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我有故事,你有酒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花婶疯了,在我认识她之前就疯了。
花婶是我儿时在农村仅有的记忆。之所以叫她花婶,是因为她经常穿着一件上面绣着很多花的衣服,那时候并不知道是什么,后来才知道,当年她穿的衣服,名叫“旗袍”。
她是那个小村庄里唯一被人所熟知的人,只因她是个疯子。其实她只是跟常人不同,她喜欢笑,经常独自坐在村口的桥头上笑。
她从不打人,对小孩尤其好。
每次都能看见一群孩子围着她,她总是嘿嘿地笑着,然后从兜里拿出不知藏了多久的糖,分给我们。我们都不怕她,因为没觉得她不正常,就是不说话,但总是笑着。
她总是坐在村头的那座石桥上,偶尔会听见她哼着曲儿,很好听,但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总觉得花婶不像是疯子,她太安静了,安静得像一座石像。
可她又确实疯了,见到穿中山装的男人就会手舞足蹈,把村子里的男人吓得再不敢穿了。
花婶无儿无女,在我儿时她就已经快五十了。她身上虽然脏,但手和脸却一直干干净净。村里的人都说,花婶是个讲究的人,听不出是戏谑还是赞美。
那时候人都淳朴善良。每到冬天,村里的人都会给花婶送去棉衣棉被。她只是对来的人笑着,不说话。很多人都说她是哑巴,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听过花婶唱歌,虽然没人会信。
平时花婶是不出门的,只有每月的双日子才会出门,没人知道为什么,也没人关心。
逢年过节,花婶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头上还会戴上一枚在那时候没见过的发卡。村里的长舌妇总会说,花婶是想男人了,想再找一个。
每当这种话不小心被花婶听见的时候,她都会用一种令人恐惧的眼神盯着你。直到你被盯得发毛,心虚害怕,转身逃走。
世上总是有许多正常人,自诩为好人,把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划为异类,本能地躲着。
花婶心善,村里的小猫小狗,她都喜欢,会把平时吃不完的干粮分给它们吃。
每次经过她家院子的时候,都会看见她安静地坐在院子中间,四周围着猫狗。看起来和任何一个农村的老太太没区别,但好像又有区别。年幼的我,自然无法分辨那是一种什么区别。
后来才明白,花婶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区别于旁人的气质。
有一年村里发洪水,我跟几个伙伴跑去河边捉鱼,河水突然猛涨。我来不及跑回去,就在水将要没腰的时候,花婶不知道从哪儿出来的,一把把我拽出来,拍着我的头笑眯眯地看着我,然后又捏捏我的脸,转身走了。
事后家里人以及村里的老少,都去花婶家登门感谢,花婶受宠若惊,但也只是笑笑。
第一次进花婶的家,丝毫看不出是一个疯子的家。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所有的物品都有顺序地摆放,就连平时穿的破鞋,都被整齐地放在墙边。
花婶像是被遗忘在这个世间的人,孤独又绝望地活着。
大家都在窃窃私语,议论花婶究竟是不是疯子。如果是,这没办法解释,如果不是,她又看起来是。所有人都不解,可又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也就败兴而归了。
2
自从花婶在水边救了我一次,花婶在村里的地位,和别人对她的态度,完全改变了。
花婶在路边溜达的时候,走到谁家门口,正当饭点的时候,都会拉着花婶去他家吃饭。他们都说花婶心善,对这样的人好,会得福报的。我不知道那时候的他们是真的想对花婶好,还是仅仅为了无法证明的福报,但至少,那几年花婶过得不算差。
直到后来,村里很多老人去世了,年轻的又都去外地打工,花婶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了。
好在村里给上了劳保,勉强能度日。再后来,因为我去县里读书,全家搬离了村子,自此再没有了花婶的任何消息。突然记起花婶,也是因为跟家里人吃饭偶然聊到的。
家里的长辈说,花婶的一辈子命太苦了,也活得太真了。
我央求继续讲下去,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一个遥远却又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花婶本名叫杨婉仪,是个大户人家的姑娘,早些年家里是做山货的,方圆百里的大商户。后来不知怎么了,家道中落,没办法了,才举家搬到了村里。父母亲因为受不了这么大的变故,几年以后,便双双去世了。
当时村里的校长看着可怜,便收留她,留在村里的学校教书。因为村里的孩子太多,花婶一个人忙不过来,校长又去镇里请来了一个男教师,名叫宋青然,大家都叫他宋先生。
学校里就两位老师,花婶年少时据说也是貌美如花,毕竟是大户人家里的小姐,俩人日久生情,便私定终身了。婉仪唤宋青然为先生,宋青然唤婉仪为小姐,俩人找了村长做证婚人,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就把婚给结了。
