比她年长三岁,自幼感情甚笃,前世她生了儿子,钟意便打算去绥州见她,只是越国公去世突然,因守孝故,方才作罢。
这次往绥州去,除了探望澜娘之外,她还另有一件事做。
绥州之北的银州,有位名叫陆实的六旬老人,出身寒门,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在五十七岁那年,升任从七品县属农官。
为官的三十年里,他主持过农桑地利,兴修过水利沟渠,更曾掌过畜令,事过果林,极其精通农事。
他只是偌大帝国里最不起眼的一个小吏,因为没有人提携,直到致仕,都没能触碰到正七品的门槛,官场虽上不得志,岁月却给予他最珍贵的馈赠。
陆实致仕后,用了五年时间,将自己三十年来行走于庶民田间积累的经验写出,编纂出一部《农桑纂要》,敬献于朝廷,只可惜接收的官吏不用心,遗失了后半本,最终流传下去的只有前半本,陆实也抱憾而终。
皇帝翻阅完仅剩的前半本,深为称誉,令追谥大司农,又在银州为陆实立碑作祭,然而他毕竟是见不到了。
烧尾宴时,诸位宰辅在席间提及英国公李绩编纂《唐本草》之事,倒叫钟意顺势想起陆实来,按照前世的时间,那本《农桑纂要》想也快要完书,银州便在绥州之侧,不妨去走一趟,免得沧海遗珍,令人抱憾。
也算是她重活一世,积德行善,回报上苍。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钟意觉得,陆实虽位卑官轻,却是真正的于黎庶有大功。
他在当世籍籍无名,然而千百年后,后来人翻阅史书典籍,在他名下停留的时间,未必会比时下高官少。
而钟意自己,也很想见一见这位老者。
毕竟是前世之事,今生无人能未卜先知,她也不曾同别人提,只说是去探望表姐澜娘,等到了绥州地界,再顺势过去,想也不会有人生疑。
……
钟意既然出家,正月里便不好往亲戚家走动,索性留在观里翻书,偶尔来了兴致,再去同益阳长公主对弈。
初三这日清晨,她起身不久,便听观外有马嘶声传来,不多时,便有胡装丽人推门而入,笑着问候新春。
是清河崔氏家的女郎,名冲元,早先曾经随太原王家的五娘子登过青檀观的门,后来也曾几次来访。
钟意骤然见她,心中有些诧异,笑道:“元娘怎么有空到这儿来?”
“五娘在府上设宴,请了相熟的女郎,数来数去还缺个人,仔细一想,原是少了居士,”崔元娘笑吟吟道:“打发仆从来请,怕居士不肯赏光,便叫我打马来走一趟了。”
她们既是好意,钟意也不推诿,应允之后,又问:“是去太原王氏在长安置办的宅子吗?”
“不,是荥阳郑氏的府邸,”崔元娘面上笑意愈深:“五娘同郑晚庭的婚事便在今年,也算半个东道,郑家在长安没有长辈,去那儿也自在。”
“原来如此。”钟意请她稍待,又回房去更衣。
荥阳郑氏乃是大家,置办的府邸自然不会差到哪儿去,隐太子建成的正妃出自荥阳郑氏,因这缘故,皇帝这一朝,郑氏一族便有些不得志,子弟多在荥阳老家蛰伏,等待新君继位,再行出仕,如此倒也便宜了这些年轻人,彼此欢声畅饮,不必拘礼。
一别多日不见,王家五娘风采如昔,列席的女郎们皆是五姓七望出身,气度雍容,风雅怡人,彼此说笑取乐,倒很有趣。
五娘爱热闹,今日也不例外,宴席过半,便要行酒令,输的人自罚一杯,算是小小惩戒,钟意颇通诗书,倒不怕这个,然而玩乐上太过较真,却没意思,便也输了几回,与众人同乐。
宴饮到了最后,便有女乐隔帘助兴,琴声婉转,琵琶悠扬,又有人击青铜钟附和,钟意听那曲调十分不俗,想是郑家精心调/教的家伎,向五娘赞道:“果真妙音。”
“别人也便罢了,”五娘嗜酒,方才多饮了几杯,面如红药,灼灼动人,莞尔笑道:“能叫居士称赞一声,是她们... -->>
李政走了, 钟意站在山门前, 目送那一行人远去,久久没有言语。
玉夏拿不准她的心思,顿了顿, 方才道:“居士, 起风了,仔细受凉。”
钟意垂下眼睫,道:“我们也回去吧。”
……
上天十分赏脸,初一这日虽冷些,却不曾下雪,仆从们将下山路径上的积雪清了,初二这日,越国公便同崔氏一道往青檀观里去探望女儿。
“阿娘怎么也来了?”钟意又惊又喜, 温声责备道:“阿爹也不劝她。”
越国公笑道:“她早就打算来见你,我怎么劝得了?”
“你大哥二哥原也要一起来的, 被我拉住了,叫他们过几日再一起来,”崔氏握着女儿的手, 柔和道:“他们先前都是初二往岳家去, 骤然改了, 你两位嫂嫂面上不好看。”
钟意笑道:“我都明白。”
这个女儿懂事的叫人心疼,崔氏既欣慰, 又有些伤怀, 问道:“我听说, 过了十五,你便要往绥州去看澜娘?”
