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行十大罪状,转瞬之间,申先生就成了天字第一号大恶人。
万历也不客气,再度发威,撤了李琯的职。命令一下,申时行却并不高兴,反而唉声叹气,忧心忡忡。
因为到目前为止,虽然你一刀我一棍地打个不停,但都是摸黑放枪,谁也不挑明,万历的合同也还有效,拖到年尾,皇帝赖账就是理亏,到时再争,也是十拿九稳。
可万一下面这帮愤中愤老忍不住,玩命精神爆发,和皇帝公开死磕,事情就难办了。
俗语云:怕什么,就来什么。
工部主事张有德终于忍不住了,他愤然上疏,要求皇帝早日册立太子。等的就是你。
万历随即作出反应,先罚了张有德的工资,鉴于张有德撕毁合同,册立太子的事情推后一年办理。
这算是正中下怀,本来就不大想立,眼看合同到期,正为难呢,来这么个冤大头,不用白不用。册立的事情也就能堂而皇之地往后拖了。
事实上,这是他的幻想。因为在大臣们看来,这合同本来就不合理,忍气吞声大半年,那是给皇帝面子,早就一肚子苦水怨气没处泄,你敢蹦出来,那好,咱们就来真格的!
当然,万历也算是老运动员了,对此他早有准备,无非是来一群大臣瞎咋呼,先不理,闹得厉害再出来说几句话,把事情熬过去,完事。
形势的发展和他的预料大致相同,张有德走人后,他的领导,工部尚书曾同亨就上疏了,要求皇帝早日册立太子。
万历对此嗤之以鼻。他很清楚,这不过是个打头的,大部队在后,下面的程序他都能背出来,吵吵嚷嚷,草草收场,实在毫无新鲜可言。
然而,当下一封奏疏送上来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错了。
这封奏疏的署名人并不多,只有三个,分别是申时行、许国、王家屏。但对万历而言,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之前无论群臣多么反对,内阁都是支持他的,即使以辞职回家相威胁,也从未公开与他为敌,是他的最后一道屏障,现在竟然公开站出来和他对着干,此例一开,后果不堪设想。
特别是申时行,虽说身在内阁,时不时也说两句,但那都是做给人看的,平日里忙着和稀泥,帮着调节矛盾,是名副其实的卧底兼间谍。
可这次,申时行连个消息都没透,就打了个措手不及,实在太不够意思。于是万历私下派出了太监,斥责申时行。
一问,把申时行也问糊涂了,因为这事他压根儿就不知道!
事情是这样的,这封奏疏是许国写的,写好后让王家屏署名,王兄自然不客气,提笔就签了名;而申时行的底细他俩都清楚,这个老滑头死也不会签,于是许大人胆一壮,代申首辅签了名,把他拖下了水。
事已至此,申大人只能一脸无辜地表白:“名字是别人代签的,我事先真不知道。”
事情解释了,太监也回去了,可申先生却开始琢磨了:万一太监传达不对怎么办?万一皇帝不信怎么办?万一皇帝再激动一次,把事情搞砸怎么办?
想来想去,他终于决定,写一封密信。这封密信的内容大致是说,我确实不知道上奏的事情,这事情皇上你不要急,自己拿主意就行。客观地讲,申时行之所以说这句话,倒不一定是耍两面派,因为他很清楚皇帝的性格:
像万历这号人,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打死也不认错的,看上去非常随和,实际上极其固执,和他硬干,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所以申时行的打算,是先稳住皇帝,再慢慢来。
事实确如所料,万历收到奏疏后,十分高兴,当即回复:“你的心意我已知道,册立的事情我已有旨意,你安心在家调养就是了。”
申时行总算松了口气,事情终于糊弄过去了。但他做梦也想不到,他长达十年的和稀泥生涯,将就此结束——因为那封密信。
申时行的这封密信,属于机密公文,按常理,除了皇帝,别人是看不见的。可是在几天后的一次例行公文处理中,万历将批好的文件转交内阁,结果不留神,把这封密信也放了进去。这就好比拍好了照片存进电脑,又把电脑拿出去给人修,是个要命的事。文件转到内阁,这里是申时行的地盘,按说事情还能挽回,可问题在于申大人为避风头,当时还在请病假,负责工作的许国也没留意,顺手就转给了礼部。最后,它落在了礼部给事中罗大纮的手里。
罗大纮,江西吉水人。关于这个人,只用一句就能概括:一个称职的言官。看到申时行的密信后,罗大纮非常愤怒,因为除了耍两面派外,申时行在文中还写了这样一句话:“惟亲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你自己说了算,不要理会那些小臣。我们是小臣,你是大臣?!
