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战国明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居然伪造了《尚书.尧典》和《尚书.大禹谟》两篇。
这下儒家也有依据了,就在两方争执不下时,儒家却没料到,自己的领袖人物孟轲却突然从背后狠狠刺了他们一刀!
孟子对“禅让”这件事,态度比较暧昧,当弟子万章问他:“尧以天下与舜,有诸?”他回答:“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他不认为天子能将天子位让给其他人,因为只有天能决定这件事……
“孟子也不认同尧舜禅让,加上他识破了鲁儒伪造的《尧典》,此事败露后,儒家内有不少人改了口径,反对禅让。于是稷下之辩就以支持禅让那一派失败而告终,彼辈被逐出了学宫。”
不过故事并非到此结束,这些稷下之人,可不是单纯做学问的,而是敢作敢当的士,一旦有了想法,便会身体力行。那群失败者中,以儒生鹿毛寿为首,在学宫的驳辩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已在天下打响了名声,于是众人分头投奔了燕国、赵国、宋国,继续暗中推行此事。
三场效仿古代禅让的闹剧,就此展开。
最著名的便是燕国的禅让,在鹿毛寿的鼓吹下,对自己极不自信的燕王哙信了邪,竟真的将王位让给了国相子之。在鹿毛寿和一众儒生的主持下,举行了盛大的禅让仪式。燕王把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收起来,交给了子之,子之就面向南坐在君位上,行使王的权力。
燕王哙让出王位心甘情愿,可燕国太子却不干,他联合群臣反对子之,燕国大乱,引来了诸侯干涉。
有意思的是,当子之禅让传到稷下,不少支持此事的儒生面露喜色时,唯有孟子进入齐宫,说燕国的禅让绝非天意,而是不用礼宜,不顾逆顺的私授,力劝齐宣王伐燕,那样的话齐国就是周文、武一般的正义之师!
当然,他之后”伐而不取“的话,齐宣王没听进去。
结果,齐、中山联军攻入燕国,子之被杀,燕国太子也死了,燕国差点被齐国兼并,最后还是齐国的“正义之师”因军纪太差滥杀无辜,惹怒了燕国人,群情激奋下才被赶走……
这就是齐燕百年恩怨的开始,过了三十年,乐毅带着燕国的报复来了,而乘火打劫的中山国也被赵武灵王灭了。
所以说,这次事件里,好像没有胜利者,除了孟子,在那之后,他成了天下最大的学阀,思孟学派一家独大,儒家趋于一统……
至于两外两桩禅让闹剧,则分别是赵武灵王内禅赵惠文王,以及宋偃王内禅于他的太子,分别导致了沙丘宫变和宋国灭亡。
一个万人称赞的制度,三位励精图治的君王,两者的结合却导致了三场悲剧。这下,虽然不少儒生依然奉尧舜禅让为真实历史,却再没有人敢在君王面前提禅让了……
这个通过让贤来改革国家的大胆设想,就此彻底失败,几百年以后,才与与邹衍“五德始终”结合,借尸还魂重新面世,不过到那时,“禅让”里蕴含的理想主义完全没了,成了权臣篡位的工具,这两个字臭得不行。
听完田葭说述后,明月不由咋舌,谁能想到,稷下学宫内的一场辩论,最后竟引发了三个国家的转折,彻底改变了天下格局。
“果然是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我未曾料到,稷下之辩引发的作用,竟如此之大,如此深远……”
如今他也因为一时不慎,竟引来阴阳、儒、墨三家围攻,引出了荀子的《天论》,导致了学宫又一次大分裂。
这次辩论的主题,是”降雨到底是神鬼天意还是自然形成“,不过如今已经跑偏,变成了“天命与人力孰重孰轻”。
“难不成,这就是天人之辩么?”明月不由心惊,他也未想到,自己竟成了这场空前辩论的中心。
这已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天下侧目。若是最终胜了,他必将名扬天下,也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改变世人看待天地自然的态度……
一念至此,明月便站起身来道:“归根结底,我才是首祸之人,如今学宫内舆情汹汹,各家都在攻击荀子,荀子这是为我分祸啊,我岂能躲在质子府内不闻不问?明日,我便要再入学宫,向稷下士们讲述我的观点,为荀子之说张目!”
风在吹着池塘里的浮萍,也吹动了他的心,他很难忍住,不去试一试。
或许这场辩论的胜负,也会像五六十年前那次一样,改变天下格局呢?
也许一场属于战国的启蒙运动,会就此而始呢?
