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穿成反派渣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王家与苏家的主事人达成共识, 过了父母这一关, 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六礼是必过的, 按理说亲迎的季节大多选在春天,州以农立, 适逢农闲, 丰收为是,正好婚配,但苏锦楼明年要参加乡试, 结婚又不是抬个轿子把人接走就算了事的,中间的程序隆重又繁琐, 故而双方决定将婚期定在了金秋十月。
正好明年八月举行秋闱, 十月份苏锦楼的成绩也应该出来了, 若是有幸登榜成了举人,自然是双喜临门, 若是不幸落榜, 好歹成婚了也算是一种安慰。
转眼之间, 乡试开考在即,期间, 苏锦楼与王文珺的婚事已经走完了前五礼, 只差最后的亲迎了,这一年王文珺芳龄十八, 正值佳期, 而苏锦楼已然二十有六, 膝下有一九岁小儿。
乡试是正式步入科举一途的第一关,至于先前的县试府试院试以及三年大比,那都是开胃小菜,是科举前期的准备工作。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其为秋闱。
主持乡试的有主考官两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八月初六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会结束后,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做多余之事。
乡试共计考三场,每场考三天,三场考试均需考生提前一天进入考场,于是苏锦楼与一众参加乡试的学子在八月初八这一天来到了此次乡试的考场,即“贡院”。
在经历了唱名,严格的搜检,脱衣检查等一系例流程后,苏锦楼在小隶的带领下来到了自己的考棚,考棚亦唤号房,说的好听点叫做单人间,难听点的就叫耗子洞。
号房太狭窄了,左右都用砖块砌得严严实实,一个正常的大男人在这边压根舒展不开手脚,里面的配置也是十分简便,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时则将两块木板一拼当床使用。
除了木板还配置了一盆炭火和一枝蜡烛,炭火是用来取暖和做饭的,考生在考试期间与外界隔绝,吃喝拉撒睡一律在号房内解决。
此次乡试的正副主考官是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担任,苏锦楼这下才明白为何先生让他不要担心凉王之子会在乡试中从中作梗了。
主考官来自汴京,汴京那边是皇帝和太子的地盘,即便凉王在汴京安排了眼线,也不会脑残的为了给儿子出气就暴露暗线,凉王不插手,狐假虎威的周弘文自然不足为惧。
先生应该是不晓得凉王之筹谋,不过以先生的大儒称号以及赫赫名望,足以为一个小小的秀才保驾护航,让自己不受外界干扰,能够尽心尽力的发挥真正的实力。
八月初九考第一场,试以《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其中三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满两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满三百字以上,但语句方面需要精练简洁,不然洋洋洒洒写上个上千字,先不说时间足不足,试卷篇幅够不够,只文章冗长啰嗦这一点就足以判除在榜单之外。
十二日考第二场,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三百字以上,十五日则为第三场,试以五道时务策论,要求结合经学理论对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从这些考试内容即可看出,真正的科举不是靠着死记硬背就能过关的,更多的在于结合书本知识灵活运用,考官在乎的多是学子对于时事热点话题的见解,而不是僵硬教条式的背书。
考试期间,考场中时不时抬出几个歇菜的考生,有太紧张晕过去的,有拉肚子的,有发疯自杀的,有扰乱考场安宁的,还有的则是点炭火把自个儿烧伤的,状况百出,不一而足。
等到考试结束,城内的药铺生意最是兴隆昌盛,药馆的大夫忙的是脚不沾地,尽给那些个考完试的学子诊治了。
九月初八是发榜日,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为桂榜。
此次参加乡试的学子有近万人,然而榜中名单只取一百五十人,竞争激烈,中榜之难,视为三关试中之最。
在鼓乐仪仗兵士的护送下,张贴榜单的官员将榜文贴在了贡院旁的榜文墙上,原本拥挤不堪的人群顿时精神一震,瞬间人潮汹涌噪声鼎沸。
