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胡善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胡善围正紧张着,隔壁桌有个身材娇小,圆脸大眼睛的少女举手,“我……我想入厕。”
此话一出,陆续有应考的女子举手,监考的女官命小宫女们一对一的带领诸人去恭房。
胡善围看着那些排队上厕所、神色紧张的女考生,心想,一考定终生,我紧张,别人也紧张,来都来了,考吧。
待一声鼓响,一张张试卷发下来了。
胡善围展开试卷,先看题目。
试《四书》义三道:
一、人能弘道,非能弘人。
二、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三、物皆然,心为甚。
每道三百字以上。
这只是第一张试卷而已,考对四书的掌握,胡善围打开第二张,考的是《五经》经义各两道题目,一共十道题。
第三张试卷考的是《女戒》、《女论语》、《列女传》和《女则》四本书,每本出一题。
一共十七道题,四书五经就占了十三道题,对女子行为规范考察只有四道题目,可见对女官的主要要求是对儒家典籍的掌握,以才华为主。
胡善围浏览了一遍试题,摊开第二张考《五经》内容的试卷,从她最熟悉的《春秋》两条题目开始,第一道题是齐人伐山戎,第二道是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胡善围提笔写到:“山戎伐燕国,燕国告急于齐。齐桓公为救燕国,遂伐山戎……”
一个个漂亮的小楷字如流水,顺畅的在笔下淌出来,我笔写我心,慢慢的,胡善围忘记了紧张、也忘记了自己身处考场、忘记了目光如炬的监考官,忘记了家里鸡毛蒜皮的烦心事。
她好像回到了成贤街的胡家书坊藏书楼无数个日日夜夜,任凭窗外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亦或是华灯初上,倦鸟归巢,她都坐在书桌前,挥舞着手中半旧的笔杆,日复一日的抄书。
是的,胡善围在家里是个没有工钱的抄书匠。
在这个时代,雕版印刷是主流,但是那些价格昂贵的孤本、善本、珍本、奇本等仿书,都是靠着人工一个个字抄写而成。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胡善围几乎自学成才。书坊藏书楼那些古旧的书籍大多有“胡氏藏书,千秋万代”的小篆印章,这分明表示胡家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家族,如何堕落到成了商户、娶了泼妇、后代沦为抄书匠的结果?
这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胡善围,原籍山东济宁。
据父亲胡荣醉后吹嘘,胡家是百年书香门第,在宋元两朝,胡家都有人在朝中做大官。
后来,胡家为避元朝政治风波,从元大都(也就是现在大明的北平)举家南下迁居安定富足的苏州,途中遭遇好几拨劫匪,一次次的被“薅羊毛”,最后金银细软皆被抢走,只给胡家留下一箱箱沉重的、“无用的”、不能吃不能喝的书籍。
当时定都苏州的吴王张士诚热情好客,礼贤下士,胡家的几个族人得到了官职,俸禄足以养家糊口,胡氏全家都努力改掉北音,学习说软糯的吴语,守着一屋子书籍,教习后辈上进读书,打算在苏州落地生根,重振家业。
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文化人么,只有读书做官这条路。在战乱的时代,家族好几代人收藏的典籍至关重要。
但好景不长,至正二十七年,胡善围六岁时,盘踞在南京的另一个自封吴王的朱元璋派了手下两员猛将——徐达和常遇春,攻打苏州,一统江南。
江南只可以有一个吴王。
一开始,胡家人对吴王张士诚充满信心,倒不是胡家多么欣赏张士诚,而是听说另一个吴王朱元璋只是一个从凤阳乡下来的、大字不识的农民。他手下所谓的猛将,也大多是以前一起放牛耕地的农村娃。
简单的说,就是一群为了吃饱饭而揭竿而起的土匪罢了,不成气候。胡家一翻家中收藏的史书,历史上有那个土匪最后当了皇帝?
未有之也。
而胡家效忠的张士诚动不动就吟诗作赋,有贤名,天南地北的文人大多投奔这个儒雅的吴王。
所以胡家号令族人守在苏州城,不准外逃,搏个忠诚的美名,将来胡家人有从龙之功,必定飞黄腾达。
胡家人躲过了政治风波、躲过了劫匪的刀枪,却因读书人对农民的傲慢和偏见,给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苏州被围整整三个月,城墙几经易主,尸横遍野,最终徐达和常遇春分别从阊门和齐门攻入苏州城。
城破之时,吴王张士诚问夫人:“我兵败且死,你怎么办?”
