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沉鸾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马车颠颠簸簸驶得飞快,车内却是情意弥漫。
谁又说这不是倾国之恋呢?
风华笔墨,万丈尘埃,三千里山河拱手相送,数百年宫阙付之一炬,归根结底,不过是为了一个“情”字。
*****
序央宫之火烧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是上苍怜悯,于少雨的秋季忽然降下一场倾盆大雨,才勉强将火势熄灭。
自原氏是诸侯国以来便已建立的序央宫,传承了五百年的序央宫,终是在这一场大火之中毁于一旦。
残垣,断壁,惹得世人无尽嗟叹。
北宣国内流言纷纷,异动不已,哀义帝臣朗迁往夏宫而居,三次祭天以慰民心。
消息传来之时,臣暄与鸾夙已顺利走到幽州地界,即将离开北宣境内。
“来黎都的时候路上花了半年,返程却只要两个月。”鸾夙语中尽是对家国的不舍。
臣暄倒显得万分淡然,对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并无半分留恋:“待到日后两国统一,你若想家,咱们再悄悄回来便是。”
“咦?你难道没有一点不舍?这可真真是你的江山呢!”鸾夙看着臣暄的洒脱,如是问道。
臣暄只是浅笑而回:“不舍之时才会挣扎,既做了决定便也尽数放下了。”
“铁石心肠!”鸾夙脱口而出这四个字。
臣暄并不否认这四字评价。从前他只对亲人、友人和女人仁慈,对敌人绝不手软;而如今他身边亲人已去,友人四散,对女人也没了那份多情,便也真正担得起“铁石心肠”这四个字了。
试想连江山社稷都能铁了心放下,还不是铁石心肠吗?也唯有鸾夙这一个女人,能教他暂且化为满腹柔肠了。
只是这话,臣暄没有对鸾夙说出来。平日里他甜言蜜语说得多了,有些话还是藏在心底吧!
经过序央宫失火之事,北宣各地都显得极不平静。为免夜长梦多,遭人认出来,臣暄与鸾夙以最快的速度出了北宣,返回到南熙境内。
想想世事果真可笑,从前他们视南熙为洪水猛兽,如今却要依靠聂沛涵的庇护。
也不知是否受了序央宫火势的影响,两人刚抵达南熙境内,便看到了应元宫中昭告天下的旨意:
这一年腊月初一,统盛帝聂竞择正式禅位,称太上皇。其第七子、慕王聂沛涵继承南熙皇位,改元“天授”,大赦天下。
至此,南熙数年的皇位之争终于落下帷幕。大皇子党、四皇子党彻底在朝中失去踪迹,七皇子党胜出。统盛帝膝下九名子嗣,如今活着的尚有六名,九皇子聂沛潇风头一时无两。其他几名皇子纷纷被夺实权,暗遭贬斥。
聂沛涵登基十日之后,应元宫中连发三道圣旨:
其一,册立左相庄钦之女、原慕王妃庄萧然为皇后,统御六宫,执掌凤印;
其二,册封诚郡王聂沛潇为“诚亲王”,赐封邑房州;
其三,追封故去的福王聂沛瀛为“福寿王”,从旁支之中寻得子嗣过继其膝下,承袭爵位及香火。
先且不论追封聂沛瀛“福寿王”的称号是何等讽刺,单看聂沛涵立后的旨意,以及将自己从前的封邑分封给聂沛潇,便能从其中看出许多端倪——
这意味着在武将中威望极高的聂沛涵、聂沛潇,与文臣之首庄钦正式联手治国。这是文与武的结合,也是南熙百姓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消息一经传出,算是稳定了民心军心。
臣暄听闻此事,并未对聂沛涵的手段多做评价,只是调侃了他的年号:“天授?好大的口气。”
“‘谋事在人’这句话在慕王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世间又何来‘天授’?大抵还是‘人为’。”鸾夙也道明了自己的观点。
“夙夙好似颇为感慨?”臣暄发现她的异样。
“为他开心而已,这是他经年的夙愿,如今总算达成了。”鸾夙有些心虚地回答:“嗯,自序央宫走水过后,我便时常感慨天命无常。”
臣暄也不去戳破鸾夙,只是笑道:“如此也好,咱们不必再回烟岚城,可以直接去京州找聂沛涵了。”
……
不同于北宣的人心惶惶,南熙此时正沉浸在欢喜之中。一是年关已到,新年将至,万象更新;二是新帝聂沛涵军功赫赫,南熙百姓对其能否统一两国皆是拭目以待。
为了给聂沛涵时间消化京州诸事,臣暄带着鸾夙刻意慢下脚程,一路上走走停停,感受着南熙的人情风光。但聂沛涵已猜到了臣、鸾二人必定不会在北宣久留,便吩咐了南熙各地暗中留意他们的行踪。
是以臣暄与鸾夙一进南熙境内,已被人盯上了。只是盯梢之人并无恶意,臣暄便也当做毫不知情,每日里带着鸾夙四处游玩,直至过了“天授元年”正月才正经赶路,到了皇城京州。
而这一场王者相争的倾覆之约,也隐隐到了制胜的关键一刻……
sp; 马车颠颠簸簸驶得飞快,车内却是情意弥漫。
谁又说这不是倾国之恋呢?
