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家长还是有些气愤地说:“可我的孩子怎么就那么笨呢,为什么写那么多遍还记不住?我看还是他不用心!”
我说,一个单词写了几十遍还是记不住,这其实和孩子笨不笨没关系,而是和他的情绪有关。厌恶感会把所有的记忆通道都堵死。好多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孩子,为什么一到学习上就愚笨得厉害,原因就在这里。从表面上看,这些孩子确实对学习不用心,但孩子用不用心,不是凭空来的。“用心”就像“用力”一样,也需要一些生长基础,也要有一个成长和积淀过程。即使是成年人,想对一个什么东西“用心”,前提也必须是不讨厌、不排斥这个东西。一个人怎么可能既讨厌一个东西,又去对它“用心”呢?
我看家长不吱声了,似乎有所感悟,就继续对他说:“你只有先淡化孩子对作业的厌倦情绪,慢慢培植他对学习的自信和好感,然后才可能谈用心不用心。你的孩子已经四年级,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已积聚了好长时间,所以改造也会是个比较长的过程,年级越高这个过程越长。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用三年形成的坏毛病,你想用三天改变,那是不可能的。”
我建议这位家长换一种做法,只是单纯地从减轻孩子学习负担入手,帮忙仅限于帮忙,不附带任何其他条件。不要因为家长帮忙了,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当天写的单词全部掌握。允许他有些东西暂时学不会,允许他在作业中有错误。做家长的,一定要理解孩子。就这件事来说,那两个单词写过了还不会,这时候孩子内心其实是很羞愧且很自卑的。家长要体谅孩子的心,告诉孩子不要着急,不会的可以再写两遍,如果还掌握不了,就先放两天再说,慢慢来。然后从他的表现和作业中找到值得表扬的东西,给予肯定,比如夸他的作业比平时写得整齐,说他作业的正确率比平时高等,总之让孩子不时地从学习中体验到一种愉悦的情绪,这样慢慢缓解他对作业的厌恶。
替孩子写作业,不是家长帮孩子在学习上舞弊;而是以理性对抗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错误,以不得已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让孩子生活得更快乐一些,并教给孩子实事求是地面对学习。它是保护孩子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所以家长要首先从内心完全接受这件事,非常坦然,然后才去做。如果你自己心里缺少诚意,心存疑虑,有负罪感,那你在做的时候就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不良信息,让孩子觉得这是在投机取巧,产生负罪感。人对某种习俗或常规的挑战,没有正义感垫底是不可能的。你绝不可能在孩子面前隐藏你的疑虑,孩子比雷达还灵,能从你的眼神、语气中捕捉到你所持有的真实态度。
圆圆上小学时,有一次回家给我讲了一件事,听起来像个笑话。
有个同学发现班里另一个同学的语文生字本一行只有八个字,而自己的是一行十个字,就回家抱怨说,人家的妈妈会买本儿,你怎么买的时候不看看每行有几个字。她妈妈说我知道啊,买的时候人家就问是要一行八个字的还是十个字的,我就买了十个字的,这不是为了让你多写两个字记得牢吗。
多写两个字,家长认为占便宜了,孩子认为吃亏了。圆圆说有的同学向老师反映这个问题,要求用一行八个字作业本儿的同学,也要按每字十个的数量来写,但老师觉得那样得有两个字写到下一行,一行行推下来会显得很乱,不整齐,就还是按行数写。她班里好多同学因此煞费苦心地到处找一行八个字的本儿——孩子们被逼得把心思都用这里了。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几乎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教育家都在儿童教育上提出个别对待,差异化教学的思想。但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小学,很少能看到有哪个教师在作业上不搞一刀切。一刀切确实是比较省心省力气,但不同的孩子却不得不接受依相同的模子被裁切的痛苦。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多年来却堂而皇之地盛行着,很少有教师或家长考虑到它的不妥。
不能苛求社会为每个孩子提供一种完美的教育;但作为家长,有责任为我们独有的孩子营造一个尽可能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们如果有办法能让孩子从繁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当然更好。比如通过努力,促进校方进行教学改革;或通过某种影响力,促进政策性解决等。如果做不到这些,替孩子写作业不失为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
