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7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元璋,你终究会露出破绽的他确实等到了这个机会,他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在此之前,先忍耐吧
对于陈友谅来说,失败是他所不能承受的,毕竟一直以来,他都是成功者,但这次他是彻彻底底地输了。
他认为上次战败的教训在于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水军,所以他更加用心调教自己的舰队。应该说陈友谅为我国的造船事业作出了贡献,后来伟大的郑和船队使用的航船技术和造船技巧就是从陈友谅那里继承过来的,当然,也算是抢过来的。
这次,他制造了一种秘密武器。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战船,高数丈,上下居然有三层,每层都可以骑马来往,下层只管划船,上下层相隔。这种设计非常科学,上面打得天翻地覆,下面还能保持动力。更为可怕的是,每条船外面还用铁皮裹着,这应该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另一个设计就很能体现陈友谅的性格了,这种战船上下之间的隔音效果非常好,下面只隔一层木板,就是听不见上面说话,看来陈友谅还是中国隔音技术的开创人之一。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把人隔绝开,即使上面吃了败仗,下面还是照样会拼命,还能防止泄密。反正要跟着我陈友谅一条路走到黑。
狠毒至此,不能不服。
此时在他下游的朱元璋也不轻松,他知道上次的失败损失对于财大气粗的陈友谅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大户人家,家里有的是粮,碰到灾荒什么的不用怕,挺一挺就过去了,可是自己还是名副其实的贫农,手里有的只是那一点从陈友谅手中缴获来的家伙,万一出点什么事,这个秋风向谁去打?
陈友谅的秘密武器——战船
更让他烦恼的是,陈友谅在上游,他在下游,让他很不舒服。这种心理其实我们很容易理解,好比你住在山坡下面,他住山坡上面,每次都要抬头看人家,很难受。
陈友谅在江里洗脸,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脸水。
陈友谅在江里洗脚,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脚水。
陈友谅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这个挥之不去的人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总是高悬在朱元璋的头上,哪有一夜得好眠。
一定要打败他。
陈友谅很自信很高兴,因为从至正二十一年(1361)开始,他不断和朱元璋打水战,结果是胜多败少,于是他更加迷信武器的威力。
陈友谅之所以失败,只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军队的人数,不是强大的舰队,而是人心。
转变
赵普胜是一个优秀的将领,每次进攻他总是手持双刀带头向对方发起进攻,从来不是叫着“弟兄们上”的那种人,威信非常高。他对陈友谅也不错,由于自己是个大老粗,他很敬佩会读书写字的陈友谅,每次都叫他陈秀才,把他当自己的兄弟看,而陈友谅为了能够控制天完国,杀害了他,赵普胜临死也没有想到平日笑面迎人的陈秀才会杀他。
陈友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从士兵的窃窃私语和议论中,从部下那异样的眼神中,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但他并不在乎,自己控制了最强大的战争机器,自己就是最强大的人。
变化就在人们的心里。这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人们对陈友谅的评价大抵如此,从此天完的士兵们不再为了建立自己那理想的天完国打仗,他们打仗只是要拿饷银,活下去。
而一支没有理想、只是为吃饭打仗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而且很不稳定。
陈友谅很快就会尝到恶果了。
当陈友谅的水军不断取得胜利时,他的部下向他报告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镇守洪都的将领叛变了,投降了朱元璋。这个消息让陈友谅惊呆了。
所谓洪都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有洪都新府之言。这个地方对陈友谅太重要了,因为他的吴国首都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这两个地方有多近,去过江西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相当于是在自己眼皮底下安了个钉子。他绝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陈友谅没有匆忙进攻,从他一贯的军事风格来看,他是属于那种想了就干、干了再想的人。
可是这次的情况不同,他吸取了教训,要准备好一切再去作战。他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和朱元璋从至正二十一年打到至正二十二年,都是小打小闹,他没有这个心情和贫农朱元璋闹下去。
他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在此之前,必须忍耐,朱元璋,你终究会露出破绽的。
他确实等到了这个机会。
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张士诚突然向朱元璋北边邻居韩林儿和刘福通发动了进攻,他攻击的是韩系红巾军的重要据点——安丰(今安徽寿县);更为致命的是,韩林儿和刘福通都在城中,一旦城破,他们就完了。
张士诚攻击韩林儿的原因很简单,他已经于至正十七年投降了元朝,现在他是正规的元朝政府军了。和坏事做尽、做绝还敢洋洋得意的陈友谅相比,他是个软骨头;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之后不久,他又恢复了自己的国号吴,不愧为私盐贩子。
刘福通正在绝望之中。徐寿辉是红巾军系统的,可是他不在了,还能指望谁呢,自己打了一辈子仗,就是这样的下场?
