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biquge3.cc,丰臣遗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40)并入河内国,入天平宝字元年(757)再次成立和泉国。废藩置县後称堺县,明治十四年(1881)编入大阪府。

    河内国:属畿内,俗称河州。石高约24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大阪府南部。明治十四年编入大阪府。现为东大阪市内一部分。

    山城国:属畿内,俗称山州、城州。石高约23万石(庆长时)。现在之京都府南部。大化改新後自立一国。古称山背、山代,延暦十三年(794),桓武天皇改置平安京,以从山河襟帯而自然作城之名胜而改名山城。废藩置县後分置京都府及淀县;後合并为京都府。

    摄津国:属畿内(或山阳道),俗称摄州。石高约16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兵库县东部。古代通称津国,和铜六年(713年)改称摄津国。天武天皇置摄津职,拥务古(武库)水门之良港,因与大陆(中国、朝鲜)交易而繁荣。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置尼崎、三田两藩为兵库县东部,其他部分编入大阪府北部。

    丹波国:俗称丹州、丹南、南丹。石高约26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兵库县东北部及京都府中部。古称旦波。七世纪成立,和铜六年(713),北部五郡划为丹後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入兵库县及京都府。

    丹後国:俗称丹北、北丹。石高约11万石(庆长时)。现在之京都府北部。和铜六年(713),丹波国北部五郡(加佐、与谢、丹波(後之中郡)、竹野、熊野)划为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划入京都府。

    淡路国:属南海道,俗称淡州。石高约6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兵库县南部之淡路岛。七世纪成立,古称淡道;後与阿波国合称栗国,本身称阿波路,由津名郡、三原郡组成。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划入兵库县。

    阿波国:属南海道,俗称阿州。石高约18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德岛县。古代与淡路国合称栗国;和铜六年(713)正称阿波。後因江户德岛藩而於废藩置县後分置德岛县、名东县,後来统称德岛县。

    赞崎国:属南海道,俗称赞州。石高约12万6000石(庆长时)。现在之香川县。大化改新後自立一国,外加盬饱、小豆、直岛诸岛,江户时代时,小豆、直岛诸岛划为备前国领。废藩置县後曾改称香川、名东、爱媛,後正称香川县。

    伊予国:属南海道,俗称予州。石高约36万6000石(庆长时)。现在之爱媛县。大化改新後自立一国,废藩置县後成为爱媛县。

    土佐国:属南海道,俗称土州。石高约10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高知县。古名土左;古代都佐、波多两国在大化改新後合并为一国。废藩置县後成为高知县。

    播磨国:属山阳道,俗称播州。石高约36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兵库县西南部。大化改新後,合并针间、鸭、明石三国为一。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称为姫路县,後来改名饰磨县,同九年合并入兵库県。

    但马国:俗称但州。石高约11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兵库县北部。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豊冈、出石、村冈三县,後来曾统合为豊冈县,最後编入兵库县。

    美作国:属山阳道,俗称作州。石高约1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冈山县北部。古代备中国之一地,和铜六年(713)後拥备前国英多、胜田、苫田、久米、真嶋及大庭六郡为一国。平安时代庄园之地;废藩置县後分置津山、胜山、鹤田三县,後统称北条县,最後於明治九年编入冈山县。

    备前国:属山阳道,俗称备前。石高约34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冈山县东部。本属古吉备国之一部,大化革新後分为三国(备前、中、後),和铜六年(713)後划北部六郡予美作。江户时代时,小豆、直岛诸岛划为国领。废藩置县後并入冈山县。

    备中国:属山阳道,俗称备中。石高约18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冈山县西部。古吉备国之一部,古名吉备道中国,大化革新後分为三国(备前、中、後)。废藩置县後改名深津、小田县,明治五年正式并入冈山县西部。

    备後国:属山阳道,俗称备後。石高约1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广岛县东部。古吉备国之一部。大化革新後分为三国(备前、中、後)。废藩置县後本并入冈山县,明治九年改编入广岛县东部。

    安芸国:属山阳道,俗称芸州。石高约1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广岛县西部。古名阿岐;因为古代交通之要地之繁荣。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改名安芸,乃源平时代,平氏庄园之地。废藩置县後并入广岛县。

    因蟠国:俗称因州。石高约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鸟取县东部。古称稻叶,为古稻叶国,大化改新後改名因幡。废藩置县後本并入鸟取县。

