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一位女同学,她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却经常在家里打骂孩子。有一次我们聊天,她谈到她父亲时,历数其父的不是。小时候她父亲经常打她。她觉得父亲当年打她那些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对父亲的行为充满蔑视,甚至有一种仇恨感。后来我们聊到她的孩子,她又历数孩子的不争气,讲了一串孩子该打的事例。当我表示她对孩子的态度是来源于她父亲的粗暴时,她对此断然否定。说她和父亲不一样,她父亲打她没有道理,而她打儿子都是有理由的。
是啊,我们小时候家里缺的主要是粮食,所以孩子把饭烧煳了会挨打。现在的孩子绝不会因为这事挨打,他们挨打的原因可能是考试不好或上网——可这是区别吗?这位女同学和她的父亲其实都因为同一个原因打孩子,即孩子惹自己不高兴了,他们对幼小的孩子共有的“教育方式”就是拳头。从做家长的修养上看,他们其实是很相像的。
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会伴随孩子一生。经常挨打的孩子,他的身心两方面都会受到损害。他从家长那里感受到的是屈辱,体会的是自卑,学到的是粗暴,激起的是逆反。就像人冷了会起鸡皮疙瘩一样,他会不由自主地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一系列改变。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9]
打骂的方式绝不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只能让他的心理扭曲。一个心理残疾的人,远比一个生理残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层可怕。2008年奥地利曝出一件让整个国家蒙羞、让全世界震惊的事件。一位叫约瑟夫的父亲,在地下室囚禁他的女儿长达二十四年,并对其实施性迫害,致使其生下七个孩子;并且还虐待自己的母亲,把她关在阁楼上,经常让她忍饥受冻,直至死去。当代社会为什么还存在这样的“超级野人”?媒体挖掘的一些报道应该能说明问题:约瑟夫在童年时,经常遭受来自母亲的暴力和虐待。
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很典型地说明,畸形的家庭教育会给一个人带来怎样的恶果。
在严厉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性格内向,缺少人际沟通能力,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坏脾气,甚至是堕落等等。也有生理上的反应,如呕吐、腹泻、胃肠疾患以及失眠等。
童年时代的每一种体验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迹,教孩子没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影响着他成长的大事。每件小事都是最初抓在手心中的那把雪,可能滚成一个硕大的雪球,对未来形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像一个比喻说的那样,南美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有可能引起北美的一场龙卷风。
现实生活中当然有一些事例佐证着“不打不成才”的观点。
2005年看到网上一篇报道,说沈阳一个十三岁女孩,在一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获得冠军,而这一佳绩居然是她的父亲在三年时间里抽女儿四百个耳光得来的。这仿佛是一个典型的“不打不成才”的例子,它不知会让多少父母相信用耳光可以促进孩子“成才”。
可是,一个平均两三天就要挨一记耳光的孩子,尤其是个女孩子,她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呢?耳光打在皮肤上的痕迹很快会消失,但留在心理上的创伤能消退吗?女孩要长大,她将不只是个“弹钢琴的人”,她还会是个有很多种角色的人。作为更多的角色,她将会表现出怎样一种面貌呢?如果说这个个案有代表性,它不代表一种成功教育,只能代表一种畸形价值观下危险的做法。它在用一个单一成就,去赌孩子人格健全与一生的幸福。
我曾见过一位母亲,她得意扬扬地说:“孩子就得打,我那孩子,只要揍一顿,或臭骂一顿,立刻就听话了。”可以断定,这位母亲只能在孩子还未成年时,在着眼于某一孤立事件时,并且在她毫不关心孩子的幸福感时有这份得意。她的得意不真实,也不会长久。
我还认识一位女孩子,她很漂亮,学习出色,工作能力强,看起来性格也活泼开朗。在她身上似乎找不到缺点。只是一直以来胃肠功能不好,二十岁上大学时急性胃穿孔,差点要了命,胃被切去三分之一。医学上早已发现,慢性胃肠疾患和人的消极情绪以及压力有关。从她的疾病及偶尔流露的一些性格特点,我估计她儿时的生活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心理创伤。果然,后来有一次我们随便聊起来,她说她妈妈从小打她,打得非常狠。比如有一次她放学后到妈妈单位拿家门钥匙,走时忘了和办公室的阿姨说再见。就这么点事,她妈妈半夜加班回来,一把将她从被子里拎出来,暴打一顿。她说当时自己正睡得香,冷不丁挨打,根本都不知道为什么,而类似的事发生过很多次。
她可能是为了维护她妈妈的面子,说她一点都不怪妈妈,甚至说正是因为她妈妈那样严格要求,她才有今天。我发现她总是无节制地吃各种零食,尤其是刺激性的食物。胃部切除手术后不久,就不顾医嘱暴饮暴食,又发生胃出血,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吃饭,稍好一些,又开始无节制地吃。我劝她少吃零食,她说她经常心情不好,吃零食能缓解心理压力,所以顾不了那么多——这个坚强的女孩,真是把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扛,零食成了她一直以来的心理祛痛片。我不知她妈妈知道这些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后,想到女孩的身心健康时,是否还能骄傲得起来?
