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孙乾孙公佑,是刘备早期的重要谋士之一,可是《三国志》上他的传记短小得令人发指,貌似除了奉命去联络过袁绍和刘表以外,就没干过什么正事儿。估计这位也就一字面意义上的“名士”,就靠着名头来帮人牵线搭桥了,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没什么用,刘备还挺看重他。
从此是勋就跟着孙乾读书了。孙乾的名头倒也不是盖的,但凡经书上的问题,只要是勋提得出来,他就全能回答得上——至于靠谱不靠谱那就两说了。因为是勋发现这票古人研究经典,存在着两个很大的弊病。一是无逻辑,貌似夫子的理论除了用“仁”、“忠恕”等几个大而化之的抽象概念能够串起一部分来以外,其余全是散的,相互间全不挨着,并且经常矛盾。对此汉儒满不在乎,大家只在文字和句逗上死抠,从来不琢磨各句话之间有没有更深层的内在联系。
其实这毛病也是夫子留下来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蔽你妹啊!
二就是先有理论,再有研究--,先确定夫子一定是对的,再从言辞之中去证明他对,并且完全不考虑时代局限性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此,是勋作为一个两千年以后的人,他是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想法的,但是不敢说——除非先成了大儒,否则说了也没人听,即便有人听到了,也只会骂他是异端,朝他扔石头。
好在是勋不在乎,经学只是他向上爬的垫脚石而已,他不想当郑玄,也不怎么想当孙乾,在乱世当中做个学者,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呢嘛——好歹也得做个豪门的清客啊!
只可惜,对这贼老天还真是不能存什么奢望,这才春尽夏来,统共学了不到三个月,孙公佑就要离开北海国。
原来那回是勋他们从复甑山上下来,回到营陵一汇报悲惨遭遇以后,孔融、是仪、王效、王修等人一方面重新部署国中防御力量,一方面赶紧再派人到各处去哨探。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虽然从王忠嘴里打探到了北海的情报,黄巾贼却并没有大举入寇的迹象,反而从琅邪转道泰山、济南、平原,直奔冀州勃海郡而去。
后来才得着比较确切的情报,原来就在同一时期,黑山的黄巾余党于毒、白绕等人也率兵东出太行山——估计这两支革命队伍是打算在冀州境内会师。王修担忧地说:“青州贼三十万,黑山贼十余万,倘若合兵,关东再无宁日矣!”
倒是孔融沉着冷静,并且还安慰他说:“袁本初方领冀州,他四世三公的出身,难道还怕黄巾贼吗?有他坐镇,诸君不必烦忧。”
后来是勋听说了这话直撇嘴——四世三公跟能不能打,怕不怕黄巾又有什么逻辑关联了?想不到孔融还是个“唯血统论”的反动分子哪!
不过事后的发展完全出乎孔融的预料之外。且说黑山贼出了太行山以后,并没有深入冀州——因为袁绍陈兵界上,防备得非常严密——而是南下先杀入防备薄弱的魏郡,然后渡过黄河,进入了兖州的东郡。东郡太守王肱无法抵御,就经过袁绍的介绍,去河内接来了一支客兵——行(代理)奋武将军曹操。结果曹操在濮阳城下大败黑山贼,把他们又赶回河北去了,并且随即就鸠占鹊巢,代替王肱当上了东郡太守。
袁绍继续在边境线上如临大敌地目送黑山的残兵败将退回太行山区。然而这位可怜的“四世三公”出身的袁大公子,简直有如风箱中的老鼠一般,两头受气,兵马全都用来防黑山了,结果被张绕、管亥领着青州黄巾直插他老窝勃海,差点儿就直接端了他起家的根据地——勃海郡治南皮。
袁绍没有办法,利用完了代理奋武将军的曹操,再利用正牌奋武将军的公孙瓒,派人向右北平求救。于是公孙瓒领兵进入勃海,在东光杀死了张绕,赶跑了管亥,甚至一路追杀到平原境内,还把个小弟刘备就留下来做了平原县令,往青州插进来一根钉子。
青州黄巾这一下差点儿就被打残,只好在平原、东郡的边境线上来回转磨,又先后遭到曹操、刘备这两大狠人的不断追剿。孔融等人得着这消息是弹冠相庆啊,感觉用不了多久,管亥就得授首,青州就能太平。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勋眼前突然冒出来管家那小罗莉娇俏的面孔,还有高高噘起的红唇——黄巾要是完蛋,估计管家父女一个都跑不了吧,象他们这种头领级别的人物,各郡县肯定是画影图形要全力追缉啊。
青州黄巾彻底离开琅琊国,并且很快就被打残以后不久,孙乾向是勋告别,说:“孔北海久欲请康成先生返乡,天幸黄巾已散,南路通畅,故此命我前往琅邪去促驾。且待迎康成先生归来以后,乾定将宏辅导入先生门下。”
是勋连声道谢。做孙乾的弟子跟做郑玄的弟子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前一个就好象普通的大学讲师,后一个则是学术界的泰山北斗……或者不如说,是目前最大的学阀,有他的名声罩着,估计自己很快都能得着做官儿的可能性吧。
&... -->>
孙乾孙公佑,是刘备早期的重要谋士之一,可是《三国志》上他的传记短小得令人发指,貌似除了奉命去联络过袁绍和刘表以外,就没干过什么正事儿。估计这位也就一字面意义上的“名士”,就靠着名头来帮人牵线搭桥了,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没什么用,刘备还挺看重他。
从此是勋就跟着孙乾读书了。孙乾的名头倒也不是盖的,但凡经书上的问题,只要是勋提得出来,他就全能回答得上——至于靠谱不靠谱那就两说了。因为是勋发现这票古人研究经典,存在着两个很大的弊病。一是无逻辑,貌似夫子的理论除了用“仁”、“忠恕”等几个大而化之的抽象概念能够串起一部分来以外,其余全是散的,相互间全不挨着,并且经常矛盾。对此汉儒满不在乎,大家只在文字和句逗上死抠,从来不琢磨各句话之间有没有更深层的内在联系。
其实这毛病也是夫子留下来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蔽你妹啊!