    伯耆国:俗称伯州。石高约21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鸟取县西部。为古伯耆国,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名称不变。废藩置县曾改名鸟取县、岛根县,明治十四年合为鸟取县西部。

    出云国:俗称云州。石高约1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鸟根县东部。古出云皇朝之地,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名称不变。明治四年废藩置县,编入岛根县。

    石见国:俗称石州。石高约11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鸟根县西部。以石见银山而得名。明治四年废藩置县,编入岛根县。

    周防国:属山阳道,俗称防州。石高约16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山口县南部。古名周芳;七世纪末改名周防。大化改新後,并大岛、熊毛、玖珂、都浓、佐波、吉敷六郡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与长门国合为山口县。

    长门国:属山阳道,俗称长州。石高约27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山口县北部。古称穴门、穴户;古代穴门、阿武国之地,七世纪时合并为穴门国,七世纪末改名为长门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为山口、丰浦、清末三县,与岩国县编入为山口县。

    隐岐国:俗称隐州。石高约5万石(庆长时)。现在鸟根县之外岛。大化改新自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编入鸟根县。

    对马国:属西海道,俗称对州。石高约16万石(庆长时)。现在长崎县之外岛。古代对大陆交通、军事上之要地,古称津岛;天智天皇三年(664)置设军事机地。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改称严原县,同年与九州佐贺县合并为伊万里县。同5年编入长崎县,自为严原町,内有四町二村。

    丰前国:属西海道,俗称丰前、丰州。石高约14万石(庆长时)。现在福冈县及大分县之一部。古代与丰後国合称丰国,文武天皇分为豊前、豊後两国,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编三藩为小仓、中津、新田三县;最後统合为小仓县。同九年分别编入东部之大分县及西部之福冈県。

    丰後国:属西海道,俗称丰後、丰州。石高约42万石(庆长时)。现在大分县之大部分。古代与丰後国合称丰国,文武天皇分为豊前、豊後两国,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为臼杵、杵筑等七县;同九年统合为大分县。

    筑前国:属西海道,俗称筑前,古称筑紫前。石高约33万石(庆长时)。现在福冈县西北部。古代筑紫国之一部,古代大陆文化流入、国防上之要地。文武天皇二年(698)把筑紫国两分後,自成一国;同时乃管辖西海道诸国之大宰府设置之地。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黒田、秋月两县,同年合并为福冈县。

    筑後国:属西海道,俗称筑後,古称筑紫後。石高约27万石(庆长时)。现在福冈县南部。古代筑紫国之一部,文武天皇二年(698)把筑紫国两分後,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久留米、柳川、三池三县,曾改名三潴县,同九年编入福冈县之一部。

    肥後国:属西海道,俗称肥後,石高约34万石(庆长时)。现在之熊本县全境,古代火(肥)国之一部。大化改新後(有说持统天皇十年(696)),分为肥前国、肥後国两国後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熊本、人吉两县,明治九年合为熊本县。

    肥前国:属西海道,俗称肥前,石高约22万石(庆长时)。现在之佐贺县及长崎县全境,古代火(肥)国之一部。大化改新後(有说持统天皇十年(696)),分为肥前国、肥後国两国後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佐贺、长崎两县。

    日向国:属西海道,俗称日州、向州,石高约17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宫崎县全境。古代袭国之一部分,占九州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和铜六年(713)分设大隅国後立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美津、都城两县,明治六年合为宫崎县。

    大隅国:属西海道,俗称隅州,石高约18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鹿儿岛县东部。和铜六年(713)拥日向国肝杯、赠於、大隈、姶罗四郡为一国。天长元年(824)并合多褹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并入鹿儿岛县。

    萨摩国:属西海道,俗称萨州,石高约28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鹿儿岛县西部。九州南部、鹿儿岛县西半部之旧国名,九州隼人族之居地。大宝二年(702),从日向分出唱更国(唱更意即守边境之意),数字後唱更国改名为萨麻国,八世纪末正名为萨摩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并入鹿儿岛县。

    壹岐国:属西海道,俗称壹州,石高不明。现在长崎县之外岛。中国史书称一支国或一大国;日本方称伊伎、伊吉、伊岐、由纪、由吉,七世纪时正名壹岐。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并入长崎县。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