很多人信誓旦旦地认为孩子就该打,理由是他自己就是从小被打大的,并且他自己成长得不错。在各种资料中,也不时地会看到有的成功人士讲他如何因为挨了打而一下变得懂事。我不怀疑他们挨打的真实性和成功的真实性,但绝不认为这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
我的一位女同学,她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却经常在家里打骂孩子。有一次我们聊天,她谈到她父亲时,历数其父的不是。小时候她父亲经常打她。她觉得父亲当年打她那些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对父亲的行为充满蔑视,甚至有一种仇恨感。后来我们聊到她的孩子,她又历数孩子的不争气,讲了一串孩子该打的事例。当我表示她对孩子的态度是来源于她父亲的粗暴时,她对此断然否定。说她和父亲不一样,她父亲打她没有道理,而她打儿子都是有理由的。
是啊,我们小时候家里缺的主要是粮食,所以孩子把饭烧煳了会挨打。现在的孩子绝不会因为这事挨打,他们挨打的原因可能是考试不好或上网——可这是区别吗?这位女同学和她的父亲其实都因为同一个原因打孩子,即孩子惹自己不高兴了,他们对幼小的孩子共有的“教育方式”就是拳头。从做家长的修养上看,他们其实是很相像的。
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会伴随孩子一生。经常挨打的孩子,他的身心两方面都会受到损害。他从家长那里感受到的是屈辱,体会的是自卑,学到的是粗暴,激起的是逆反。就像人冷了会起鸡皮疙瘩一样,他会不由自主地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一系列改变。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9]
打骂的方式绝不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只能让他的心理扭曲。一个心理残疾的人,远比一个生理残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层可怕。2008年奥地利曝出一件让整个国家蒙羞、让全世界震惊的事件。一位叫约瑟夫的父亲,在地下室囚禁他的女儿长达二十四年,并对其实施性迫害,致使其生下七个孩子;并且还虐待自己的母亲,把她关在阁楼上,经常让她忍饥受冻,直至死去。当代社会为什么还存在这样的“超级野人”?媒体挖掘的一些报道应该能说明问题:约瑟夫在童年时,经常遭受来自母亲的暴力和虐待。
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很典型地说明,畸形的家庭教育会给一个人带来怎样的恶果。
在严厉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性格内向,缺少人际沟通能力,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坏脾气,甚至是堕落等等。也有生理上的反应,如呕吐、腹泻、胃肠疾患以及失眠等。
童年时代的每一种体验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迹,教孩子没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影响着他成长的大事。每件小事都是最初抓在手心中的那把雪,可能滚成一个硕大的雪球,对未来形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像一个比喻说的那样,南美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有可能引起北美的一场龙卷风。
现实生活中当然有一些事例佐证着“不打不成才”的观点。
2005年看到网上一篇报道,说沈阳一个十三岁女孩,在一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获得冠军,而这一佳绩居然是她的父亲在三年时间里抽女儿四百个耳光得来的。这仿佛是一个典型的“不打不成才”的例子,它不知会让多少父母相信用耳光可以促进孩子“成才”。
可是,一个平均两三天就要挨一记耳光的孩子,尤其是个女孩子,她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呢?耳光打在皮肤上的痕迹很快会消失,但留在心理上的创伤能消退吗?女孩要长大,她将不只是个“弹钢琴的人”,她还会是个有很多种角色的人。作为更多的角色,她将会表现出怎样一种面貌呢?如果说这个个案有代表性,它不代表一种成功教育,只能代表一种畸形价值观下危险的做法。它在用一个单一成就,去赌孩子人格健全与一生的幸福。
我曾见过一位母亲,她得意扬扬地说:“孩子就得打,我那孩子,只要揍一顿,或臭骂一顿,立刻就听话了。”可以断定,这位母亲只能在孩子还未成年时,在着眼于某一孤立事件时,并且在她毫不关心孩子的幸福感时有这份得意。她的得意不真实,也不会长久。
我还认识一位女孩子,她很漂亮,学习出色,工作能力强,看起来性格也活泼开朗。在她身上似乎找不到缺点。只是一直以来胃肠功能不好,二十岁上大学时急性胃穿孔,差点要了命,胃被切去三分之一。医学上早已发现,慢性胃肠疾患和人的消极情绪以及压力有关。从她的疾病及偶尔流露的一些性格特点,我估计她儿时的生活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心理创伤。果然,后来有一次我们随便聊起来,她说她妈妈从小打她,打得非常狠。比如有一次她放学后到妈妈单位拿家门钥匙,走时忘了和办公室的阿姨说再见。就这么点事,她妈妈半夜加班回来,一把将她从被子里拎出来,暴打一顿。她说当时自己正睡得香,冷不丁挨打,根本都不知道为什么,而类似的事发生过很多次。
她可能是为了维护她妈妈的面子,说她一点都不怪妈妈,甚至说正是因为她妈妈那样严格要求,她才有今天。我发现她总是无节制地吃各种零食,尤其是刺激性的食物。胃部切除手术后不久,就不顾医嘱暴饮暴食,又发生胃出血,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吃饭,稍好一些,又开始无节制地吃。我劝她少吃零食,她说她经常心情不好,吃零食能缓解心理压力,所以顾不了那么多——这个坚强的女孩,真是把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扛,零食成了她一直以来的心理祛痛片。我不知她妈妈知道这些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后,想到女孩的身心健康时,是否还能骄傲得起来?
很多人信誓旦旦地认为孩子就该打,理由是他自己就是从小被打大的,并且他自己成长得不错。在各种资料中,也不时地会看到有的成功人士讲他如何因为挨了打而一下变得懂事。我不怀疑他们挨打的真实性和成功的真实性,但绝不认为这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