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浮生·宣华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深淘滩思接千古低作堰视通万里
“荣哥儿,去哪儿?”符儿被柴荣拉着手边跑边问。
“拜天地!”柴荣洪钟之声于这空谷山际间响彻回荡。
符儿紧紧跟着,随着柴荣登上玉垒山,同路之人渐渐多起来。这玉垒山为楗尾古堰腹地毗邻的一座仙山,山上有一远近闻名的道观,名曰“伏龙观”,相传天庭派二郎神将下界治水,擒获孽龙镇伏于此山,故而得名,后人几经修缮增益为祭祀天神之地。
是日,巧遇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因古堰岁修提前竣工,便将“放水节”与“天仓节”合,是为大祀,按古俗则应先后祭拜水神、谷神与仓神。
符儿跟随柴荣进得伏龙观,一阵强烈的似曾相识之感迎面袭来。祭祀官于高台之上舀起一勺雪山圣水抛洒空中,口里念念有词道:“水神水神,因水而生,万物兴旺,风调雨顺。”又道:“谷神谷神,五谷丰登;仓廪殷足,崇礼和睦。”三勺水泼地,符柴二人与众祀者向天三拜,依序入神殿祈福夙愿。
礼毕,荣哥儿拉符儿逆人群而上,来至人迹罕至的临江弃亭。
“此亭本名之观澜亭,远眺可观古堰全景,却于战乱中毁弃。”柴荣黯然道。
符儿抬眼望之柴荣,俊俏的脸庞竟泛起一丝沧桑,忍不住问:“荣哥儿对此地如此熟悉,莫非此前来过?”
柴荣笑道:“初入蜀地,不曾来过。只听静海师父说起古堰旧事,感同身受罢了。静海师父自号玉虚道长,少则入道,于这天地间道家道场如数家珍,也曾于河滩上筑沙塑形道解古堰。”
说于此,柴荣轻推符儿双肩,一一为其指解道:“符儿且看,远山覆雪者称西岭,奔流而来者称岷水。未筑此堰时,岷水性烈如野马,奔腾不羁,泛滥不止。时,秦太守李冰率众筑堰引水、分流导江,乃将野马驯服。”
符儿慨叹道:“能把如此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着实有惊人之力。”
柴荣继续道:“更为惊人者乃于其后。此方古堰大致分三体:鱼咀分水、飞沙溢洪、宝瓶引水。鱼咀者,形似鱼嘴昂首立于江心,为万物之起始。鱼咀立,岷水分枝丫。冬春季天干水枯,内河深,外河浅,河水经流,六成清水入内江,四成浊水奔外流。夏秋季雨多水涨,内河窄,外河宽,则四六颠倒,使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符儿赞道:“这便是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果真妙思妙想。可正如荣哥儿所言,岷水如野马,寻日里还好,若遇三五十年甚或百年一遇之山洪水患如何能挡其排山倒海之势?”
柴荣道:“正因如此,才需第二道门槛--飞沙神堰。当江水疾驰,至此便成涡漩回环,其力之壮可将千斤巨石和水带泥飞旋出将。更有甚者,则自行溃堤让江水泄洪于外道,回归岷水正流,以保百姓不受灾害。”
符儿点头道:“这堰真真透出筑者仁心智术,到让后人自愧不已。”
柴荣道:“为人做事,但凡怀揣仁爱之心,便能得上天之助。正如脚下踩踏之离堆与隔江相望之玉垒,古时曾为一体,后因筑堰而开凿。主持凿山的李太守为减轻民力、节省时日,采智慧之法于岩石上开沟挖槽,大火灼烧,雪水泼浇,以冰火相激之法迅速令山石碎裂,这才凿开了内江引水的咽喉,俗称‘宝瓶口’,岷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于无声处泽润天府。”
符儿手指隔江山岩兴奋道:“正是,正是,符儿也瞧见对岸之人正开沟挖槽、冰火相激哩!”
柴荣大笑:“符儿不可妄语!此法乃上古开山时所用,古堰既成,今之人如何使得?”