刘夫人是张士诚的继室,年轻貌美,还生了两个小王子。
张士诚这样问夫人,是因为当时江南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分天下,朱元璋先灭了陈友谅,不仅如此,还将陈友谅最美的一个小妾达氏收入了自家的后宫,生了三个儿子,以羞辱对手。
鉴于朱元璋有类似曹操“汝妻子我养之”的爱好,张士诚担心自己死后也像陈友谅一样被戴了绿帽,干脆暗示小娇妻自杀。
刘夫人是聪明人,一点就通,说:“君勿忧,妾必不负君。”
刘夫人抱着两个幼子,命吴王宫所有嫔妃,小王子小公主等一起步入齐云楼,锁死大门,点了一把火。
&nb... -->>
胡善围正紧张着,隔壁桌有个身材娇小,圆脸大眼睛的少女举手,“我……我想入厕。”
此话一出,陆续有应考的女子举手,监考的女官命小宫女们一对一的带领诸人去恭房。
胡善围看着那些排队上厕所、神色紧张的女考生,心想,一考定终生,我紧张,别人也紧张,来都来了,考吧。
待一声鼓响,一张张试卷发下来了。
胡善围展开试卷,先看题目。
试《四书》义三道:
一、人能弘道,非能弘人。
二、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三、物皆然,心为甚。
每道三百字以上。
这只是第一张试卷而已,考对四书的掌握,胡善围打开第二张,考的是《五经》经义各两道题目,一共十道题。
第三张试卷考的是《女戒》、《女论语》、《列女传》和《女则》四本书,每本出一题。
一共十七道题,四书五经就占了十三道题,对女子行为规范考察只有四道题目,可见对女官的主要要求是对儒家典籍的掌握,以才华为主。
胡善围浏览了一遍试题,摊开第二张考《五经》内容的试卷,从她最熟悉的《春秋》两条题目开始,第一道题是齐人伐山戎,第二道是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胡善围提笔写到:“山戎伐燕国,燕国告急于齐。齐桓公为救燕国,遂伐山戎……”
一个个漂亮的小楷字如流水,顺畅的在笔下淌出来,我笔写我心,慢慢的,胡善围忘记了紧张、也忘记了自己身处考场、忘记了目光如炬的监考官,忘记了家里鸡毛蒜皮的烦心事。
她好像回到了成贤街的胡家书坊藏书楼无数个日日夜夜,任凭窗外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亦或是华灯初上,倦鸟归巢,她都坐在书桌前,挥舞着手中半旧的笔杆,日复一日的抄书。
是的,胡善围在家里是个没有工钱的抄书匠。
在这个时代,雕版印刷是主流,但是那些价格昂贵的孤本、善本、珍本、奇本等仿书,都是靠着人工一个个字抄写而成。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胡善围几乎自学成才。书坊藏书楼那些古旧的书籍大多有“胡氏藏书,千秋万代”的小篆印章,这分明表示胡家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家族,如何堕落到成了商户、娶了泼妇、后代沦为抄书匠的结果?
这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胡善围,原籍山东济宁。
据父亲胡荣醉后吹嘘,胡家是百年书香门第,在宋元两朝,胡家都有人在朝中做大官。
后来,胡家为避元朝政治风波,从元大都(也就是现在大明的北平)举家南下迁居安定富足的苏州,途中遭遇好几拨劫匪,一次次的被“薅羊毛”,最后金银细软皆被抢走,只给胡家留下一箱箱沉重的、“无用的”、不能吃不能喝的书籍。
当时定都苏州的吴王张士诚热情好客,礼贤下士,胡家的几个族人得到了官职,俸禄足以养家糊口,胡氏全家都努力改掉北音,学习说软糯的吴语,守着一屋子书籍,教习后辈上进读书,打算在苏州落地生根,重振家业。
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文化人么,只有读书做官这条路。在战乱的时代,家族好几代人收藏的典籍至关重要。
但好景不长,至正二十七年,胡善围六岁时,盘踞在南京的另一个自封吴王的朱元璋派了手下两员猛将——徐达和常遇春,攻打苏州,一统江南。
江南只可以有一个吴王。
一开始,胡家人对吴王张士诚充满信心,倒不是胡家多么欣赏张士诚,而是听说另一个吴王朱元璋只是一个从凤阳乡下来的、大字不识的农民。他手下所谓的猛将,也大多是以前一起放牛耕地的农村娃。
简单的说,就是一群为了吃饱饭而揭竿而起的土匪罢了,不成气候。胡家一翻家中收藏的史书,历史上有那个土匪最后当了皇帝?
未有之也。
而胡家效忠的张士诚动不动就吟诗作赋,有贤名,天南地北的文人大多投奔这个儒雅的吴王。
所以胡家号令族人守在苏州城,不准外逃,搏个忠诚的美名,将来胡家人有从龙之功,必定飞黄腾达。
胡家人躲过了政治风波、躲过了劫匪的刀枪,却因读书人对农民的傲慢和偏见,给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苏州被围整整三个月,城墙几经易主,尸横遍野,最终徐达和常遇春分别从阊门和齐门攻入苏州城。
城破之时,吴王张士诚问夫人:“我兵败且死,你怎么办?”
刘夫人是张士诚的继室,年轻貌美,还生了两个小王子。
张士诚这样问夫人,是因为当时江南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分天下,朱元璋先灭了陈友谅,不仅如此,还将陈友谅最美的一个小妾达氏收入了自家的后宫,生了三个儿子,以羞辱对手。
鉴于朱元璋有类似曹操“汝妻子我养之”的爱好,张士诚担心自己死后也像陈友谅一样被戴了绿帽,干脆暗示小娇妻自杀。
刘夫人是聪明人,一点就通,说:“君勿忧,妾必不负君。”
刘夫人抱着两个幼子,命吴王宫所有嫔妃,小王子小公主等一起步入齐云楼,锁死大门,点了一把火。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