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翻过山丘 (1/2)
笔趣阁 www.biquge3.cc,李易峰自传随笔集:1987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窍的体验
拍电视剧《麻雀》的时候,我特别佩服李小冉。她可以做到眼泪说来就来,“哗哗”哭得好像拧开了水龙头,一条拍完了,我居然听到她问导演:“我们再来试一条没有眼泪的,看看效果如何?”
那一刻我只有一个念头,我理解不了,真理解不了。怎么能这样呢?我总在担心自己的哭戏,到了那个情绪点,眼泪要是还掉不下来怎么办。越想怎么办,心里越急,往往眼泪更不见踪影。小冉姐这样,不是……在我这儿炫富吗?
拍电影《心理罪》的时候,有一场需要爆发力的哭戏,我扮演的方木在得知了女朋友的死讯后去警察局画像。开拍前我一直在酝酿情绪,努力沉浸到方木的感受里:痛失挚爱,还无法从愤怒和震惊中剥离出真实感,他会如何反应?第一条开拍,所有人准备,导演倒数“3、2、1”的话音还未落,我只觉得胸口骤然凝起一股闷气,澎湃汹涌,却无法抒出,整个人无法抑制地开始剧烈颤抖。开口说台词,句不成音,全都堵在嗓子口。我开始崩溃一样号啕大哭,收都收不住。
结束后导演和我说,很好,不过前面再收一点就更好了。那一刻我长舒了一口气,嘿,终于有人和我说这句话了。恰到好处地表达情绪,分离出其中的层次感,这些方面我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这一次预料之外的体会,给我带来了舒爽的痛快感,有点儿像出窍,仿佛我真的成了另一个人。
演员需要一种对人情世故的敏感,而我的成长一路来都很顺利,家里所有人都给予了我饱满的爱。这是一种幸运,生活没有过早向我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也没有让我一早就遭遇人情冷暖,更没有让我在坎坷和挫折中挣扎。参加《加油!好男儿》比赛的时候我还在念大学一年级,从学校那样单纯的环境,直接被丢进了娱乐圈这样复杂的地方,我开始急速学习如何应对一个真实的世界。任何情绪我都会挂在脸上,性格又直接,想来一路上无意中得罪过不少人。但摸爬滚打的一路也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苦涩也好,懊恼也好,除了继续做自己,我别无他法。许多事情也曾在我心里“咯噔”一下,可是到第二天我就全忘了,说到底,我没有真正往心里去。
成为演员,我最初是被那个虚拟的世界吸引,看起来什么都又新鲜又好玩。渐渐地,我和角色之间有了真正的联结和交流;许多前辈的嘱咐和建议,以前没听明白,现在也在心里不断发酵,让我咀嚼出不同的意义来。曾有人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个男演员,三十岁乃至三十五岁之后才会渐入佳境。”即使现在还有种种不足,我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实验和学习。我的目标不是赢得几个漂亮的“标签”,更无心向谁证明什么,只想保持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
我记台词的本领还不错。开始担当主角后,每部戏的台词量都不小,但基本上很快就能记住。有些剧本里掺杂了大量的专业词汇,比如《麻雀》,我背起来就会有点儿困难。我不要求实拍的时候自己念得和剧本上一字不差,但重要的部分一定要有,必须要对。在我看来,只要有能力把台词消化成自己的语言,一切就自然舒畅起来。我特别害怕的结果,就是观众一看就知道我在死记硬背。在电视剧《真爱谎言》中,我演一个有过目不忘本领的自闭症患者,有一幕是他要说一大段莫扎特的生平,准备的时候我别无他法,只能硬着头皮一个个字啃,简直重回小时候背课文的噩梦。也“幸亏”他是一个自闭症患者,篇幅虽然长,但台词说流利就好,不需要加入特别的情绪。我对台词没有惧怕感,毕竟走戏时能练习一遍,导演对台词时能练一遍,万一正式开拍时没说顺溜,还有NG的机会,有一个渐渐熟悉的过程。
