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就业困局,路在何方(2) (2/2)
笔趣阁 www.biquge3.cc,我们的痛苦和希望(财经郎眼01)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周方:对,我去采访他们的时候,我觉得悲观是整个社会的论调,回到他们这群人中间,他们可以自得其乐,虽然找不着工作,但他们还是有很多好的想法。有些大学成立一些创业基金,你看上海我觉得就挺好,上海2006年市政府每年拨一个亿来做创业基金,现在团中央也有一个新的创业基金。但是创业并不是主论调,我觉得对大学生来讲这太难了。
解决就业问题之根本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是,在中长期之下能够由政府和大型企业共同推动“6+1”的产业整合。
王牧笛:教授刚才的分析和观点有很强烈的郎式风格,但是现在的主流的媒体、主流的学者热炒的,包括政府秉持的,其实是一些林林总总的、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因为刚才说了就业问题是两会中的热点,所以就有代表委员铺天盖地的提案。看一看代表委员关于就业问题的提案有哪些:
就业注定是今年大家都关注的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是不遗余力建言献策。今年政协的“1号提案”就是致公党中央关于就业问题的提案,当中提出扶持就业要以“就地就业”为重点。来自辽宁的人大代表张素荣带着她的“大学生社区就业图”来到“两会”,告诉大家大学生在基层就业大有可为。然而面对国内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免也有代表委员们想出一些怪招:有委员就说了,当不成公务员不妨当“走鬼”(流动小贩);代表也说话了,从农村来的大学生应该回到农村去,毕竟还是有感情的;还有代表建议应该把四年大学改成五年,多一年用来军训就能暂时不用找工作了;甚至有委员说建议中央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工去边疆开荒,发展农业。代表委员们铺天盖地地支招,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可到底怎样才是缓解就业难的有效方法呢?
王牧笛:其实现在除了这些林林总总的提案,还有很多就是社会的一些定论式的东西,它没有人反对的,比如说像继续教育,很多人还拿出美国的经验,就是在美国互联网泡沫崩溃的时候,美国大学生也都选择继续教育,躲避失业浪潮。
郎咸平:那是暂时的。
王牧笛:对,还有包括刚才周方说的自主创业,其实这个逻辑也很简单,就是跟那么多人去争一把椅子,还不如自己给自己造个椅子。
郎咸平:这个创业很难啊,这个创业本身就是寄托于需求,你知道吗?问题是我们目前“6+1”的“1”——制造业——的萧条,是因为需求不足、出口订单下降造成的。那么你要创业的根源还是要需求好,你创业的东西才有人买。因此你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整个社会和整个世界的需求不足,你现在创业怎么能生存呢?你想一想嘛。
周方:但是也不妨会有1%~2%的去创业,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也是一条道,但并不是主要的道路,因为成本太高了。
王牧笛:周方你上次那个财富沙龙的主题不就叫“大学生创业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吗?不是在谈这个问题吗?
周方:那是硬逼出来的,有一个创业的例子很有意思,他拉一个人去家教公司报名,那个人就给了他80块钱提成,他就想:我给人做个家教一小时才50块钱。他就组织了一帮同学跟社会的家教公司联合在一起,他办中介,他大三当年就挣了10万。
郎咸平: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特色——特喜欢小概率事件,我们常拿一些成功的小例子广泛地宣传。我告诉你这些小概率事件是不能拿来推广的,我们从小就鼓励小孩子四两拨千斤,你想想看如果拨不了怎么办,拨不了那不是被千斤压死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小告诉他要千斤拨四两,来个必胜的把握不好吗?为什么要投机取巧地去四两拨千斤呢?
王牧笛:你看刚才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其实有一个潜在的思想就是最开始咱们说的,大学生的观念有偏差,那怎么办呢?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所以现在有个词叫“第二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你看广东有个“双转移”,就是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很多人说是为大学生下基层、下二三线城市发了一个信号,就是说下下基层,倒不一定是说当“走鬼”,不一定是说去边疆开垦荒地,下下基层又何妨呢?