二就是先有理论,再有研究--,先确定夫子一定是对的,再从言辞之中去证明他对,并且完全不考虑时代局限性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此,是勋作为一个两千年以后的人,他是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想法的,但是不敢说——除非先成了大儒,否则说了也没人听,即便有人听到了,也只会骂他是异端,朝他扔石头。
好在是勋不在乎,经学只是他向上爬的垫脚石而已,他不想当郑玄,也不怎么想当孙乾,在乱世当中做个学者,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呢嘛——好歹也得做个豪门的清客啊!
只可惜,对这贼老天还真是不能存什么奢望,这才春尽夏来,统共学了不到三个月,孙公佑就要离开北海国。
原来那回是勋他们从复甑山上下来,回到营陵一汇报悲惨遭遇以后,孔融、是仪、王效、王修等人一方面重新部署国中防御力量,一方面赶紧再派人到各处去哨探。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虽然从王忠嘴里打探到了北海的情报,黄巾贼却并没有大举入寇的迹象,反而从琅邪转道泰山、济南、平原,直奔冀州勃海郡而去。
后来才得着比较确切的情报,原来就在同一时期,黑山的黄巾余党于毒、白绕等人也率兵东出太行山——估计这两支革命队伍是打算在冀州境内会师。王修担忧地说:“青州贼三十万,黑山贼十余万,倘若合兵,关东再无宁日矣!”
倒是孔融沉着冷静,并且还安慰他说:“袁本初方领冀州,他四世三公的出身,难道还怕黄巾贼吗?有他坐镇,诸君不必烦忧。”
后来是勋听说了这话直撇嘴——四世三公跟能不能打,怕不怕黄巾又有什么逻辑关联了?想不到孔融还是个“唯血统论”的反动分子哪!
不过事后的发展完全出乎孔融的预料之外。且说黑山贼出了太行山以后,并没有深入冀州——因为袁绍陈兵界上,防备得非常严密——而是南下先杀入防备薄弱的魏郡,然后渡过黄河,进入了兖州的东郡。东郡太守王肱无法抵御,就经过袁绍的介绍,去河内接来了一支客兵——行(代理)奋武将军曹操。结果曹操在濮阳城下大败黑山贼,把他们又赶回河北去了,并且随即就鸠占鹊巢,代替王肱当上了东郡太守。
袁绍继续在边境线上如临大敌地目送黑山的残兵败将退回太行山区。然而这位可怜的“四世三公”出身的袁大公子,简直有如风箱中的老鼠一般,两头受气,兵马全都用来防黑山了,结果被张绕、管亥领着青州黄巾直插他老窝勃海,差点儿就直接端了他起家的根据地——勃海郡治南皮。
袁绍没有办法,利用完了代理奋武将军的曹操,再利用正牌奋武将军的公孙瓒,派人向右北平求救。于是公孙瓒领兵进入勃海,在东光杀死了张绕,赶跑了管亥,甚至一路追杀到平原境内,还把个小弟刘备就留下来做了平原县令,往青州插进来一根钉子。
青州黄巾这一下差点儿就被打残,只好在平原、东郡的边境线上来回转磨,又先后遭到曹操、刘备这两大狠人的不断追剿。孔融等人得着这消息是弹冠相庆啊,感觉用不了多久,管亥就得授首,青州就能太平。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勋眼前突然冒出来管家那小罗莉娇俏的面孔,还有高高噘起的红唇——黄巾要是完蛋,估计管家父女一个都跑不了吧,象他们这种头领级别的人物,各郡县肯定是画影图形要全力追缉啊。
青州黄巾彻底离开琅琊国,并且很快就被打残以后不久,孙乾向是勋告别,说:“孔北海久欲请康成先生返乡,天幸黄巾已散,南路通畅,故此命我前往琅邪去促驾。且待迎康成先生归来以后,乾定将宏辅导入先生门下。”
是勋连声道谢。做孙乾的弟子跟做郑玄的弟子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前一个就好象普通的大学讲师,后一个则是学术界的泰山北斗……或者不如说,是目前最大的学阀,有他的名声罩着,估计自己很快都能得着做官儿的可能性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