风华笔墨,万丈尘埃,三千里山河拱手相送,数百年宫阙付之一炬,归根结底,不过是为了一个“情”字。
*****
序央宫之火烧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是上苍怜悯,于少雨的秋季忽然降下一场倾盆大雨,才勉强将火势熄灭。
自原氏是诸侯国以来便已建立的序央宫,传承了五百年的序央宫,终是在这一场大火之中毁于一旦。
残垣,断壁,惹得世人无尽嗟叹。
北宣国内流言纷纷,异动不已,哀义帝臣朗迁往夏宫而居,三次祭天以慰民心。
消息传来之时,臣暄与鸾夙已顺利走到幽州地界,即将离开北宣境内。
“来黎都的时候路上花了半年,返程却只要两个月。”鸾夙语中尽是对家国的不舍。
臣暄倒显得万分淡然,对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并无半分留恋:“待到日后两国统一,你若想家,咱们再悄悄回来便是。”
“咦?你难道没有一点不舍?这可真真是你的江山呢!”鸾夙看着臣暄的洒脱,如是问道。
臣暄只是浅笑而回:“不舍之时才会挣扎,既做了决定便也尽数放下了。”
“铁石心肠!”鸾夙脱口而出这四个字。
臣暄并不否认这四字评价。从前他只对亲人、友人和女人仁慈,对敌人绝不手软;而如今他身边亲人已去,友人四散,对女人也没了那份多情,便也真正担得起“铁石心肠”这四个字了。
试想连江山社稷都能铁了心放下,还不是铁石心肠吗?也唯有鸾夙这一个女人,能教他暂且化为满腹柔肠了。
只是这话,臣暄没有对鸾夙说出来。平日里他甜言蜜语说得多了,有些话还是藏在心底吧!
经过序央宫失火之事,北宣各地都显得极不平静。为免夜长梦多,遭人认出来,臣暄与鸾夙以最快的速度出了北宣,返回到南熙境内。
想想世事果真可笑,从前他们视南熙为洪水猛兽,如今却要依靠聂沛涵的庇护。
也不知是否受了序央宫火势的影响,两人刚抵达南熙境内,便看到了应元宫中昭告天下的旨意:
这一年腊月初一,统盛帝聂竞择正式禅位,称太上皇。其第七子、慕王聂沛涵继承南熙皇位,改元“天授”,大赦天下。
至此,南熙数年的皇位之争终于落下帷幕。大皇子党、四皇子党彻底在朝中失去踪迹,七皇子党胜出。统盛帝膝下九名子嗣,如今活着的尚有六名,九皇子聂沛潇风头一时无两。其他几名皇子纷纷被夺实权,暗遭贬斥。
聂沛涵登基十日之后,应元宫中连发三道圣旨:
其一,册立左相庄钦之女、原慕王妃庄萧然为皇后,统御六宫,执掌凤印;
其二,册封诚郡王聂沛潇为“诚亲王”,赐封邑房州;
其三,追封故去的福王聂沛瀛为“福寿王”,从旁支之中寻得子嗣过继其膝下,承袭爵位及香火。
先且不论追封聂沛瀛“福寿王”的称号是何等讽刺,单看聂沛涵立后的旨意,以及将自己从前的封邑分封给聂沛潇,便能从其中看出许多端倪——
这意味着在武将中威望极高的聂沛涵、聂沛潇,与文臣之首庄钦正式联手治国。这是文与武的结合,也是南熙百姓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消息一经传出,算是稳定了民心军心。
臣暄听闻此事,并未对聂沛涵的手段多做评价,只是调侃了他的年号:“天授?好大的口气。”
“‘谋事在人’这句话在慕王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世间又何来‘天授’?大抵还是‘人为’。”鸾夙也道明了自己的观点。
“夙夙好似颇为感慨?”臣暄发现她的异样。
“为他开心而已,这是他经年的夙愿,如今总算达成了。”鸾夙有些心虚地回答:“嗯,自序央宫走水过后,我便时常感慨天命无常。”
臣暄也不去戳破鸾夙,只是笑道:“如此也好,咱们不必再回烟岚城,可以直接去京州找聂沛涵了。”
……
不同于北宣的人心惶惶,南熙此时正沉浸在欢喜之中。一是年关已到,新年将至,万象更新;二是新帝聂沛涵军功赫赫,南熙百姓对其能否统一两国皆是拭目以待。
为了给聂沛涵时间消化京州诸事,臣暄带着鸾夙刻意慢下脚程,一路上走走停停,感受着南熙的人情风光。但聂沛涵已猜到了臣、鸾二人必定不会在北宣久留,便吩咐了南熙各地暗中留意他们的行踪。
是以臣暄与鸾夙一进南熙境内,已被人盯上了。只是盯梢之人并无恶意,臣暄便也当做毫不知情,每日里带着鸾夙四处游玩,直至过了“天授元年”正月才正经赶路,到了皇城京州。
而这一场王者相争的倾覆之约,也隐隐到了制胜的关键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