结婚一年多后婉仪怀孕了,但因为劳累过度,孩子没保住。可能第一次的精神刺激,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宋先生在家陪着花婶,半年多的时间,她才从阴影里走出来。
长辈说,记得当年花婶跟宋先生一直相敬如宾。村里大多数的夫妻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得鸡飞狗跳的,但从没见花婶跟宋先生拌过嘴。后来村里的妇女每次吵架,都会说你看看人家宋先生,而男的都会说,你看看人家杨婉仪。
不知觉中,花婶和宋先生成了那个年代里的模范夫妻。
宋先生喜欢音乐,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吹吹笛子,或者哼几首民国时的老歌。
花婶也喜欢,求着宋先生教她,那段日子整个村子都能听见俩人的对唱。村里人觉得,这两个人,真把日子过到天上去了。
因为宋先生是个文化人,穿着打扮都与村里的人不一样,永远是笔直的裤子,板板正正的中山装,带着一个圆圆的眼镜,像极了民国时的书生。
有天夜里,外面刮风下雨,宋先生担心学校的课桌被水冲走,打算去一趟。临走的时候,跟花婶说去去就回,可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宋先生是路过村里的石桥时,被水冲走的,三天后才在下游的村子找到宋先生的尸体。
没人敢让花婶看,但花婶执意要看,推开拦着的人群趴在了宋先生的身上。
没有哭声,没有喊声,只是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掉,滴在宋先生的身上。
花婶边哭边把宋先生的衣服整理好,把领子、袖口、衣兜都整理平整。然后把宋先生的头发擦得干干净净,握着宋先生的手,静静地坐着。
长辈说,后来大家都走了,宋先生也安葬了,可花婶还是会每天都去村口的桥头等着,像在等先生回来。
不久后花婶大病一场,清醒之后就再没说过一句话,只是笑着。然后在街上看见有穿中山装的男子,就拦下来,仔细地端详,然后又手舞足蹈地笑着。
大家都觉得花婶疯了,而只有花婶自己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3
“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我只有这一辈子,你活着我陪你,你死了,我守你。”
自从宋先生去世后,花婶就独自生活了,没有亲戚没有朋友。逢年过节都是花婶一个人,她守着宋先生的房子,以及家里的一切。
她觉得宋先生没走,还会回来的,因为宋先生当年走的时候说过,去去就回。
可就这四个字,花婶整整等了三十六年,风雨不断。本来村里是打算把桥拆了,重新修一座水泥桥,但是怕花婶难过,这事一拖再拖,... -->>
1
花婶疯了,在我认识她之前就疯了。
花婶是我儿时在农村仅有的记忆。之所以叫她花婶,是因为她经常穿着一件上面绣着很多花的衣服,那时候并不知道是什么,后来才知道,当年她穿的衣服,名叫“旗袍”。
她是那个小村庄里唯一被人所熟知的人,只因她是个疯子。其实她只是跟常人不同,她喜欢笑,经常独自坐在村口的桥头上笑。
她从不打人,对小孩尤其好。
每次都能看见一群孩子围着她,她总是嘿嘿地笑着,然后从兜里拿出不知藏了多久的糖,分给我们。我们都不怕她,因为没觉得她不正常,就是不说话,但总是笑着。
她总是坐在村头的那座石桥上,偶尔会听见她哼着曲儿,很好听,但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总觉得花婶不像是疯子,她太安静了,安静得像一座石像。
可她又确实疯了,见到穿中山装的男人就会手舞足蹈,把村子里的男人吓得再不敢穿了。
花婶无儿无女,在我儿时她就已经快五十了。她身上虽然脏,但手和脸却一直干干净净。村里的人都说,花婶是个讲究的人,听不出是戏谑还是赞美。
那时候人都淳朴善良。每到冬天,村里的人都会给花婶送去棉衣棉被。她只是对来的人笑着,不说话。很多人都说她是哑巴,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听过花婶唱歌,虽然没人会信。
平时花婶是不出门的,只有每月的双日子才会出门,没人知道为什么,也没人关心。
逢年过节,花婶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头上还会戴上一枚在那时候没见过的发卡。村里的长舌妇总会说,花婶是想男人了,想再找一个。
每当这种话不小心被花婶听见的时候,她都会用一种令人恐惧的眼神盯着你。直到你被盯得发毛,心虚害怕,转身逃走。
世上总是有许多正常人,自诩为好人,把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划为异类,本能地躲着。
花婶心善,村里的小猫小狗,她都喜欢,会把平时吃不完的干粮分给它们吃。
每次经过她家院子的时候,都会看见她安静地坐在院子中间,四周围着猫狗。看起来和任何一个农村的老太太没区别,但好像又有区别。年幼的我,自然无法分辨那是一种什么区别。
后来才明白,花婶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区别于旁人的气质。
有一年村里发洪水,我跟几个伙伴跑去河边捉鱼,河水突然猛涨。我来不及跑回去,就在水将要没腰的时候,花婶不知道从哪儿出来的,一把把我拽出来,拍着我的头笑眯眯地看着我,然后又捏捏我的脸,转身走了。