为了完成拍摄要求,许多时候演员都要挑战自己的极限,但平时的生活里多半没机会尝试那些事情,这反而成就了许多有趣难忘的回忆。我一直把它们划分入“正常工作内容”的范围,没必要夸大为辛苦。我们在横店拍摄《古剑奇谭》时恰逢夏天,进组前所有人都“恐吓”我说:“疯了吧,横店的夏天简直比火炉还像火炉。”但那么难得的机会放在眼前,天气再热,咬咬牙就忍过去了。那时我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化妆,只要天上没下刀子,拍摄就照常进行。有几天热到难以描述,我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不要抱怨。所有人都在经历同样的高温,天气更不会因为我的抱怨发生改变。
演员经常遇到反季节拍戏的情况,简直像墨菲定律一样,越冷的天就越容易碰上下水的戏。有一次在冬天拍古装戏,果不其然,又有跳水的戏份。那天河水几近冰点,我也没磨蹭,拿过白酒灌了几口,就横下心跳了下去。一入水我就接不上气来,浑身肌肉都无法抑制地绷紧,简直心慌意乱。好不容易缓过些神来,就听到导演在岸上喊话,我已经冻得恨不能蜷缩成一团,只断断续续听到他说:“你要有……悠闲自在的……感觉……享受大自然……”那时我的头脑几乎一片空白,但还是下意识地伸展开手脚,努力表达出导演要的感觉。那一刻我心里反复飞过一条弹幕:“这一条尽量多拍一点!我不能白下水啊!”
拍戏初期,出于好奇,也因为无知,我总是喜欢坐在导演边上看他工作,后来才意识到这样会打搅到他们。作为一个“好奇宝宝”,我一直喜欢在现场东张西望,观察工作人员,向他们求教各种问题。我觉得最酷的是灯光师,想想这场面:手指往左边一点——“3000的灯往那边,片子过来一点,再升高一点”;又或者努一努嘴——“那个300的往后退一点,... -->>
出窍的体验
拍电视剧《麻雀》的时候,我特别佩服李小冉。她可以做到眼泪说来就来,“哗哗”哭得好像拧开了水龙头,一条拍完了,我居然听到她问导演:“我们再来试一条没有眼泪的,看看效果如何?”
那一刻我只有一个念头,我理解不了,真理解不了。怎么能这样呢?我总在担心自己的哭戏,到了那个情绪点,眼泪要是还掉不下来怎么办。越想怎么办,心里越急,往往眼泪更不见踪影。小冉姐这样,不是……在我这儿炫富吗?
拍电影《心理罪》的时候,有一场需要爆发力的哭戏,我扮演的方木在得知了女朋友的死讯后去警察局画像。开拍前我一直在酝酿情绪,努力沉浸到方木的感受里:痛失挚爱,还无法从愤怒和震惊中剥离出真实感,他会如何反应?第一条开拍,所有人准备,导演倒数“3、2、1”的话音还未落,我只觉得胸口骤然凝起一股闷气,澎湃汹涌,却无法抒出,整个人无法抑制地开始剧烈颤抖。开口说台词,句不成音,全都堵在嗓子口。我开始崩溃一样号啕大哭,收都收不住。
结束后导演和我说,很好,不过前面再收一点就更好了。那一刻我长舒了一口气,嘿,终于有人和我说这句话了。恰到好处地表达情绪,分离出其中的层次感,这些方面我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这一次预料之外的体会,给我带来了舒爽的痛快感,有点儿像出窍,仿佛我真的成了另一个人。
演员需要一种对人情世故的敏感,而我的成长一路来都很顺利,家里所有人都给予了我饱满的爱。这是一种幸运,生活没有过早向我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也没有让我一早就遭遇人情冷暖,更没有让我在坎坷和挫折中挣扎。参加《加油!好男儿》比赛的时候我还在念大学一年级,从学校那样单纯的环境,直接被丢进了娱乐圈这样复杂的地方,我开始急速学习如何应对一个真实的世界。任何情绪我都会挂在脸上,性格又直接,想来一路上无意中得罪过不少人。但摸爬滚打的一路也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苦涩也好,懊恼也好,除了继续做自己,我别无他法。许多事情也曾在我心里“咯噔”一下,可是到第二天我就全忘了,说到底,我没有真正往心里去。
