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而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
十几年里,只有一次,好像是圆圆小学五年级那一次,我和她爸爸那一段工作特别忙,没来得及给她买礼物,就在周末带她出去玩,并给她一些钱,让她替圣诞老人给自己买些礼物。东西没少买,圆圆长大后回忆说,那是她觉得最没意思的一次圣诞节。虽然花一样的钱,买一样的东西,方式不一样,带来的快乐就不一样。
圆圆小时候经常给我们讲她梦到什么,她的梦一直都是童话一样,非常美妙,我后悔没有记录下来。美丽的梦一方面来源于她从书上读到的那些童话,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圣诞老爷爷带来的吧。一个经常做美梦的孩子,她的童年应该很幸福吧。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不仅让圆圆的童年过得不一般,也让她更深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并且教给她如何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惊喜。她的好朋友过生日时,她总会很认真地挑选礼品。圆圆偶尔也制造点浪漫小情调,给我和她爸爸送上点惊喜。
在我四十岁生日那天,圆圆早晨上学时说她今天不想骑车了,要坐公交车去,我们当时不理解,觉得坐公交车又费时间又费力气的,干吗要为难自己。结果晚上放学时,她带回一大把康乃馨。原来她那个自行车没车筐,她乘公交是为方便拿那把花。我和先生那天都忘了过生日这回事,幸亏她提醒了我们。
她上大学后,我问她还要不要圣诞礼物了,她说要;我问她长多大就不要了,她说“八十岁”。我们都笑了。看来,圣诞老人还得一趟又一趟从北极大老远地跑来呢!
5 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圆圆上幼儿园时,班里有个小男孩叫马晓飞,他们俩很合得来,经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我去接她,回家的路上,她兴冲冲地对我说:“妈妈,我最喜欢和马晓飞一起玩啦,我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我笑笑,说好。她看我同意了,很高兴,转而又有些担心:“不知道我爸爸同意不?”我说那你就问问他。
她回家后本来还着急等爸爸回来问这件“终身大事”,结果玩得忘了,直到几天后爸爸去接她,回家的路上才又想起来。她爸爸当时也非常痛快地说“好”,同意了。圆圆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妈妈,我爸爸也同意我长大后和马晓飞结婚呢!”我愉快地说:“是吗,那太好了!”
圆圆这时又有些担心:“要是我们上学了,不在一个学校,以后不认识了,那怎么办呢?”听她这样说,我和她爸爸也做出发愁的样子说:“是啊,这该怎么办呢?那你好好想想办法。”圆圆想了一会儿,忽然有主意了,“对了,我长大了,碰见一个男孩子,就问他,你是不是叫马晓飞,那不就知道了吗!”我们一听,也高兴了,是啊,这不就知道他是不是马晓飞了嘛。原来这么简单!
这个难题解决了,我们一家人轻轻松松地开始吃饭。
后来我听幼儿园老师说,圆圆和马晓飞这两个孩子都比较懂事,从来不打人骂人,也不和小朋友抢东西,都很喜欢讲故事,两人在一起玩从来不闹意见。看来幼儿园也有“合得来”这回事。
到上了小学,这个小男孩和圆圆在一所学校,不在一个班。小学生的特点是男女生之间缺少真正的兴趣,一般是男生和男生玩,女生和女生玩。圆圆有几位非常要好的同学,几个小姑娘只要有空就在一起。我和她爸爸有一次想起马晓飞来,开玩笑地问她,现在还和马晓飞玩吗,长大还要不要和马晓飞结婚了。圆圆说他是男孩子,不喜欢和他玩,不在一个班,也见不到。我们逗她,“那你不担心长大了不认识他?”她说不担心。看来她已经“变心”,从那以后就真把马晓飞丢后脑勺去了。
她上中学后,进入心理学上的“青春期”,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才真正开始观察她对异xìng交往的态度了。圆圆也会对我讲一些学校里男生和女生互相讨好的事,比如一个家里很有钱的男孩子对她班里一个女孩子说:“你要是和我好,我就给你买六万元的珠宝。”我们听了,并不贬损这些事,只是笑笑,说这小男孩幼稚得可爱。我家里也不时地会有男生打电话过来,我们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就像接到她的女同学打给她的电话一样,很自然地喊她来接电话,然后我们回避开,让她能方便地通话。有一次我还在她的书桌下捡到一张纸,可能是她上课时和另外一个女孩子的笔谈,两人热烈地讨论着班里的几个男生,能看出她们对一些男生是有朦胧的好感的。我笑笑,把这张纸收藏起来,准备将来圆圆长大了还给她。
每个父母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回忆一下我们的少男少女时代,就该知道中学生这种情愫的萌发是多么正常。所以在孩子情感发育时,我们为什么不给予更多的理解?