只能靠朱元璋了,虽然自己没有把都元帅的位置封给他,但相信他还是能念在同是红巾军的面子上来救自己的。
他向朱元璋送出了求救信,朱元璋收到了,他找来了刘基商量这件事,刘基不说话,先问朱元璋的意见。朱元璋认为一定要救,原因有二:其一,自己也是红巾军,而且韩林儿从名义上说还是自己的皇帝;其二,最关键的是,安丰是南京的门户,如果安丰失守,南京也会受到威胁,唇亡齿寒。
这又是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而且作出这个决定的还是朱元璋本人,但刘基反对。
他能用... -->>
朱元璋,你终究会露出破绽的他确实等到了这个机会,他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在此之前,先忍耐吧
对于陈友谅来说,失败是他所不能承受的,毕竟一直以来,他都是成功者,但这次他是彻彻底底地输了。
他认为上次战败的教训在于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水军,所以他更加用心调教自己的舰队。应该说陈友谅为我国的造船事业作出了贡献,后来伟大的郑和船队使用的航船技术和造船技巧就是从陈友谅那里继承过来的,当然,也算是抢过来的。
这次,他制造了一种秘密武器。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战船,高数丈,上下居然有三层,每层都可以骑马来往,下层只管划船,上下层相隔。这种设计非常科学,上面打得天翻地覆,下面还能保持动力。更为可怕的是,每条船外面还用铁皮裹着,这应该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另一个设计就很能体现陈友谅的性格了,这种战船上下之间的隔音效果非常好,下面只隔一层木板,就是听不见上面说话,看来陈友谅还是中国隔音技术的开创人之一。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把人隔绝开,即使上面吃了败仗,下面还是照样会拼命,还能防止泄密。反正要跟着我陈友谅一条路走到黑。
狠毒至此,不能不服。
此时在他下游的朱元璋也不轻松,他知道上次的失败损失对于财大气粗的陈友谅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大户人家,家里有的是粮,碰到灾荒什么的不用怕,挺一挺就过去了,可是自己还是名副其实的贫农,手里有的只是那一点从陈友谅手中缴获来的家伙,万一出点什么事,这个秋风向谁去打?
陈友谅的秘密武器——战船
更让他烦恼的是,陈友谅在上游,他在下游,让他很不舒服。这种心理其实我们很容易理解,好比你住在山坡下面,他住山坡上面,每次都要抬头看人家,很难受。
陈友谅在江里洗脸,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脸水。
陈友谅在江里洗脚,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脚水。
陈友谅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这个挥之不去的人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总是高悬在朱元璋的头上,哪有一夜得好眠。
一定要打败他。
陈友谅很自信很高兴,因为从至正二十一年(1361)开始,他不断和朱元璋打水战,结果是胜多败少,于是他更加迷信武器的威力。
陈友谅之所以失败,只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军队的人数,不是强大的舰队,而是人心。
转变
赵普胜是一个优秀的将领,每次进攻他总是手持双刀带头向对方发起进攻,从来不是叫着“弟兄们上”的那种人,威信非常高。他对陈友谅也不错,由于自己是个大老粗,他很敬佩会读书写字的陈友谅,每次都叫他陈秀才,把他当自己的兄弟看,而陈友谅为了能够控制天完国,杀害了他,赵普胜临死也没有想到平日笑面迎人的陈秀才会杀他。
陈友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从士兵的窃窃私语和议论中,从部下那异样的眼神中,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但他并不在乎,自己控制了最强大的战争机器,自己就是最强大的人。
变化就在人们的心里。这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人们对陈友谅的评价大抵如此,从此天完的士兵们不再为了建立自己那理想的天完国打仗,他们打仗只是要拿饷银,活下去。
而一支没有理想、只是为吃饭打仗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而且很不稳定。
陈友谅很快就会尝到恶果了。
当陈友谅的水军不断取得胜利时,他的部下向他报告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镇守洪都的将领叛变了,投降了朱元璋。这个消息让陈友谅惊呆了。
所谓洪都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有洪都新府之言。这个地方对陈友谅太重要了,因为他的吴国首都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这两个地方有多近,去过江西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相当于是在自己眼皮底下安了个钉子。他绝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陈友谅没有匆忙进攻,从他一贯的军事风格来看,他是属于那种想了就干、干了再想的人。
可是这次的情况不同,他吸取了教训,要准备好一切再去作战。他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和朱元璋从至正二十一年打到至正二十二年,都是小打小闹,他没有这个心情和贫农朱元璋闹下去。
他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在此之前,必须忍耐,朱元璋,你终究会露出破绽的。
他确实等到了这个机会。
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张士诚突然向朱元璋北边邻居韩林儿和刘福通发动了进攻,他攻击的是韩系红巾军的重要据点——安丰(今安徽寿县);更为致命的是,韩林儿和刘福通都在城中,一旦城破,他们就完了。
张士诚攻击韩林儿的原因很简单,他已经于至正十七年投降了元朝,现在他是正规的元朝政府军了。和坏事做尽、做绝还敢洋洋得意的陈友谅相比,他是个软骨头;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之后不久,他又恢复了自己的国号吴,不愧为私盐贩子。
刘福通正在绝望之中。徐寿辉是红巾军系统的,可是他不在了,还能指望谁呢,自己打了一辈子仗,就是这样的下场?
只能靠朱元璋了,虽然自己没有把都元帅的位置封给他,但相信他还是能念在同是红巾军的面子上来救自己的。
他向朱元璋送出了求救信,朱元璋收到了,他找来了刘基商量这件事,刘基不说话,先问朱元璋的意见。朱元璋认为一定要救,原因有二:其一,自己也是红巾军,而且韩林儿从名义上说还是自己的皇帝;其二,最关键的是,安丰是南京的门户,如果安丰失守,南京也会受到威胁,唇亡齿寒。
这又是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而且作出这个决定的还是朱元璋本人,但刘基反对。
他能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