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你照亮了我的世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你为什么要把我逼疯?你装好套子让我一步步钻进去。昨天我一个人坐黄包车去赴宴,你来晚了,拉开舞伴就在大庭广众中对我发狠。”
“怀月,”他从梦中把我叫醒,我的白纺绸睡衣被拉开,他正用嘴唇轻轻吻着我沾着点点滴滴泪水的脖子。
……
女孩几乎是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接着声称自己如何喜欢这一段。灯光照着女孩鲜红的薄毛衣,细长的脖子戴了一根银项链,五官极像某一个人,但没有那双忧郁而安详的眼睛、瘦弱细长的手指,当然也没有一张波蒂切利画中的脸。哦,波蒂切利,叠印于一层层欲死不得的痛楚的颜色之中,旋转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又回复到哪里。打个比方,很像此刻她揣摸女孩声音动作的方式,女孩非要扶她坐在那把唯一的旧围椅而自己选择坐在床上,显然是想制造一种适合她们交谈的氛围,这还必须要有点目光随便,那随便不是说漫不经心,而是钦佩的注视中带着亲密的自如,“金鱼真可爱,游得多美!”女孩讲话之中顺便插一句。还说下次来一定带点红粉虫什么的喂它,加上她脸上的孩童般纯洁的笑容,这一切的确把她引进了一个值得继续走下去的真实世界。她突然想到自己一生中也有过如此丽人相伴的时光,她的头昏浊沉重起来。信比来客让她轻松,信无法强迫她回复,来客就麻烦得多,难以说清深沉的健忘是时间炼制的技巧,还是应该归于有意的错误和混乱,在这样一个晚上,她的背紧紧地靠着椅子,发现自己是个完全不愿意和任何人交谈的人。
幸好,能直接找上门来的人不多,一年半载或许有一个。旧相识老友早就星散,死的死,死了不再说话;活着的,却已怨恨太多,不堪回首,各走各路。那些在办公室高声喧哗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她的名字,更不用说见过她了。她离开时,出版社还叫作“紫星书局”,而现在名称改,领导改,同事改,地址也一改再改,旧迹在流水中销声匿迹,谁还记得一辆军用吉普把她带走的那个乱雨纷纷的早晨?恐惧自然地积留在逝去的乌有中,一年年顺春风浮升开去。只有给她转信的门房、寄工资的出纳,知道退休名单上她现在的地址。
女孩从一个大牛仔布包里取出一本黑壳的旧相册,没有打开,而是抬起脸来柔和地看着她,说了下面这句话:
“你当然有她的照片咯?”
她没有回答这样具体问题的习惯,或者说女孩提及的名字再加以那种自然而然的神情一下把她抛到她不愿意置身的水中,那湿漉漉的滋味,需要一个人好好躲起来才能清理干净。
“没有,我没有。”她干脆而冰凉地说。
女孩分辨出她挣扎的痕迹,说对不起,我刚才忘了,都说您的材料已经全部散失。这才打开相册,挪了挪身体,把相册放在两人之间:她椅子的扶手上。
在她的老花眼镜下,一张已经很陌生的脸飘浮出来,细白的皮肤下仿佛可以捕捉新鲜的血脉,仿佛在证明具体而微的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叫唤,那个时代的装束发式,那个时代的动人青春,在这把应该扔掉的木椅的扶手上,整整半个世纪突然通过一张泛黄的照片倒翻过来,这动作过于急速、轻易、彻底,她措手不及,感到自己要晕倒。但大半个世纪的习惯指挥着她的理智。“不太清楚了,您看这四个相角,是我重新贴好的。”女孩的声音像一只小虫子嗡嗡响在她的耳边,她取下眼镜,那件紧裹在身上的丝质蓝紫花相互缠绕的旗袍、卷曲乌黑的头发变得模糊不清。女孩翻相册的手停住了,涂了浅浅一层玫瑰色指甲油的手指搁在枯黄的册页上,像一枚枚象牙别针,把她一动不动夹在那儿,她的呼吸急促起来。房里昏暗的灯光避开她,有意把她留给慢慢潜上来的黑暗。
3
现代文学史界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余虹属于“新新感觉派”,着眼于余虹继承了刘呐鸥、穆时英等人致力的都市小说。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陈知山教授最近提出不同意见,他指出余虹的小说情节紧凑,色彩浓烈,语言华美,其性描写常涉颓废而不避,与当时国统区徐、无名氏等人风格相近,而青出于蓝。余虹最著名长篇《霓虹之都》(一九四五年)以日伪期上海舞场男女情爱与政治纠葛为背景,只是一种历史“锚定”,徐《风萧萧》,无名氏《野兽、野兽、野兽》,也都以当时政治活动为恋爱故事背景,实为当时风气使然。余虹应视为海派文学的最后异彩。摘自陈知山《余虹流派归属质疑》,《现代文学研究》第四卷第六期。陈教授以博学知名海内外,却没有指出他的理论本有实证基础:徐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于一九四二年才离沪,余虹创作生涯从这一年进入成熟期。每期发表余虹作品的《紫星》杂志社主持人陈雯人,曾为徐密友,当时上海报刊甚至称余虹为“紫星女”而不名,其中师承关系,极可寻味。——笔者注
四
白色的药粒含有顽强的推动力,替她驱走了又一个无眠之夜。一个年轻女子和另一个年轻女子犹如两面相对的镜子,身影重合在一起,她躲在安眠药里装作没看见,柔软的白色房子,透明地把那个夏天的傍晚还给那个夏天的傍晚:
哦,是你,真好!她被开门声惊醒。她病了,躺在床上。空气里飘过来一片淡雅的桂花香味。你的声音甜润,说费尽力气才买到桂花,跟第一次来杂志社一样,忧郁的眼睛微显羞涩。其实打动我的不是你对我执拗的崇拜、对文学的热爱以及你的聪慧,而是你有一张波蒂切利画中的脸,从海波声里诞生的女神,那致命的脸啊!