偶尔圆圆接到某个男同学的电话,会聊很长时间,放下电话时她会有些不自在。我就选个合适时间和场合,假装无意中把话题引到这上面,对圆圆说:“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有和异性接触的愿望,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没有,倒可能不正常。”
我这样说的目的是消除她心中的不安,让她知道原来自己对异性有好感,或别人对自己有好感,都是健康正常的。
不安和自责,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时都会有的,发展得严重了甚至是一种负罪感。这种感觉不仅不会使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兴趣降低,反而会刺激兴趣增长。孩子在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下,觉得喜欢异性是不洁的,不道德的,他们就会表面上任性行事,不听家长的话,内心却彷徨迷失,自我鄙视。只有孩子自尊自爱,在青春期和异xìng交往时觉得坦然、正常,才能产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得端庄自在,才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我认识一位家长,她的女儿读初中二年级,长得很秀气,学习一直不错,她特别怕女儿早恋,影响学业,孩子一上初中就对其进行严密的监视。家里只要有男生打来电话,她就一定要过问。孩子放学回家稍晚,她就问个不停,还要给老师打电话核实孩子说的是不是事实。她女儿因此和她的关系弄得很僵。
这位家长为了控制孩子的行踪,也为了孩子的安全,给孩子买了个手机,结果她有一次... -->>
“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而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
十几年里,只有一次,好像是圆圆小学五年级那一次,我和她爸爸那一段工作特别忙,没来得及给她买礼物,就在周末带她出去玩,并给她一些钱,让她替圣诞老人给自己买些礼物。东西没少买,圆圆长大后回忆说,那是她觉得最没意思的一次圣诞节。虽然花一样的钱,买一样的东西,方式不一样,带来的快乐就不一样。
圆圆小时候经常给我们讲她梦到什么,她的梦一直都是童话一样,非常美妙,我后悔没有记录下来。美丽的梦一方面来源于她从书上读到的那些童话,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圣诞老爷爷带来的吧。一个经常做美梦的孩子,她的童年应该很幸福吧。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不仅让圆圆的童年过得不一般,也让她更深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并且教给她如何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惊喜。她的好朋友过生日时,她总会很认真地挑选礼品。圆圆偶尔也制造点浪漫小情调,给我和她爸爸送上点惊喜。
在我四十岁生日那天,圆圆早晨上学时说她今天不想骑车了,要坐公交车去,我们当时不理解,觉得坐公交车又费时间又费力气的,干吗要为难自己。结果晚上放学时,她带回一大把康乃馨。原来她那个自行车没车筐,她乘公交是为方便拿那把花。我和先生那天都忘了过生日这回事,幸亏她提醒了我们。
她上大学后,我问她还要不要圣诞礼物了,她说要;我问她长多大就不要了,她说“八十岁”。我们都笑了。看来,圣诞老人还得一趟又一趟从北极大老远地跑来呢!
5 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圆圆上幼儿园时,班里有个小男孩叫马晓飞,他们俩很合得来,经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我去接她,回家的路上,她兴冲冲地对我说:“妈妈,我最喜欢和马晓飞一起玩啦,我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我笑笑,说好。她看我同意了,很高兴,转而又有些担心:“不知道我爸爸同意不?”我说那你就问问他。
她回家后本来还着急等爸爸回来问这件“终身大事”,结果玩得忘了,直到几天后爸爸去接她,回家的路上才又想起来。她爸爸当时也非常痛快地说“好”,同意了。圆圆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妈妈,我爸爸也同意我长大后和马晓飞结婚呢!”我愉快地说:“是吗,那太好了!”