“替孩子写作业”表面上看是件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其实更主要地是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思维方式。即在孩子的学习中,家长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难。不同的孩子身处不同的学校,遇到不同的老师,会产生不同的困难。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但一定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只要你实事求是地去帮助孩子,很多办法自然会出来。
最后要提醒的一点是,无论你用什么办法,都要注意,不要弄巧成拙,不要因为家长的做事不慎,给孩子惹麻烦。比如替写作业被老师发现,引起老师的反感,给孩子脸色看,这就得不偿失了。
4 不写“暴力作业”
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其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
儿童当然也能适应“暴力作业”,但“暴力作业”中含有的奴役、敌意、压抑,会全面地破坏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和健康。
被罚写作业,是许多人在上学时遭遇到的,尤其在小学阶段。
圆圆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数学老师突然在课堂上搞小测验,要求学生们默写一条前两天讲过的定理。那条定理大约有二三十个字,老师并没有提前布置背诵,课堂上突然测验,又要求一个字不能错,只要有一字与原文不符,就罚当晚把定理抄写十遍。结果班里的同学全军覆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错,所以大家当天的数学作业,除了常规的一些内容外,还多了抄写十遍定理这一项。
圆圆晚上回家写作业时对我讲了这事,表现出对抄写十遍定理很发愁的样子。
我看了她在测验中写出来的内容,对照书上的定理,只有几个字与原文不符,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出入,而且能感觉出来圆圆是理解这条定理的。我想,数学老师有必要这样惩罚孩子们吗?这条定理从教材来看并没提出背诵要求,教材编写者肯定也会考虑,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重在理解,会应用才是目的。
死记硬背的坏处很多,它对于学生智力和学习的伤害真是再怎么说都不为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行为多有谴责,他说:“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地记诵、死记硬背,... -->>
家长还是有些气愤地说:“可我的孩子怎么就那么笨呢,为什么写那么多遍还记不住?我看还是他不用心!”
我说,一个单词写了几十遍还是记不住,这其实和孩子笨不笨没关系,而是和他的情绪有关。厌恶感会把所有的记忆通道都堵死。好多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孩子,为什么一到学习上就愚笨得厉害,原因就在这里。从表面上看,这些孩子确实对学习不用心,但孩子用不用心,不是凭空来的。“用心”就像“用力”一样,也需要一些生长基础,也要有一个成长和积淀过程。即使是成年人,想对一个什么东西“用心”,前提也必须是不讨厌、不排斥这个东西。一个人怎么可能既讨厌一个东西,又去对它“用心”呢?
我看家长不吱声了,似乎有所感悟,就继续对他说:“你只有先淡化孩子对作业的厌倦情绪,慢慢培植他对学习的自信和好感,然后才可能谈用心不用心。你的孩子已经四年级,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已积聚了好长时间,所以改造也会是个比较长的过程,年级越高这个过程越长。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用三年形成的坏毛病,你想用三天改变,那是不可能的。”
我建议这位家长换一种做法,只是单纯地从减轻孩子学习负担入手,帮忙仅限于帮忙,不附带任何其他条件。不要因为家长帮忙了,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当天写的单词全部掌握。允许他有些东西暂时学不会,允许他在作业中有错误。做家长的,一定要理解孩子。就这件事来说,那两个单词写过了还不会,这时候孩子内心其实是很羞愧且很自卑的。家长要体谅孩子的心,告诉孩子不要着急,不会的可以再写两遍,如果还掌握不了,就先放两天再说,慢慢来。然后从他的表现和作业中找到值得表扬的东西,给予肯定,比如夸他的作业比平时写得整齐,说他作业的正确率比平时高等,总之让孩子不时地从学习中体验到一种愉悦的情绪,这样慢慢缓解他对作业的厌恶。
替孩子写作业,不是家长帮孩子在学习上舞弊;而是以理性对抗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错误,以不得已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让孩子生活得更快乐一些,并教给孩子实事求是地面对学习。它是保护孩子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所以家长要首先从内心完全接受这件事,非常坦然,然后才去做。如果你自己心里缺少诚意,心存疑虑,有负罪感,那你在做的时候就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不良信息,让孩子觉得这是在投机取巧,产生负罪感。人对某种习俗或常规的挑战,没有正义感垫底是不可能的。你绝不可能在孩子面前隐藏你的疑虑,孩子比雷达还灵,能从你的眼神、语气中捕捉到你所持有的真实态度。