玻璃缸里两条珍珠凤尾相对嬉戏。你看着看着掉下眼泪。当我告诉你,我的未婚夫对你来说不是一个问题,其实他从来也不是你的障碍。好吧,他离开了我,你来了。
夜上海夜上海
你偷走了我的心
……
全是因为有了你还是其他?
全部,像你的全部一样。温情脉脉的歌声抚摸着一双握着的手,女人们特殊的语言相互探望,孤独缩小体积,内疚地把光线投向玻璃缸里的鱼儿。好的,就这样喃喃自语:一个美丽又格外伤感的时刻为什么应该停止?
中午太阳直射下来。屋子里的霉味固执地盘桓在衣服被子鞋家具三合土地面上,附在她一身松弛的皮肤上。快七十岁了。老编辑中,通家多矣,专家难寻。“详尽地占有史料”这专家第一要求,她当之无愧,而且旁人难以超越,她的沉默令文学界迷惑不安,猜测纷纭。
sp; “你为什么要把我逼疯?你装好套子让我一步步钻进去。昨天我一个人坐黄包车去赴宴,你来晚了,拉开舞伴就在大庭广众中对我发狠。”
“怀月,”他从梦中把我叫醒,我的白纺绸睡衣被拉开,他正用嘴唇轻轻吻着我沾着点点滴滴泪水的脖子。
……
女孩几乎是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接着声称自己如何喜欢这一段。灯光照着女孩鲜红的薄毛衣,细长的脖子戴了一根银项链,五官极像某一个人,但没有那双忧郁而安详的眼睛、瘦弱细长的手指,当然也没有一张波蒂切利画中的脸。哦,波蒂切利,叠印于一层层欲死不得的痛楚的颜色之中,旋转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又回复到哪里。打个比方,很像此刻她揣摸女孩声音动作的方式,女孩非要扶她坐在那把唯一的旧围椅而自己选择坐在床上,显然是想制造一种适合她们交谈的氛围,这还必须要有点目光随便,那随便不是说漫不经心,而是钦佩的注视中带着亲密的自如,“金鱼真可爱,游得多美!”女孩讲话之中顺便插一句。还说下次来一定带点红粉虫什么的喂它,加上她脸上的孩童般纯洁的笑容,这一切的确把她引进了一个值得继续走下去的真实世界。她突然想到自己一生中也有过如此丽人相伴的时光,她的头昏浊沉重起来。信比来客让她轻松,信无法强迫她回复,来客就麻烦得多,难以说清深沉的健忘是时间炼制的技巧,还是应该归于有意的错误和混乱,在这样一个晚上,她的背紧紧地靠着椅子,发现自己是个完全不愿意和任何人交谈的人。
幸好,能直接找上门来的人不多,一年半载或许有一个。旧相识老友早就星散,死的死,死了不再说话;活着的,却已怨恨太多,不堪回首,各走各路。那些在办公室高声喧哗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她的名字,更不用说见过她了。她离开时,出版社还叫作“紫星书局”,而现在名称改,领导改,同事改,地址也一改再改,旧迹在流水中销声匿迹,谁还记得一辆军用吉普把她带走的那个乱雨纷纷的早晨?恐惧自然地积留在逝去的乌有中,一年年顺春风浮升开去。只有给她转信的门房、寄工资的出纳,知道退休名单上她现在的地址。
女孩从一个大牛仔布包里取出一本黑壳的旧相册,没有打开,而是抬起脸来柔和地看着她,说了下面这句话:
“你当然有她的照片咯?”
