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大国重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德国,斯图加特,普迈公司的斯图加特工厂。
占地千余亩的厂区一片沉寂,全然没有了往昔机声隆隆的喧嚣。厂区干道上,已不见工人和车辆往来穿梭的场景,偶尔有一两个员工走过,那身影看起来也是显得落寞无助,不复有从前那种朝气蓬勃异或说是趾高气扬的声势。
斯图加特工厂是普迈公司的工程机械总装工厂,仅仅在10年前,这家工厂生产的水泥混凝土泵车还占着全球四成的市场份额,为普迈赢得“大象”的美誉。
而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象”遭遇了来自于中国的“蚂蚁”的蚕食。以中国辰宇工程机械公司为首的一干企业,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混凝土泵车,以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许多第三世界建筑企业的目光,瓜分了普迈在这些国家建筑市场上的份额。
一开始,普迈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担忧,它的管理层坚信凭着自己的技术实力,无论如何也是能够在市场上碾压中国企业的。中国企业的倚仗,不过是成本低廉,充其量能够在东南亚、非洲之类的穷地方谋到一席之地,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是不会落到中国人手上去的,而众所周知,欧美市场才是工程机械最主要的市场。
后来的事情发展,逐渐有些脱离普迈的把控了。中国企业在获得了第三世界市场之后,不断地把从市场上获得的利润投入研发,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与普迈产品的技术差距日益缩小。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基建规模迅速扩大,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机械市场,而辰宇等中国企业得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得令人目眩。
相比之下,普迈的泵车技术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公司管理层错判了形势,不愿意花费巨资去更新技术。到两三年前,普迈终于发现自己的欧美客户也倒向了中国,开始抛弃普迈,转而从中国采购泵车。到了这个时候,普迈再想做点什么,已经是回天无力了,其泵车的全球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到了不足10%。
换成一家中国企业,拥有全球10%的市场份额,也足以骄傲了。但普迈的情况却是不同,因为其管理成本的摊销极大,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来作为支撑,那么整个企业就将陷入严重亏损的状态。而事实上,从三年前开始,普迈的工程机械业务就已经出现大额亏损了,在勉力支撑了三年之后,普迈集团总部不得不选择壮士断腕,宣布工程机械部门全部停产,并在市场上公开挂牌转让。
普迈集团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普迈是一个大型工业装备集团,旗下业务众多,工程机械只是其中之一。然而,除了工程机械之外,普迈在海洋钻井平台、盾构机、风电机组等方面的业务也同样遭遇了困难,而所有这些困难,无不与来自于中国的竞争相关。
相比自己的中国同行,普迈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品牌影响力更是令人无法企及。但中国企业有着群狼噬虎的劲头,一旦某家企业在一项技术上获得了突破,它就会把这项技术分享给其他同行,从而联合起十几家、几十家企业的力量,来与普迈争夺市场。
以盾构机为例,几年前,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在中国霍源地铁工程项目招标中击败了普迈,随后,辰宇公司便把这项技术分享给了国内其他几家盾构机企业。这些企业获得技术之后,在各地的地铁工程设备招标中与包括普迈在内的一干外国厂商展开殊死拼杀,迅速把盾构机市场的设备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了80%以上,外国厂商只在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项目中还能保有市场,常规盾构市场已经悉数被中国企业占据了。
风电设备市场是另一种情况,中国企业利用规模生产降低了成本,不仅把欧洲风机企业排斥在中国市场之外,还赢得了大量来自于欧洲的代工订单。工业生产是满足马太效应的,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成本就越低,而低廉的生产成本,又能够诱使其他企业放弃生产,把手里的订单交给生产成本低廉的企业代工。
中欧之间的情况就是如此,大批的欧洲风电企业发现中国的风机制造成本远远低于欧洲之后,纷纷采取委托代工或者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把生产转移到了中国。普迈出于对中国的仇视... -->>
德国,斯图加特,普迈公司的斯图加特工厂。
占地千余亩的厂区一片沉寂,全然没有了往昔机声隆隆的喧嚣。厂区干道上,已不见工人和车辆往来穿梭的场景,偶尔有一两个员工走过,那身影看起来也是显得落寞无助,不复有从前那种朝气蓬勃异或说是趾高气扬的声势。
斯图加特工厂是普迈公司的工程机械总装工厂,仅仅在10年前,这家工厂生产的水泥混凝土泵车还占着全球四成的市场份额,为普迈赢得“大象”的美誉。
而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象”遭遇了来自于中国的“蚂蚁”的蚕食。以中国辰宇工程机械公司为首的一干企业,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混凝土泵车,以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许多第三世界建筑企业的目光,瓜分了普迈在这些国家建筑市场上的份额。
一开始,普迈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担忧,它的管理层坚信凭着自己的技术实力,无论如何也是能够在市场上碾压中国企业的。中国企业的倚仗,不过是成本低廉,充其量能够在东南亚、非洲之类的穷地方谋到一席之地,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是不会落到中国人手上去的,而众所周知,欧美市场才是工程机械最主要的市场。
后来的事情发展,逐渐有些脱离普迈的把控了。中国企业在获得了第三世界市场之后,不断地把从市场上获得的利润投入研发,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与普迈产品的技术差距日益缩小。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基建规模迅速扩大,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机械市场,而辰宇等中国企业得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得令人目眩。
相比之下,普迈的泵车技术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公司管理层错判了形势,不愿意花费巨资去更新技术。到两三年前,普迈终于发现自己的欧美客户也倒向了中国,开始抛弃普迈,转而从中国采购泵车。到了这个时候,普迈再想做点什么,已经是回天无力了,其泵车的全球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到了不足10%。
换成一家中国企业,拥有全球10%的市场份额,也足以骄傲了。但普迈的情况却是不同,因为其管理成本的摊销极大,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来作为支撑,那么整个企业就将陷入严重亏损的状态。而事实上,从三年前开始,普迈的工程机械业务就已经出现大额亏损了,在勉力支撑了三年之后,普迈集团总部不得不选择壮士断腕,宣布工程机械部门全部停产,并在市场上公开挂牌转让。
普迈集团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普迈是一个大型工业装备集团,旗下业务众多,工程机械只是其中之一。然而,除了工程机械之外,普迈在海洋钻井平台、盾构机、风电机组等方面的业务也同样遭遇了困难,而所有这些困难,无不与来自于中国的竞争相关。
相比自己的中国同行,普迈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品牌影响力更是令人无法企及。但中国企业有着群狼噬虎的劲头,一旦某家企业在一项技术上获得了突破,它就会把这项技术分享给其他同行,从而联合起十几家、几十家企业的力量,来与普迈争夺市场。
以盾构机为例,几年前,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在中国霍源地铁工程项目招标中击败了普迈,随后,辰宇公司便把这项技术分享给了国内其他几家盾构机企业。这些企业获得技术之后,在各地的地铁工程设备招标中与包括普迈在内的一干外国厂商展开殊死拼杀,迅速把盾构机市场的设备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了80%以上,外国厂商只在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项目中还能保有市场,常规盾构市场已经悉数被中国企业占据了。
风电设备市场是另一种情况,中国企业利用规模生产降低了成本,不仅把欧洲风机企业排斥在中国市场之外,还赢得了大量来自于欧洲的代工订单。工业生产是满足马太效应的,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成本就越低,而低廉的生产成本,又能够诱使其他企业放弃生产,把手里的订单交给生产成本低廉的企业代工。
中欧之间的情况就是如此,大批的欧洲风电企业发现中国的风机制造成本远远低于欧洲之后,纷纷采取委托代工或者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把生产转移到了中国。普迈出于对中国的仇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