符儿不服道:“见之人头攒动,听之钉头磷磷,何其不是开山碎石?且符儿还闻到一股子硫磺邪气哩。”
“妹妹越说越神乎!我如何不曾视之闻之?莫非妹妹为二郎神子附体?”柴荣不肯轻信,推推搡搡地拉将符儿经索桥往崇德祠去。
这崇德祠原名“望丛祠”,为祭祀蜀王望帝杜宇和丛帝开明氏所建。今之祭祀,则以官家祭祖为主,无非是宣读祭文、叩首跪拜而已。百姓则多于其外驻足观望,或题诗于壁,发幽古之情,或掬水煮茶,引江河之思。见老幼妇孺于山石上蘸水反复手书“深淘滩,低作堰”六字,符儿不解,忙问是何缘由。
柴荣领其行至幽州台,席地而坐,面水怀古,茶敬天地,慢道而来:“此六字乃古堰不死之精魂!古堰之不死,一靠‘疏浚’,二靠‘岁修’。时,先由三木立角架,中设平台,上以竹笼压卵石制为‘杩搓’,众杩搓横列江中,围席培土以阻断内江之流。而后便是淘滩以疏浚,培堰而岁修。淘滩者,除却江中淤泥,尽量淘之以深,引水以足方能溉灌良田;培堰者,固其薄弱,尽量筑之以低,以便洪水勃发时倾泄而保堤。年年一疏浚,岁岁一复修,古堰之功利是以为续,固言‘深淘滩,低作堰’使古堰不死矣。”
符儿似有所悟道:“人之不死,食五谷,饮良泉... -->>
深淘滩思接千古低作堰视通万里
“荣哥儿,去哪儿?”符儿被柴荣拉着手边跑边问。
“拜天地!”柴荣洪钟之声于这空谷山际间响彻回荡。
符儿紧紧跟着,随着柴荣登上玉垒山,同路之人渐渐多起来。这玉垒山为楗尾古堰腹地毗邻的一座仙山,山上有一远近闻名的道观,名曰“伏龙观”,相传天庭派二郎神将下界治水,擒获孽龙镇伏于此山,故而得名,后人几经修缮增益为祭祀天神之地。
是日,巧遇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因古堰岁修提前竣工,便将“放水节”与“天仓节”合,是为大祀,按古俗则应先后祭拜水神、谷神与仓神。
符儿跟随柴荣进得伏龙观,一阵强烈的似曾相识之感迎面袭来。祭祀官于高台之上舀起一勺雪山圣水抛洒空中,口里念念有词道:“水神水神,因水而生,万物兴旺,风调雨顺。”又道:“谷神谷神,五谷丰登;仓廪殷足,崇礼和睦。”三勺水泼地,符柴二人与众祀者向天三拜,依序入神殿祈福夙愿。
礼毕,荣哥儿拉符儿逆人群而上,来至人迹罕至的临江弃亭。
“此亭本名之观澜亭,远眺可观古堰全景,却于战乱中毁弃。”柴荣黯然道。
符儿抬眼望之柴荣,俊俏的脸庞竟泛起一丝沧桑,忍不住问:“荣哥儿对此地如此熟悉,莫非此前来过?”
柴荣笑道:“初入蜀地,不曾来过。只听静海师父说起古堰旧事,感同身受罢了。静海师父自号玉虚道长,少则入道,于这天地间道家道场如数家珍,也曾于河滩上筑沙塑形道解古堰。”
说于此,柴荣轻推符儿双肩,一一为其指解道:“符儿且看,远山覆雪者称西岭,奔流而来者称岷水。未筑此堰时,岷水性烈如野马,奔腾不羁,泛滥不止。时,秦太守李冰率众筑堰引水、分流导江,乃将野马驯服。”
符儿慨叹道:“能把如此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着实有惊人之力。”
柴荣继续道:“更为惊人者乃于其后。此方古堰大致分三体:鱼咀分水、飞沙溢洪、宝瓶引水。鱼咀者,形似鱼嘴昂首立于江心,为万物之起始。鱼咀立,岷水分枝丫。冬春季天干水枯,内河深,外河浅,河水经流,六成清水入内江,四成浊水奔外流。夏秋季雨多水涨,内河窄,外河宽,则四六颠倒,使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符儿赞道:“这便是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果真妙思妙想。可正如荣哥儿所言,岷水如野马,寻日里还好,若遇三五十年甚或百年一遇之山洪水患如何能挡其排山倒海之势?”
柴荣道:“正因如此,才需第二道门槛--飞沙神堰。当江水疾驰,至此便成涡漩回环,其力之壮可将千斤巨石和水带泥飞旋出将。更有甚者,则自行溃堤让江水泄洪于外道,回归岷水正流,以保百姓不受灾害。”
符儿点头道:“这堰真真透出筑者仁心智术,到让后人自愧不已。”
柴荣道:“为人做事,但凡怀揣仁爱之心,便能得上天之助。正如脚下踩踏之离堆与隔江相望之玉垒,古时曾为一体,后因筑堰而开凿。主持凿山的李太守为减轻民力、节省时日,采智慧之法于岩石上开沟挖槽,大火灼烧,雪水泼浇,以冰火相激之法迅速令山石碎裂,这才凿开了内江引水的咽喉,俗称‘宝瓶口’,岷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于无声处泽润天府。”
符儿手指隔江山岩兴奋道:“正是,正是,符儿也瞧见对岸之人正开沟挖槽、冰火相激哩!”
柴荣大笑:“符儿不可妄语!此法乃上古开山时所用,古堰既成,今之人如何使得?”
符儿不服道:“见之人头攒动,听之钉头磷磷,何其不是开山碎石?且符儿还闻到一股子硫磺邪气哩。”
“妹妹越说越神乎!我如何不曾视之闻之?莫非妹妹为二郎神子附体?”柴荣不肯轻信,推推搡搡地拉将符儿经索桥往崇德祠去。
这崇德祠原名“望丛祠”,为祭祀蜀王望帝杜宇和丛帝开明氏所建。今之祭祀,则以官家祭祖为主,无非是宣读祭文、叩首跪拜而已。百姓则多于其外驻足观望,或题诗于壁,发幽古之情,或掬水煮茶,引江河之思。见老幼妇孺于山石上蘸水反复手书“深淘滩,低作堰”六字,符儿不解,忙问是何缘由。
柴荣领其行至幽州台,席地而坐,面水怀古,茶敬天地,慢道而来:“此六字乃古堰不死之精魂!古堰之不死,一靠‘疏浚’,二靠‘岁修’。时,先由三木立角架,中设平台,上以竹笼压卵石制为‘杩搓’,众杩搓横列江中,围席培土以阻断内江之流。而后便是淘滩以疏浚,培堰而岁修。淘滩者,除却江中淤泥,尽量淘之以深,引水以足方能溉灌良田;培堰者,固其薄弱,尽量筑之以低,以便洪水勃发时倾泄而保堤。年年一疏浚,岁岁一复修,古堰之功利是以为续,固言‘深淘滩,低作堰’使古堰不死矣。”
符儿似有所悟道:“人之不死,食五谷,饮良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