事后家里人以及村里的老少,都去花婶家登门感谢,花婶受宠若惊,但也只是笑笑。
第一次进花婶的家,丝毫看不出是一个疯子的家。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所有的物品都有顺序地摆放,就连平时穿的破鞋,都被整齐地放在墙边。
花婶像是被遗忘在这个世间的人,孤独又绝望地活着。
大家都在窃窃私语,议论花婶究竟是不是疯子。如果是,这没办法解释,如果不是,她又看起来是。所有人都不解,可又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也就败兴而归了。
2
自从花婶在水边救了我一次,花婶在村里的地位,和别人对她的态度,完全改变了。
花婶在路边溜达的时候,走到谁家门口,正当饭点的时候,都会拉着花婶去他家吃饭。他们都说花婶心善,对这样的人好,会得福报的。我不知道那时候的他们是真的想对花婶好,还是仅仅为了无法证明的福报,但至少,那几年花婶过得不算差。
直到后来,村里很多老人去世了,年轻的又都去外地打工,花婶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了。
好在村里给上了劳保,勉强能度日。再后来,因为我去县里读书,全家搬离了村子,自此再没有了花婶的任何消息。突然记起花婶,也是因为跟家里人吃饭偶然聊到的。
家里的长辈说,花婶的一辈子命太苦了,也活得太真了。
我央求继续讲下去,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一个遥远却又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花婶本名叫杨婉仪,是个大户人家的姑娘,早些年家里是做山货的,方圆百里的大商户。后来不知怎么了,家道中落,没办法了,才举家搬到了村里。父母亲因为受不了这么大的变故,几年以后,便双双去世了。
当时村里的校长看着可怜,便收留她,留在村里的学校教书。因为村里的孩子太多,花婶一个人忙不过来,校长又去镇里请来了一个男教师,名叫宋青然,大家都叫他宋先生。
学校里就两位老师,花婶年少时据说也是貌美如花,毕竟是大户人家里的小姐,俩人日久生情,便私定终身了。婉仪唤宋青然为先生,宋青然唤婉仪为小姐,俩人找了村长做证婚人,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就把婚给结了。
结婚一年多后婉仪怀孕了,但因为劳累过度,孩子没保住。可能第一次的精神刺激,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宋先生在家陪着花婶,半年多的时间,她才从阴影里走出来。
长辈说,记得当年花婶跟宋先生一直相敬如宾。村里大多数的夫妻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得鸡飞狗跳的,但从没见花婶跟宋先生拌过嘴。后来村里的妇女每次吵架,都会说你看看人家宋先生,而男的都会说,你看看人家杨婉仪。
不知觉中,花婶和宋先生成了那个年代里的模范夫妻。
宋先生喜欢音乐,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吹吹笛子,或者哼几首民国时的老歌。
花婶也喜欢,求着宋先生教她,那段日子整个村子都能听见俩人的对唱。村里人觉得,这两个人,真把日子过到天上去了。
因为宋先生是个文化人,穿着打扮都与村里的人不一样,永远是笔直的裤子,板板正正的中山装,带着一个圆圆的眼镜,像极了民国时的书生。
有天夜里,外面刮风下雨,宋先生担心学校的课桌被水冲走,打算去一趟。临走的时候,跟花婶说去去就回,可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宋先生是路过村里的石桥时,被水冲走的,三天后才在下游的村子找到宋先生的尸体。
没人敢让花婶看,但花婶执意要看,推开拦着的人群趴在了宋先生的身上。
没有哭声,没有喊声,只是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掉,滴在宋先生的身上。
花婶边哭边把宋先生的衣服整理好,把领子、袖口、衣兜都整理平整。然后把宋先生的头发擦得干干净净,握着宋先生的手,静静地坐着。
长辈说,后来大家都走了,宋先生也安葬了,可花婶还是会每天都去村口的桥头等着,像在等先生回来。
不久后花婶大病一场,清醒之后就再没说过一句话,只是笑着。然后在街上看见有穿中山装的男子,就拦下来,仔细地端详,然后又手舞足蹈地笑着。
大家都觉得花婶疯了,而只有花婶自己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3
“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我只有这一辈子,你活着我陪你,你死了,我守你。”
自从宋先生去世后,花婶就独自生活了,没有亲戚没有朋友。逢年过节都是花婶一个人,她守着宋先生的房子,以及家里的一切。
她觉得宋先生没走,还会回来的,因为宋先生当年走的时候说过,去去就回。
可就这四个字,花婶整整等了三十六年,风雨不断。本来村里是打算把桥拆了,重新修一座水泥桥,但是怕花婶难过,这事一拖再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