成为演员,我最初是被那个虚拟的世界吸引,看起来什么都又新鲜又好玩。渐渐地,我和角色之间有了真正的联结和交流;许多前辈的嘱咐和建议,以前没听明白,现在也在心里不断发酵,让我咀嚼出不同的意义来。曾有人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个男演员,三十岁乃至三十五岁之后才会渐入佳境。”即使现在还有种种不足,我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实验和学习。我的目标不是赢得几个漂亮的“标签”,更无心向谁证明什么,只想保持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
我记台词的本领还不错。开始担当主角后,每部戏的台词量都不小,但基本上很快就能记住。有些剧本里掺杂了大量的专业词汇,比如《麻雀》,我背起来就会有点儿困难。我不要求实拍的时候自己念得和剧本上一字不差,但重要的部分一定要有,必须要对。在我看来,只要有能力把台词消化成自己的语言,一切就自然舒畅起来。我特别害怕的结果,就是观众一看就知道我在死记硬背。在电视剧《真爱谎言》中,我演一个有过目不忘本领的自闭症患者,有一幕是他要说一大段莫扎特的生平,准备的时候我别无他法,只能硬着头皮一个个字啃,简直重回小时候背课文的噩梦。也“幸亏”他是一个自闭症患者,篇幅虽然长,但台词说流利就好,不需要加入特别的情绪。我对台词没有惧怕感,毕竟走戏时能练习一遍,导演对台词时能练一遍,万一正式开拍时没说顺溜,还有NG的机会,有一个渐渐熟悉的过程。
为了完成拍摄要求,许多时候演员都要挑战自己的极限,但平时的生活里多半没机会尝试那些事情,这反而成就了许多有趣难忘的回忆。我一直把它们划分入“正常工作内容”的范围,没必要夸大为辛苦。我们在横店拍摄《古剑奇谭》时恰逢夏天,进组前所有人都“恐吓”我说:“疯了吧,横店的夏天简直比火炉还像火炉。”但那么难得的机会放在眼前,天气再热,咬咬牙就忍过去了。那时我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化妆,只要天上没下刀子,拍摄就照常进行。有几天热到难以描述,我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不要抱怨。所有人都在经历同样的高温,天气更不会因为我的抱怨发生改变。
演员经常遇到反季节拍戏的情况,简直像墨菲定律一样,越冷的天就越容易碰上下水的戏。有一次在冬天拍古装戏,果不其然,又有跳水的戏份。那天河水几近冰点,我也没磨蹭,拿过白酒灌了几口,就横下心跳了下去。一入水我就接不上气来,浑身肌肉都无法抑制地绷紧,简直心慌意乱。好不容易缓过些神来,就听到导演在岸上喊话,我已经冻得恨不能蜷缩成一团,只断断续续听到他说:“你要有……悠闲自在的……感觉……享受大自然……”那时我的头脑几乎一片空白,但还是下意识地伸展开手脚,努力表达出导演要的感觉。那一刻我心里反复飞过一条弹幕:“这一条尽量多拍一点!我不能白下水啊!”
拍戏初期,出于好奇,也因为无知,我总是喜欢坐在导演边上看他工作,后来才意识到这样会打搅到他们。作为一个“好奇宝宝”,我一直喜欢在现场东张西望,观察工作人员,向他们求教各种问题。我觉得最酷的是灯光师,想想这场面:手指往左边一点——“3000的灯往那边,片子过来一点,再升高一点”;又或者努一努嘴——“那个300的往后退一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