再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踩踏事件,为此,官差直接将两个“最为积极”的看榜小厮叉了下去,杀鸡儆猴的效果立竿见影,至少看榜的小厮以及学子们理智回笼,不再拼了命的盲目向前拥挤。
榜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中榜第六名至一百五十名,另一部分则是此次乡试的前五名,又称“五经魁”,乡试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须分别是其中一经的“经魁”,故又称为“五经魁首”。
夺得五经魁首,声名远扬,妒忌的羡慕的佩服的,不论众学子内心多么五味杂陈,都来锦上添花,踵门庆贺。
“陶贤弟,恭喜!恭喜!”苏锦楼双手抱拳,满脸笑意,“恭喜陶贤弟摘得此次乡试第三名,真不愧是学霸啊。”
陶真已经习惯苏锦楼时不时的冒出一些新鲜词汇了,不过此次他也未曾料想到头一次参加乡试就能夺得五经魁中的诗魁,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苏兄谬赞了,只是不知苏兄此次的成绩如何。”
苏锦楼心中无半丝紧张之意,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反正他还有大把的青春年华,浪费几年也没关系。
“不急,不急!我正值青春年少,嘿嘿!这次考不上下次再努力。”
这话一出,不思进取的本质立马暴露人前,人家参加乡试的学子哪个不是求神拜佛希望得中?只苏锦楼这一奇葩,才能说出如此懈怠之言,也难怪王永风总是说他不堪造就了。
陶真开怀一笑,话里话外满是调侃之意,“苏兄确实青春年少啊,不久之后你即将迎娶王家姑娘,若是此次中榜,人生四大喜事得占其二,当真是羡煞旁人。”
“四大喜事?”苏锦楼脱口而出,“升官发财死老婆?这不是三大喜事吗?”
陶真一脸黑线,忍无可忍道,“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苏兄再这样口无遮拦,就不怕你未来岳父罚你吗?”
苏锦楼浑身一个激灵,手心立马冒出冷汗,“差点忘了,我那个未来的泰山大人本来就对我挑鼻子挑眼的,若是被他知道我说了这些胡话,他肯定得抽我!”说完一声哀叹,“陶贤弟啊~~我可算知道为啥岳父又被称为泰山大人了,像一座山一样压在我的头顶,可不就是泰山嘛。”
陶真懒得搭理苏锦楼,“苏兄,你可真是让人无言以... -->>
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王家与苏家的主事人达成共识, 过了父母这一关, 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六礼是必过的, 按理说亲迎的季节大多选在春天,州以农立, 适逢农闲, 丰收为是,正好婚配,但苏锦楼明年要参加乡试, 结婚又不是抬个轿子把人接走就算了事的,中间的程序隆重又繁琐, 故而双方决定将婚期定在了金秋十月。
正好明年八月举行秋闱, 十月份苏锦楼的成绩也应该出来了, 若是有幸登榜成了举人,自然是双喜临门, 若是不幸落榜, 好歹成婚了也算是一种安慰。
转眼之间, 乡试开考在即,期间, 苏锦楼与王文珺的婚事已经走完了前五礼, 只差最后的亲迎了,这一年王文珺芳龄十八, 正值佳期, 而苏锦楼已然二十有六, 膝下有一九岁小儿。
乡试是正式步入科举一途的第一关,至于先前的县试府试院试以及三年大比,那都是开胃小菜,是科举前期的准备工作。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其为秋闱。
主持乡试的有主考官两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八月初六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会结束后,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做多余之事。
乡试共计考三场,每场考三天,三场考试均需考生提前一天进入考场,于是苏锦楼与一众参加乡试的学子在八月初八这一天来到了此次乡试的考场,即“贡院”。
在经历了唱名,严格的搜检,脱衣检查等一系例流程后,苏锦楼在小隶的带领下来到了自己的考棚,考棚亦唤号房,说的好听点叫做单人间,难听点的就叫耗子洞。
号房太狭窄了,左右都用砖块砌得严严实实,一个正常的大男人在这边压根舒展不开手脚,里面的配置也是十分简便,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时则将两块木板一拼当床使用。
除了木板还配置了一盆炭火和一枝蜡烛,炭火是用来取暖和做饭的,考生在考试期间与外界隔绝,吃喝拉撒睡一律在号房内解决。