周方:我们应该反过来说,是大学生应该下基层还是基层需要大学生。所以我就觉得你不能老是去逼大学生下基层,其实双方的需求应该对上。有些人就不适合下基层,你把他推下去那不添乱嘛,更增加成本;有些人从小就做惯了,他喜欢做那些东西,回到农村去,那就非常好。
王牧笛:总理提到,解决大学生就业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是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因为中小企业能够吸纳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就业岗位。
郎咸平:温家宝总理的这番话,我认为还是比较务实的、比较正确的。
周方:是的。
王牧笛:不过现在很多人还是在遗憾四万亿这个事情啊,天上砸下个大馅饼还是把中小企业给遗忘了。
郎咸平:没有错,而且十大产业振兴的方案也把中小企业给遗忘了。
王牧笛:但是现在很多人一说到四万亿,一说到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都激动得不得了,觉得就能够把就业问题一揽子解决,说什么四万亿可以刺激多少就业机会,增加多少就业量。
郎咸平:那些都是非常单一的工作,是对建筑工人方面的需求大幅增加,但是目前像广东省的就业需求就是非常多元化的。
王牧笛:今年“两会”的时候国家发改委主任也说了,四万亿跟2008年年底的那个投向发生了变化,比如说有4400亿的人民币是从刚刚说的基础建设投到了民生——社会保障、福利。
郎咸平:对。这是对的,我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它的思路也不像过去了,现在是非常开放的,对于各方面的提议,包括对我本人的提议,也都是用比较正面的态度来看。所以说我觉得它的这个转变是正确的,因为要根据实际的经济状况做适当的调整,这是必要的,连美国都在调啊,美国现在它的钱怎么用也没说死,它看情况来定。我们也应该有那种态度,而且应该广泛地接受各界的意见,比如说我们今天谈的问题就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你这四万亿是不是该从中长期考虑,找到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劳永逸的办法。那么你就要有个中长期的规划,在中长期之下能够由政府和大型企业共同推动“6+1”的整合,才可以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p; 周方:对,我去采访他们的时候,我觉得悲观是整个社会的论调,回到他们这群人中间,他们可以自得其乐,虽然找不着工作,但他们还是有很多好的想法。有些大学成立一些创业基金,你看上海我觉得就挺好,上海2006年市政府每年拨一个亿来做创业基金,现在团中央也有一个新的创业基金。但是创业并不是主论调,我觉得对大学生来讲这太难了。
解决就业问题之根本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是,在中长期之下能够由政府和大型企业共同推动“6+1”的产业整合。
王牧笛:教授刚才的分析和观点有很强烈的郎式风格,但是现在的主流的媒体、主流的学者热炒的,包括政府秉持的,其实是一些林林总总的、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因为刚才说了就业问题是两会中的热点,所以就有代表委员铺天盖地的提案。看一看代表委员关于就业问题的提案有哪些:
就业注定是今年大家都关注的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是不遗余力建言献策。今年政协的“1号提案”就是致公党中央关于就业问题的提案,当中提出扶持就业要以“就地就业”为重点。来自辽宁的人大代表张素荣带着她的“大学生社区就业图”来到“两会”,告诉大家大学生在基层就业大有可为。然而面对国内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免也有代表委员们想出一些怪招:有委员就说了,当不成公务员不妨当“走鬼”(流动小贩);代表也说话了,从农村来的大学生应该回到农村去,毕竟还是有感情的;还有代表建议应该把四年大学改成五年,多一年用来军训就能暂时不用找工作了;甚至有委员说建议中央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工去边疆开荒,发展农业。代表委员们铺天盖地地支招,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可到底怎样才是缓解就业难的有效方法呢?