圆圆这时又有些担心:“要是我们上学了,不在一个学校,以后不认识了,那怎么办呢?”听她这样说,我和她爸爸也做出发愁的样子说:“是啊,这该怎么办呢?那你好好想想办法。”圆圆想了一会儿,忽然有主意了,“对了,我长大了,碰见一个男孩子,就问他,你是不是叫马晓飞,那不就知道了吗!”我们一听,也高兴了,是啊,这不就知道他是不是马晓飞了嘛。原来这么简单!
这个难题解决了,我们一家人轻轻松松地开始吃饭。
后来我听幼儿园老师说,圆圆和马晓飞这两个孩子都比较懂事,从来不打人骂人,也不和小朋友抢东西,都很喜欢讲故事,两人在一起玩从来不闹意见。看来幼儿园也有“合得来”这回事。
到上了小学,这个小男孩和圆圆在一所学校,不在一个班。小学生的特点是男女生之间缺少真正的兴趣,一般是男生和男生玩,女生和女生玩。圆圆有几位非常要好的同学,几个小姑娘只要有空就在一起。我和她爸爸有一次想起马晓飞来,开玩笑地问她,现在还和马晓飞玩吗,长大还要不要和马晓飞结婚了。圆圆说他是男孩子,不喜欢和他玩,不在一个班,也见不到。我们逗她,“那你不担心长大了不认识他?”她说不担心。看来她已经“变心”,从那以后就真把马晓飞丢后脑勺去了。
她上中学后,进入心理学上的“青春期”,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才真正开始观察她对异xìng交往的态度了。圆圆也会对我讲一些学校里男生和女生互相讨好的事,比如一个家里很有钱的男孩子对她班里一个女孩子说:“你要是和我好,我就给你买六万元的珠宝。”我们听了,并不贬损这些事,只是笑笑,说这小男孩幼稚得可爱。我家里也不时地会有男生打电话过来,我们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就像接到她的女同学打给她的电话一样,很自然地喊她来接电话,然后我们回避开,让她能方便地通话。有一次我还在她的书桌下捡到一张纸,可能是她上课时和另外一个女孩子的笔谈,两人热烈地讨论着班里的几个男生,能看出她们对一些男生是有朦胧的好感的。我笑笑,把这张纸收藏起来,准备将来圆圆长大了还给她。
每个父母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回忆一下我们的少男少女时代,就该知道中学生这种情愫的萌发是多么正常。所以在孩子情感发育时,我们为什么不给予更多的理解?
偶尔圆圆接到某个男同学的电话,会聊很长时间,放下电话时她会有些不自在。我就选个合适时间和场合,假装无意中把话题引到这上面,对圆圆说:“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有和异性接触的愿望,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没有,倒可能不正常。”
我这样说的目的是消除她心中的不安,让她知道原来自己对异性有好感,或别人对自己有好感,都是健康正常的。
不安和自责,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时都会有的,发展得严重了甚至是一种负罪感。这种感觉不仅不会使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兴趣降低,反而会刺激兴趣增长。孩子在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下,觉得喜欢异性是不洁的,不道德的,他们就会表面上任性行事,不听家长的话,内心却彷徨迷失,自我鄙视。只有孩子自尊自爱,在青春期和异xìng交往时觉得坦然、正常,才能产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得端庄自在,才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我认识一位家长,她的女儿读初中二年级,长得很秀气,学习一直不错,她特别怕女儿早恋,影响学业,孩子一上初中就对其进行严密的监视。家里只要有男生打来电话,她就一定要过问。孩子放学回家稍晚,她就问个不停,还要给老师打电话核实孩子说的是不是事实。她女儿因此和她的关系弄得很僵。
这位家长为了控制孩子的行踪,也为了孩子的安全,给孩子买了个手机,结果她有一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