,居然伪造了《尚书.尧典》和《尚书.大禹谟》两篇。
这下儒家也有依据了,就在两方争执不下时,儒家却没料到,自己的领袖人物孟轲却突然从背后狠狠刺了他们一刀!
孟子对“禅让”这件事,态度比较暧昧,当弟子万章问他:“尧以天下与舜,有诸?”他回答:“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他不认为天子能将天子位让给其他人,因为只有天能决定这件事……
“孟子也不认同尧舜禅让,加上他识破了鲁儒伪造的《尧典》,此事败露后,儒家内有不少人改了口径,反对禅让。于是稷下之辩就以支持禅让那一派失败而告终,彼辈被逐出了学宫。”
不过故事并非到此结束,这些稷下之人,可不是单纯做学问的,而是敢作敢当的士,一旦有了想法,便会身体力行。那群失败者中,以儒生鹿毛寿为首,在学宫的驳辩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已在天下打响了名声,于是众人分头投奔了燕国、赵国、宋国,继续暗中推行此事。
三场效仿古代禅让的闹剧,就此展开。
最著名的便是燕国的禅让,在鹿毛寿的鼓吹下,对自己极不自信的燕王哙信了邪,竟真的将王位让给了国相子之。在鹿毛寿和一众儒生的主持下,举行了盛大的禅让仪式。燕王把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收起来,交给了子之,子之就面向南坐在君位上,行使王的权力。
燕王哙让出王位心甘情愿,可燕国太子却不干,他联合群臣反对子之,燕国大乱,引来了诸侯干涉。
有意思的是,当子之禅让传到稷下,不少支持此事的儒生面露喜色时,唯有孟子进入齐宫,说燕国的禅让绝非天意,而是不用礼宜,不顾逆顺的私授,力劝齐宣王伐燕,那样的话齐国就是周文、武一般的正义之师!
当然,他之后”伐而不取“的话,齐宣王没听进去。
结果,齐、中山联军攻入燕国,子之被杀,燕国太子也死了,燕国差点被齐国兼并,最后还是齐国的“正义之师”因军纪太差滥杀无辜,惹怒了燕国人,群情激奋下才被赶走……
这就是齐燕百年恩怨的开始,过了三十年,乐毅带着燕国的报复来了,而乘火打劫的中山国也被赵武灵王灭了。
所以说,这次事件里,好像没有胜利者,除了孟子,在那之后,他成了天下最大的学阀,思孟学派一家独大,儒家趋于一统……
至于两外两桩禅让闹剧,则分别是赵武灵王内禅赵惠文王,以及宋偃王内禅于他的太子,分别导致了沙丘宫变和宋国灭亡。
一个万人称赞的制度,三位励精图治的君王,两者的结合却导致了三场悲剧。这下,虽然不少儒生依然奉尧舜禅让为真实历史,却再没有人敢在君王面前提禅让了……
这个通过让贤来改革国家的大胆设想,就此彻底失败,几百年以后,才与与邹衍“五德始终”结合,借尸还魂重新面世,不过到那时,“禅让”里蕴含的理想主义完全没了,成了权臣篡位的工具,这两个字臭得不行。
听完田葭说述后,明月不由咋舌,谁能想到,稷下学宫内的一场辩论,最后竟引发了三个国家的转折,彻底改变了天下格局。
“果然是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我未曾料到,稷下之辩引发的作用,竟如此之大,如此深远……”
如今他也因为一时不慎,竟引来阴阳、儒、墨三家围攻,引出了荀子的《天论》,导致了学宫又一次大分裂。
这次辩论的主题,是”降雨到底是神鬼天意还是自然形成“,不过如今已经跑偏,变成了“天命与人力孰重孰轻”。
“难不成,这就是天人之辩么?”明月不由心惊,他也未想到,自己竟成了这场空前辩论的中心。
这已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天下侧目。若是最终胜了,他必将名扬天下,也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改变世人看待天地自然的态度……
一念至此,明月便站起身来道:“归根结底,我才是首祸之人,如今学宫内舆情汹汹,各家都在攻击荀子,荀子这是为我分祸啊,我岂能躲在质子府内不闻不问?明日,我便要再入学宫,向稷下士们讲述我的观点,为荀子之说张目!”
风在吹着池塘里的浮萍,也吹动了他的心,他很难忍住,不去试一试。
或许这场辩论的胜负,也会像五六十年前那次一样,改变天下格局呢?
也许一场属于战国的启蒙运动,会就此而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