圆圆上小学时,有一次回家给我讲了一件事,听起来像个笑话。
有个同学发现班里另一个同学的语文生字本一行只有八个字,而自己的是一行十个字,就回家抱怨说,人家的妈妈会买本儿,你怎么买的时候不看看每行有几个字。她妈妈说我知道啊,买的时候人家就问是要一行八个字的还是十个字的,我就买了十个字的,这不是为了让你多写两个字记得牢吗。
多写两个字,家长认为占便宜了,孩子认为吃亏了。圆圆说有的同学向老师反映这个问题,要求用一行八个字作业本儿的同学,也要按每字十个的数量来写,但老师觉得那样得有两个字写到下一行,一行行推下来会显得很乱,不整齐,就还是按行数写。她班里好多同学因此煞费苦心地到处找一行八个字的本儿——孩子们被逼得把心思都用这里了。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几乎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教育家都在儿童教育上提出个别对待,差异化教学的思想。但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小学,很少能看到有哪个教师在作业上不搞一刀切。一刀切确实是比较省心省力气,但不同的孩子却不得不接受依相同的模子被裁切的痛苦。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多年来却堂而皇之地盛行着,很少有教师或家长考虑到它的不妥。
不能苛求社会为每个孩子提供一种完美的教育;但作为家长,有责任为我们独有的孩子营造一个尽可能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们如果有办法能让孩子从繁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当然更好。比如通过努力,促进校方进行教学改革;或通过某种影响力,促进政策性解决等。如果做不到这些,替孩子写作业不失为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
“替孩子写作业”表面上看是件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其实更主要地是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思维方式。即在孩子的学习中,家长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难。不同的孩子身处不同的学校,遇到不同的老师,会产生不同的困难。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但一定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只要你实事求是地去帮助孩子,很多办法自然会出来。
最后要提醒的一点是,无论你用什么办法,都要注意,不要弄巧成拙,不要因为家长的做事不慎,给孩子惹麻烦。比如替写作业被老师发现,引起老师的反感,给孩子脸色看,这就得不偿失了。
4 不写“暴力作业”
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其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
儿童当然也能适应“暴力作业”,但“暴力作业”中含有的奴役、敌意、压抑,会全面地破坏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和健康。
被罚写作业,是许多人在上学时遭遇到的,尤其在小学阶段。
圆圆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数学老师突然在课堂上搞小测验,要求学生们默写一条前两天讲过的定理。那条定理大约有二三十个字,老师并没有提前布置背诵,课堂上突然测验,又要求一个字不能错,只要有一字与原文不符,就罚当晚把定理抄写十遍。结果班里的同学全军覆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错,所以大家当天的数学作业,除了常规的一些内容外,还多了抄写十遍定理这一项。
圆圆晚上回家写作业时对我讲了这事,表现出对抄写十遍定理很发愁的样子。
我看了她在测验中写出来的内容,对照书上的定理,只有几个字与原文不符,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出入,而且能感觉出来圆圆是理解这条定理的。我想,数学老师有必要这样惩罚孩子们吗?这条定理从教材来看并没提出背诵要求,教材编写者肯定也会考虑,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重在理解,会应用才是目的。
死记硬背的坏处很多,它对于学生智力和学习的伤害真是再怎么说都不为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行为多有谴责,他说:“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地记诵、死记硬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