她没有回答这样具体问题的习惯,或者说女孩提及的名字再加以那种自然而然的神情一下把她抛到她不愿意置身的水中,那湿漉漉的滋味,需要一个人好好躲起来才能清理干净。
“没有,我没有。”她干脆而冰凉地说。
女孩分辨出她挣扎的痕迹,说对不起,我刚才忘了,都说您的材料已经全部散失。这才打开相册,挪了挪身体,把相册放在两人之间:她椅子的扶手上。
在她的老花眼镜下,一张已经很陌生的脸飘浮出来,细白的皮肤下仿佛可以捕捉新鲜的血脉,仿佛在证明具体而微的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叫唤,那个时代的装束发式,那个时代的动人青春,在这把应该扔掉的木椅的扶手上,整整半个世纪突然通过一张泛黄的照片倒翻过来,这动作过于急速、轻易、彻底,她措手不及,感到自己要晕倒。但大半个世纪的习惯指挥着她的理智。“不太清楚了,您看这四个相角,是我重新贴好的。”女孩的声音像一只小虫子嗡嗡响在她的耳边,她取下眼镜,那件紧裹在身上的丝质蓝紫花相互缠绕的旗袍、卷曲乌黑的头发变得模糊不清。女孩翻相册的手停住了,涂了浅浅一层玫瑰色指甲油的手指搁在枯黄的册页上,像一枚枚象牙别针,把她一动不动夹在那儿,她的呼吸急促起来。房里昏暗的灯光避开她,有意把她留给慢慢潜上来的黑暗。
3
现代文学史界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余虹属于“新新感觉派”,着眼于余虹继承了刘呐鸥、穆时英等人致力的都市小说。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陈知山教授最近提出不同意见,他指出余虹的小说情节紧凑,色彩浓烈,语言华美,其性描写常涉颓废而不避,与当时国统区徐、无名氏等人风格相近,而青出于蓝。余虹最著名长篇《霓虹之都》(一九四五年)以日伪期上海舞场男女情爱与政治纠葛为背景,只是一种历史“锚定”,徐《风萧萧》,无名氏《野兽、野兽、野兽》,也都以当时政治活动为恋爱故事背景,实为当时风气使然。余虹应视为海派文学的最后异彩。摘自陈知山《余虹流派归属质疑》,《现代文学研究》第四卷第六期。陈教授以博学知名海内外,却没有指出他的理论本有实证基础:徐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于一九四二年才离沪,余虹创作生涯从这一年进入成熟期。每期发表余虹作品的《紫星》杂志社主持人陈雯人,曾为徐密友,当时上海报刊甚至称余虹为“紫星女”而不名,其中师承关系,极可寻味。——笔者注
四
白色的药粒含有顽强的推动力,替她驱走了又一个无眠之夜。一个年轻女子和另一个年轻女子犹如两面相对的镜子,身影重合在一起,她躲在安眠药里装作没看见,柔软的白色房子,透明地把那个夏天的傍晚还给那个夏天的傍晚:
哦,是你,真好!她被开门声惊醒。她病了,躺在床上。空气里飘过来一片淡雅的桂花香味。你的声音甜润,说费尽力气才买到桂花,跟第一次来杂志社一样,忧郁的眼睛微显羞涩。其实打动我的不是你对我执拗的崇拜、对文学的热爱以及你的聪慧,而是你有一张波蒂切利画中的脸,从海波声里诞生的女神,那致命的脸啊!
玻璃缸里两条珍珠凤尾相对嬉戏。你看着看着掉下眼泪。当我告诉你,我的未婚夫对你来说不是一个问题,其实他从来也不是你的障碍。好吧,他离开了我,你来了。
夜上海夜上海
你偷走了我的心
……
全是因为有了你还是其他?
全部,像你的全部一样。温情脉脉的歌声抚摸着一双握着的手,女人们特殊的语言相互探望,孤独缩小体积,内疚地把光线投向玻璃缸里的鱼儿。好的,就这样喃喃自语:一个美丽又格外伤感的时刻为什么应该停止?
中午太阳直射下来。屋子里的霉味固执地盘桓在衣服被子鞋家具三合土地面上,附在她一身松弛的皮肤上。快七十岁了。老编辑中,通家多矣,专家难寻。“详尽地占有史料”这专家第一要求,她当之无愧,而且旁人难以超越,她的沉默令文学界迷惑不安,猜测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