王牧笛:其实现在除了这些林林总总的提案,还有很多就是社会的一些定论式的东西,它没有人反对的,比如说像继续教育,很多人还拿出美国的经验,就是在美国互联网泡沫崩溃的时候,美国大学生也都选择继续教育,躲避失业浪潮。
郎咸平:那是暂时的。
王牧笛:对,还有包括刚才周方说的自主创业,其实这个逻辑也很简单,就是跟那么多人去争一把椅子,还不如自己给自己造个椅子。
郎咸平:这个创业很难啊,这个创业本身就是寄托于需求,你知道吗?问题是我们目前“6+1”的“1”——制造业——的萧条,是因为需求不足、出口订单下降造成的。那么你要创业的根源还是要需求好,你创业的东西才有人买。因此你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整个社会和整个世界的需求不足,你现在创业怎么能生存呢?你想一想嘛。
周方:但是也不妨会有1%~2%的去创业,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也是一条道,但并不是主要的道路,因为成本太高了。
王牧笛:周方你上次那个财富沙龙的主题不就叫“大学生创业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吗?不是在谈这个问题吗?
周方:那是硬逼出来的,有一个创业的例子很有意思,他拉一个人去家教公司报名,那个人就给了他80块钱提成,他就想:我给人做个家教一小时才50块钱。他就组织了一帮同学跟社会的家教公司联合在一起,他办中介,他大三当年就挣了10万。
郎咸平: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特色——特喜欢小概率事件,我们常拿一些成功的小例子广泛地宣传。我告诉你这些小概率事件是不能拿来推广的,我们从小就鼓励小孩子四两拨千斤,你想想看如果拨不了怎么办,拨不了那不是被千斤压死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小告诉他要千斤拨四两,来个必胜的把握不好吗?为什么要投机取巧地去四两拨千斤呢?
王牧笛:你看刚才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其实有一个潜在的思想就是最开始咱们说的,大学生的观念有偏差,那怎么办呢?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所以现在有个词叫“第二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你看广东有个“双转移”,就是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很多人说是为大学生下基层、下二三线城市发了一个信号,就是说下下基层,倒不一定是说当“走鬼”,不一定是说去边疆开垦荒地,下下基层又何妨呢?
周方:我们应该反过来说,是大学生应该下基层还是基层需要大学生。所以我就觉得你不能老是去逼大学生下基层,其实双方的需求应该对上。有些人就不适合下基层,你把他推下去那不添乱嘛,更增加成本;有些人从小就做惯了,他喜欢做那些东西,回到农村去,那就非常好。
王牧笛:总理提到,解决大学生就业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是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因为中小企业能够吸纳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就业岗位。
郎咸平:温家宝总理的这番话,我认为还是比较务实的、比较正确的。
周方:是的。
王牧笛:不过现在很多人还是在遗憾四万亿这个事情啊,天上砸下个大馅饼还是把中小企业给遗忘了。
郎咸平:没有错,而且十大产业振兴的方案也把中小企业给遗忘了。
王牧笛:但是现在很多人一说到四万亿,一说到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都激动得不得了,觉得就能够把就业问题一揽子解决,说什么四万亿可以刺激多少就业机会,增加多少就业量。
郎咸平:那些都是非常单一的工作,是对建筑工人方面的需求大幅增加,但是目前像广东省的就业需求就是非常多元化的。
王牧笛:今年“两会”的时候国家发改委主任也说了,四万亿跟2008年年底的那个投向发生了变化,比如说有4400亿的人民币是从刚刚说的基础建设投到了民生——社会保障、福利。
郎咸平:对。这是对的,我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它的思路也不像过去了,现在是非常开放的,对于各方面的提议,包括对我本人的提议,也都是用比较正面的态度来看。所以说我觉得它的这个转变是正确的,因为要根据实际的经济状况做适当的调整,这是必要的,连美国都在调啊,美国现在它的钱怎么用也没说死,它看情况来定。我们也应该有那种态度,而且应该广泛地接受各界的意见,比如说我们今天谈的问题就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你这四万亿是不是该从中长期考虑,找到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劳永逸的办法。那么你就要有个中长期的规划,在中长期之下能够由政府和大型企业共同推动“6+1”的整合,才可以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