此次乡试的正副主考官是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担任,苏锦楼这下才明白为何先生让他不要担心凉王之子会在乡试中从中作梗了。
主考官来自汴京,汴京那边是皇帝和太子的地盘,即便凉王在汴京安排了眼线,也不会脑残的为了给儿子出气就暴露暗线,凉王不插手,狐假虎威的周弘文自然不足为惧。
先生应该是不晓得凉王之筹谋,不过以先生的大儒称号以及赫赫名望,足以为一个小小的秀才保驾护航,让自己不受外界干扰,能够尽心尽力的发挥真正的实力。
八月初九考第一场,试以《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其中三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满两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满三百字以上,但语句方面需要精练简洁,不然洋洋洒洒写上个上千字,先不说时间足不足,试卷篇幅够不够,只文章冗长啰嗦这一点就足以判除在榜单之外。
十二日考第二场,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三百字以上,十五日则为第三场,试以五道时务策论,要求结合经学理论对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从这些考试内容即可看出,真正的科举不是靠着死记硬背就能过关的,更多的在于结合书本知识灵活运用,考官在乎的多是学子对于时事热点话题的见解,而不是僵硬教条式的背书。
考试期间,考场中时不时抬出几个歇菜的考生,有太紧张晕过去的,有拉肚子的,有发疯自杀的,有扰乱考场安宁的,还有的则是点炭火把自个儿烧伤的,状况百出,不一而足。
等到考试结束,城内的药铺生意最是兴隆昌盛,药馆的大夫忙的是脚不沾地,尽给那些个考完试的学子诊治了。
九月初八是发榜日,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为桂榜。
此次参加乡试的学子有近万人,然而榜中名单只取一百五十人,竞争激烈,中榜之难,视为三关试中之最。
在鼓乐仪仗兵士的护送下,张贴榜单的官员将榜文贴在了贡院旁的榜文墙上,原本拥挤不堪的人群顿时精神一震,瞬间人潮汹涌噪声鼎沸。
再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踩踏事件,为此,官差直接将两个“最为积极”的看榜小厮叉了下去,杀鸡儆猴的效果立竿见影,至少看榜的小厮以及学子们理智回笼,不再拼了命的盲目向前拥挤。
榜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中榜第六名至一百五十名,另一部分则是此次乡试的前五名,又称“五经魁”,乡试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须分别是其中一经的“经魁”,故又称为“五经魁首”。
夺得五经魁首,声名远扬,妒忌的羡慕的佩服的,不论众学子内心多么五味杂陈,都来锦上添花,踵门庆贺。
“陶贤弟,恭喜!恭喜!”苏锦楼双手抱拳,满脸笑意,“恭喜陶贤弟摘得此次乡试第三名,真不愧是学霸啊。”
陶真已经习惯苏锦楼时不时的冒出一些新鲜词汇了,不过此次他也未曾料想到头一次参加乡试就能夺得五经魁中的诗魁,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苏兄谬赞了,只是不知苏兄此次的成绩如何。”
苏锦楼心中无半丝紧张之意,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反正他还有大把的青春年华,浪费几年也没关系。
“不急,不急!我正值青春年少,嘿嘿!这次考不上下次再努力。”
这话一出,不思进取的本质立马暴露人前,人家参加乡试的学子哪个不是求神拜佛希望得中?只苏锦楼这一奇葩,才能说出如此懈怠之言,也难怪王永风总是说他不堪造就了。
陶真开怀一笑,话里话外满是调侃之意,“苏兄确实青春年少啊,不久之后你即将迎娶王家姑娘,若是此次中榜,人生四大喜事得占其二,当真是羡煞旁人。”
“四大喜事?”苏锦楼脱口而出,“升官发财死老婆?这不是三大喜事吗?”
陶真一脸黑线,忍无可忍道,“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苏兄再这样口无遮拦,就不怕你未来岳父罚你吗?”
苏锦楼浑身一个激灵,手心立马冒出冷汗,“差点忘了,我那个未来的泰山大人本来就对我挑鼻子挑眼的,若是被他知道我说了这些胡话,他肯定得抽我!”说完一声哀叹,“陶贤弟啊~~我可算知道为啥岳父又被称为泰山大人了,像一座山一样压在我的头顶,可不就是泰山嘛。”
陶真懒得搭理苏锦楼,“苏兄,你可真是让人无言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