“表姐有两年不曾回京了,”钟意心中早有计划,道:“我心中挂念,想去见见她。”
崔氏有些不舍,又怕女儿路上吃苦,想要劝阻,话还未出口,越国公便止住她话头,豁达道:“想去就去吧,你还年轻,四处走走也好,只是阿爹派一队卫护跟着,你不许推脱。”
钟意虽有远行的计划,却不打算冒险,一个弱质女郎孤身上路,不知会出现多少波折,自然不会拒绝,笑道:“都依阿爹便是。”
越国公夫妇留在观中用了午膳,又同益阳长公主辞别,方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玉秋则道:“居士真打算往绥州去吗?若是十五后走,有些东西便该开始收拾了。”
“当然要去,”钟意笑道:“你当我只是嘴上说说么。”
表姐澜娘比她年长三岁,自幼感情甚笃,前世她生了儿子,钟意便打算去绥州见她,只是越国公去世突然,因守孝故,方才作罢。
这次往绥州去,除了探望澜娘之外,她还另有一件事做。
绥州之北的银州,有位名叫陆实的六旬老人,出身寒门,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在五十七岁那年,升任从七品县属农官。
为官的三十年里,他主持过农桑地利,兴修过水利沟渠,更曾掌过畜令,事过果林,极其精通农事。
他只是偌大帝国里最不起眼的一个小吏,因为没有人提携,直到致仕,都没能触碰到正七品的门槛,官场虽上不得志,岁月却给予他最珍贵的馈赠。
陆实致仕后,用了五年时间,将自己三十年来行走于庶民田间积累的经验写出,编纂出一部《农桑纂要》,敬献于朝廷,只可惜接收的官吏不用心,遗失了后半本,最终流传下去的只有前半本,陆实也抱憾而终。
皇帝翻阅完仅剩的前半本,深为称誉,令追谥大司农,又在银州为陆实立碑作祭,然而他毕竟是见不到了。
烧尾宴时,诸位宰辅在席间提及英国公李绩编纂《唐本草》之事,倒叫钟意顺势想起陆实来,按照前世的时间,那本《农桑纂要》想也快要完书,银州便在绥州之侧,不妨去走一趟,免得沧海遗珍,令人抱憾。
也算是她重活一世,积德行善,回报上苍。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钟意觉得,陆实虽位卑官轻,却是真正的于黎庶有大功。
他在当世籍籍无名,然而千百年后,后来人翻阅史书典籍,在他名下停留的时间,未必会比时下高官少。
而钟意自己,也很想见一见这位老者。
毕竟是前世之事,今生无人能未卜先知,她也不曾同别人提,只说是去探望表姐澜娘,等到了绥州地界,再顺势过去,想也不会有人生疑。
……
钟意既然出家,正月里便不好往亲戚家走动,索性留在观里翻书,偶尔来了兴致,再去同益阳长公主对弈。
初三这日清晨,她起身不久,便听观外有马嘶声传来,不多时,便有胡装丽人推门而入,笑着问候新春。
是清河崔氏家的女郎,名冲元,早先曾经随太原王家的五娘子登过青檀观的门,后来也曾几次来访。
钟意骤然见她,心中有些诧异,笑道:“元娘怎么有空到这儿来?”
“五娘在府上设宴,请了相熟的女郎,数来数去还缺个人,仔细一想,原是少了居士,”崔元娘笑吟吟道:“打发仆从来请,怕居士不肯赏光,便叫我打马来走一趟了。”
她们既是好意,钟意也不推诿,应允之后,又问:“是去太原王氏在长安置办的宅子吗?”
“不,是荥阳郑氏的府邸,”崔元娘面上笑意愈深:“五娘同郑晚庭的婚事便在今年,也算半个东道,郑家在长安没有长辈,去那儿也自在。”
“原来如此。”钟意请她稍待,又回房去更衣。
荥阳郑氏乃是大家,置办的府邸自然不会差到哪儿去,隐太子建成的正妃出自荥阳郑氏,因这缘故,皇帝这一朝,郑氏一族便有些不得志,子弟多在荥阳老家蛰伏,等待新君继位,再行出仕,如此倒也便宜了这些年轻人,彼此欢声畅饮,不必拘礼。
一别多日不见,王家五娘风采如昔,列席的女郎们皆是五姓七望出身,气度雍容,风雅怡人,彼此说笑取乐,倒很有趣。
五娘爱热闹,今日也不例外,宴席过半,便要行酒令,输的人自罚一杯,算是小小惩戒,钟意颇通诗书,倒不怕这个,然而玩乐上太过较真,却没意思,便也输了几回,与众人同乐。
宴饮到了最后,便有女乐隔帘助兴,琴声婉转,琵琶悠扬,又有人击青铜钟附和,钟意听那曲调十分不俗,想是郑家精心调/教的家伎,向五娘赞道:“果真妙音。”
“别人也便罢了,”五娘嗜酒,方才多饮了几杯,面如红药,灼灼动人,莞尔笑道:“能叫居士称赞一声,是她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