此时申时行已经发现了密信外泄,他十分紧张,立刻找到了罗大纮的领导,礼部科给事中胡汝宁,让他去找罗大纮谈判。
可惜罗大纮先生不吃这一套,写了封奏疏,把这事给捅了出去,痛骂申时行两面派。
好戏就此开场,言官们义愤填膺。吏部给事中钟羽正、侯先春随即上疏,痛斥申时行;中书黄正宾等人也跟着凑热闹,骂申时行老滑头。
眼看申首辅吃亏,万历当即出手,把罗大纮赶回家当了老百姓,还罚了上疏言官的工资。
但事情闹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无法收拾了。
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申时行,终究在阴沟里翻了船。自万历十年(1582)以来,他忍辱负重,上下协调,独撑大局,打落门牙往肚里吞,至今已整整十年。
现在,他再也支撑不下去了。万历十九年(1591)九月,申时行正式提出辞职,最终得到批准,回乡隐退。大乱就此开始。
时行十大罪状,转瞬之间,申先生就成了天字第一号大恶人。
万历也不客气,再度发威,撤了李琯的职。命令一下,申时行却并不高兴,反而唉声叹气,忧心忡忡。
因为到目前为止,虽然你一刀我一棍地打个不停,但都是摸黑放枪,谁也不挑明,万历的合同也还有效,拖到年尾,皇帝赖账就是理亏,到时再争,也是十拿九稳。
可万一下面这帮愤中愤老忍不住,玩命精神爆发,和皇帝公开死磕,事情就难办了。
俗语云:怕什么,就来什么。
工部主事张有德终于忍不住了,他愤然上疏,要求皇帝早日册立太子。等的就是你。
万历随即作出反应,先罚了张有德的工资,鉴于张有德撕毁合同,册立太子的事情推后一年办理。
这算是正中下怀,本来就不大想立,眼看合同到期,正为难呢,来这么个冤大头,不用白不用。册立的事情也就能堂而皇之地往后拖了。
事实上,这是他的幻想。因为在大臣们看来,这合同本来就不合理,忍气吞声大半年,那是给皇帝面子,早就一肚子苦水怨气没处泄,你敢蹦出来,那好,咱们就来真格的!
当然,万历也算是老运动员了,对此他早有准备,无非是来一群大臣瞎咋呼,先不理,闹得厉害再出来说几句话,把事情熬过去,完事。
形势的发展和他的预料大致相同,张有德走人后,他的领导,工部尚书曾同亨就上疏了,要求皇帝早日册立太子。
万历对此嗤之以鼻。他很清楚,这不过是个打头的,大部队在后,下面的程序他都能背出来,吵吵嚷嚷,草草收场,实在毫无新鲜可言。
然而,当下一封奏疏送上来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错了。
这封奏疏的署名人并不多,只有三个,分别是申时行、许国、王家屏。但对万历而言,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之前无论群臣多么反对,内阁都是支持他的,即使以辞职回家相威胁,也从未公开与他为敌,是他的最后一道屏障,现在竟然公开站出来和他对着干,此例一开,后果不堪设想。
特别是申时行,虽说身在内阁,时不时也说两句,但那都是做给人看的,平日里忙着和稀泥,帮着调节矛盾,是名副其实的卧底兼间谍。
可这次,申时行连个消息都没透,就打了个措手不及,实在太不够意思。于是万历私下派出了太监,斥责申时行。
一问,把申时行也问糊涂了,因为这事他压根儿就不知道!
事情是这样的,这封奏疏是许国写的,写好后让王家屏署名,王兄自然不客气,提笔就签了名;而申时行的底细他俩都清楚,这个老滑头死也不会签,于是许大人胆一壮,代申首辅签了名,把他拖下了水。
事已至此,申大人只能一脸无辜地表白:“名字是别人代签的,我事先真不知道。”
事情解释了,太监也回去了,可申先生却开始琢磨了:万一太监传达不对怎么办?万一皇帝不信怎么办?万一皇帝再激动一次,把事情搞砸怎么办?
想来想去,他终于决定,写一封密信。这封密信的内容大致是说,我确实不知道上奏的事情,这事情皇上你不要急,自己拿主意就行。客观地讲,申时行之所以说这句话,倒不一定是耍两面派,因为他很清楚皇帝的性格:
像万历这号人,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打死也不认错的,看上去非常随和,实际上极其固执,和他硬干,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所以申时行的打算,是先稳住皇帝,再慢慢来。
事实确如所料,万历收到奏疏后,十分高兴,当即回复:“你的心意我已知道,册立的事情我已有旨意,你安心在家调养就是了。”
申时行总算松了口气,事情终于糊弄过去了。但他做梦也想不到,他长达十年的和稀泥生涯,将就此结束——因为那封密信。
申时行的这封密信,属于机密公文,按常理,除了皇帝,别人是看不见的。可是在几天后的一次例行公文处理中,万历将批好的文件转交内阁,结果不留神,把这封密信也放了进去。这就好比拍好了照片存进电脑,又把电脑拿出去给人修,是个要命的事。文件转到内阁,这里是申时行的地盘,按说事情还能挽回,可问题在于申大人为避风头,当时还在请病假,负责工作的许国也没留意,顺手就转给了礼部。最后,它落在了礼部给事中罗大纮的手里。
罗大纮,江西吉水人。关于这个人,只用一句就能概括:一个称职的言官。看到申时行的密信后,罗大纮非常愤怒,因为除了耍两面派外,申时行在文中还写了这样一句话:“惟亲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你自己说了算,不要理会那些小臣。我们是小臣,你是大臣?!
此时申时行已经发现了密信外泄,他十分紧张,立刻找到了罗大纮的领导,礼部科给事中胡汝宁,让他去找罗大纮谈判。
可惜罗大纮先生不吃这一套,写了封奏疏,把这事给捅了出去,痛骂申时行两面派。
好戏就此开场,言官们义愤填膺。吏部给事中钟羽正、侯先春随即上疏,痛斥申时行;中书黄正宾等人也跟着凑热闹,骂申时行老滑头。
眼看申首辅吃亏,万历当即出手,把罗大纮赶回家当了老百姓,还罚了上疏言官的工资。
但事情闹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无法收拾了。
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申时行,终究在阴沟里翻了船。自万历十年(1582)以来,他忍辱负重,上下协调,独撑大局,打落门牙往肚里吞,至今已整整十年。
现在,他再也支撑不下去了。万历十九年(1591)九月,申时行正式提出辞职,最终得到批准,回乡隐退。大乱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